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前期政治史-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帝国过渡时期和奴隶制帝国时代开始三个阶段的政治发展。在苏美尔奴隶 

制城邦时期,经历了埃利都·欧贝德文化期的军事民主制阶段,乌鲁克文化 

期和捷姆迭特·那色文化期的奴隶制城邦形成阶段,以及早王朝时代的奴隶 

制城邦之争与全盛阶段。在奴隶制城邦向奴隶制帝国过渡时期,经历了阿卡 

德王国的兴亡,乌尔第三王朝和中间库提人的入侵及苏美尔各城邦的复兴。 

乌尔第三王朝灭亡之后,巴比伦第一王朝即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特别是第 

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的统治,标志着中央集权君主政治的建立和奴隶制军事帝 

国时代的真正开始。由此可见,西亚的政治发展远远领先于同期的希腊、罗 

马和印度等地。 

     古代前期埃及从涅伽达文化Ⅱ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其政治史包括奴隶制 

城邦——州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和奴隶制帝国时代。在州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经历了涅伽达文化Ⅱ和早王朝时代两个阶段。州最早产生于涅伽达文化Ⅱ, 

当时上下埃及都城邦林立,互相争霸或互相结盟,直到早王朝时代的第二王 

朝,埃及才逐渐走向统一,迎来了城邦时代的结束。埃及奴隶制帝国时代的 

历史经历了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和后期埃及 

这几个阶段,时间从第三王朝至第三十一王朝。具体说来,古王国时代中央 

集权君主专制形式的出现,标志着奴隶制帝国时代的开始,古王国之后的“第 


… Page 7…

一中间期”则是统一帝国的第一次分裂时期。在此之后,埃及于中王国时代 

重新获得短暂统一,但中央集权制远不及古王国稳固,终于进入了帝国再一 

次分裂的“第二中间期”,其间埃及经受了100多年希克索斯人统治的历史。 

赶跑希克索斯人后建立的新王国确立了埃及强大的奴隶制军事帝国统治,但 

好景不长,随着僧侣势力的增强,专制王权的衰落,埃及统一帝国走向最后 

分裂,从此进入后埃及时代。后埃及时代经过了舍易斯王朝短暂的“复兴时 

代”,于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征服。综上所述,埃及的政治发展不仅远 

远早于同期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而且早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 

     古代前期中国从夏朝开始奴隶制度的发展,共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 

代。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也经过了原始社会氏族制度的解体和向奴隶制 

过渡的军事民主制时期,约在公元前21世纪,黄河流域中部初步形成了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从此开始了中国奴隶社会的进程。商族是 

一个臣服于夏的古老部落,在夏走向衰落时,商乘机而起,约于公元前 16 

世纪推翻夏朝,建立了商王朝。夏、商时期,世界上绝大部分地区还处在没 

有阶级、没有国家的原始社会,只有非洲的埃及和亚洲西部的巴比伦和亚述 

进入了奴隶社会。其中埃及国家的产生比夏朝早1000多年,西亚两河流域早 

在夏朝前2000多年就有了奴隶制城帮国家,统一的巴比伦王国建立时间则与 

夏朝大致相同。随着商朝的衰落,西周起而灭之,建立了新的奴隶制国家— 

—周王朝,周王朝君主专政的奴隶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②各国在军事民主制时期,在奴隶制城邦时期,在城邦向奴隶制帝国过 

渡时期或在奴隶制帝国时期都各有其政权特征,但在同一制度时期又往往存 

在许多共同之处。 

     古代前期印度、希腊和罗马都处于军事民主制时期,因此其政权特征都 

具有世界各国军事民主制发展阶段的普遍规律。吠陀时代的印度·雅利安人 

部落有自己的“王”,它与罗马王政时代的“王”一样,是军事民主制时期 

的部落首领,而不是奴隶制国王。部落的“王”由民众选举产生,部落有两 

个民主机构:萨薄与萨米提。萨薄是部落长老会,由少数上层分子组成,萨 

米提是部落民众会,由全体成年男子组成。荷马时代的希腊军事民主制有三 

种机构:军事首领、议事会和民众会,其中军事首领是部落领袖(巴赛勒斯), 

议事会由氏族长老组成,权力很大,民众会由全体成年男子组成,原则上拥 

有最高权力。王政时代的罗马军事民主制也有三个此类机构:一个是库里亚 

大会,即人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子参加;一个是元老院,即长老议事会, 

由300个氏族长老组成;再就是勒克斯,即“王”,是部落军事首长和最高 

祭司,由选举产生。由此可以看出,罗马、希腊和印度在军事民主制时期的 

主要政权特征都基本相同。 

     古代前期西亚和埃及都经历了奴隶制城邦、城邦向帝国过渡及奴隶制帝 

国时期三个阶段,它们的政治发展在各阶段又有何共同之处呢? 

     在奴隶制城邦阶段,西亚和埃及各城邦都是以城市为中心或基础发展起 

来的,或以城市为单位构成的,因此又称城市国家。其次,这些城邦政权都 

还不同程度地留有军事民主制的残余。西亚苏美尔城邦国王就是由原来的部 

落军事首领发展而来,同时还留有长老议事会和民众会两个权力很大的民主 

机构,对国王起着限制作用。在埃及,从早王朝时代的“九神会”故事便可 

看出城邦里仍存在限制国王权力的贵族会议,因此,有人称之为奴隶民主共 

和政治。此外,各城邦都是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奴隶制小国,邦与邦之间 


… Page 8…

  往往征战不断。在奴隶制城邦向帝国过渡中,各国王权力都比以前加强了, 

  但却未达到绝对君主专制的地位,地方势力仍很强大,中央集权并没有彻底 

  实现,西亚的阿卡德王国和埃及的早王朝时代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在奴隶制帝国阶段,国家机器得以强化,国王成了权力至高无上的中央 

  集权专制君主,而且各国国王都利用神权政治来巩固其统治。从《汉谟拉比 

  法典》中可以看出,古巴比伦国王不仅直接控制国家机关,总揽全国行政、 

  法律、军事和宗教等一切大权,还鼓吹自己是天神的后裔,将自己神化。埃 

  及君主在操纵国家一切大权的同时,也念念不忘借助神权来加强自己的专制 

  统治,因此导致了阿蒙僧侣集团势力的膨胀,引发了埃赫那吞改革。而埃赫 

  那吞改革显然也是利用神权来巩固君主专政,只不过埃赫那吞采取的手段是 

  借助阿吞神来削弱阿蒙集团势力而已。 

       古代前期中国从出现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开始,便进入 

  了漫长的奴隶制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同古巴比伦王国和古埃及帝国时代一 

  样,夏、商、周三个王朝的君主不仅控制了全国的一切专政机关,而且也利 

  用神权政治来维护自己的君主专制统治。 

       夏朝的奴隶制君主专政是从“禅让制”让位于“世袭制”开始的,夏朝 

  已经拥有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还修建了监狱等镇压机构。商灭夏后,君主 

  专政权力大为加强,成了专制式的暴君,并以军事征服、镇压以及刑罚严酷 

  著称。到周王朝时,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国王被称为“天子”、 

   “天君”,享有主持祭祀权、诸侯分封权、指挥军队权、任免官吏权和国事 

  的最后决定权等一切大权。西周不仅拥有比商朝更为强大的军队,而且政治 

  制度亦更为完善,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等都有很大的发展,此外,中 

  央和地方行政机构也远比以前完善,大大加强了君主的中央集权统治。 

       神权政治在夏、商、周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中都非常突出。夏的最高统治 

  者宣称自己为上帝的后裔,周的国王也称自己为“天子”或“天君”,散布 

  君权神授的思想。除了战争外,祭祀被看成是国家最重要的大事,故有“国 

                       ① 

  之大事,在祀与戎”之说。在夏朝,以禹为象征的社神成了象征国家的国神, 

  禹的神化实质上就是王权的神化。在商朝,国王总是以占卜的方式,将自己 

  的想法转化为神的意见,将自己的统治描绘成上天的旨意,商朝的大事,都 

  通过占卜向神请示,由神决定。总之,神权政治作为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手 

  段,在中国也同样大大促进了中央集权奴隶制的发展。 

       ③奴隶社会的政治史,同时又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奴隶社会的发展, 

  不管在哪一阶段,总是伴随着阶级分化、阶级对立的加剧和阶级反抗的加强。 

  无论在哪一个国家,奴隶都逃不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命运,他们总是处 

  于社会的最底层。战俘奴隶和债务奴隶的增加,成为推动各地区奴隶制发展 

  的源泉,此起彼伏的阶级斗争则成了奴隶制王朝频繁更替的直接原因。 

       在古代前期印度,奴隶数量总是不断增加,战俘奴隶是奴隶的主要来源。 

  随着雅利安人社会的分化,内部有了不同等级的划分:婆罗门(僧侣阶级)、 

  刹帝利 (武士阶级)和吠舍(一般平民大众)三个等级,此外还有最低等的 

  由被征服土著居民构成的第四等级。随着分化的加剧,这种种姓制已成为一 

  种牢固不变的社会体系。婆罗门和刹帝利是特权阶段,而吠舍则和第四等级 

  构成被统治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连续不断。 



①  《左传·成公十三年》,《春秋左传注》861 页。 


… Page 9…

     古代前期希腊荷马时代的阶级分化也随着私有财产的出现而日益加剧。 

氏族贵族拥有大量财富,氏族贫民则逐渐被沦为雇工、乞丐甚至奴隶,奴隶 

的来源主要是战俘和海盗劫夺,奴隶的反抗也随着处境的恶化而不断加强。 

     在古代前期西亚,从两河流域南部乌尔城邦遗址中王陵与平民坟墓建筑 

和殉葬的巨大差别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与对立在苏美尔城邦产生之初就已开 

始出现了。此时,奴隶的数量和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由于平民与贵族之间的 

尖锐斗争,才有拉格什城邦国王乌鲁卡基那的上台和乌鲁卡基改革的发生; 

也正是由于奴隶的反抗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才有阿卡德王国和乌尔第三 

王朝的相继衰落与灭亡。到古巴比伦王国时代,居民分为自由民和奴隶两大 

类,自由民又有全权与非全权之分,关系非常复杂,奴隶的地位则如同牲口 

一般,处境悲惨,连生命都没有保障。这些在《汉谟拉比法典》中都得到了 

充分体现。 

     古代前期埃及伴随城邦出现的便是阶级分化与奴隶的产生。帝国统治形 

成后,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奴隶的作用不断加强,命运却越来越悲惨,终于 

爆发了“第一中间期”和“第二中间期”的两次大规模贫民、奴隶起义。经 

过各王国的发展,奴隶制在新王国时代达到了又一个高峰,奴隶和贫民的反 

抗斗争此起彼伏,其中以第十九王朝伊尔苏为首的奴隶起义最为著名。到后 

期埃及,高利贷的盛行使债务奴役现象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加剧 

的结果,便是埃及帝国的沦亡。 

     古代前期中国政治史也是一部奴隶制大发展和阶级矛盾不断尖锐的历 

史。早在夏王朝时,奴隶大部分还在形式上保持着公社成员的身份,但其剩 

余劳动却在祭神的名义下被以国王为首的统治集团所占有,实际上已处于被 

奴役被剥削的地位。他们主要被用于宫廷内的手工劳动中,直接为统治者服 

务,还没有被广泛使用在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劳动中。商代,奴隶制有了进一 

步发展,奴隶来源不仅有战俘,还有愈来愈多的债务奴隶,奴隶的使用范围 

也更为扩大了。与此同时,奴隶的处境更为悲惨,反抗更为激烈,阶级斗争 

日益激烈。到西周时,奴隶连生命都毫无保障,不仅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 

盾与斗争不断激化,而且平民与贵族之间的对立也日趋尖锐,爆发了中国历 

史上有名的国人暴动,西周国势大衰,最终难逃被灭亡的命运。 

     世界古代前期奴隶社会的政治发展开创了人类文明时代政治发展史的先 

河,特别是奴隶制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人类私有制社会漫长发展时期的基 

础,成为整个世界政治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 


… Page 10…

                          二、原始社会氏族制度发展史 



                     1。氏族制度产生前的原始社会组织形式 



       原始社会的发展史共分为三个阶段:原始群时代、血缘家族时期和氏族 

  公社时期。原始群是从人猿最初分化开始,在形成中人向完全形成的人过渡 

  中人类祖先藉以生存的群体,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组织。完全形成的 

  人出现后,人类开始进入原始公社时期,但在现代人出现以前的旧石器时代 

  早期,氏族制度仍未产生,取代原始群的是前氏族公社时期的血缘家族,“是 

                                  ① 

  第一个 ‘社会组织形式’。”血缘家族衍生于原始群,并随着生产技术的发 

  展而过渡到更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形式——氏族公社。 

       (1)原始群时代 

       生活在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时期的埃及猿和原上猿被世界公认为人和 

  猿的共同远祖。从这个共同远祖逐渐分为两支:一支为猿科,通过森林古猿, 

  演化成了现代大猿类黑猩猩和大猩猩;另一支为人科,通过腊玛古猿、南方 

  古猿、直立人、智人进化到现代人。从人猿的最初分化到完全形成的人出现 

  以前,人类走过了从猿到人的漫长过渡时期,这就是原始群时代。恩格斯称 

                        ① 

  之为“人类的童年”,即蒙昧时代的低级阶段,时间大约在一千四五百万年 

  前至300万年或350万年前。我们称这一过渡时期的人为形成中人,至今我 

  们知道的最早的形成中人是生活在大约1400万年到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 

  它是人类最早的祖先,人猿的最初分化从此开始,原始群时代也从此开始。 

       形成中人的代表除腊玛古猿外,还有南方古猿,从这两种古猿的考古资 

  料中,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形成中人的原始群状况。腊玛古猿的化石最早发 

  现于巴勒斯坦和印度交界的西瓦立克山区,在亚、非、欧都有发现,我国曾 

  于 1920年在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了举世罕见的腊玛古猿第一个比较完整的 

  头骨化石,对研究原始群时代的形成中人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考古发现表 

  明,腊玛古猿较为近似人类,没有发现肢骨,说明腊玛古猿已能初步用两足 

  直立行走。南方古猿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则比腊玛古猿更进了一步。南方古 

  猿化石在东非和南非均有大量发现,在亚洲也有零星发现。考古发现的南方 

  古猿枕骨大孔的位置与现代人很接近,盆骨、腿骨也与人近似,这些都表明 

  他们已能直立行走,只是不如现代人平稳而已。他们都已从猿分化出来,逐 

  渐向人类演化。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都已开始学会狩猎和使用天然工具,但还不会制造 

  工具,也不知道用火,这正是他们区别于完全形成的人的本质所在。形成中 

  人只有结成群,依靠集体的力量对付险恶的自然环境,才能获得生存和发展。 

  为了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动物状态,他们必须以群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 

  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他们只有团结在群体中,彼此协作,共同劳动,才 

  能战胜困难,得以生存,免于被自然淘汰的命运。同样,在获取食物和性生 

  活等方面,形成中人已开始抑制纯粹的动物私欲和本能。 

       原始群时代早期,形成中人的生活水平极为低下,生活毫无保障。到原 

  始群时代末期,随着劳动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获取食物的手段增多, 



① 根据克拉德 《马克思的民族学笔记》第108 页译出。 

①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恩选集》第4 卷,第17 页。 


… Page 11…

  情况比以前更有了些好转。从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