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矛盾冲突从未间断过。无论是在塔克文王朝的伊达拉里亚人统治时期,还是
塔克文王朝灭亡之后,双方的关系都未曾有所改善。更有甚者,维爱还常常
联合其他伊达拉里亚城市对罗马发起进攻。如在公元前483年的维爱战争
中,罗马的氏族贵族法比阿全族就作出了巨大的牺牲。维爱最后被毁灭是在
公元前405—前396年,在罗马人10年之久的围攻下,维爱最终丧失了全部
土地,并成为罗马的4个农村部落。
就存在年限而言,在伊达拉里亚十二城联盟中,塔克文尼亚城起源早,
发展快,是当时最古老也最有领导资格的城市,传统认为它是十二城联盟的
首府。塔克文尼亚城也位于山上,长约6公里,宽在1。5公里之内。它在地
中海商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传说,塔克文尼亚于公元前616年起征服并
殖民于罗马。经过公元前359—前351年以及公元前310—前308年同罗马的
两次大战之后,塔克文尼亚终于在公元前3世纪中丧失了独立地位。
另外,十二城联盟中的伏尔西,也是伊达拉里亚最富的城市之一。关于
它的历史事迹,很少见于古典文献,城市的遗存文物,主要属于公元前4世
纪以下。不过,从公元前7世纪末与公元前5世纪中叶之间数量极多的墓地
和随葬品看,伏尔西城在当时占有重要的位置。伏尔西经常与罗马发生冲突,
后降于罗马。
除上述几个城市外,伊达拉里亚十二城联盟还包括:维图伦尼亚、沃尔
特拉、阿雷佐 (又译阿雷提翁)、丘西(即克鲁西温)、佩鲁甲(即佩鲁西
亚)、沃尔西尼、坡普洛尼亚以及罗塞尔7座城市。这些城市同样对伊达拉
里亚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不过随着历史的演进,它们也没有逃脱被
罗马所吞并和控制的劫难。
伊达拉里亚地区的十二城联盟或十二公社以沃尔西尼附近的女神伏尔通
娜神坛为中心,每年举行会议,各城分别派代表参加,举行传统仪式,并选
举主僧。十二城联盟的各成员并非同时产生,它们也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而是分散的独立城邦。十二城公社之间有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即使有时出现
步调一致、互相援助的情况,也绝非十二城全部一致,而只可能发生在几个
城市之间。十二城邦各自为政,这一点从它们对罗马的态度可以很不一致的
事实便能充分看得出来。它们这种联盟的性质,与其说是政治意义上的,不
如说是宗教、氏族传统意义上的。
①
伊达拉里亚地区的城市远远不只这十二座 。随着伊达拉里亚全盛期的到
来,以及其对外扩张的不断推进,在北至波河平原,南到坎佩亚的广阔区域
① 参阅《伊达拉里亚城市》。
… Page 110…
内,它的殖民城市日益增多。如在北部意大利有费尔西那(即波罗那)、克
塞那、里米尼、拉文那、帕马、麦尔普姆 (即米兰)以及摩得那等等;在坎
佩尼亚有伏尔图农 (即加普亚)、诺拉、阿克来以及旁贝等;在拉丁姆则有
罗马等。
此外,伊达拉里亚人还将其侵略触角伸向海外,由于遭到其劲敌希腊人、
伽太基人的强烈反抗,实际并没取得什么辉煌成果。伊达拉里亚人在意大利
半岛的扩张,则主要遭到来自罗马的抗击。
公元前414年,伊达拉里亚人与希腊人叙拉古发生了丘米之战。此役以
叙拉古获胜告终。伊达拉里亚人的海上势力从此消失,甚至连本土沿岸也保
不住了。
伊达拉里亚从公元前700年进入了东方化时期。至此,伊达拉里亚开始
出现社会分化。十二城联盟的各邦居民,一部分是全权公民,主要是伊达拉
里亚人,他们大概主要经营航海、商业和工业生产;另一部分或许是更多的
原住居民的后代,从事农业。前者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而后者则相应成为
处于被剥削被压迫地位的奴隶。其中在奴隶阶级中包括一部分战俘奴隶。
伊达拉里亚社会以家长制家庭为基础。公民姓名包括姓和名两部分,有
时往往加以父名或母名。奴隶和外国人则只有个人名字,这也深刻反映了伊
达拉里亚社会的等级分化及社会不平等。
伊达拉里亚的语言文字在意大利应用人数仅次于希腊、拉丁。但伊达拉
里亚城邦覆灭之后,罗马帝国时代,这种语言就不再为人所口说。后世也没
有留下伊达拉里亚语的历史和文学的著作。
伊达拉里亚历史大体上可分为维兰诺维文化和伊达拉里亚文明两个大的
阶段,前者为原始社会时代,后者为奴隶制城邦时代。上述内容也正是循着
这一历史逻辑对伊达拉里亚奴隶制城邦文明加以重点介绍的。
(2)罗马兴起及伊达拉里亚文明殒落
考古资料表明,在伊达拉里亚以南,拉丁姆地区,包括罗马,在大约公
元前1000—前700年间,其主要文化和伊达拉里亚地区一样,也为维兰诺维
文化。1907年发现的帕拉丁山克马鲁峰上的遗址,经1948年的重新发掘和
随后的研究,已经可以确定,这是维兰诺维文化的农村遗址,这种农村住屋
的形式,在帕拉丁,在罗马广场,在拉丁姆,乃至伊达拉里亚的许多城市,
都有发现,同时发现有许许多多小屋形骨灰瓮。
维兰诺维文化Ⅰ时期,整个拉丁姆地区,包括罗马在内都还处于氏族部
落制的原始状态。罗马此时处于“村舍阶段”。到维兰诺维文化Ⅱ时期,约
公元前8—前7世纪,罗马开始发生变化,转向城市化。公元前7世纪后,
罗马作为伊达拉里亚殖民城市之一,也像其它城市一样逐渐进入东方化时
期,同时在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下,成为了伊达拉里亚文明的一部分。公元
前6世纪罗马彻底摆脱了“村舍阶段”,进入“城市阶段”。
罗马正是经过这一时期也即罗马史上传说的王政时代的巨大发展,才由
朴素的农村变为繁荣的城市,由分立的公社一变而为统一的城邦,逐渐走向
兴盛强大,并最终统制了全部伊达拉里亚。耐人寻味的是,将罗马推向昌盛
的正是东方文化,尤其是伊达拉里亚文化本身。历史的逻辑充满了辩证法。
自从罗马兴起之后,伊达拉里亚的历史也就成为一部同罗马人斗争的历
史。下面就从罗马的王政时代起笔,看看伊达拉里亚文明是如何在罗马的繁
荣过程中走向绝路的。
… Page 111…
罗马的王政时代,包括7个王,可分为两个部分:四个王属于罗马人公
社三个王属于塔克文王朝。罗马人公社是本地的,由维兰诺维文化发展而来
的;塔克文王朝是由伊达拉里亚殖民者建立的王朝,是外来的殖民城邦。在
伊达拉里亚人统治下,罗马人公社不但没有被破坏,而且在后来驱逐伊达拉
里亚统治者的运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赶走伊达拉里亚殖民统治者后,
罗马人公社发展为罗马共和国。
需要指出的是,在罗马,第一次出现的城市国家不是罗马人 自己建立
的,而是由伊达拉里亚殖民者建立的,即所谓塔克文王朝。
根据罗马传说,老塔克文是伊达拉里亚之塔克文城人,其父德马拉图·本
科林斯,希腊人逃亡始迁于此。他统治罗马期间,相传曾建成奉献给丘比特、
朱诺和密涅娃的三位一体的大庙。庙分三个神座间,丘比特居中,朱诺和密
涅娃居其左右。这种建筑法正是伊达拉里亚式的。老塔克文后来被前罗马王
安古斯的儿子所暗杀,此后的继位者塞维阿相传为女奴之子,为主母赏识,
娶老塔克文之女,得以继位。作为女奴隶之子,他可能本非出自伊达拉里亚,
但作为断位之王,他属于塔克文王朝统治者之一,应属于王族方面,是无可
置疑的。不仅如此,塞维阿在伊达拉里亚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传说,
他在位时,已开始制造银币和铜币,建造罗马城 (塞维阿城)。塞维阿更为
重要的贡献要算塞维阿改革。有关这一改革的详细内容,将在以后叙述。后
来,他被老塔克文之子高傲者塔克文所杀,王位自然也就由高傲者塔克文继
承了。
高傲者塔克文被视为暴君或僭主。相传他兴建了罗马下水道,完成了丘
比特的卡皮托神庙未竟之工。传说,罗马一个有夫之妇因被塔克文的儿子强
奸而自杀,这件事引起本来就痛恨这个暴君的罗马人的公怒,于是罗马发生
了暴动,人民赶走了塔克文家族,伊达拉里亚王朝就此告终。
不过,以塔克文王朝为首的伊达拉里亚人对罗马的侵犯并没因此中断。
高傲者塔克文被赶出罗马后,马上从塔克文尼亚和维爱二邦请出援兵,进攻
罗马,结果被罗马人击败。此后,塔克文又请另一邦克鲁西翁相助,重又夺
回罗马,罗马再度陷入伊达拉里亚人的统治之中。
罗马大概到公元前474年伊达拉里亚人败于丘米之战,海陆霸权都衰落
之后,才真正脱离伊达拉里亚人束缚,解放出来,得到真正独立。随着罗马
的独立、繁荣,伊达拉里亚文明也就再难维继了。
伊达拉里亚的灭亡与罗马的兴起是紧密相连的。公元前396年,罗马对
维爱城邦的吞并成为标志罗马人征服伊达拉里亚人的开端。经过长期的军事
扩张,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已经完全统治了伊达拉里亚城邦。至此,
伊达拉里亚文明殒落了。
2。王政时代的社会政治发展
所谓王政时代,是指公元前8世纪至前6世纪的晚期氏族制度时期,即
恩格斯称谓的“军事民主制度”时期。早期罗马历史包括王政时代。
罗马王政时代是罗马共和国形成的前夕,罗马社会正是在这一时期取得
了长足的进步。尽管当时的罗马还处在伊达拉里亚塔克文王朝的统治之下,
其所在的广大西地中海地区也正值希腊人的殖民统治时期,然而正是这种殖
民统治,才使伊达拉里亚文化及希腊文化(从本质上讲就是希腊文化,因为
… Page 112…
伊达拉里亚文化本身也是希腊文化直接影响的结果)成为罗马兴盛的原初动
力。总之,在王政时代,罗马借助内部以及外部条件,迅速取得了经济、政
治及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发展,并为罗马贵族共和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
(1)王政时代罗马社会概况
王政初期,罗马只是农村公社和部落联盟的中心地;社会经济还十分落
后,不过当时已经出现了罗马人公社这一部落组织形式。作为国家产生前夕
的氏族部落结合体,罗马人公社是由拉丁公社和萨宾公社结合而成的。在伊
达拉里亚塔克文王朝的殖民统治下,罗马人公社不仅没有被破坏,而且在手
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有了重要发展,并开始摆脱农村,转向城市。此外,
罗马人公社还发展成一种与塔克文王朝并立的本地居民自治的组织形式,并
在以后推翻伊达拉里亚殖民统治,建立罗马贵族共和国的运动中发挥了巨大
的历史作用。王政时期,罗马人公社先后经历了4个王的统治,分别为罗慕
路斯、努玛、彭庇里乌斯、及图路斯。由于当时正是军事民主制时期,因此
他们都为军事首领。
传说,王政时代早期,罗马社会就有了贵族和平民之分,当时就存在贵
族特权氏族与平民普通氏族。不过,应当肯定的是,在罗马王政时代先后 7
个国王 (四个属于罗马人公社,三个属于塔克文王朝)的统治过程中,都不
曾发生贵族与平民的斗争问题。例如,公元前509年的执政官布鲁图就是平
民出身。这说明,王政时期,直至公元前6世纪末,完全由贵族专政的罗马
共和国尚未形成。因此,王政时代的罗马人公社还不能算是阶级社会。
关于罗马贵族和平民的起源问题,历来存在很多争论。过去曾认为贵族
与平民是源于不同的种族,但是这不符合古典文献的说法。唯一可以确定的
是,贵族与平民的分化是从伊达拉里亚统治时期开始,而不是从王政时代初
期开始。
罗马王政时代的贵族,其社会地位是由父权制奠定的。在父权制条件下,
姓名和财产是按着丈夫的一系继承的,而且只有对父亲的关系才算是合法的
亲属关系。父亲在家族中享有绝对权力,有权将全家族人员处置甚至卖为奴
隶。这样,贵族家族也就成为非常明显的宗法制类型的家族。
当时,罗马有300个同姓的贵族氏族,这些贵族氏族通过继承法确立了
其对死者财产的占有权。不过,王政时代,罗马社会基本上还是实行氏族全
体成员共同占有财产的公有形式。传说,罗马王政时期的贵族家族只有两优
盖路姆 (相当于半公顷)的土地算是私人的财产,而且这种私有土地也只是
附属于田庄的果园或菜园,至于耕地及一般田地则归全部氏族共同有,任何
贵族家族都无私有权。
和当时罗马贵族有直接关系的是食客,主要由外国人、被释放奴隶、脱
离父亲管辖并失去保护的孩子等在经济与社会上力量软弱的人组成。这些人
与贵族之间是一种被保护与保护的关系,他们先天地依赖于贵族氏族或家族
的首脑。贵族与食客所处的社会地位全然不同,但在法律上,两者之间保护
与被保护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服务的原则之上的。食客从贵族保护人那里取
得土地、牲畜,在法庭上受到他们的保护;同时,食客必须在保护人的军事
部队中服务,有时还要用金钱帮助保护人,为保护人的利益而做各种工作。
另外,食客还可以以低级成员的身份加入保护人的贵族氏族,参加氏族的库
里亚会议和崇拜仪式。事实上,食客构成了罗马王政时代又一重要社会集团。
… Page 113…
与贵族和他们的食客有着鲜明区别的早期罗马的第二等级是平民。早期
阶段,平民是在贵族氏族以外,因而也是在罗马公社以外的一个罗马居民集
团。平民土地占有制的性质与贵族土地占有制的性质不同:当贵族土地占有
制是公社土地占有制时,平民对土地却享有了私有财产权。平民氏族中没有
父权制,相反,有的却是母权制的残余。当时,尽管平民已经享有公民权力,
但还没有政治权力,因为他们不能参加贵族的库里亚会议,不能在元老院有
自己的代表,并且不能在军队中服役。此外,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婚姻在当时
也一直被认为是非法的。总之,罗马王政时代,平民与贵族的区别是十分显
著的,平民的特殊化甚至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他们竟有自己别具风格的神
殿与圣堂。
综上可见,虽然王政时代的罗马还没有出现贵族与平民的斗争,还不能
算作严格意义的阶级社会,但是,如果以此否认罗马前期社会存在明显的等
级差别则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罗马贵族,食客及平民的不同情况就真实再
现了当时罗马社会等级分化的客观史实。
在王政时代,是否有权参加库里亚会议,已经成为罗马社会衡量一个人
或一个社会集团政治地位的重要标志。罗马王政时代,社会组织及机构有了
充分发展。当时已经有好多氏族,3个部落及30个库里亚;同时还有王,元
老院和库里亚会议;另外也有步兵、骑兵等军队组织。在所有这些社会组织
中,库里亚显得尤其重要。
库里亚是包括温布利人、拉丁人、伊达拉里亚人等在内的一切古意大利
人都曾经有过的十分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并且有可能是最古老的军事组织
① ②
的基础 。不过,作为库里亚军事首脑的库里奥却未必是军事长官。库里奥
一般由50岁以上的僧侣终身担任。库里奥集团的首领称库里奥长,在王政时
代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