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王将相与中华美食 作者:张林-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峦,也没找到猎物。只因这里不仅石头多而且树木少,藏不了任何动物。即使有少量的野鸡山兔,也早被士兵们捕捉吃了,找了三天三夜还是无所获取,可真让哈密史着急了。他知道忽必烈的脾气,没有捉到野物回去是无法交差的。于是他就想出替代办法,下命两名随从火速回草原捉几头羊来。随从得令后不敢怠慢,日夜兼程,急驰赶回草原,捉来四头肥羊,交给哈密史大将军。复命的哈密史将羊献给忽必烈。忽必烈很高兴,急令随军厨师赶快弄熟了吃。这时军中上下全都急不可待地等着呢。一连几次派人去催,忽必烈还是不见吃的上来,他便大步走到厨房。原来活羊已经杀死,皮也剥离干净,厨师们正在用刀砍骨切肉。忽必烈向来性情急躁,哪能见人们如此慢动作。再则饥肠作响,实在不是滋味。他便从厨师手里拿过刀来,快速切下一二十块羊肉片,竟自往铁锅沸水中一丢,顺便用勺子捞出来,顿觉羊肉的香味直扑脸面。他也不管旁边众人如何看待,这位首领大口大口吃了起来。也许饥饿久了,此时备感味美可口,十二分地满足。
  后来忽必烈南侵大胜,登上了元朝开国皇帝的宝座。一日突想起军中旧事,他下令宫廷御厨如法炮制当时的美味羊馔。御厨明白饥饿时才感到味道特别鲜美。眼下是每日三餐都是山珍海味,遍天下的美味都吃腻了,再吃那种羊肉片还会有什么味道,要弄不好只恐怕连自己的脑袋都难保住。于是,厨师们将羊肉精心切成特薄的片,在开水中烫熟后,伴上鲜美的作料,献给皇帝。到底好原料加上好调料起作用,忽必烈吃了,也还觉得味道鲜美,便问厨师这道菜有什么名称。进膳老厨师想了想,答道:“这叫做‘涮羊肉’,不知我主还满意吗?”太祖点头称是。此后这道美味又从宫廷传到了民间,“涮羊肉”终于成为我国美食苑中的一个重要品类,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
  “涮羊肉”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羊腿肉或五花肉750克,芝麻酱100克,绍酒、酱油、醋、葱花、辣椒油、香菜末、卤虾油、腌韭菜花各50克,粉丝、白菜或菠菜各250克,压成汁腐乳1块。
  制作技艺——
  1。先把羊肉清洗干净,剔骨去皮,除去板筋,切成长10厘米、宽1。5厘米的薄片,每盘装150克备用。
  2。将芝麻酱、绍酒、醋、辣椒油、葱花、酱油、卤虾油、香菜末、腌韭菜花、腐乳汁等调料,都分别盛在小碟子里。
  3。火锅用炭生着,烧开汤水,先把少量羊肉片放进汤里煮烫二三分钟,等肉片呈灰白色时,用筷子夹出,蘸着配好的调料吃,边烫边吃。羊肉吃完后,放进粉丝和白菜烫煮,然后连菜带汤一块吃。汤既鲜又烫,粉丝和白菜能和胃解腻。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糖醋鲤鱼”与范蠡
  “糖醋鲤鱼”是鲁菜名馔。山东省济南市濒临黄河南岸,盛产著名的“黄河鲤鱼”,用它烹制的“糖醋鲤鱼”极有特色:造型为鱼头鱼尾高翘,显跳跃之势,这是寓“鲤鱼跃龙门”之意。且糖醋汁酸甜可口,十分开胃。其他鱼馔还有“红烧鲤鱼”、“瓦块鱼”及“棒子鱼”等,皆取黄河岸边的洛口镇的鲜鱼,并选用黄河水制的三伏老醋,再将鲜活黄河鲤鱼烹烧。食鱼馔到济南“汇泉楼饭庄”,可当场捞鱼,当面将鱼摔死,立即整制,所以其味鲜美无比。
  黄河鲤鱼鲜美肥嫩,营养极为丰富,故有“黄河之鲤,肥美甲天下”之美名。《食疗本草》称:“将鲤鱼煮汤食,最有补益而利水。”至今黄河两岸广大地区,宴席必以鲤鱼为珍肴,足见其名贵了。
  我国最早饲养鲤鱼的,传说是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的范蠡。勾践打败吴王之后,范蠡大夫谢绝了越王重用他的好意,不愿当权臣辅宰,却要过平民生活。他携西施泛舟五湖,离吴之后到了齐国。因他善于经营,又得齐威王重礼相聘,从事养渔业。他认为“养鲤鱼者,鲤不相食,易长,又贵也。”可见关于“黄河鲤鱼”由来,范蠡贡献很大呢。
  有趣的是,早在春秋时代,孔子生了儿子后,鲁昭公以鲤相送,表示祝贺。孔子还给儿子取名“孔鲤”。那时山东的鲤鱼不仅是美味佳肴,而且还被人们认为是一种吉祥的象征。这种观念是从更早的“诗经”时代继承下来,有诗“岂共食鱼,必河之鲤”为证。
  “糖醋鲤鱼”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黄河鲤鱼1条约750克,米醋100克,白糖180克,酱油10克,精盐10克,清汤约300克,葱、姜、蒜末少许,湿淀粉150克,花生油适量。
  制作技艺——
  1。鲤鱼去鳞、去鳃、去内脏、洗净。鱼身上每隔2。5厘米距离,先直剞后斜剞约1。5厘米深的刀纹,然后起刀,张开鱼身,将精盐撒入鱼内稍腌,并在鱼的全身均匀地涂上一层湿淀粉糊。
  2。炒锅倒油,旺火烧至七成热,手提鱼尾放入油锅内,用铲刀将鱼托住约炸2分钟,用铲刀把鱼推向锅边,使鱼身呈弓形,鱼背朝下炸2分钟,再翻过来鱼腹朝下炸2分钟,然后再把鱼身放平,将头按入油内炸2分钟。等鱼身全部呈金黄色时,取出放入盘内。
  3。炒锅留油少许,烧至六成热,放葱、姜、蒜末、醋、酱油、白糖及清汤,烧浓后即用湿淀粉勾芡,淋上热油少许,迅速出锅浇在鱼身上即成。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乾隆赞赏“四鼻鲤”
  “酱汁四鼻鲤”是山东名馔。它用微山湖特产四鼻鲤鱼烹制而成,不仅风味极佳,而且因乾隆皇帝赏识而分外知名。
  大凡看到过电影《铁道游击队》的人,一定对碧波万顷的微山湖留下美好的印象,知它还盛产天下美食呢。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一日乘着豪华龙船缓缓地驶进了微山湖。他立即被这里的湖光水色迷住了。就在皇上贪婪地呼吸水波上的清新空气时,看见龙船四周鱼儿
  欢蹦乱跳。皇上心里高兴,非要御厨去抓几个活鱼来美口腹不可。
  过了不大会儿,厨师们果然抓上了几条大鱼。乾隆仔细看过,却是四个鼻孔的鲤鱼,顿时十分惊诧。他叫厨师不忙做菜,快传呼渔民前来问个原委。有个老渔翁应召而来,叩见了皇上之后,说:“这鱼乃是微山湖名产‘四鼻鲤’。它特别象有四个鼻孔,正是当今四海升平、万民同乐之意。它也是象征五谷丰登,天下太平的吉祥物。”乾隆帝听了非常高兴,派人重赏了老渔翁,御厨专门请教了渔翁烹饪注意事项,经过一番制作,便把“酱汁四鼻鲤”美馔端到了皇上面前的餐桌之上。乾隆品尝后,觉得鲜美异常,口味比海参鱼翅毫无逊色,便连声称妙。从此,微山县地方官受命,每年都向京进贡“四鼻鲤”,好让万岁爷尽情享用美味。“四鼻鲤”的大名也立即传遍了天南地北。
  说起来,微山湖“四鼻鲤”青背红尾,色呈金黄。嘴上多长的两根须子,短而粗,乍一看好似两个鼻孔。再加上原有的两只真的,便被人美其名为“四鼻鲤”了。目前这种地方名贵鱼品,年产量为五十余万斤。它不仅是地产名品,而且空运到省城和京津。“酱汁四鼻鲤”也成为盛大宴席上的美馔佳肴之一,而备受美食家们的青睐。
  “酱汁四鼻鲤”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四鼻鲤1条约750克,甜面酱125克,白糖125克,熟猪油125克,姜末25克,香油5克,酱油15克,清汤约200克,绍酒25克,味精少许。
  制作技艺——
  1。将活鲤鱼除去鳍、鳃和鱼鳞,开膛去净内脏,鱼身两侧每隔1厘米横切一刀,成斜一字形花刀。
  2。炒勺放入清水,旺火烧开。手提鱼尾将鱼放开水里烫二三秒钟,使刀口张开,去腥味。
  3。炒勺放入熟猪油、白糖和甜面酱,大火推炒。等不再有生酱味时,注入清汤,用手勺调匀。汤开后放味精、绍酒和酱油,再将烫过的鱼放入汤内。再烧开后,改微火约20分钟。等汤汁去三分之一时,将炒勺移旺火上烧开,快速将鱼捞出,放入鱼盘之中。
  4。留有汤汁和炒勺继续放旺火上,并用手勺不停地搅动,浓汤汁后淋香油,浇到鱼盘中的鱼身上,再撒上姜末即成。
  “一卵孵双凤”西瓜鸡
  孔府名馔“一卵孵双凤”,又叫“西瓜鸡”。此馔用西瓜和雏鸡制作而成。西瓜形似大卵,内装两只雏鸡,喻其双凤。品尝此馔,肉质酥烂鲜美,鸡汁味醇香浓,别有一番情趣。
  原来清代宫中御膳有一款夏季时令美味“西瓜盅”流传到社会上后,各地争相仿制,风靡一时。孔府家厨也都是很有烹饪经验、技艺高超的名家。他们在“西瓜盅”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利用西瓜和雏鸡为主料,加干贝、口蘑等名贵佐料烹制,终于试制出造型美观、鲜美无比,还极富有营养价值的“西瓜鸡”新菜品来了。乾隆皇帝到孔府作客时,孔令贻让家厨准备既丰盛又有特色的菜馔。
  家厨说正好有一款“西瓜鸡”新品,定能邀万岁爷的欢心。孔令贻叫家厨特制出来品尝后,感觉十分满意。只是觉得“西瓜鸡”名称太俗,动脑筋想了半天,才起了一个文雅而且寓意吉祥的菜名“一卵孵双凤”。后来乾隆皇帝品尝此菜后,果然很高兴,还叫孔府家厨进京向御膳厨师传授制作技艺。从此“一卵孵双凤”
  又成了宫廷名菜,据说偏好美食的西太后慈禧也很喜食这一道名菜呢。
  “一卵孵双凤”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西瓜1个约4000克,雏鸡2只1000克左右,水发冬菇50克,盐笋、口蘑各25克,水发干贝50克,精盐5克,绍酒10克。
  制作技艺——
  1。西瓜用清水洗净,用布揩干,切去上盖留用。瓜体外表面刮去四分之一的瓜皮,挖出四分之三的瓜瓤。
  2。雏鸡宰杀治净,剔除大骨和腿骨,剁去嘴和爪,装入西瓜壳内。将加酒蒸酥的干贝放入西瓜内。
  3。将冬菇、盐笋、口蘑切成薄片,放入西瓜内,加入精盐和绍酒,盖上瓜盖,用竹签别住,放在大瓷盆中,上笼蒸大约50分钟。
  4。等西瓜里的鸡肉酥烂取出。把西瓜轻轻放在银汤盘中,把蒸过的原汤倒在汤盘内即成。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请乾隆皇帝吃豆芽
  乾隆皇帝是个开明的君主,他的女儿下嫁平民,给衍圣公孔子后代当媳妇,是历史上不多见的事。乾隆曾几次到孔府作客,光是用膳便让孔府上下煞费苦心。有一次乾隆又驾临孔府,于是孔府的厨师别出心裁,做了一款豆芽美馔。别看豆芽平常,可是经过掐头去尾,再装进名贵的用料作馅心,竟是又嫩又脆格外好吃。
  孔府的名厨师选用上好的豆芽,先放漏勺里,用炸过花椒的热油淋浇绿豆芽梗,撒盐和
  调料后入盘,并将此菜叫做“油泼豆莛”。送给乾隆皇帝品尝后,果然博得了龙颜大悦,备加赞尝。从此孔府名菜谱中又增添了一个新品种,又不断演化成系列豆芽高级菜肴。如“翡翠银针”,就是用绿豆芽的嫩梗和鲜芹菜一起炒,烹制后入盘,其绿白相映,煞是美观。另一种“酿豆莛”,将绿豆芽梗掏空,用竹签向梗里面装鸡肉泥、火腿泥,酿成红白两种,清炒入盘,色形味香均属绝佳。不过,这可是很费功夫的菜品,就是两个熟练的厨师,尚需做几个小时,方能端上餐桌。
  孔府的豆芽名菜,始于乾隆,以后盛行不衰,一直是宫廷显贵们爱食用的佳肴,清代食品专著中多有记载。《清稗类钞》中就有一说:“豆芽菜使空,以鸡丝、火腿满塞之,嘉庆时最盛行。”后来孔府豆芽菜又推广到了民间,各地都仿效起来。不过,孔府名菜还是孔府制作的最精。为了长盛不衰,孔府专设了一个“掐豆芽”的劳动部门,称叫“掐豆芽户”。这也算是中国饮食史上罕见的了。
  “油泼豆芽”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绿豆芽400克,花生油500克,花椒2克,精盐少许。
  制作技艺——
  1。将鲜嫩的绿豆芽掐去根和芽,清洗干净待用。
  2。炒锅放在火上,加入花生油烧至九成热,放入花椒油炸。
  3。将豆芽放在密孔的漏勺中。左手拿住漏勺搁置油锅之上,右手拿着炒菜的手勺,不停地用手勺舀滚热的油往豆芽上浇。等绿豆芽烫得断生时,倒入平盘之中。
  再往菜上撒些精盐,稍拌即可。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八仙过海”孔府菜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有名的中国民谚。“八仙”指的是铁拐李、钟汉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及何仙姑。相传他们在山东的蓬莱阁聚会饮酒,乘兴提出不准乘舟,看谁只能用宝贝助渡到海对面的庙岛上去。于是各施展仙术、凌波而去。苏东坡据此典故在蓬莱阁写下一首诗中有“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明月中。摇荡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的句子,想象八仙过海时的情景,十分生动。
  孔府名菜“八仙过海闹罗汉”,就是受神话传说的启发创作出来的。这是集多种名贵菜于一体的海碗汤菜:中有造型奇特的“菊花鱼翅”,“秦皇龟骨”,“御带虾仁”,“蝴蝶海参”及鲍鱼、火腿、芦笋、鸡等八种鲜味,比喻“八仙”。
  用鸡脯肉剁成鸡肉泥,抹在碗底上做成罗汉钱,再制成罗汉鸡摆碗中央,辅以浓浓的鲜汤。“八仙过海闹罗汉”集多珍于一肴,聚红、白、黄、绿、黑多色于一体、鲜艳夺目,豪华气派,一向有“此菜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之誉。
  被尊为孔府喜宴的头道大菜。此菜一上席,才能开锣唱戏,盛宴宣布正式开始。
  其时宾主一面听戏一面品尝美味,那才真正够味呢。
  孔子的老家在山东曲阜。孔府独创的“孔府宴席”,融民间美食及宫廷风味于一体,再经过了历代孔府厨师的总结、改进和创新,终于形成了风格独到的孔府菜系。孔子一生钻研学问,同时对美食也有独到的见解,那就是人们常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府菜系注重严格选取原料,制作细致精微,但又风格各异。据说现今已经过发掘和推出的孔府菜竟有200种以上,仅“孔府喜宴”便有冬春夏秋四季之别,每一种菜则又有完全不同的设计,尽可能使其多具特色,能满足人们对各种口味的品尝习惯。
  从汉初到清末,历代皇帝都亲临曲阜“衍圣公”府邸,大搞祭孔活动。孔子位列三公之上而享有极高的礼遇并非偶然,实际上还是从统治者自身的利益考虑的,其中乾隆皇帝就到过曲阜七次。每次君临,孔府都为接待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饮食则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厨师们尽其所能,推出不少新花样来。至于那些数不清的达官显爵及文人雅士们更是趋之若鹜,到孔府游兴更浓,对美食亟尽赞美之辞,孔府宴席名菜也就随之传遍了神州大地,成为中华美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了。
  “八仙过海闹罗汉”的制作方法如下:主料和辅料——
  鸡脯肉300克,水发鱼翅、海参、鲍鱼、鱼骨、鱼肚、活青虾、火腿各100克,芦笋50克,白鱼肉250克,绍酒50克,鸡汤、精盐、姜片、味精各适量,青菜叶、熟猪油各少许。
  制作技艺——
  1。取鸡脯肉150克斩成鸡泥,用其中一部分镶在碗底上,做成罗汉钱状。白鱼肉切成条用力划开夹入鱼骨。
  2。把剩下的鸡脯肉切成长条。活清虾做成虾环。将鱼翅和剩下的鸡泥做成菊花鱼翅形。海参做成蝴蝶形。鲍鱼切成片。鱼肚切成片。芦笋发好后选八根。
  3。将上述食物用精盐、味精、绍酒调好口味,上笼蒸熟取出,分别放入磁罐,摆成八方,中间放罗汉鸡,上面撒火腿片、姜片及汆好的青菜叶,将烧开的鸡汤和少许猪油浇上即成。
  第一部分:游龙戏凤樊哙大将狗肉香
  “鼋汁狗肉”是江苏省徐州市名食,它既可切成冷盘佐酒,又可上大席。不仅如此,他还是历史名菜,与汉高祖刘邦有关。原来刘邦为徐州沛县人氏,那里狗肉铺到处都是,人们相信吃狗肉有益气轻身、安五脏、益脾胃、暖腰膝、壮气力、治五劳七伤等好处。隆冬季节,一碗狗肉下肚,顿觉周身暖烘烘的。所以吃狗肉的最佳时令为冬季。据说沛县的和集镇,日销狗肉达五六百斤呢。
  秦朝末年的沛县城里有个卖狗肉的樊哙,生意很不错。年轻时的刘邦穷困不堪,喜吃他的狗肉却从不给钱。于是樊哙看见他就躲。有一天,刘邦找遍全城,却不见樊哙。无意中发现他还在河对岸卖狗肉。只见河上无桥,心中焦急。有道是天老爷怜见,忽然从河中间游过来一只大鼋,驮刘邦到了北岸,又吃上了樊哙的狗肉。后来樊哙想法捉住了巨鼋,并且下锅与狗肉同煮。哪知鼋汁加狗肉锦上添花,味道更加鲜美。
  早在樊哙参加刘邦起义军时,他便将“鼋汁狗肉”的制作秘方传给了自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