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史记译注-第3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

①麃:兽名。颜师古解释说:“麃,鹿属也,形似麞,牛尾,一角。”②祗:恭敬。③意思是每畤增加牛一头,在燎火中焚祭。④锡:同赐。⑤前文说,以白鹿皮为币,造白金“以发祥瑞”,如今获一角兽,正是天降下的祥瑞。为了提醒诸侯,不要忘记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要他们懂得造白金为符瑞是与天意相合的,因此才能引得天降下一角兽的符瑞与之相应。这才赐给诸侯白金作为暗示。⑥济北王献泰山地事在元狩元年(前122),见《通鑑》元狩元年纪事。⑦常山王获罪事见《史记·五宗世家》。真定初属常山,常山宪王获罪后,分真定、绵曼、藁城、肥累四县为真定王国,以宪王子平为真定王。⑧《通鑑》胡三省注说:“华山、嵩高,本在天子之郡。南岳霍山属庐江,淮南、衡山谋反,国除,人汉为郡。”太山、常山已如上述,是五岳皆在天子之郡。⑨古人以干支纪日,十天干配属五行为甲乙属木,青色;丙丁属火,红色;戊已属土,黄色;庚辛属金,白色;壬癸属水,黑色。车子分别以青、黄、赤、白、黑为基色,各自代表相应的天干日名。若日名甲子,则乘青色车出行,丙寅乘红色车出行,……叫做“以相应日”驾车;若按五行相胜乘车,如甲子日乘白色车子,丙寅日乘黑色车子,戊辰日乘青色车,子……等,叫做以胜日驾车。以胜日驾车可辟(避)恶鬼,是阴阳家的说法。⑩详:“同“佯”,假装。€(11)柏梁:一作栢梁。《孝武本纪》《索隐》解释说:“服虔云:‘用梁百头’。按:今字皆作‘栢’。《三辅故事》云:‘台高二十丈,用香栢为殿,香闻十里’。”胡三省以为“今书皆作‘柏’服说非也。”(12)《通鑑》记此事说:“作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以承露,和玉屑饮之,云可以长生。”《索隐》引《三辅故事》说:“盘高三十丈”。余同。⒀祓:沐、浴、斋,洁身的意思。⒁关照、领取神君的饮食。按:神君作人言,能饮食,系作伪甚明。而汉武帝笃信不疑,司马迁讽刺的意旨十分清楚。⒂上文已经说:“置寿宫神君”,此处说:“又置寿宫北宫”,显然寿宫北宫是寿宫的一个分院。

其后三年,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①,不宜以一二数。一元曰:“建”②,二元以长星曰“光”③,三元以郊得一角兽曰“狩”④云。

①元:元年,这里指纪元,或设立年号。②建:建立、设置。所以开始纪元的年号称为“建元”。③汉武帝第二个年号为“元光”。④第三个年号为“元狩”。

其明年冬,天子郊雍,议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①。”有司与太史公、祠官宽舒议:“天地牲角茧栗②。今陛下亲礼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圆丘为五坛③,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④,而从祠衣上黄。”于是天子遂东,始立后土祠汾阴脽丘⑤,如宽舒等议。上亲望拜,如上帝礼。礼毕,天子遂至荥阳而还。过雒阳,下诏曰:“三代邈绝,远矣难存。其以三十里地封周后为周子南君,以奉先王祀焉。”是岁,天子始巡郡县,侵寻于泰山矣⑥。

①答:《尔雅·释言》:“答,然也”。全句是“与礼不合”的意思。②意思是,祭天地用的牲牛,角象蚕茧或板栗一样大小。指祭用幼牲。③如前述:“天好阴,祀之必于高山之下,小山之上”;地贵阳,祭之必于泽中圆丘”。后世则祭地于方丘之上,古今不同。④瘗(yì,意):埋。⑤脽丘:土丘。《孝武本纪》作脽(shúi,谁)上。《集解》引如淳的话解释说:“河之东岸特堆堀(jué,倔,义为突起),长四五里,广二里余,高十余丈。汾阴县在脽之上,后土祠在县西。汾在脽之北,西流与河合也。”又《索隐》引《汉旧仪》作“葵丘”,说是由于“河东人呼‘谁’与‘葵’同故耳。”⑥侵寻:逐渐到达,渐进。

其春,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①,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②,而乐成侯姊为康王后,无子。康王死,他姬子立为王。而康后有淫行,与王不相中③,相危以法。康后闻文成已死,而欲自媚于上,乃遣栾大因乐成侯求见言方。天子既诛文成,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说④。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大言曰:“臣尝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顾以臣为贱;不信臣。又以为康王诸侯耳,不足与方。臣数言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⑤!”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⑥。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肯邪不邪。致尊其使,然后可致也。”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⑦。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制诏御史⑧:“昔禹疏九江,决四渎。间者河溢皋陆⑨,堤繇不息⑩。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乾》称“蜚龙”⑾,“鸿渐于般”⑿,朕意庶几与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轝斥车马帷幄器物以充其家⒀。又以卫长公主妻之⒁,赍金万斤,更命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自大主将相以下⒂,皆置酒其家,献遗之。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⒃,夜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道天神也(17)。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颇能使之。其后装治行⒅,东入海,求其师云。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捥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①宫人:王宫中使用的私役人员,不是朝廷命官。②尚方:颜师古注说是:“主方药”。按:自秦设官尚方,主管制造皇宫用物,属少府。汉相沿不改。王府设官多仿中央,大约也是这种性质的官员。③关系不融洽,合不来。④说:同悦。⑤恶:怎,何。⑥《索隐》解释说:“《论衡》云(马肝)‘气热而毒盛,故食走马肝杀人’。《儒林传》云‘食肉无食马肝’是也。”⑦《索隐》引《淮南万毕术》解释说:“取鸡血杂磨针铁杵,和磁石棋头,置局上,即自相抵击也。”针铁杵就是钢棒,用鸡血杂以羽毛等物磨擦钢棒,使生磁性,再以磁石做成棋子,钢棒就能使棋子互相“触击”。⑧命为制,令为诏,“制诏御史”就是命令御史。⑨皋陆:河边陆地。颜师古解释说:“皋,水旁地;广平曰陆。言水泛滥,自皋及陆。”⑩繇:同徭。徭役。€(11)《易经·乾》卦的卦辞中有“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语言人得权位,如龙在天。蜚同飞。(12)《易经·渐》卦卦辞:“鸿渐于磐,饮食衎衎(kán,看。和乐貌),吉”。按王弼的解释,“鸿渐于磐”是比喻人由无禄位,渐进而达到有禄位的欢乐之情。⒀乘轝:天子车驾。此处指天子服用的器物。轝,同舆。斥:分离出。⒁《索隐》说:“卫子夫之子曰卫太子,女曰卫长公主。是卫后长女,故曰长公主,非如帝姊曰长公主之例。”⒂大主:即大长公主。颜师古注说:“韦昭曰:‘大主,武帝姑,窦太后之女也’。”⒃羽衣:颜师古注说:“以鸟羽为衣,取其神仙飞翔之意也。”⒄道:读如导。⒅装治行:犹言治行装。准备出行所需衣装用物。

其夏六月中,汾阴巫锦为民祠魏脽后土营旁①,见地如钩状,掊视得鼎。鼎大异于众鼎,文镂无款识,怪之,言吏。吏告河东太守胜,胜以闻。天子使使验问巫得鼎无奸诈,乃以礼祠,迎鼎至甘泉,从行,上荐之②。至中山,曣③,有黄云盖焉,有麃过,上自射之,因以祭云。至长安,公卿大夫皆议请尊宝鼎。天子曰:“间者河溢,岁数不登,故巡祭后土,祈为百姓育谷。今岁丰庑未报④,鼎曷为出哉?”有司皆曰:“闻昔泰帝兴神鼎一⑤,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禹收九牧之金⑥,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⑦。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颂云‘自堂徂基,自羊徂牛;鼐鼎及鼒’⑧。‘不吴不骜,胡考之休⑨’。今鼎至甘泉,光润龙变⑩,承休无疆。合兹中山⑾,有黄白云降盖,若兽为符,路弓乘矢⑿,集获坛下,报祠大享。唯受命而帝者心知其意而合德焉。鼎宜见于祖祢⒀,藏于帝廷,以合明应。”制曰:“可”。
入海求蓬莱者,言蓬莱不远,而不能至者,殆不见其气。上乃遣望气佐候其气云。
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上疑未定。齐人公孙卿曰:“今年得宝鼎,其冬辛已朔旦冬至⒁,与黄帝时等。”卿有扎书曰:“黄帝得宝鼎宛朐,问于鬼臾区。鬼臾区对曰:‘(黄)帝得宝鼎神策⒂,是岁已酉朔旦冬至⒃,得天之纪⒄,终而复始。’于是黄帝迎日推策⒅,后率二十岁复朔旦冬至⒆,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⒇,黄帝仙登于天。”卿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谢曰:“宝鼎事已决矣,尚何以为!”卿因嬖人奏之(21)。上大说,乃召问卿。对曰:“受此书申公,申公已死。”上曰:“申公何人也?”卿曰:“申公,齐人。与安期生通,受黄帝言,无书,独有此鼎书。曰:‘汉兴复当黄帝之时’(22)。曰‘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23)。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黄帝时万诸侯,而神灵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其道者,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故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万灵明廷。明廷者,甘泉也。所谓寒门者,谷口也。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下迎黄帝(24)。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龙拨,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于是天子曰:“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脱耳(25)。”乃拜卿为郎,东使候神于太室。
上遂郊雍,至陇西,西登崆峒,幸甘泉。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放薄忌太一坛(26),坛三垓(27)。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其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28)。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基下四方地,为醊食群神从者及北斗云(29)。已祠,胙余皆燎之(30)。其牛色白,鹿居其中,彘在鹿中,水而洎之(31)。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32)。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十一月辛已朔旦冬至,昧爽(33),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34),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而衣上黄。其祠列火满坛,坛旁亨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云阳,有司奉瑄玉嘉牲荐飨(35)。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史公、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令太祝领,秋及腊间祠。三岁天子一郊见。”

①锦:巫之名。魏脽:就是前文中的汾阴脽丘。因汾属魏地,故称魏脽营:颜师古注说“营谓祠之兆域也。”就是祠坛基址。②《孝武本纪》《集解》引如淳注说:“以鼎从行,上至甘泉,将荐之于天也。”误。由行文看,鼎已迎至甘泉,而后运往长安,天子从行,将要上荐于天也。所以下文有途中天子亲射麃之事。不是到甘泉荐于天。③《孝武本纪》作晏温。《索隐》解释说:“如淳云:‘三辅俗谓日出清济为晏。晏而温,故曰晏温。’许慎注《淮南子》云:“晏,无云也。”既然无云,下文又说“有黄云盖焉。”颇难圆通。按:曣是氤氲二字的近音假借字,氤氲是形容下文中的黄气盘旋缭绕貌。④庑:同芜。指庄稼歉收。⑤泰帝:太昊氏,指伏牺。《孝武本纪》作大帝,同。⑥九牧:九州牧守。经处指九州。金:铜。⑦亨鬺(pēngshāng烹伤):烹煮牲牢以祭祀。⑧见《诗经·周颂·丝衣》。全诗是描写绎祭(大祭的第二日祭祀)情形的,这三句是讲祭前执事人员检查祭祀准备状况的情形:先在门堂上检查洗濯的用具和笾豆等礼品。来到门塾之基告诉主人洗濯用具等都已准备完妥;再检查祭祀用的三牲,由小到大,先羊后牛,然后告诉主人牲礼肥而且数目充足;最后检查鼎具,无论是大鼎如鼐,或是小鼎如鼒,都打开鼎幂,检查后告诉主人鼎具洁净。总之,反映出执事的低级人员恭顺认真的样子。堂,正房;徂(cú,粗),义为往、到;基,门塾的房基,即门塾旁;鼐(nài,奈),指大鼎;鼒(zī,资),小鼎。一说指圆而且上口有收分的鼎。⑨这两句述祭后主人(士和其他助祭之人)的表现:祭末多倦怠、傲慢,而参加绎祭的人却能恭敬不喧哗、不傲慢,因此得到寿考的美兆。吴,同娱,引伸为喧哗;骜,傲慢;胡,寿;考,成。休,休征,即美好的征兆。⑩龙变:神奇的变化。颜师古古释为:变化“若龙之神”。€(11)合兹:与兹事(指鼎在中山,有黄白云盖事)相合。(12)颜师古注引韦昭语说:“路,大也;四矢曰乘。”⒀祖祢:祖庙和祢庙。父庙为祢(nǐ,你)。⒁据《汉书·武帝纪》,元鼎五年(前122),十一月辛巳朔且为冬至。辛巳,日名;朔旦,月朔(即初一日);冬至,十一月节。汉初行颛顼历,以冬至日为岁首。⒂神策:神奇的筹策。筹策是计算用具,《汉书·律历志》记载的筹策形制是:“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为一握”。⒃意思是黄帝得宝鼎神策的那一年,是十一月已酉日,朔旦为冬至节。前面说“与黄帝时等”,大约是指年名(元鼎五年为已巳年,自冬至入庚午)和朔旦冬至这两点相同,日名不同。⒄旧历一元分三纪,分别称为天、地、人纪。自得宝鼎这一年进入天纪的第一年,故称得天之纪。⒅用筹策逆推历日,即推算未来的年月日。⒆公孙卿不懂历法,若按《通鉴前编》等记载,伏牺时定历法,每年360日(“六甲而天道周矣”),12个月合354日,每年余6日,5年设一闰月,则5年共1800日,,61个月,此后重为朔旦冬至;若按《尧典》所载,每年366日(“三百有六旬有六日”),则余12日,10年后复又朔旦冬至;若按汉历每年365日计算,则一年余11日,20年合7305天,247个月(其中有7个闰月),余15天,应是正月十六日朔且冬至。怎样计算都不合适,只能认为是外行人的胡诌。⒇20推共400年,除去最后一推的20年,合380年。最后一次虽已推算,但不久即成仙而去;所以虽言20推,只有380年。(21)嬖人:受宠爱的私役人员。被视同婢妾,又受恩宠。(22)指与黄帝时的历日相同,如年名、日名、冬至等节气的位置等。(23)此系谀词。高祖之孙指景帝,曾孙指武帝。(24)胡(rán,燃):颜师古解释说:“胡谓颈下垂肉也。,其毛也。”,同“髯”。(25):鞋子。同“屣”。(26)放:同仿。(27)垓:义为重。坛三垓就是三重坛的意思。(28)狸牛:《汉书·郊祀志》作“氂牛”,颜师古注说是“西南夷长尾氂之牛也。”《孝武本纪》作“氂牛”。按:太一之祭不可能用西南夷的牦牛,大约是犛字之误。犛牛即犁牛,《论语·雍也》说:“犁牛之子骍且角,”犁牛是杂色牛,为祭祀所轻,更无论氂牛。此处“杀一犁牛”只作为俎豆、牢具等配祭品,正式牲牛用白牛。狸为犁的同音假借字。(29)《孝武本纪》《正义》引刘伯庄语说:“谓绕坛设诸神祭座相连缀也”。醊食(zhùisì,缀饲),指连续祭祀;群神从者,配祭诸神。(30)胙(zùo,坐):祭肉。(31)洎(jì,记):《集解》引徐广“语”说:“洎,一作‘酒’。灌水于釜中曰洎。”(32)羊彘特:雄性羊、猪各一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