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利益到处介绍给别人,那么我们现前做的印经是菩萨事业,流通经书。现在科技发达,我们利用这个最新的科技,用录音带、录影带、电视、广播,现代这个电脑,统统都可以用在流通佛法上,这些都是菩萨事业。建道场是菩萨事业,可是道场里头如果不讲经,如果没有大众在一块儿共修,这个道场不是菩萨事业。菩萨事业是觉悟众生,菩提萨埵,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翻作‘菩萨’,把那个尾音都省掉了。这两个字的本义,玄奘大师译的是‘觉有情’,觉悟的有情众生。所以,菩萨业是觉悟有情众生,我们怎样叫大家破迷开悟,这个事业就是菩萨事业。我今天特别要这样说法,怕大家误会,我们平常这个超度亡灵,是不是菩萨事业?我们每一天在一块儿念经,甚至于打佛七、坐禅,是不是菩萨事业?参加的人如果没有叫他真正觉悟,那都不是菩萨事业。如果参与的人里面确确实实,不能说全体觉悟,总有个一半差不多的样子,他能够觉悟,这是菩萨事业。所以这个讲经是菩萨事业里面最重要的一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是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释迦牟尼佛没有跟大家在一起打个佛七啊!你们查大藏经,你们去查查看,有没有查到释迦牟尼佛在什么地方跟大家在一起打个佛七,打一个禅七。你们去查查看,没有!佛陀在世每一天都是跟大家讲经说法,希望大家听了觉悟啊!参禅念佛这个修行,你觉悟了之后,理论懂得啦!方法懂得啦!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你自己回家去修行去。提倡共修是在中国出现的,而且出现的很晚,唐朝时代,唐朝中叶的时代,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这两位法师提倡共修,这马祖百丈俩个人提倡共修,在当时确实收到共修的利益,收到这效果,不少人成就。那么现代呢?我看这共修,是大有问题,为什么呢?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我们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性不是唐、宋时代的人,说老实话,比明、清都比不上,再说得近一点,我们台湾比四十年前的人比不上。我们刚刚到台湾来的时候,台湾一般老百姓人心地真诚厚道,那确确实实看到还有点像中国人,现在没有了,我们刚到台湾来的时候问路,路不熟问路,那个摊子边上卖东西,你问他:‘我想到哪理去,路怎么走?’,他把那个摊子放下来,他领着我,带我一道去,真感动人,现在你去问他,理也不理你,不一样啊!换句话说,现代的人心比不上四十年前人心的清净,什么原因呢?看电视看多啦!那个时候没有电视,电视里头一天到晚给你什么东西呢?给你那些染污的东西,染污你的精神,染污你的心灵,染污你的思想,染污你的见解。天天接受这个染污,那么诸位想想,你那个精神,心理像什么呢?比环境染污严重,严重得太多太多啦!换句话说,丝毫的理性都没有了,真诚也没有了,全部被染污。现在这个电视、电影、广播、报纸,这统统是染污的来源。现在讲环保,真正讲环保,就是把这东西全部取消,才能保护我们身心的清净,这些东西天天让它这样的自然发展,要想清除这些染污,没指望啊!所以现在大家共修什么?共修就是共同再来一次染污,达不到效果。我在最近常常想,过去、现在那一些自在往生的人,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站着走、坐着走的,我常常想这些人,有一个很重大的发现,我发现什么呢?那些修行成就的人哪,都是自己一个人修的。这是我重大的发现,都不是共修的,共修里面没有看到过有这种现象的,都是个人修的。这个发现很重要啊!提醒诸位同修,要想自己修行真正成就,一个人修,不要跟人家一块儿共修。共修怎么样呢?就会生烦恼,为什么呢?两个人意见不一样,见解不一样,心怎么会清净呢?我要这样,他要那样,就是念个佛吧!我这个木鱼敲快一点,他要我慢一点,两个人就生烦恼。所以从前,百丈、马祖提倡共修,那个时候众生的根性可以,现在我们这些人的根性不适宜共修,还是个人修个人的。所以我在达拉斯那个道场很小,我们有几个同修在那儿共修,那是怎么共的?共一个道场,各修各的,我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也可以很能够收到这个效果。共一个道场大家都看到彼此,比较精进。那个年轻人看到年老的老居士都那么用功,不大好意思懈怠,不好意思偷懒,那个年老的人看到年轻的人那么修行,他也觉得很渐,我这么大的年岁,我还:::,彼此互相有个警策。可是个人修个人的,你譬如拜佛,个人拜个人的,你喜欢拜得慢,你慢慢拜,你喜欢拜得快,你快快拜,我们不敲法器,这样就不生烦恼了。这个念佛呢?你如果要是我们用台中这个念佛的调,出声音跟这个调,不出声音呢?你念得快也好,慢也好,自由,没有人干涉你的,经行止静,各随自意,不受团体的约束。我喜欢坐着念,我就坐着念,你喜欢经行绕佛,你绕你的佛,我做我的,我念我的,不必大家一起。大家一起收不到效果,会生烦恼。所以我现在是提倡的是共一个道场,各修各的,用这个方法。所以每一个时代的根性不相同,环境不一样,因此,修学的方法也要加以修正,才能够得到真实的效果。那么这个说到菩萨事业,非常非常的重要。在一切事业里的确最有价值,最有意义。

  第七个是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在我们这个道场有两种说法,一种通途的说法,像大乘起信论,观无量寿经,讲的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观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这是个通途的说法。另一个说法,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的说法,一心一意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这个说法非常确实,我们容易理解,也容易做到。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亲近弥陀,这个人才叫真正觉悟了,那是真的觉悟了,为什么呢?只有这桩事情哪!你这在一生当中决定可以做得到的,修学其他法门,你这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能够得到一个效果,这一个法门是决定可以成功的。你只专门依无量寿经,专门依这一部经,先把它念熟,然后再研究、理解它,最后完全把它做到,如说修行供养,一定要把它做到。我们在世间,先行归纳,不外乎一个是对人,一个是对事,一个对物,统统都归纳尽了,我们每一天对人、对事、对物,起心动念,与无量寿经相应不相应,也就是说,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我们有没有把它做到?每一天拿这部经典,这个经典像一面镜子一样,检查我们心行有没有犯过失?犯了过失马上就把它改过来。天天改,天天就进步,这就是不离菩提心,一念不觉,菩提心就没有了。‘菩提’这两个字是梵语,直接翻译,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觉而不迷,就是菩提心。一念不觉就迷惑了,就颠倒了。念念都要觉而不迷,对人觉而不迷,对事觉而不迷,对物觉而不迷,这才叫做不离菩提心供养。行愿品里面讲到供养,说了这个七种。这是七大类,每一类展开,形相都是无量无边。为什么法供养胜过财供养呢?经上告诉我们:‘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这是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面几句经文,说得非常清楚,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尊重法故,唯有法才真正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永脱轮回,圆成佛道。所以一切诸佛尊法,那么学佛的人,如果对于法轻慢,岂不就是轻慢一切诸佛如来吗?要是障碍佛法的流通,那也就是障碍一切诸佛的弘愿,这个过失就很重很重。诸佛之所以成佛,完全是如法修行而得来的,那么由此可知,流通法宝的功德是无量无边。我们一个人在这一生当中尽心尽力帮助诸佛流通,都叫做圆满功德,我们尽心尽力在做,起心动念没有想别的,就是想佛法如何能够流通到十方,在现前,怎么样把它流通到全世界?怎么样能够把佛法保持流通到久远?我们起心动念想这个,没有想别的。不仅仅流通我们这一宗,我们学净土当然首先流通净土宗,其他宗派的东西,我们同时都流通,都供养,供养那些志趣善根不相同的众生.我们讲经的这些讲义录影带、录音带,也不是专门流通自己的,只要是正法,他说的没有错,对于众生修学有一定的帮助,我们统统要流通。可是这个里面有一个例外,它那个后面要印上版权所有,我们就不流通。现在有不少的著作,甚至于录音带,它上面印的版权所有,不准翻印,不准拷贝,这个我们就不能流通。这是他们自己障碍自己,这个不是佛法。我看这个佛书,我的习惯是把书一拿来,先看版权页,版权页上印上这八个字,这本书我不看。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大法师,你的著作我不看你的。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呢?我说他心量太小了,他的东西不肯让别人翻印流通,那么他写的东西,大概也可想而知,为什么呢?它范围太小,我不看他的。如果能够说欢迎翻印,我们基金会得到这个本子,大量印行,流通到全世界,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你的好处,都能够得到你的恩惠。你后头印上八个字,我们守法,我们学佛的人决定不做犯法的事,我绝对不印你东西。这一点要知道,学佛要把心量拓开,不要念念想到自己的利益。自己利益太小了、太短暂了,一口气不来,你的利益就泡汤啦!你自己的利益能够享受几时呢?愚痴到了极处啊!你能够把这个佛法弘遍在世间,流传久远,那个福德是生生世世享不尽,这个要知道。甚至现在还有大藏经后头也印了版权所有,这我就不晓得什么时候释迦牟尼佛、祖师大德把版权给他啦!这是笑话,那天大的笑话。古圣先贤留下来的文化资产,是要供养整个人类的,希望我们同修能够理解这一层,自己一生学佛不要做这个愚昧的事情。我们有一个心愿,希望别人修得都比我好,这也是菩提心。如果处处都防止别人,深怕别人将来超过我,这叫迷惑颠倒的错误念头。那这个不是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啊!所以经文的结论,菩萨行法供养,真正修法供养,就是供养如来,供养诸佛的法身,供养诸佛的报身,供养诸佛的应化身,统统都供养到,如是修行,这才叫真供养。底下一句是:

  “昼夜相续。求生彼刹。”

  这是总结前面我们听到这部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都要昼夜相续,念念不能间断,以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不如愿的。底下的经文说:

  “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那么这个里面,我们把它归纳起来,今天跟大家所说的连到上一次,只讲了一行,两次只讲了一行,这一行呢,就是受持本经,这受持本经。底下这一句:

  “求生彼刹”。 

  就是求生净土,这是第二桩事情。第三桩事情:“发菩提心。”

  这是第三桩事情。这两桩事情非常非常重要,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劝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不殊胜,诸佛如来何必劝我们?种种法门,如果不是在一生当中啊!很难修成。那么诸佛又何必叫我们念佛求生西方?这些很深的意思,我们都要能体会。佛劝我们的话要牢牢记住,发菩提心就是发最高的警觉心。要知道,不生西方必定轮回,既然轮回就必定堕三涂,这是没办法避免的。堕三涂那就太苦太苦了。三涂很容易进去,很不容易出来,出来太难啦!所以在此地,再一次劝我们,要发警觉的心哪!不是儿戏啊!时时刻刻提高警觉。所以印光大师常常把一个‘死’字顶在额头,常常想到这个‘我就要死’,死了怎么办?这个问题大,世间所有一切问题,没有比这个问题更大,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求生净土。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七十二卷(二次宣讲) b2…5…72

  请掀开经本第五十一面,倒数第二行,从第三句看起。“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这个三句里面包括两桩事情,一个是发菩提心,一个是严持戒律。在大乘佛法里面,修学是以发心为首,菩提心要不发,决定不能见性,大乘佛法是以明心见性为修学的目标。也许有一些同修要问:见性有什么好处?不见性又有什么不好?我们一般浅显的说,学佛目的是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话说得大家很容易懂,尤其是离苦得乐,这个说得很明白,苦从那里来的呢?苦从迷来的。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不能彻底明了,这是一切苦痛的根源。乐从那里来的?乐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澈底明了,明了我们的思想、言语、造作,就不会有过失。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那么,既然是觉悟,与本性有什么关系?诸位要知道,我们今天讲迷、讲悟,全离不开自性,凡夫迷,迷失了自性,那刚才讲的宇宙人生真相,宇宙人生真相就是自性,自性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在佛学里面,名词叫做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就是真如本性,这个一定要搞清楚。那么由此可知,这个觉性很重要,非常重要。可以说,真正发了菩提心,在一生当中的修学决定有结果,结果虽然有大小不同,最低的结果也不失人身;来生还能得人身,不失人身。就怕迷,迷了以后,无论修学那一个法门,这一生当中统统不能成就。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够理解,不发菩提心,利害得失之大,由此可见,为什么呢?即使以最殊胜的念佛法门来说,这个法门,诸佛如来都说最容易修学,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快速,这个法门不发菩提心都有障碍,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往生。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没有菩提心的人就是迷惑颠倒。念这一句佛号,不是怀疑就是夹杂、就是间断,这是迷惑颠倒的人啊!真正觉悟的人,发菩提心的人,他一定会做到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必然。为什么呢?他真正觉悟到轮回可怕,生死事大,这一生当中,一心一意就是想了生死,出三界。了生死出三界,唯有这一条是最可靠的道路,他知道,他怎么肯放弃?怎么肯间断?真正是现代人所说的,他这个念佛功夫,分秒必争,他不肯放弃,功夫不能够相续,还有妄想、分别、执着,这个人没有发菩提心,换句话说,依旧是迷惑颠倒,心量窄小,起心动念都想到自己的名闻利养,想到自己的得失利害,他想这个。想得太近,完全想这一世,没有想到来生,这个就是没有菩提心。所以这一句发菩提心,在我们这一部经上,从头到尾,世尊的确苦口婆心,多次重覆提醒我们,,就是因为它太重要了。发心之后要持戒,‘持诸禁戒。坚守不犯’,不持戒就不能得定,换句话说,心就不能清净。一定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小乘戒是帮助我们断妄想、断烦恼、断习气;大乘戒是帮助我们拓开心量,积功累德。因此,戒律必须要遵守。戒律并不专指这个戒经里面的一些条文,如果把这些戒条看作戒律,这个范围太小了。佛是唯恐我们错解了他的意思,所以给我们说三聚净戒。经论上所有的这个戒条叫律仪戒,这个三聚净戒算一种。除这一种之外,佛没有说的还有两种。第一种是摄受众生戒,也就是利益有情的戒。佛虽然没有说,这个事情决定于一切众生有利益的。那必须要遵守,不能说这个戒条里面没有,没有我就可以不必遵守了,没有也要遵守。为什么呢?要懂得它符合戒律的精神,戒律的精神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因此将戒律的精神推广,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道德,乃至于一些风俗习惯,凡是善良的统统都要遵守,不能说这个不是佛的戒律,那你就错解佛的意思。佛的精神、义趣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我们一定要懂得。言语是有尽的、有范围的,有许多言语达不到的,时间也有限制,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讲经说法,只四十九年,时间不长。许许多多事情,这个细节的事情,佛没说到,佛只是讲原则、讲原理,要把这些原理原则,用在我们日常琐碎的事务上,这才能够真正得到佛法的利益。这个开经偈里面说:‘愿解如来真实义’,不能把佛的意思解错了。那么这是持戒,用现代的话来讲呢,就是守法,学佛的人第一要学守法,佛给我们的一些教法,我们要遵守,世间种种法都要遵守。今天这个世界由于资讯的发达,交通的便捷,我们常常到国外去旅游,一个真正守法的人,无论在那一个国家?那一个地区?那个人民一定都欢喜。你守法,你不犯法,都欢迎,连这个世间都能得到这样殊胜的效果,何况于出世间。学佛要从守法做起。 底下一句:

  “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实在讲,这个四句是众善奉行的发扬光大,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