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学良家事-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央,所以他拥护蒋,效命蒋。就职以后,张学良对蒋介石的依赖更是有增无减,为了更好地处理善后问题,张学良决定去南京征求意见。同时,蒋介石也热情邀请张学良出席正在南京召开的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这时的张学良还不是国民党正式党员,就此点,张学良再次感到蒋介石对他的殷切关怀,不胜感激。    
    蒋介石对张学良进京做了异乎寻常的隆重接待。途径天津,蒋介石派文武大员张群和贺耀祖亲往迎接,然后张学良的专车由铁甲压道车开路,直驶南京。津浦沿线车站,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军民热烈欢迎,“国家统一的表率”、“和平息戈的使者”、“欢迎拥护中央、巩固统一的张学良将军”、“欢迎维护和平、效忠党国的张副司令”等标语,红红绿绿,随处可见。    
    11月12日晨6时,天尚未明,蒋介石命令文官简任以上,武官少将以上,一律穿制服,渡江到浦口车站恭迎张学良。专车抵达浦口时,站台上军乐声大作,仪仗队举枪致敬,张学良身穿黄哔叽军服,肩披酱黄色大衣,捷步下车,缓行检阅,只见武官戎装,文官中山装,好不整齐,张学良与前来欢迎的军政要员一一握手,随后登上威胜号军舰渡江,行至中流,停泊在江心的通济舰灯火辉煌,官兵列队甲板,举枪致意,军乐又起,礼炮19响,江中所有船只均悬旗鸣笛,向张学良致敬。    
    此情此景,使张学良的心为之一动。上岸后,国府卫队分段警戒,装甲汽车开路前进,宋子文将铁汤池财长官邸腾出来作为张学良的行馆,所有随行人员均下榻豪华的南京中央饭店。坐在总司令的车里,看到在晨曦中掠过的盛装打扮的街道和欢迎的人群,张学良百感交集:这样的欢迎盛况,对他还是第一次,蒋介石竟不以对待下属的方式对待他,而是以平等的方式对他表示热烈的欢迎。    
    蒋介石在国府大院门口亲自恭迎张学良,一见到张学良,蒋介石快步向前,紧紧握住张学良的双手,旋即张开双臂,一边拥抱,一边连身说道:“欢迎你,欢迎你啊!”简直一见如故,张学良受到如此厚待,心情激动不已,大有相见恨晚之感,他本是个极易动感情的人,此时更是难抑心头激动,眼圈禁不住湿润了。    
    二人共进早餐后,驱车赶往中央党部,参加孙中山诞辰纪念周和四中全会开幕典礼。一路上,车队浩浩荡荡,缓缓行进,威武壮观,车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民众,他们伫立在马路两旁,翘首相望,争睹这位再造统一的少帅的风采。进入党部所在地,又是奏乐,又是歌舞,又是口号,欢迎仪式令张学良目不暇接,这一切都是蒋介石精心安排的,他曾告诫他的文臣武将,不得对这位少帅无礼、傲慢,必须执礼要恭。因此,在南京期间,张学良处处受到欢迎。    
    在极度兴奋中,张学良参加了四中全会开幕式,蒋介石特别介绍张学良加入国民党,列席会议,张学良激动不已。当天,几乎每参加一项活动,张学良都受到形式别致的热烈欢迎,他全天都沉浸在欢快和激动之中。晚上,蒋介石特意安排的盛大晚宴将气氛烘托到了极点。张学良端着酒杯,从心底里迸出了他的祝酒辞:“不才汉卿,拉住蒋主席的手,阔步中华大地,不辜负轩辕子孙,共创千秋大业。”满面春风的蒋介石十分得意,脱口而出一句:“精妙绝伦的张副司令!”把宴会一开始就引上高潮。张学良兴奋、欣喜、陶醉于这个金陵之夜,连夜致电东北军军政要员:“学良此次来国府,受到蒋主席极为热忱之欢迎,规格之高,实出学良之想象,望各界静候佳音,学良将会赐福于民众。”    
    在南京期间,每次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蒋、张两人总是并肩而行,笑语嫣然,彰显亲密无间之态。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张学良对蒋介石本就少之又少的疑虑和戒备,现在更是不复存在,他慷慨陈词:“我的意向已决,将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央政府,维护国内和平。为了这一事业,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而蒋介石对张学良也推心置腹,掏心掏肺:“北方冯、阎等人脑筋都太旧,你是青年,有朝气。我们二人合作,就一定能把国家治理好。”甚至还说,他的卫队就是张的卫队。在中山陵合影留念时,兖兖诸公,蒋介石只让张学良和自己并立前排中央。    
    正当蒋、张频频会见的时候,张学良夫人于凤至也于四中全会闭幕的那天来到了南京。她的到来,同样获得隆重礼遇,欢迎她的仪式由蒋夫人宋美龄一手承办。素以交际著称的宋美龄,充分地展示了她作为第一夫人的迷人风采和魅力。于凤至一下专车,宋美龄便迎上前去,亲热地与之紧紧拥抱,然后先亲左脸,再亲右脸。于凤至虽也是东北的第一夫人,见过不少大世面,但还真从未经过这种阵势,一下子就被宋美龄征服,顿时甘拜下风。    
    宋美龄把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得体。当晚在私邸设家宴为于凤至洗尘,气氛温馨、和谐,几乎没有安排什么政治场面,包括以后的一些活动也全都采取家庭的、女性的方式,这使本来并不太善于交际的于凤至很快对她产生了亲近感,几天下来,两人穿梭交往,形影不离。    
    宋美龄的母亲倪老夫人倒是真心喜欢这位文雅娴静、知书达理的东北女子,当于凤至在南京参观游览过后,由宋美龄陪同到了上海,拜见过老夫人之后,老太太当即认她做了干女儿。宋美龄做事,滴水不漏,见机也一不做二不休,与大姐宋蔼龄一起,择了吉日,交换兰谱,干脆与于凤至结拜为姐妹。三个干姐妹的亲热劲,硬是把宋氏嫡亲三姐妹的亲情关系也给比了下去。对于宋美龄不惜降低辈份和于凤至结拜为姐妹,张学良感激涕零,他对蒋介石一直以长辈相尊,直至蒋介石逝世,张学良仍称他们的关系是“情同骨肉”,张学良的确一直以父执礼对待蒋介石。    
    由于于凤至的到来,使政治家庭化,蒋介石、宋美龄、宋蔼龄、张学良、于凤至在孙中山先生亲笔写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楹联前面,照了一张生活照,成为历史的见证。    
    张学良在南京梦一般地度过了23天,这是他一生中最得意最美妙最难忘的时刻,也是他和蒋介石最为和谐亲密的阶段,他已经完全被蒋介石的个人魅力所征服,从感情到精神上,对蒋无限崇拜,开始了从此长达半个世纪的效忠。12月4日,张学良离京北返,蒋介石一如既往,对他的送别依然象来时那样隆重。告别时,蒋介石一副难舍难分之景,紧紧握着张学良的手说:“汉卿,北方善后,东北、华北八省全靠你了!”    
    张学良俨然成了偌大中国的第二号人物,他的父亲多少年征战才得到的,他却不费吹灰之力地得到了。不要说偏安一隅的“东北王”无法与之比拟,就是先父张作霖,虽号称大元帅,其号令也不过局限在京津周围而已。如今的张学良,似乎已领有了中国黄河以北的半壁江山,他觉得惬意、满足、充实,他决定不回沈阳,留在北京,立即开展工作,他要作出个样子来给蒋介石看!他要以此报答与蒋介石在南京的“政治蜜月”。


第五章 剪不断,理还乱——与蒋氏夫妇的半世缘2、惊涛骇浪中,谁先下危船?

    逼人下野、出洋是蒋介石的一贯做法,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任何人都可以牺牲掉,即使忠心、慷慨如张学良者,也不例外。    
    热河失陷,全国舆论哗然,张学良再次成为众矢之的,各种指责、谩骂、讥讽如雪片般劈头盖脸地向他袭来:“对前方失土辱国之主将,立即明正典刑,以彰国法,而维公道”,天津救国会如是说;《中国评论家》杂志刊登了一封致张学良的讽刺信,信中他被题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的“候选人”;著名作家林语堂则以张学良搜集文物癖好羞辱他说:“张学良,你干得真漂亮!你为我们丢失了祖国大片领土,当然你也为我们保护了许多国宝。”在政界,一些高级官员也向张学良发难,汪精卫、孙科等更是借此之机,要求张学良引咎辞职。    
    其实,不用他们说话,张学良也只有辞职的一途了,但他表示不希望在没有采取适当的挽回败局的步骤时离开职位。1933年3月8日,当蒋介石约他到保定会晤时,他还抱有收复热河的心愿,表示要向蒋先生请命抗日,临走前,他对秘书王卓然说:“我要与他商讨反攻热河问题,主要是补充枪炮弹药。我想要求补充一二千挺轻重机枪和二三百门迫击炮。再就是要充足的弹药,能加些高射炮更好。若是中央有决心抗日,应向日本宣战,动员全国力量与日本一拼。我是有决心亲临前线的,干死了比活着受全国人唾骂好得多。人反正总有一死,你晓得我是不怕死的,就怕南京假抵抗,真谋和,那我就没办法了。你看我想的是不是?听说南京有一些亲日派和恐日派,正同日本人拉拢讲交情。我已于6日发出辞职电,南京可能牺牲我,以平息国人愤怒。同时外交上,因为国联靠不住,要与日本谋和。你看我想的对不对?”    
    张学良想得一点也没错,事情果然不出他的所料。蒋介石早就料到热河有可能沦陷,一旦沦陷,他和张学良将负主要责任。只有张学良下野,才能平息众怒,也才能保住自己。次日,蒋介石让宋子文先行与张学良密谈,二三十分钟后,张学良匆匆下车,神色紧张。    
    他向部属转述了宋子文的话:“蒋先生认为热河失守,我守土有责,会受到全国人民的攻击。中央政府更是责无旁贷,他首当其冲。这正如同三人乘坐一只小船,本应同舟共济,但是目前风浪太大,如先下去一人,可避浪潮,可免同遭沉没。将来风平浪静,下船的人仍可上船。若是互守不舍,势必同归于尽,对自己对国家都没有好处。”这番话的意思很明显,张学良只能对宋子文说,当然是他先下去了。    
    宋子文得到张学良的口实,立即向蒋介石报告说,汉卿态度很好,一切服从委员长的命令和安排,请委员长速来见面。    
    下午4时,蒋介石的专车到达保定,他在专车上接见了张学良,不待张学良开口,蒋介石板着脸先劈头说道:“我接到你的辞职电报,很知道你的诚意。现在全国舆论沸腾,攻击我们两人。”他暗示张学良,“当前的局势好比在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小舟,我与你同舟共命,若不先下去一人,以息全国愤怒的浪潮,难免同遭灭顶。”    
    张学良知道蒋介石在要自己的口供,说:“我离开为好。上午我已和子文兄表明了这个意思。”    
    “这是好的,好的。汉卿,我决定同意你辞职,待机会再起。一切善后问题,可按照你的意见办理。”    
    此时,张学良关心的仍是要动员全国进行抗战,他说:“我看委员长应考虑动员全国与日本宣战,目前应急调中央劲旅与东北军配合,反攻热河,阻止日军前进。”    
    对于张学良的请求,蒋介石虽连说“是的是的”,但对此已不愿多谈,他答非所问地对张学良说:“关于你下野的事,我定要和张夫人当面讲清楚,以免她误会。”几天以后,蒋介石真的赶到石家庄,面见于凤至,对之“安抚”,以表示他对张学良无微不至的“关怀”。    
    张学良回到专车,神情阴郁地对随从人员说:“我马上辞职出国考察。”一时群情激愤,众人皆为张学良鸣不平,而张学良反而劝慰大家,说蒋介石的话是对的,同意蒋介石的意见,主张自我牺牲到底。张学良被蒋介石迷惑太深,对蒋介石过分信任,甚至在想法上也不自觉地与蒋介石产生了某些共鸣。    
    几分钟后,蒋介石偕宋子文到张学良的专车上做礼节性的回访,温言慰语,极尽抚慰之能事,并劝张学良次日即飞上海,免得夜长梦多,发生变化。因为蒋介石很怕东北军将领会借此闹事,因此他极力说服张学良赶快出洋治病。    
    蒋、宋二人离去后,张学良百感交集,父仇未报,家乡已失,被迫下野,兵权易手,今后26万东北军何去何从?张学良深感对不起东北3000万父老,对不起东北军将士,对不起张氏宗族,心里委屈难受,心情万分沉重,再也忍不住,伏枕嚎啕大哭起来。副官谭海见状,赶紧找来秘书王卓然和顾问端纳,一起安慰张学良。    
    端纳上前,“少帅,要做一个大丈夫,要勇敢和坚强。”    
    王卓然接着说:“副司令,你还记得老子的话吗,‘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你辞职下野,正好借机休息,恢复健康。若是真要你反攻热河,你的身体、精神都不能胜任,那时失败,还不如这时痛痛快快地走掉,把病养好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正在劝导,突然只见张学良一跃而起,仰天狂笑,把两人吓了一大跳。张学良拉着王卓然和端纳坐到他的床前,说:“我是闹着玩的,吓你们呢!”接着,他说:“蒋先生对日仍以外交为主,并想用黄郛到北平来主持政务,专办对外交涉。这使我想起一个笑话,我来讲讲,大家开心。话说从前有一个财主,夜里遭土匪抢劫,土匪持刀并要杀人。财主跪地求饶,说要什么都行,只要饶他一命。土匪看他老婆长得还好,就说,这样吧,我玩你的老婆,你跪在一边叩头,叩得好,就饶了你的命。财主连声答应,待土匪尽兴席卷财物而去后,财主老婆起身整衣哭骂财主说,哪有你这样无耻的人!我被贼作践,你应拼命救我,怎么还在旁边一个劲地叩头呢?财主说,你别哭,你哪知我们还占了便宜呢!财主老婆大哭说,老婆被奸污,你还有什么便宜可占?财主说,当你们最紧张最忙乱的时候,贼顾不上看我,我少叩了许多头,岂不是占了便宜!”    
    讲完这个嘲讽南京政府对日屈膝的外交政策的笑话,张学良转头对王卓然说:“老王,你好好翻译给端纳先生听,问他若有这样的便宜交涉,他干不干?我说这位财主最好去当外交部长,好与黄郛唱双簧。”    
    回到北平顺承王府,张学良沉思着对王卓然说:“老王,你看我放弃兵权和地盘,像丢掉破鞋一样,别的军人能办到吗?但是中日问题,蒋先生以和为主,还不知演变到什么地步。人骂我不抵抗,我也不辨。但是下野后,天知道我这不抵抗的罪名要背到哪天。我记得仿佛林肯有几句话,说人民是欺骗不了的,你替我查查原文,最好能马上译出来给我。”    
    子夜2时,王卓然将林肯原文找出,“你可以欺骗全体人民于一时,或欺骗部分人民于永远,但不能欺骗全体人民于永远”,张学良久久不语,若有所思。    
    翌日,张学良召开了师长以上军官会议,向大家宣布他辞职出国的消息。到会军官个个忿忿不平,同声反对他下野。有的主张与蒋介石讲理,有的则主张干脆造反,一时间,群情激愤到极点,张学良竭力劝阻部下,不许他们轻举妄动,他说:“我同意到国外走走,不久就会回来。我为什么在国难家仇这样严重的关头离开你们,离开袍泽?这不用讲,你们都明白。我走之后,你们要好好干,要保存东北军这一点实力队伍,作为抵抗日本、收复东北的基本力量。我们不收复东北,对不起先大帅在天之灵,对不起东北三千万老百姓。中央给我们河北这个地盘儿,交孝侯(于学忠)负责,流亡关内的东北老乡很多,已无家可归,要照顾这些人。大家要顶住日本人的进攻,保牢河北这块地方。”    
    3月11日,张学良向全国发表了下野通电,此一通电,字里行间,充溢着依依惜别之情,拳拳报国之心。而对于他的苦衷,却只字不提,抱着自我牺牲的精神,把一切过失都承担下来,甘为蒋介石充当替罪羊。    
    张学良为人,一向坦率直爽,崇尚信义,“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蒋介石,他诚心实意,顾全大局,竭力维护他的地位,从前如此,在他遭受如此重大的打击后,仍然如此,他从不肯诋毁、诽谤蒋介石一句,就在他下野前,他还谆谆叮嘱部下说:“此次引咎辞职,对国家、对个人皆为必要。蒋先生是为大局着想,对本人也是仁至义尽,大家服从蒋先生,就是服从我,对不起蒋先生,也就是对不起我。”    
    也许张学良想通过这次下野进一步密切与蒋介石的关系,1929年夏,蒋介石与张学良在北京相会,蒋曾对张说:汉卿,你比我年轻(14岁),你东北几十万兵都是讲武堂毕业,武器装备也好,有空军,有海军,比我有力量。我只有10万黄埔军校的士兵能打仗。现在我领导着先打个基础,将来国家成功了,我岁数也大了,还得你来领导。张学良当即表示,自己无意当全中国的领导人,只想保住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