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年之痒 作者:高克芳-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晓荷马上打断他,坚定的说:“奖金不至于太离谱吧?你们公司不是一直很器重你吗?天天明年就要上小学了,要是没有自己的房子,孩子就得跟着咱们不断的搬家而转学,我这几天一直在想,现在只要价格合适,我不在乎地段、户型什么的,天天入学之前无论如何要把这个房子的问题解决。”
  魏海东不再接这个话茬,他知道陈晓荷一谈到房子的问题,就会忘乎所以,连时间都会忘记。看魏海东不再说话,陈晓荷急忙跑到厨房把粥盛到碗里,端到餐桌上,对魏海东说:“你赶紧先吃点东西吧,我去叫醒天天。”
  她随即从卫生间拧了一块热毛巾,一边往卧室走一边喊:“天天,天天快点走了,不然就要迟到啦。”
  天天还赖在床上,闭着眼睛装睡,她把手放在他的腋下,轻轻一动,天天就扭动着身子,咯咯笑着在床上打起滚来。她的声音温和了很多,轻声说:“好了,宝贝,咱们要快一点了,不然迟到了要扣妈妈的工资的。”
  魏海东跟进来,一边从衣架上拿过儿子的外套一边和颜悦色的说:“来,天天,咱们快点穿鞋,等爸爸忙完这一阵,带你去肯得基。”
  天天听了爸爸的话,马上雀跃起来,“真的?爸爸,说话算数哦,我要去肯得基喽,要去肯得基喽。”
  晓荷看着魏海东笨拙但认真的给儿子穿外套,再看看儿子兴高采烈的样子。早晨的阳光从窗口斜照进来,屋里笼罩着一片温暖的光晕,她整理一下额前的乱发,浅浅的笑了。
  车祸之缘  第十章 简单的梦想
  风,夹裹着春天的气息迎面扑过来,像无数小手抚摸着脸庞,路边的垂柳就在这春风的吹拂下一点点变绿。济南的春天是稍纵即逝的,仿佛一眨眼的功夫,夏天就会带着骄阳来临。
  陈晓荷骑在自行车上,蹬的不紧不慢,春天来了,整个人仿佛舒展开了,浑身轻松了很多。她一边蹬车一边打量着路边的楼盘,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业的崛起,济南的大街小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道路两旁新开发的小区比比皆是,风格各异。但是没有一扇窗,是为她而打开的,这让在这个城市奋斗了十年的陈晓荷十分不平。
  人都是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的,虽然陈晓荷很热爱自己的故乡,但十分反感别人说她是外来务工人员,但是对于一个外地人,你只有在这个城市有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真正在这个城市扎下了根。她看着路边一栋栋住宅楼,心里是说不清的感觉。
  明年天天就该上小学了,如果房子买不下来,户口问题也就安定不下来,在这个城市一直是个空挂户口,是没有哪个学校愿意接收的。即使接收,也要交一大笔借读费,钱还是其次,她真的不想让孩子背着务工子女的身份开始他的求学生涯。
  “贫贱夫妻百事哀”,现在想来,陈晓荷越来越觉得古语的精辟和凝练,那是古人一辈又一辈经过生活的考验,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可是这古语如果在七年前和陈晓荷说,她是绝对不会相信的,并且有一大堆话等着反驳,“谁说贫贱夫妻百事哀?没有爱情的婚姻才是最悲哀的,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只要有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她会一脸的不平与不屑,好像这句话亵渎了她的爱情。
  但是走进婚姻七年,她终于体会到物质生活对于婚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向往美好悠闲的生活,是天性使然,陈晓荷当然也不例外。她虽然是从农村艰苦的环境走出来的,但性格决定她是一个十分要强的人,骨子有着小资情调但又不得不务实,这使她对生活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又不断遭到自己的打压。
  一直以来,她对生活的期许是:如果条件允许,她在家里相夫教子,养养花,看看书,煲各种营养的靓汤调剂生活;每逢假期,一家人去世界各地旅游,游山玩水,让孩子从小就见多识广,孩子要从小要挖掘他的潜质,给他最好的教育。
  可是现实的生活是她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每天醒来就开始一天接力赛,像个陀螺一样不能停息。生活的局限远的不说,就说房子吧,在她的想象中,她的房子应该在新建成的小区,周围都是年龄相仿的邻居,那样孩子也可以从小有着很多的玩伴,现在都一个孩子,那样的话孩子不至于太孤独。在一个小区生活时间长了,说不定相处下来,自己还可以找到一两个知己。房子的楼下要有茂盛的绿色植物,还要有个儿童的游乐广场,这样在天气好的时候,她可以坐在阳光下,看孩子们来来回回的跑,是一种平凡的幸福。
  对于房子本身,她倒没有太大的奢望,只要阳光充足,除了他们的卧室,要有孩子独立的房间,最好还要有间书房,看书是需要氛围的,在一个独立的空间看书绝对是一种享受。每当她想像未来的家,就会忍不住无限向往,她想她会用全部的心思来布置他们的家,阳台上种植翠绿的吊兰,房间的陈设不需要奢华,只需要无尽的温馨。在结婚后的很多时间,她喜欢对着魏海东不厌其烦的描述他们未来的家,从不注意魏海东日渐厌烦的脸色。
  可是,这样的向往最终成了她心口永远的痛。
  车祸之缘  第十一章 愈挫愈勇的爱情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是幸福的一代,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他们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硝烟,也没有遭遇自然灾害的侵袭,好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当他们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时候,他们才发现原来他们是幸福的同时也是尴尬的一代。他们没有赶上粮油补助,没有赶上铁饭碗,当然更没有赶上福利分房,他们要自己全权负责自己的生老病死、娶妻生子。
  九十年代后期,在经济大潮的推动下,取消福利分房像给城市的房地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房地产开发成了城市最热门的行业,城市里到处开始如火如荼的建设,房子价格当然也水涨船高,如果不是父母做城市的先行者或者给予强大的经济赞助,一对年轻人想要在城市买一套商品房成家,简直是比登天还难的事情。
  陈晓荷对房子的梦想从结婚开始,已经整整做了七年。她和魏海东的家都在农村,父母是典型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闭塞的农村,千百年来信奉的是:养儿防老,多生孩子就是多存钱。陈晓荷和魏海东的父母无疑对这个观点当然也深信不疑,偏偏他们出生的年代,是计划生育没有完全普及的年代,他们都是上有哥姐,下有弟妹的幸运儿。
  对于一个农村的家庭来说,靠在一亩三分地上做文章,要养育三四个孩子,僧多粥少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同时供几个孩子上学,是非常困难的,大多数家庭通常在孩子可以帮助大人干活的年纪,也正好是小学毕业的时节,他们已经可以认识自己的名字并且出门找厕所能识别男女,就让孩子辍学了,所以农村孩子能读完大学的,绝对是风毛麟角。这样看来,陈晓荷和魏海东显然是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典范,到现在还是十里八乡的荣耀。
  但是令陈晓荷和魏海东始料不及的是他们经过了十年寒窗的煎熬,就像鲤鱼跃龙门一样跳出的农村,却遭遇了更大的尴尬,取消了毕业分配制度,他们要手里拿着自己的档案找工作,取消了粮油补助,他们要用自己的微薄的工资养活自己,取消了福利分房,他们要为有一个属于自己挡风遮雨的房子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了十几年,终究没有吹到偏远的农村,家乡的经济发展一直十分缓慢,他们每次回到家,依然是旧模样。尽管全家人齐心协力奋斗,无奈条件限制,等到他们毕业的时候,家里几乎都是家徒四壁了。所以陈晓荷和魏海东毕业的前几年,所有的工资除了自己吃饭,剩下都全部交给父母,用于改变家里的状况了。
  魏海东寒门学子的求学经历和每一个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人说起,都是不能理解的,但是陈晓荷理解,因为她的求学经历比魏海东也好不到哪里去。陈晓荷的家也在鲁东南,她在家里是老大,她上学的时候,弟弟妹妹还小,等到她小学毕业,学习的优势渐渐显露出来,以优秀的成绩考上初中的时候,弟弟妹妹也陆续上学,财政开始吃紧。可是看到她的学习成绩优秀,开明的父母十分不舍得让她辍学,后来妹妹小学毕业,家里实在供不起三个孩子,就让她的妹妹辍学了,这也是她一直感觉愧对妹妹的。
  她和魏海东是在一场老乡会上相识的,年轻的心很快因为相同的成长背景而惺惺相惜,他们互相鼓励,像一对怕冷的小动物一样靠着取暖,相爱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毕业后他们一起留在了省城。
  他们的恋情同时遭到了双方父母的反对,魏海东的父母认为好不容易供儿子读完大学,儿子彻底跳出农门,怎么也要找个城市的媳妇,才算在城市扎了跟。陈晓荷的家和魏海东的家虽然不在一个镇,但是互相打听也能打听到,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上学,以后的负担肯定很重。
  陈晓荷的母亲虽然是农村人,但看事情是很有见地的,她对陈晓荷和魏海东的婚事也表示坚决的反对,她说:“晓荷,我们供你上大学可是很不容易的,虽然不图你回报,但是我们希望你过得好,女孩子读书就是为了找个好归宿,现在趁着年轻,你不找个有权有势的,起码要找个有房子的,农村的女孩子相亲还要先看看房子呢,你已经穷了二十多年了,还想继续穷下去吗?你们两个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让我怎么放心呢?”
  恋爱使人的智商下降为零,陈晓荷当时已经陷入了情海,哪里听进去这些话,她信誓旦旦的对母亲说:“妈,你放心吧,我和海东一定会过得好,我不为权不为势,就为了海东对我好。你不知道城市里那些有房子的,先不说男孩本身,就是男孩的妈咱们也伺候不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你希望你女儿将来被人呼来喝去,给人当使唤丫头,告诉你,我才不去受那份窝囊气呢。你放心,出不了几年,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房子的,到时把你接过去,好好享几年清福。”
  千古以来,爱情都是愈挫愈勇的,他们的恋情因为家人的反对而更加弥坚,“儿大不由娘”,双方家长看他们坚决的样子只好不再反对。虽然没有钱,没有房子,但那时候的生活是幸福的,爱情是最好的调色板,他们因为年轻而豪情万丈,对未来充满了憧憬,他们相信只要努力,面包会有的,房子会有的,所以贫困并不能阻碍他们幸福的生活,他们在租来的房子里过得有滋有味。
  车祸之缘  第十二章 贫贱夫妻百事哀
  但是生活是现实的,随着婚龄的慢慢成长,他们的激情呈直线下降,生活很快向他们揭开了温情的面纱。对于两个白手起家的年轻人,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一针一线都要自己置办。陈晓荷从小是吃苦长大的,对于这样的生活还比较适应,她最适应不了的是在这个城市每年都要搬几次家,像候鸟一样到处迁徙。她感觉自己的柔情蜜意和对生活的憧憬,一点一点在搬家的过程中消磨殆尽,每搬一次家,她都像经期综合症一样烦躁不安。
  人,之所以苦恼,是来自内心的欲望,说得冠冕堂皇一点是来自梦想。如果一个人衣食无着,他会渴望温饱,等他有了温饱,他会渴望安定,等他安定了,他会渴望奢华。陈晓荷觉得自己就是这个样子的,最初她渴望走出闭塞的农村,做一个体面的城里人,参加工作后她觉得自己第一个愿望实现了,她开始渴望爱情,现在她的爱情也实现了,她开始渴望一个温暖的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没有房子就是没有自己的家。那个梦想中的家园,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时刻吸引着陈晓荷这根铁钉,她做梦都想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但随着房价的飞涨,他们买房的梦想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遥不可及。她和魏海东都是工薪阶层,每个月的固定工资要吃饭穿衣,交房租、水电,还要接济各自的家庭。
  更为残酷的是在结婚一年后,他们在一次不小心的激情中怀上了爱的结晶。面对现实,他们对突如其来的小家伙束手无策,魏海东的意见是不要这个孩子,生活的残酷让他们猝不及防,如果给不了孩子好的生活,不如先不要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陈晓荷虽然对房子的渴望到了痴迷的地步,但对于出现在腹中的小生命,突然就开始了母爱的觉醒。她第一次感到自己是那样的渺小,而爱情之于生活,是那样的苍白,她抚摸着自己毫无迹象的腹部,一次一次在梦中哭醒。
  孩子的到来是拖了爷爷的福。魏海东的爸爸一听说他们要把孩子做掉,扔下手中的农活就坐车来到济南,这个耿直的老汉见到魏海东和陈晓荷一顿猛批。“你们长大了,有本事了是不是?婚都结了,有了孩子还不要?不知怎么想的,我今天把话撂在这里,你们谁敢动我大孙子一根头发,我跟你们没完~~”
  父亲的话对于魏海东而言,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绝对的服从,陈晓荷刚开始诉说生活的艰辛,实在不适合要孩子,公公的话就挡了过来:“我们年轻的时候,比你们现在苦了不止十倍,不还是把海东他们一个个养大了?你们要闲孩子累赘,等生下来送回老家,我和你妈用米糊糊也能养大。”
  孩子最终生了下来,陈晓荷当然舍不得送回老家吃米糊糊。当成为母亲以后,她才知道孩子可以让一个女人脱胎换骨的改变,她变的没有自己,没有原则,甚至连世界观都改变了。她觉得自己对孩子有着莫大的责任,她要全权对他负责,她把自己的梦想也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她现在最信奉的一句话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魏海东对这句话嗤之以鼻,他说:“我从小也没有什么学前教育,上学的时候学习成绩照样比那些城市的孩子强很多。”同时他陈晓荷对待孩子的态度十分不满,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知道孩子都是被宠坏的。
  陈晓荷坚持的是关爱教育,让孩子从小感觉到爱,培养良好的EQ,所以对魏海东十分不满,两个人相爱的开始了夫妻的吵架生涯,这不能不说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添一个孩子,就是添了一台花钱的机器,偏偏两边的老人都脱不开身,没人能帮她带孩子,找保姆是绝对不放心的。反正她的单位又不是铁饭碗,一咬牙辞了职,专心在家带了三年孩子。他们家的底子本来就薄,这样过了三年,基本坐吃山空,房价却一天没停的往上涨,买房子更成了遥不可及的事情。
  现在他们租的这套房子,是一套八十年代的旧房,顶楼,冬凉夏热,唯一可取的是价格比较合理。陈晓荷现在想来,或许就是生活的困顿让她看清了婚姻的本质,也是生活的磨砺让她失去了对魏海东最初的崇拜,其实在婚姻生活中,彼此崇拜也是夫妻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陈晓荷想起往事,一阵失落涌上心头,但想起魏海东今天早上的话,她又释然了,生活固然是一种磨砺,但只要有希望,就有前进的动力,面包会有的,房子也会有的。何况魏海东也曾深情的看着她的眼睛,内疚的说:“晓荷,对不起,我知道你的梦想,你等上几年,咱们攒点钱,我一定让你住上咱们自己的房子。”那个时候,她的心里是很满足的。心中有爱,春暖花开,在纷扰的世界,有什么比一家人平平安安拥最重要?
  她骑在自行车上,一边走一边想,等买上房子,她会像从前一样,平心静气,相夫教子,再也不动不动就发脾气了,想到这些她微微一笑,脸上是浅浅的酒窝。
  此时,她完全没有注意到,一辆奥迪车正打着转向灯向她这边驶来。
  车祸之缘  第十三章 车祸
  这是一辆黑色的奥迪,刚刚洗过的车身在清晨的阳光里像一条闪闪发光的鱼。陈晓荷在倒地的那一刻才发现自己被撞到了,确切的说是她的自行车和奥迪车刮蹭了,因为她的自行车处于弱势,所以她倒了。
  因为是同方向的刮蹭,所以她倒地的速度并不猛烈,她还下意识的用手去撑住身体与地面的接触,因为她今天穿的是她最喜欢的一条裤子。女人一旦生了孩子,体形总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变化,好的衣服会掩藏体形的缺点,把优点发扬光大。但是好的衣服肯定是好的价格,陈晓荷身上的这条裤子是有名的女装品牌中的一款,这款裤子遮掩了腿部的赘肉,最大限度的表现出腿部的挺拔,她一穿上就十分喜欢,但是价格让她犹豫了很久才买下来。
  她一直有个习惯,每当她要买比较奢侈的物品,她就会想起在农村劳作的父母,然后按照父母的劳作收入来换算她要买的东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