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私人行走-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乎还更便宜一些。
  我是第二天早上去的民间工艺品一条街,由于在张家界和黄丝桥都被大堆的蜡染、扎染、绣花工艺品洗过眼睛,此心已经如水。并且本来一心以为在凤凰有更丰富的东西等着我,看了却未免有些失望。蜡染衣物都不合身,银饰品样式普通,只好买绣花制品。原以为遍地都是苗家妹妹,看了半天却不得要领,转到一家小店时,惊奇地发现店主是一个穿着盛装的姑娘,容长脸儿,眉眼细细,问她是不是正宗苗人,她讲是的,因为中秋节还没算完,所以仍着了苗服——如今只有过节才穿盛装了。于我,真是“天上掉下个苗妹妹”,她很大方地让我拍了照,这可是我在凤凰遇到的唯一一个苗家姑娘了。这时仔细看了她穿的衣服,少数民族都是个锦绣的世界——衣服边缘、袖子边缘、裤脚边缘、她的背包都绣了五颜六色的花,屋子里的货物也是。]
  比起直板板的张家界市来,凤凰古街的幽微不知要美丽多少。你问凤凰人古街在哪里,他会指着一大片方向告诉你:这一片都是古街。事实上,如果只慕古街其名而来,在最热闹的石板街上行走一遭是不能体会出凤凰的美丽的。我想凤凰需要人慢慢地在小巷里穿行,在一点一滴中洞烛它的幽静。这个湘西边城,有着江南古镇的清秀,曲折狭仄的石板巷子,石榴树细碎的枝叶翠绿在小雨里,木结构的小巧宅子院门深锁,最有趣的是有一户人家门楣上这样批着这样一条横批:CHINAOK,下面用中文又对应了一行:凤凰美,两边的对联倒是记不大清了,嵌了凤凰两字吧。

凤凰·边城凤凰游记(图)

  □echome
  从凤凰回来已经有几个月了,拖到今天才坐下来写这篇游记。一直以来,虽然没有下笔,但头脑中经常会浮现出在凤凰的那几个日日夜夜,想到环绕在古城周围的清清的沱河;想到在汨汨的河水清拂下摇动不止的水草;想到清晨沱河岸边迷朦的晨雾;还想到凤凰居民在岸边洗衣服的情景,他们是那样惬意和自在,不理人事沧桑,不理游客猎奇的嬉笑,就这样低着头撩着清凉的河水,甩动着粗布做的衣裳,那情景仿佛在告诉人们;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古来如此,以后依然如此,流动的是人,不变的是风情。
  对凤凰向往已久了,因为我喜欢沈从文,喜欢他笔下神秘的湘西。在我最初尝试表达自己的时候,是沈先生的作品告诉我,写作的关键不是技巧,不是华丽的辞藻,文学源自于一颗朴实的善感的心。到了凤凰,我才知道文学还需要传奇的经历,而湘西无疑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为了进古城,我和朋友lisa做足了功课,我们先在长沙的书店寻找沈先生的作品,并选择最喜欢的带在身边,一边行一边看,我带的是小说《边城》,她带的是《沈从文散文选》,这样,在火车上的十几个小时里,我们很少交谈,每人捧一本书。火车有节奏地摇动着,而我们的思绪已然飘去了,我已经完全浸淫到小说《边城》的氛围之中,伤感的情绪笼罩着我,事实上,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已经走进了我的湘西之旅,沈先生文字中的湘西是遥远的、飘渺的,是神奇的,同时也是触手可及的。
  
清清沱江(摄影/温柔)
  到达吉首市的时候是上午,有朋友接车,稍示寒暄之后,我们就向古城进发了,交通工具是一辆私人面包车,开车的是个女人,黝黑干练,因为朋友在的缘故吧,价钱比较公道,单程80元。车子行驶在盘山道上,虽然不算险峻,但转弯很多,地形还是比较复杂的。山连山,岭连岭,山间是涧,涧中有水,水是青绿的,很深,水边有鹅卵石,石上有苔,更显山谷幽深,深不见人,我们的车是山中唯一行走的风景。每隔半个小时左右会有村庄出现,很少见到大人,迎面而来的往往是孩子们,穿着粗布衣服,憨憨地笑着,有时候还会跟在车后嬉笑奔跑,很友善的一群。路途上最坦然的反而是那些动物们,尤其是老牛,身后喇叭轰鸣,它却依然故我,迈着方步,嘴里不停地咀嚼着干草,偶尔会摆摆头,用眼角不屑地扫视一下我们,那表情似乎在说;我是老牛,我怕谁?!
  大约行驶了两个小时,远远地可以望到凤凰城了,朋友指着山上层层叠叠的屋顶说,那里就是凤凰,凤凰城在群山环绕之中,振翅欲飞。
  进入凤凰古城需要经过一座桥,桥是架在沱江上的,故名沱江大桥。沱江环绕着凤凰城,清清亮亮的,你可以看到一簇簇的水草在水下摇动,像海藻,更像少女飘动的长发,凤凰因此显得妩媚,透着灵秀。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沱江用她温柔的臂弯环抱着这个小城,说她是凤凰的护城河再恰当不过了。穿过沱江大桥就是南华门了,南华门很壮观,需仰视才见。南华门显然是新修葺的,所以,一眼望去和小城有些微的不和谐。事实上,凤凰城是朴实的,没有新兴古镇媚俗的面孔。走进小镇,扑鼻而来的是浓郁的烟煤味,可以想见这里的人依然是用烟煤来生火做饭的,湘西特有的熏制品就是这种气味。平心而论,烟煤的味道很刺激,弥漫在小镇的空气中,但不知怎地,带给我却的是亲切感,是一种久违的熟悉的感觉。街上的房屋是破旧的,商店里面是灰暗的,阳光透过遮阳蓬投射到地面上,斑驳一片。店家是个女人,她身着粗布的衣服,坐在店门口的小凳子上,人来人往好像与她无关,她兀自地纳着鞋底。是个聪慧的女人,也有一双灵巧的手,从她衣服的装饰上就可以看得出,那些手绣的花草在大城市随时可以卖出不菲的价格。如果给了我,我想,我会用镜框把它裱起来,然后挂在客厅的墙面上。世事就是这样,谁又能说清楚怎样才叫做真正的富有呢!
  等我们安置好住处的时候已经临近中午了,所以在街边的一个小店坐了下来,每人点了一碗面算做午餐,那是很实在很浓郁的一碗牛肉面,坐的是原木长条凳,凳子已被磨得很光亮。老板娘很热情好客,笑盈盈地看着我们,还不时殷殷相问,问我们要不要加汤,锅里面的牛肉汤热辣辣地翻滚着,半条街都可以闻到那诱人的香味。
  离开小店,我们开始漫步小城了,朋友建议我们到沱江边走一走,顺便可以看看沈从文的墓地。和镇内相比,沱江边显得非常清新,空气当中的烟煤味没有了,眼前是青山和碧水,岸边是青石板做成的堤岸,石板是潮湿的,石板的缝隙中不时可以看到几株小草,绿绒绒,很俏皮的感觉。水边有游客,也有当地的居民,走着看着,想象着沈从文对湘西女人生动的描述,然后在行人中寻找着,看看是不是有相似的原型。就这样走着看着,来到了吊脚楼群,吊脚楼是沅水流域最具地方特色的民居,它依山傍水,融汇了山水的精华。想观赏吊脚楼的风韵,必须在水上看,在岸上是看不到全貌的。好在河中央有一条简易的木桥,在木桥中间可以眺望到吊脚楼群。凤凰的吊脚楼临河而成,一半靠山石依托,一半靠几根插入水中的木柱支撑,像展翅的燕子,很有美感。现在的吊脚楼已经成为文化性的遗迹,没有人住了。但仔细观看,真的想象不到狭窄潮湿如斯的地方如何居住。沈从文先生作品中给我最深的就是吊脚楼,在“多情的水手和多情的女人”一文中,牛保热恋的就是吊脚楼上的女人,记得文中描写到“窗口出现一个年轻妇人髻发散乱的头颅”,接着从窗口扔下这样一句话“我等你十天,你有良心,你就来。”然后,嘭的一声,格子窗放下了,这时节眼睛一定红了。看着黑黝黝的木窗,想象着那场景,竟然神情恍惚起来,真的有庄周蝴蝶的感觉了。
  沿江而去,我们走进一条两步宽的巷子,巷子很长,房子很旧,应该是老街,但从房子的格局看来应该是平民居住的区域,房子是人畜两用的,一半是家人居住,另一半用来养一些家畜,所以有一种很混沌的味道。从巷子一路走过去,就可以通到沈先生的墓地。
  
吊脚楼(摄影/温柔)
  沈先生的墓道坐落在离江不远的山上,援石阶上行不远即是,在翠绿的丛林中。石阶还是比较陡的,转了几个弯,先看到的是一块一人高的石头,石头上的字好像是绿色的,那是著名画家黄永玉亲笔所题:“一个士兵,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了故乡!”是让我眼眶无原由地热起来的一句话,是的,对一个15岁就离开故乡的游子,还有什么比回到故乡更重要的呢?现在沈从文回到了故乡,再上行不远就是他最后的栖息地。沈先生的墓就像他的人,也像他的文章,都是那么的朴实,没有奢华,没有媚俗,没有雕饰,少年的他怀着赤诚走出湘西,多年后又揣着淳朴永远地回到了家乡,同行的朋友在80年代参加了沈先生的葬礼,她说那真是一个朴实的葬礼,没有棺木,沈先生的骨灰撒在了地下,撒在了泥土中;没有墓碑,只有一块一人高的天然山石。抬眼远眺可以看到青山绿树,低头侧耳,可以听到沱江轻轻的流淌,眼前是粲然开放的漫烂山花,这里确实是个迷人的所在。到现在,我还忘不了碑石上的题字,那是沈从文夫人的姐妹为沈先生题的字,题词云:“赤子其人,星月其文”,这的确是先生人格的写照,对沈先生来讲,有知音理解如斯,真可谓无憾人生了。
  离开墓地我们循江而行,岸边泊着几条木船,船上有健壮的船家,见到我们一副游客模样,便忙不迭地走上来兜客。他人很诚恳的,船也簇新的,我们几个也刚好心动,想坐在船上观赏一下吊脚桥,所以就上了他的小船。小船可以容纳三、五个人,为了防止日晒,还配有一个防晒蓬,蓬子是帆布做的,有暗红和米黄两种颜色。在船上的感觉真的不同,凉风习习,从水面吹来,带着水气,还带着树木的清香。江的两边有起伏的屋檐,还有山腰郁郁葱葱的树木,船家不停地摇动船桨,水在桨的搅动下哗哗地响,那种简单的节奏足以驱除一切杂念,只觉得心静神明,清风轻柔地拂面而过。船家很朴实,并不健谈,看到我们各个心有所思的样子,也静静地做他的事。然而当前面不远出现一座桥的时候,他便控制不住地打断船上的寂静了:“那个是虹桥,可以遮雨可以过河,还可以做商店卖东西的。”他没有停顿地说完了这个长句子。虹桥还在整修,所以还不可以过人,必须过河的人只有用旁边的一个简易桥,说是桥,其实只是把一捆捆的竹片架在几根木桩子上,人走过的时候竹片会发出咔咔的声音,竹桥也会有节奏地震动的。关于这座桥,我看过一些资料,当《廊桥遗梦》风靡一时的时候,有好事者考证过,结论是在我国南部地区有大量的廊桥存在,我们称之为风雨桥,我想船家可能听过类似的传言,所以不忘向我们介绍这个桥。从远处看虹桥,会觉得它是很讲究的大户人家的房子,雕梁画柱的,是颇具民风的地方建筑。说起考究,凤凰城最气派,最精致,最有美感的建筑当推黄永玉的夺翠楼。据说吊脚楼群本来已经破败了,很多当地人认为吊脚楼不实用了,过时了,所以拆掉了许多,到黄永玉回凤凰的时候,为吊脚楼的破败痛心不已,他呼吁要保留这个传统建筑典范,并声称如果没有改善他不会再回来。今天有修葺这样完好的吊脚楼真多得黄永玉的呼吁,而且黄永玉还亲自设计了他的夺翠楼。夺翠楼在老街,拔地而起,像一个耸起的脊梁从老街伸向沱江,将吊脚楼群整个撑了起来,形成了颇有气势的人文景观,在那里旧的传统和新的典范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而且相映相伴,珠联璧合。从黄永玉的房子往前走不远,穿过一个桥墩,就进入了老街。老街没有什么现代建筑,都是过去遗留下来的老房子,房子虽然古旧,但还有人居住着,街边有很多小贩在贩卖一些希奇古怪的食品,问过知道是少数民族的食物,尝了一碗叫“社饭”的东东,饭是用糯米做的,里边有一种香料,黑色的,像晾干的香菜,但味道不一样,有一阵浓郁而奇特的香味。街道是用青石板铺成的,但并不像周庄或其他江南古镇的青石那么细小和精致,而是粗旷的,是石阶一样大小的条石。如果说周庄均匀摆布的、潮湿的鹅卵石路给我的是往事悠悠的遐想的话,凤凰的青石板路带给我的是古意盎然的印象,石板高低不平,石板残缺不齐,这些都是那么真实,我觉得我贴近的是曾经存在的鲜活的真实,而不是对过去的复制,不是今天的人们对过往生活的肆意诠释。老街上有很多工艺品商店,用以满足喜欢猎奇的游客,有古董,有少数民族的饰物,还有蜡染扎染物品,随意走过,我们没有什么购物的兴致。古镇引起我们购物欲望的地方是沈先生故居,那里有很多沈先生的作品,尤其是一些市面上看不到的集子,我买了先生的自传和一个美国人写的沈从文传,在那里还发现了相思豆项链,不知道是不是当地特产,只是觉得相思豆红得灿烂,所以买了一大把,想等回广州送给朋友们。现在,那些相思豆还挂在书柜的拉手上,反而不舍得送给别人了。
  沈从文故居很平常的,和古镇的一些高屋大宅比起来,沈宅算是一户平常的人家,从出生到他离开,沈先生在凤凰住了15年,这15年的生活后来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里,也活在他的作品中,所以很喜欢看他的自传,看他细致地描写发生在他童年的逸事,然后想象那个柔软白皙的男孩子如何深刻地感受着周围,如何在多年后怀着温情娓娓叙述着曾经发生的一切。
  
沈从文先生
  在凤凰的最后一站是黄丝桥,在凤凰城东去不远的地方,坐车需要1个小时左右,黄丝桥古城位于湘黔边境,保存得非常完整,这个古城应该算是古代“边墙”线上的战略要地,始建于唐朝,改建为清朝,是一个坚固的石头城。黄丝城是圆型的,走在城墙上可以望到很远的地方,极目远望的时候,你会觉得天高地宽,而人是那么地渺小,筑城而居一样无法真正保护自己的生命,因为这道城墙一样是隔开苗汉两族的藩篱,残酷的民族纷争在从文自传中多次提到,尤其是胜利的一方用提着的耳朵的多少来衡量战绩的描写,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毛骨悚然。而那样的事实就发生在黄丝桥。今天生活在古城的人依然很清苦,但他们很安逸,孩子们在门外快乐地奔跑,老人在屋檐下惬意地晒着太阳,脸上流露的是知足的笑容。看着他们,我很感慨,想到大城市中为名为利而营营役役奔波的人们,我经常会有迷失的感觉,有时候真的搞不清楚我们到底应该要什么。
  湘西之行总共不过短短的几天,然而对我来讲是一次心灵的旅程,那份体验和那份感悟觉得不是一篇游记能够容纳的了。

湘月湘行七日:感觉张家界(图)

  □菊斋主人
  鬼斧神工黄龙洞
  
黄龙洞·天龙桥
  说到黄龙洞,起先有些恹恹的,因为觉得全国山河一片同,但看过就知道,黄龙洞真是鬼斧神工。原想溶洞不过就是溶洞罢了,再奇异的钟乳石也只是人言的刻意形容,但黄龙洞的恢弘超出我的想象。
  南天门、定海神针、龙王宝座,越看越奇,最为神奇的是定海神针,虽然粗了一点,但是在高深的洞中直刺向岩顶,仍然算得像是一根针的。另外还有一株雪松,岩溶一层层的覆盖下来,把它雕得满身晶莹,无须动用想象,已经是天然一幅雪景。
  站在嶙峋的石柱间,洞际高而远,几百万年来,造化在人类不知道的地方,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你惟能以鬼斧神工来形容。而黄龙洞最震憾我的还不是它的奇巧,十五公里幽深的洞穴,不时展现出大开大阖壮阔的天象。尤其是站在空旷地时,头顶那一片广漠,几乎令人以为是日暮时分一马平川的旷原,远处有阴云流动,笼盖四野,天就要黑了……恍惚间,你难以想象这竟是在地底。
  洞内甚至有桥,有水,有沟壑纵横的“水田”、“旱田”,灯光照着岩壁上绿生生的苔藓,只是没有太阳,永远没有。
  湘绣山峦
  我们在第二天前往天子山。天子山与张家界森林公园其实归一个景区,依我看,两者选其一看看即可。相比起来,天子山开发晚,天然的生气犹比张家界多一些。
  去天子山的时侯天色尚阴,正担心下雨,幸好很快便拨云见日,薄薄的阳光透过树叶漏下来,秋高气爽,真是个好天气。
  天子山的游人不多,在路上只有我们一辆车独自拐过一个个大弯(第二天在张家界路上车子可就多了,登阶梯的人也多了几倍不止)。秋天的山峦很好看!不说那一望无际渐渐隐淡的峰形,山上植被非常茂密,一层一层,茸茸地铺展开来,让人忍不住想用手去抚一抚,中间杂色纷纭,绿茵茵的底子上,这儿一块黄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