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识到杜对东北的作用今后将会很突出,于是接受文强的建议,于3 月15 日晚赶到
北平,即赴中和医院秘密看望杜聿明。
戴笠的突然造访,使杜聿明颇为惊恐,杜初疑戴是衔蒋命而来打听自己的病情,
以决定东北是否“阵前走马换将”,后弄清戴是借关心病情关心东北局势和军统活
动,才放了心。戴先以自己当年在上海割盲肠的经验,关切地忠告杜聿明不能让年
龄太大的大夫做手术主刀,否则会因动作迟钝,留下后遗症。接着又亲自到医院里
查询安排。一番忙碌之后,戴才言归正传,希望杜能早日出院,回东北主事。并说,
他过去对杜未帮过忙,今后将全力支持,在东北成立军警稽查处,推荐文强为处长。
同时将考虑调2 个交通警察总队到东北,担任北宁路及中长路的警备和检查任务等
等。杜聿明见戴笠情意恳切,当即表示感谢,并表示将全力支持军统在东北地区的
工作。
3 月16 日,戴笠由北平返回天津,当即带领早已做好准备,因戴笠突然去北
平而延期出发的随员由天津直飞青岛。天津机场上,戴笠笑容满面地与送行的马汉
三、陈仙洲、黄天迈等平津地区的大特务话别。马汉三即于当日返回北平。
戴笠在天津起飞前,分别向军统上海办事处和重庆局本部发了两份电报:发给
上海的电报是给上海办事处参谋长李崇诗的,戴指定由李崇诗、邓葆光、王一心3
人于3 月17 日下午2 时到上海龙华机场接他;发给重庆的电报是给毛人凤的,戴
笠要毛人风向蒋介石报告他的行止,他将于近日内由上海返回重庆,向蒋汇报此行
的情况。 戴笠于当日到达青岛,军统青岛办事处主任梁若节一见面就向戴笠报告,美国
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已于当日飞上海,准备由上海乘机回国,并约定与戴笠在上
海见面,最后商谈“援助”问题。戴笠马上决定在青岛小慈一夜,于第二日上午赶
往上海,并指示人下机后,所带行装、物品,包括马汉三的10 大箱礼品均不下机
;飞机停在青岛沧口机场,由梁若节派特务严密看守,确保安全。
3 月17 日上午,经青岛沧口机场向上海龙华机场联系,龙华机场天气晴好,
下午可能有雨,戴笠听后十分高兴。因他乘坐的这架由航空委员会拨给的DC47 型
222 号专机,是美国提供的导航设备最完善,可以全天候飞行的军用运输机,堪称
40 年代世界一流飞机,相当安全可靠。为此,戴笠于17 日上午9 时决定:专机
11 时起飞,并告诉飞机师多备油料(达800 加仑)。戴笠考虑,万一上海龙华机
场天气条件过于恶劣,不便降落,则转降南京机场,或直飞重庆。布置完毕,戴笠
还兴致勃勃地说了句“老天爷帮忙”。这是戴笠一方面出于对专机性能的信赖;另
一方面急于赶赴上海的心情不容他在青岛多作停留。此时,胡蝶早已到达上海,正
等候戴笠到上海后帮其办理与丈夫潘有声离婚手续;柯克因卸任从上海回国,戴笠
必须抓住这最后一次机会与其作一次深谈。上海的这两件大事处理结束后,戴笠还
将按原先已向蒋报告的在3 月中旬迅速赶赴重庆:一是向蒋介石汇报这次外巡的情
况;二是参加新八人小组会议,对付黄埔系“三大哥”宣铁吾、李士珍、黄珍吾的
“端锅”行动;三是主持庆祝战后第一次“四一”大会等等。
戴笠的起飞时间确定后,有一个人立即忙碌起来,这就是早两天已到青岛秘密
守候戴笠到达的刘玉珠。
刘玉珠到达青岛后,以军统局华北督导员的特殊身份,暗中与青岛机场的航空
检查人员混得很熟,并与机场和军统青岛办事处的有关方面打通关节,以便及时掌
握戴笠的行踪。马汉三、刘玉珠等人十分了解戴笠的特点,知道他历来对自己的行
动计划极其保密。一般来说,戴笠座机移动的时间和路线均由他自己作出决定,从
不肯受别人左右或影响;戴笠每次作出决定后一般只通知极少数有关人员,以免张
扬泄密;并且常常在作出决定后,突然改变行动时间和行动路线,使手下人搞得措
手不及。针对戴笠的这些习性,马汉三与刘玉珠事先作了周密的计划和安排。因此,
刘玉珠到青岛后,不是抛头露面,而是沉入基层,只在暗中积极活动,秘密建立情
报网络,开辟计划实施时的掩蔽渠道。这一手确是厉害,由于刘玉珠有华北督导员
的特殊身份,手中又有大把大把的钞票,并且又十分熟悉青岛地区军统内部的情况,
所以,仅仅两三天时间一张大网已经织好,只等戴笠到来。当戴笠决定于上午11
时起飞时,情报很快反馈到等候在沧口机场的刘玉珠那里。于是,刘玉珠立即按计
划实施暗杀戴笠的方案。
刘玉珠驱车到达机场,向警卫222 号专机的特务提出登机检查“安全状况”,
以确保飞机安全。由于刘有军统华北督导员的特殊身份,有这个权力,况且特务们
均和他很熟悉,近来又得了他不少好处,因此,谁也不会对刘督导员的登机产生怀
疑。于是,刘玉珠很顺利地一个人登机用马汉三事先预备的钥匙,打开一个木箱,
塞进了经过伪装的高爆力定时炸弹,并将引爆时针拨到飞机飞临上海龙华机场上空
时爆炸,以造成飞机降落时失事的假象。
但是,上午11 时正已过,戴笠并没有马上起飞。由于接见山东省第三区行政
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洪九等人,戴笠将起飞时间一再推迟。这一突发变故使暗中
窥测在一旁的刘玉珠惊出一身冷汗,他完全弄不清戴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一般
的延迟出发时间呢,还是察觉了他们的阴谋?假如出发时间超出定时引爆时间,不
但一切计划均被打破,而且他们的阴谋将很快被发觉,他和马汉三都将死无葬身之
处。就在刘玉珠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时候,11 时45 分,戴笠终于登机,下令
起飞。专机像一只大鸟冲天而起,向上海方向逶迤而去,刘玉珠被吓得蜡黄的脸上
才泛出了一点血色。
222 号专机从沧口机场起飞后,即遇大雾。飞不多久,经与上海龙华机场联络,
说是上海方面雨大如注,气候恶劣,该机不能降落。于是,戴笠决定直飞南京。飞
机到达江淮地区上空,正值大雨,云层很低,能见度差,飞机偏离航线。约在下午
1 时零6 分,飞机到达南京上空。1 时13 分,当飞机抵达南京郊县江宁板桥镇上
空时,刘玉珠设定的高爆力定时炸弹起爆,飞机顿时失控,一头栽倒在板桥镇以南
一座不足200 公尺高的小土山——戴山的半山腰上。由于机上所备油料充足,飞机
坠毁后,大火在雨中熊熊燃烧了两个多小时才熄灭,机上所有行李、物品,包括10
箱书画古董,均被燃烧殆尽。
机上人员无一幸存,他们分别是:戴笠,国民党军委会军事调查统计局局长,
陆军少将领中将衔;龚仙舫,军统局秘书兼局本部人事处长,军统少将;金玉波,
军统局专员,帮会工作专家,杜月笙的徒弟,江苏人;徐焱,副官;马佩衡,英文
秘书,香港大学文学士,刚从牢房开释,其英语口语水平很高,很受美国人欢迎,
戴笠原拟用他作为与柯克会谈时的翻译;黄顺柏,戴笠保释的汉奸,此次跟随戴笠
赴上海与杜月笙合作筹备军统北洋保商银行;曹纪华,卫士;何启义,卫士;冯振
忠,上尉飞行员,正飞机师,有丰富的飞行经验;张远仁,中尉飞行员,副飞机师
;熊冲,少尉飞行员;李齐,通讯员;李开慈,机工长。
自戴笠以下,共13 人,全部死亡。奇巧的是,戴笠一生中极为忌讳的事和数,
竟一连串地凑在了一块儿: 13 时、13 分、13 个人于浓雾、雨中葬身戴山。
困雨沟的“黑炭棒”
222 号专机坠毁以后,最先感觉到不祥预兆的是军统上海办事处3 少将李崇诗、
邓葆光、王一心。
3 月17 日下午2 时,李崇诗、邓葆光、王一心按戴笠先一日的指令,冒着倾
盆大雨,驱车去上海龙华机场迎接老板。在机场,他们耐心地守候了两个小时,始
终不见戴笠座机的影子。
李崇诗似乎有些不安,他先通过机场电台向北平办事处查询。马汉三回电,戴
老板已于3 月16 日由天津飞青岛。再询青岛办事处,梁若节回复,戴老板已于上
午11 时45 分飞上海。3 名少将焦急不安起来,推算起来,戴老板的专机应达上
海,为何仍不见踪影?于是,他们急返市区杜美路办事处,命令军统电台连续向北
平、天津、青岛、南京等地的军统办事处和军统站查询,并将情况报告重庆局本部
毛人凤。但各地的电讯陆续返回,均无消息。
戴笠和222 号专机一起神秘地失踪了。李、邓、王至此既不敢回家,也不敢将
老板失踪的消息透露出去,更不敢想象老板可能遇难。他们只是在杜美路办事处苦
守电台,等候各方面出现有关戴老板行踪的新消息。
戴笠座机失踪的消息,在南京、青岛、天津、北平等地军统组织的高级特务中,
犹如瘟疫一样,引起了大家的恐慌。陆军总司令部调查室主任兼军统南京办事处主
任李人士接到上海方面的查询消息后,立即赶到南京机场查询,得知222 号专机午
间前后曾与南京机场有过联系,但很快中断。李人士是很冷静的,他听到这个消息
后,经过分析,认为在南京附近并无其他大型机场,老板的座机确已起飞,从时间
上推断,若无例外,本应到达南京、上海,而且确实与南京机场有过联系,说明222
号座机肯定到达或经过南京上空。目前的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情况是222 号
转降其他大型机场,但现在尚无任何消息证实;另一种情况则是222 号在南京地区
附近迫降或坠毁。这虽然是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想象,但李人士不得不从这方面做
最坏的打算。于是,他当即向南京四郊地区的军统组织和情报人员发出指令,要他
们仔细寻找DC47 型222 号军用运输机的下落,并派出陆总调查室和南京办事处的
特务四出寻找,打听消息。
军统青岛办事处主任梁若节、军统天津站长陈仙洲得到老板座机失踪的消息,
也在不断地向机场打听消息,通宵不敢睡觉,苦守在电台旁,等候上海、南京及重
庆方面的电讯联络。
北平的马汉三自16 日在天津送走戴笠回到北平后,几乎是在惊慌、恐惧和焦
虑中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他对这次由自己一手策划的破釜沉舟的暗杀行动做出了
各种最坏的打算,就是不敢想象戴笠会死在自己手中。在马汉三眼中,戴笠不啻是
一个无与伦比的暗杀大师,他一生策划和实施了许多石破天惊的暗杀行动,无疑是
一件件完美无缺的黑色艺术杰作。一个杀人大师,竟也会被自己所杀,马汉三实在
不敢想象。当17 日下午上海方面发出戴笠座机失踪的查询电报后,马汉三仍然不
敢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使马汉三很快惊醒过来,他意识到他
很可能成功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终于被他闪电般地一击,打翻在地,是他一
手制造了一个令人无法相信和想象的千古奇案。在极度兴奋和不安之中,马汉三真
想关起门来放声大喊大叫一阵,以痛快淋漓地宣泄自己那种充满胜利感的狂喜。
1946 年3 月21 日,国民党《中央日报》及其他许多报纸,刊登了戴笠乘222
号专机从青岛去上海途中,在南京江宁县上空因遇大雨,飞机撞山失事,戴笠及机
上人员全部遇难的消息。戴笠的死因,就此而成定论。国民党上下及军统内外,基
本上都接受了这一结论,一场弥天大案就此掩盖过去。
3 月17 日,戴笠暴尸戴山的同一天,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在重庆闭幕。
这次会议无疑是蒋介石动员国民党在战后走向全面独裁的一次重要部署。一方
面是出于对戴笠的悼念;另一方面也是进行反共内战动员的需要。蒋介石下令在全
国范围内对戴笠之死进行大规模的悼念活动,其规格、声势,完全是空前的。
1946 年4 月1 日,军统局在重庆为戴笠举行隆重的追悼会。所有军统内外勤
的大特务全部到会。蒋介石亲自到会主祭,号召特务们要完成戴笠生前遗愿,继续
做好特务工作,并十分难得地流了泪,参加追悼会的特务们也大都痛哭失声。礼毕,
蒋介石走下主祭台,在一批死者家属面前转了一圈,一一握手赠金,含泪以泣。死
亡特务家属们想到戴笠已死,军统前景暗淡,自己今后的生活也将难以保障,思前
瞻后,悲上心头,一个个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毛人凤觉得在此种情况下,蒋将
难以脱身,当即挥手制止,将哭声压下。蒋趁机脱身,追悼会也在一片凄凉的气氛
中结束。
从4 月中旬开始,国民党各大城市军政最高主官按蒋的旨意,对戴笠之死纷纷
举行公祭。
6 月11 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戴笠为陆军中将。
6 月12 日,蒋介石亲率南京政府数百名军政大员及数万军民为戴笠举行隆重
的葬礼。出席公祭的重要人物有行政院长宋子文,国防部长、一级上将白崇禧,参
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二级上将陈诚,国民参政会秘书长邵力子,教育部长陈立夫
等人。蒋介石亲赠花圈,题“碧血千秋”,挽联文为:“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
迹,奇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予心”。这次葬礼所赠花圈、挽联数以百计,其中,得
到各界一致公认,被认为是上上之联的,是章士钊所写的一首挽联。原来,自戴笠
死后,蒋介石慨叹地对人说:戴笠“生也为国家,死也为国家”。并示意教育部长
陈立夫,要发动一些文化、教育、法律界名人,写几副挽联来,悼死扶生,以提高
戴笠的身价,装璜门面。为此,陈立夫利用一些名流宿彦的聚会,向大家提出给戴
笠送挽联的事。名流们虽然感到钦命不敢违,但想到以戴笠其人的黑暗一生,如何
能歌功颂德,自甘堕落;如果照实写来,岂不有违蒋、陈等人的初衷,引火烧身,
自找麻烦。想来想去,一个个都是激流勇退,相互推诿。这时,国民党元老张群素
知大律师章士钊与杜月笙交谊匪浅,与戴笠亦有交往,于是极力推荐他主笔,众人
一致附和。章士钊至此不好再推,稍加思索,一挥而就。文曰:“生为国家,死为
国家,平生具侠义风,功罪盖棺犹未定。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乱世行春秋事,是
非留待后人评”。寥寥数十字,却以“曲笔”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戴笠一生的
特点。满座名流也无不欣然赞赏这副不吹不捧、不卑不亢的挽联,也无不叹服章士
钊的点石成金之笔。就连陈立夫、张群也频频点头,一致认可。这副对联写出后,
很快被社会各界的许多人推为是很能切合戴笠身份的名联,一时传为佳作。即使军
统特务们也都在私下认为章士钊不愧为大手笔,写得确如其人,因而争相传颂。自
公祭活动以来,仅各地军统搜集的挽联就达5000 多副。 上午9 时,蒋介石身穿特级上将的军服,在大批文武大员的陪同下,由南京中
山路357 号军统办事处内的戴笠灵堂,亲自护送戴笠灵柩至钟山灵谷寺志公殿。送
葬队伍一律素衣白马,由陆军第五十一师师长邱维连为指挥官。
蒋介石在葬礼上含泪亲读长篇祭文,痛感“唯君之死不可补偿!”深表哀悼。
当天,国民党报纸报道:“南京万人空巷,痛哭戴将军”。
时隔两月,正当美国特使马歇尔及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发表联合声明,宣布
“调处”失败,内战开始全面爆发时,蒋介石与宋美龄却突然抽出时间,乘车到灵
谷寺志公殿凭吊戴笠。蒋介石进入灵堂后,立即把头上的草帽摘下,面对戴笠的遗
像默默地凝视着,许久不出一声。这时,虽然没有第二个人知道蒋面对戴笠遗照时
内心的真正想法,但可以想象,蒋的内心感情一定是不平静的。其实,蒋在这个时
候来凭吊戴笠绝不是偶然的。蒋在很长的政治生涯中依靠以戴笠为代表的特务统治
度过难关,每当一个重大事件来临,或形势发生转折时,戴笠总能以他特有的政治
敏感,及时提供准确的情报,以便使蒋做出切实的应变措施。现在没有了戴笠,谁
再为他做这一切呢?
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是在失去之后,才显出它的重要性。在蒋、戴关系方面,
亦是如此。在戴笠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由于戴的权力和野心太大,也由于蒋的猜忌
和戒备心太重,蒋、戴斗法高招迭出,高潮迭起。蒋在思想深处渐渐认定戴是对手,
而不是助手,防戴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