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勘乱区”:
第一是西南区,主要负责人何应钦;第二是西北区,主要负责人马步芳;第三
是华北区,主要负责人李玉堂;第四是东南区,主要负责人郑介民;第五是华南区,
主要负责人薛岳。
“应变计划”规定,这5 个区“直接统归中央行政院领导,并受驻台北全国敌
后工作委员会具体工作指导”。
除上述五个“勘乱区”外,“应变计划”中还策划在各地建立15 个“重点游
击根据地”。它们分别是:
苏南太湖游击根据地,辖“太湖游击纵队”4 个师,并“曲线救国新编第一军”,
纵队司令胡伯龙,参谋长季家振。
湖北大别山游击根据地,辖“大别山人民反共义勇军”一个军,军长汪宪,参
谋长袁成英。
浙皖边游击根据地,辖“浙皖边区游击挺进纵队”一个军,并“浙边支队”、
“皖边支队”各一个师,纵队司令徐振东,副司令徐建中。
豫西游击根据地,辖“豫西剿暴总指挥部”两个军,并“黄河”、“绥远”两
个特工大队,总指挥卢民。
赣南井冈山游击根据地,辖“井冈山游击挺进军总指挥部”一个军,并“翠微
峰独立支队”,司令黄镇中。
湘西游击根据地,辖“湘西反共救国军”暂编第一军,并“新一师”、“新二
师”,军长陈子贤,“新一师”师长杨兴周,“新二师”师长余适。
湘鄂川边龙山游击根据地,辖“湘鄂川边反共游击军”暂编第二军,并5 个直
属支队,总司令翟波平。
广西瑶山游击根据地,辖“广西反共游击联军”暂编第四军,并两个交警大队,
军长黄品琼。
广西十万大山游击根据地,辖“广西反共复国第三方面军”一个军,及九个县
自卫大队,总司令苟正康。
黔东北游击根据地,辖“黔东北人民自卫军”暂编第九军,军长史肇周,副军
长吴登云。
川黔湘鄂边游击根据地,辖“边区人民反共自卫联军”四个师,及十一个自卫
团,总司令陈全,副总司令陈长捷。
川南游击根据地,辖“西南剿共救国纵队”两个军,并新编第七师,第一军军
长也占武,第二军军长欧阳祥林,新七师师长吕振华。
滇北昭通游击根据地,辖“云南人民救国义勇纵队”一个师,并三个大队,师
长杨永寿,大队长王跃云、龙绳曾、李云聪。
甘青川边游击根据地,辖“三边绥靖反共司令部”四个师,总司令周迅宇,副
总司令刘野樵、傅秉勋。
武当山游击根据地,辖“鄂陕边人民自卫军”一个军,并新编第五、第八军,
总指挥王凌云。 “应变计划”还对这些“游击武装”布置了具体任务,“一是要保存,二是要
扩大,三是要进击”。要求他们“各自为战,苦撑待变,尽力避免不利行动。生存
就是胜利,坚守就是胜利。同时,积极吸收和引导、组织过去我所留之各种地方武
装、警察、绿林武装,等待一切机会,留心一切机会,创造一切机会”,并“利用
当前社会问题制造事件”,积极主动地进行“灵活的斗争”,破坏一切军用设施,
消灭一切有生力量,最终配合国民党完成“反共复国”的“大业”。
这一垂死挣扎,虽像覆巢之前的哀鸣,却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力。应该说,长
达三年之久的匪患,其源盖出于此。
据不完全统计,国民党反动统治在崩溃的时侯,留在大陆上的溃散武装(政治
土匪)就有200 万,各种特务分子60 万。这些反动势力,在全国各地埋下了定时
炸弹,增加了建国初期的不安定因素。
毛人凤策划行动方案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就在毛泽东手持讲话稿,站
在天安门城楼宣告这一伟大事件后的24 小时,从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拍来了世界上
第一份外交贺电: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热烈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正式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苏联政府的反应之快,使全世界都始料不及,许
多国家领导人还在瞪大眼睛看着新中国有没有人理睬呢?!
紧接着,蒙古及其他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也都相继用最快的速度拍来贺电,纷纷
正式承认这个新生的人民政权。
一个占人类1/4 人口的国家的红色政权迅速地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这使得新
中国的领袖们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大口气。
10 月16 日,苏联大使罗申在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周恩来等参
加了这个仪式。
11 月的一天,毛泽东打电话把周恩来等领导人请到了自己的住处,正式商谈
着出访苏联、亲自会晤斯大林的事宜。
“恩来同志,我看现在我到苏联去一趟比较合适了。”“今年是斯大林同志70
寿辰。他60 寿辰那时主席在延安不是还写了祝贺他生日的文章吗?”“是呀,一
晃10 年光阴,弹指一挥问呀!”“12 月21 日很多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领
导人都要到莫斯科去为斯大林祝寿,主席选择这个时候去苏联很合适。”“我可是
只管去祝寿喔,有关双方商谈、协定、签约之类的事还得靠你这个政务院总理啊。”
“主席可以先在苏联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恢复恢复,有关中苏双方商谈的具体工作,
我到苏联后按主席的意见和政治局的决定去办。”“好哇——”毛泽东点点头,从
沙发上站了起来,凝望着中南海天空中高挂的一弯新月,陷入了沉思之中。
毛泽东之所以在新中国诞生两个多月后就首次选择出访苏联,这同斯大林对毛
泽东的态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到新中国诞生之前这段时间
内,斯大林对毛泽东的了解是不够的,这位大元帅一直把中国的未来寄托在蒋介石
身上,直到蒋介石最后完全冷淡了苏联而全力转向了美国后,斯大林才开始意识到
毛泽东将来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这位大元帅是位性格多疑而又十分精明的领
袖,他经常在克里姆林宫的餐桌上或是在自己别墅的饭桌前,同自己认为“绝对可
靠”的核心圈子的人边用餐、边谈论中国问题和中国未来的形势发展。
斯大林五次三番地问他身边的人:“这位毛泽东不知道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对他一点儿也不了解呀。他从来没有到过苏联的确,在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
导人中,没有到过苏联的人很少,毛泽东可算得是例外了。毛泽东始终坚信自己的
道路和选择,他是一位中国农民的儿子,自信中国革命的道路要靠中国人民,尤其
是广大农民去闯。
斯大林急于想了解毛泽东,毛泽东却显得不紧不慢。于是乎,斯大林怀疑毛泽
东可能有狭隘的农民主义立场。然而毛泽东却心地坦荡,既不受控于人,也不斤斤
计较苏联朋友的偏见,他有着中国传统伟人一样的君子风度。
这些,斯大林是不了解的……毛泽东将出访苏联的消息被国民党保密局潜伏在
北京的特务计兆祥得到了,并探听清楚毛泽东坐火车去苏联,经山海关、长春、哈
尔滨、满洲里进入苏联西伯利亚大铁道赴莫斯科的路线。他立即向台北保密局拍发
密电,报告了这个重要情报。特务头子毛人凤经过周密策划制定了行动方案:密令
潜伏在东北的地下技术纵队,在两个地方下手:一是破坏长春14 号铁道桥;二是
在哈尔滨车站埋下定时炸弹,炸毁毛泽东乘坐的专列,制造第二个“皇姑屯事件”。
计兆祥发到台北的电报,被我军反特监听台的工作人员及时截获,准确地破译
其内容后,上报了中央。
这份带有“绝密”字样的电报及译文,被送到了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的办公桌
上。毛泽东在卷宗中看到这份密件后,立刻挥笔在文件的天头上批示:
在我回国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毛泽东首次出“洋”
12 月6 日晚,月亮悄悄地爬上红墙,早已结成薄冰的太液池映射着一片青光。
在徐徐寒风中,身披工霜的古柏时时闪出几枝翠叶。
几辆小轿车由丰泽园门口缓缓驶出新华门,尔后向永定门方向飞奔而去……刚
跨出车门,毛泽东就发现车站空旷寂静的月台上,站立着几个熟悉的身影。
“不是讲好不送了么?”他拖着鼻音很重的湖南腔,紧紧地握住了朱德刚从帽
沿旁边放下的大手。
在下午召开的政治局碰头会上,他就讲过晚上大家不要送。当时大家都没吭声,
他以为大家已经同意了。没想到,真要动身的时候,又一个一个冒了出来。看到自
己的意见没有被大家注意,他真想说几句什么,但话到嘴边他又把它咽了下去,因
为这毕竟是他以新中国国家元首的身份第一次前往苏联会晤斯大林,同伴们对自己
这次出访的关切和寄予厚望,也是情理之中的呀!
“主席第一次出国,哪有不送的道理呀!”朱德憨厚地咧咧嘴笑道。
“你们呀你们呀!”毛泽东又把手缓缓地伸向站在朱德侧旁的刘少奇、周恩来。
“弼时,看你,身体不好也赶来了。”毛泽东不无责备地瞅了瞅任弼时那张由
于长期失眠而显得有点浮肿的脸庞,握着的右手有力地抖了一抖。
“可要注意身体,千万不能拼老命啊。”任弼时含着笑应了一声“好”。
毛泽东满意地点了点头,而后把高大的身躯朝前俯了一俯,对着周围的送行人
说:“既然你们都来了,我可要同你们订一个君子协定哟!”“好啊!”同伴们随
声附和。
“是这样的。”毛泽东缓缓扬了扬眉,轻轻地伸出了一个指头。“我这个人是
属猴子的,天生的爱动不爱静,喜欢到处活动活动。今后我到外头走走,你们都不
要搞送往迎来。你们一送一迎,劳了你们驾我不敢当,我毛泽东本人也不自在。你
们也不要担心有人朝我打冷枪。敌人想动我毛泽东的脑筋,也没那么简单。轻车简
从,神鬼莫测,你说是不是,公安大臣?”说到这里,毛泽东突然把脑袋转向跟在
侧后面的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杨奇清连忙憨笑着应了一声“是”。
“你们看,他都打包票了,你们还不放心?”“放心,放心,主席保重!”刘
少奇、朱德笑眯眯地作了回答。
“那就这么说定了?”毛泽东又把有神的目光在伙伴们的脸上扫视了一圈,见
大家没有异议,他满意地憋了憋嘴,而后潇洒地挥了挥手,迈着矫健的步伐,朝着
月台上那辆编号为9002 的专列走去。
杨奇清刚想跟随毛泽东走向专列,周恩来轻轻地拽了拽他的衣服,他立即会意
地停下了脚步。
“还有什么吩咐吗?总理?”“刚才瑞卿同志报告:一个小时前,敌潜伏电台
又发出呼号,报告了主席专列即将启程的情报。”周恩来拧了拧眉,有点清癯的脸
庞上耸动着焦躁与不安。
“奇清同志,此行事关重大,你可要千万小心在意,一定要保证主席的绝对安
全,出不得半点纰漏啊!”“请总理放心,我一定保证主席安抵满洲里!”杨奇清
挺胸打了个立正。
周恩来没吭声。他一点也不怀疑这位老红军、老保卫部长的忠诚与干练。
1942 年5 月,日本侵略者采用“铁壁合围”的战术,再次向太行山根据地进
行大“扫荡”,我党政军机关受到不小的损失。杨奇清的家属和公务员也被敌人抓
走。不久,他得悉5 月反“扫荡”中被俘的同志,在日本侵略者的太原集中营里,
组织了地下的共产党支部,他的公务员也参加了活动,并同驻在太行山的八路军前
方总部建立了秘密联系。杨奇清抓住时机,通过这位公务员掌握敌人内部情况,积
极设法营救被捕同志。5 月反“扫荡”结束后,八路军前线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罗
瑞卿在一次大会上赞扬说:在反“扫荡”中,杨奇清领导的许多干部牺牲了,他的
家属也被俘了,但他仍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坚守岗位,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
罗瑞卿号召部队的干部和战士,学习杨奇清无私无畏的崇高革命精神。
1942 年底,敌人大搞所谓“治安强化”运动,在敌占区加紧了法西斯统治,
同时千方百计地向我根据地派遣特务,进行渗透和破坏。日伪的秘密“维持会”渗
入我们的根据地,汉奸汪精卫的伪国民党和投降了日本侵略者的蒋帮特务潜入了我
八路军前方总部驻地。一个蒋伪合流的国民党区分部,指使潜伏在我根据地的一个
女特务,勾引收买我们内部的人员,阴谋刺杀八路军前方总部首长。杨奇清亲自组
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一举破获了这个大案,沉重地打击了敌人,保卫了首脑机
关和我军首长的安全。
抗日战争的中后期,党在延安的审干工作,由于毛泽东的肃反路线受到“左”
的严重干扰,一度出现了扩大化的错误,这个错误也波及到太行山。
1944 年,杨奇清从延安回到太行,遵照毛泽东、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在邓小
平、滕代远等人的领导下,对太行地区的审干案件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工作。
他亲自一个案件一个案件地听汇报,看材料,作调查研究,同有关同志一起研
究,作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很快把错案、假案一一平反了。
北京截获台特电讯时,公安部长罗瑞卿正在外地视察工作,领导侦破这个案子
的工作落到了杨奇清肩上。由杨奇清指挥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共同侦破此案。 然而,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毛泽东访苏的行期日益迫近。但供破案参考的线索
仍然只有敌电译文和以“0409”为代号的发电署名。
这一天,心急如焚的杨奇清,把公安部一局侦察处侦察科长曹纯之请到办公室。
毛泽东的安危,关系着新中国的命运,曹纯之当即立下军令状:到期破不了案提头
来见!曹纯之成了侦破敌潜伏台的前线指挥。
为了确保毛泽东的安全,杨奇清随同专列沿途组织保护,然而,谁又能保证在
长达一万多里的铁道线上没有偶然的“万一”呢?而如果这种“万一”出现,将会
给党给人民带来何等惨痛的损失啊!
周恩来紧紧抓住杨奇清的双手,语重心长地说:“一切都拜托你了,有情况及
时汇报,我和罗部长24 小时值班。”“是!”杨奇清向周恩来敬了个军礼,同公
安部长罗瑞卿向着毛泽东一行大步赶了上去。
途经天津发现异情
12 月的华北大地,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美图景。
这天,一辆编号为9002 次的专列,像一条绿色的钢铁长龙,吐着团团白烟,
肩负着中国人民的历史使命,在凛冽的朔风中,风驰电掣般往北驰去。
车头上悬挂着金黄色的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
辉。
专列经过的路线,只见护路部队一公里一个岗哨;一双双警惕的眼光,密切巡
视着四面八方。
专列上的乘务人员更是一一选好了的。专列一共3 节,前节是警卫连,后节是
备用车。司机是一位经过战争烽火考验的经验丰富的老英雄,车开得又快又平稳。
专列首先由北京风驰电掣般地驶向天津。经过天津时,前导车发现有一段路轨
被毁,一辆机车头上绑着一束手榴弹。此事非同小可,罗瑞卿部长立即下车组织调
查。
天津路段出现的情况,使得留在车上的杨奇清副部长和同往的铁道部长滕代远
以及铁道部公安局长冯纪等领导人,更加感到此行任务的艰巨。每到一站,他们总
要下车检查一次,及时与前方交流情况。
列车继续前进,坐在中节车厢的毛泽东,在听到天津路段的情况后,把手中的
书放到茶几上,点燃了一支烟凝视着车窗外急速向后掠去的田野、树木……“请杨
副部长到这里来一下。”毛泽东用那浓浓的湘音不紧不慢地对秘书说。
听说主席有请,杨奇清急忙来到中节车厢。毛泽东亲切地询问:“对潜伏敌台
的侦破落实了没有?”杨奇清从容地回答:“报告主席,不仅落实了,而且经过分
析、判断,敌人还要搞活动。我们已经做了周密的布置。此案已有李克农接替我指
挥。请主席放心。也许主席到了莫斯科,就可以听到胜利的消息了。”“那好。奇
清,我们的公安保卫工作就是要在实战中提高嘛!”毛泽东吸了一口烟后,继续问
:“你们是怎么侦察、判断的呢?”杨奇清说:“据侦察获悉,台湾保密局拟派专
人潜伏大陆,配合华北土匪,在主席访苏前后,组织暗杀活动。但是,请主席放心,
我们一定在敌人立足未稳之时立刻逮捕!”“好!来者不善,歼之有理嘛!”毛泽
东满意地笑了。
毛人凤下令执行计划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