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文化教育史-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义塾的一部分。庆应义塾的前身是1858年(安政五年)福泽谕吉在江户 

 (今东京)筑地铁炮洲设立的兰学塾。1868年 (庆应四年)塾址迁至芝 

新钱座,并取当时日本孝明天皇年号“庆应”为塾名。庆应义塾是日本 

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的私立学校。1873年,仿美国的中等教育制度,义塾 

定学制为7年,称为正科;另设别科,专门讲授英文。1890年,义塾创 

办大学部。1898年进行学制改革,实行自幼儿园、小学、中学直至大学 

部的一贯教育制度。1920年 (大正九年)庆应义塾大学部发展为由文学 

部、经济学部和法学部、医学部组成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取名为庆应义 

塾大学,并设立了研究院。 

     明治政府十分重视创办新式大学。1877年 (明治十年)创建东京大 

学。它是著名的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日本近代第一所大学。创办该校 

是为培养“富国强兵”和发展经济的管理人才。1886年颁布《帝国大学 

令》,把东京大学改名为帝国大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成立了京都、 

东北、九州、北海道等几所帝国大学,1897年原第一所帝国大学改名为 

东京帝国大学。另外,一些有名的高等学校也改组为大学,如东京第一 

高等学校改组成为早稻田大学(1902年)。这样,日本的近代高等教育 

便初具规模。日本还非常重视向欧美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学成归来的留 

学生成为日本科技界的重要力量。 

     关于师范教育,《学制令》颁布之前,日本只有1所公立的东京师 

范学校。1874年发展为7所,每个大学区有1所;同年还创办了女子师 

范学校。80年代初,政府规定师范学校必须与它所在的地区学龄儿童数 

字的增长相适应,地方必须按这一要求制定具体规划;政府还确立了教 

师审定制度。这两项措施促进了师范教育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1886 

年颁布的《师范学校令》把师范学校分为寻常和高等两种,前者由地方 

设立,培养公立小学教师和校长;后者由国家设立,培养寻常师范学校 

的教师和校长及其他学校的教师和校长。师范学校强调对学生的品德教 

育,在校期间还要接受军事训练。 

     关于职业技术教育,1872年颁布的《学制令》规定开办工(机械、 

矿山)、农、水产、商业等10种实业学校,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初 

级和中级技术人材。起初,由于文部省无暇顾及,实业学校由政府各部 

门分别管理;80年代后,逐渐转归文部省管辖。日本注意学习德国的经 

验,整顿和兴办实业学校。这些学校分为三种类型:实业补习学校、实 

业学校和实业专科学校。这种实业教育学校在学制中自成体系,体现了 

日本近代学制的双轨制性质。 

     日本自1872年颁布《学制令》开始教育改革,到80年代末和90年 

代初近代学制基本成型,完成了日本教育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使教 


… Page 105…

育迅速普及和发达起来。 

     明治维新是日本社会的一个转折点。明治维新时期所实行的一系列 

资本主义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近代教育的发展。到明治时 

代的中后期,日本以“富国强兵”为根本目标,基本确立了国家主义教 

育制度。这一制度带有浓厚的封建军国主义色彩。 



     (2)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①生平。福泽谕吉 (1835—1901年),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后著名的 

西方近代文明的启蒙者和伟大的教育家。他出身于大阪一个下级武士家 

庭。其父喜欢收藏中国古书,但在谕吉18个月时就去世了。他跟随母亲、 

哥哥过着贫寒的生活。他14岁开始读汉书,读过《孟子》、《论语》、 

 《诗经》、《书经》、《左传》、《战国策》、《老子》、《庄子》、 

 《史记》、前后汉书和《元明史略》等。他天资聪颖,学业超群,成为 

远近闻名的汉学家。 

     由于他才华出众,在当地遭到忌妒。他性格倔犟,志存高远,于是, 

背井离乡到江户(即东京)另创天下。起初他拜兰学家绪方洪庵为师, 

继续研究兰学,成绩显著。1858年,他在江户开设洋学塾,讲授兰学。 

     谕吉生活的年代正是日本民族危机时期,民族的耻辱使他受到强烈 

震撼。他渴望民族独立和祖国振兴,26岁时开始学习英文,希望摄取更 

多的西方文化科学知识。以后他便教授英文。 

     1860年,谕吉作为随员出访美国,历时50余天,直接了解了西方近 

代文明,感受极深,视野更为开阔,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他认为日本 

必须弃旧图新、废除锁国政策,学习西方经验,进行全面改革。1862年 

他又出访欧美各国,到过法国、英国、荷兰、葡萄牙。他重点考察了各 

国教育。他主张“输入西洋文明教育”。1867年他再度访问美国,当时 

正是日本国内倒幕运动风起云涌之时。他拥护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全 

心转入著述和教育工作,介绍西方文明,倡导学习实学和科学。1868年 

他把洋学塾改名为庆应义塾,积极培养各类人才。明治33年,日本政府 

奖励他金币5万,他将这笔巨款全部交给义塾作为办学基金。 

     谕吉从1858年开始从教,直到1901年逝世,从未离开他心爱的教 

育工作。维新政府曾动员他弃教从政,委以重任,被他拒绝。他一心以 

平民身份、渊博的学识来培养青年,为社会服务。 

     谕吉醉心于西方文明,毕生献身于日本教育事业和传播西方文明的 

工作。1870年他与森有礼等人组建“明六社”,创办《明六杂志》、《时 

事新报》等,批评封建思想,倡导文明开化,启发国民的民主科学意识。 

但80年代后,他的思想开始倒退,日趋保守,最后主张实施尽忠报国的 

道德教育和军国主义教育。他著书60余种,主要著作有:《西洋事情》、 

 《劝学篇》、《文明论概略》、《福泽谕吉自传》、《新女大学》、《尊 

王论》等。 

     ②主要教育思想。“文明开化”的理论是福泽谕古教育思想的基础。 

他的《文明论概略》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认为广义的文明包括物质和精 

神两个方面,指“人的身体安乐,道德高尚;或者指衣食富足,品质高 

贵”。就文明的本质和特点而言,他认为文明是发展的,“智慧的领域 

日益广阔,自古至今创造发明多得不可胜举,今后的进步仍然是无法估 


… Page 106…

量的”。文明的发展在于科学技术的推动。文明是衡量社会历史发展的 

标准。“能促进文明的就是利,就是得,反之,使文明退步就是害,就 

是失”。福泽谕吉认为,实现文明是人类的理想。他认为文明是人类的 

物质需要和精神进步,二者缺一不可。他还认为有个人文明和国家文明 

之分。智德兼备的人堪称文明的个人,但不等于他所处的国家是文明国 

家,人们应该团结起来谋求国家文明。 

     福泽谕吉倡导崇实致用的教育思想,这一理论与他的“文明开化” 

论相结合,构成其全部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他所谓的“实”是指西方 

先进的科学技术。他在义塾中奉行“以数理为基础,培养独立心”的教 

育方针。他培养的人,一方面要掌握数、理方面的实学,另一方面要具 

有日本民族的独立精神,以便赶上西方。他三次出访欧美以后认识到, 

欧美一些国家称雄于世,民族独立心是重大动力。日本的落后,在于人 

民的民族独立心、自尊心不强。他把掌握实学知识作为确立民族独立心 

的手段。谕吉既倡导文明开化,崇实致用,必然向传统儒学宣战,否定 

儒学。他主张废除封建制度和等级观念,提倡自由平等和科学,通过教 

育和实学建立文明独立的国家。 

     福泽谕吉尊崇西方实学,同时又认为必须努力发展本国学校教育。 

他认为受教育是人人应有的平等权利。他赞同政府的《强制教育令》。 

     在学校教育中,他主张以“和谐发展”为目标,“学校设立的本旨, 

是促使能力的发育”。在体育、智育、德育中,体育摆在首位。他一贯 

主张对儿童的教育要从体育开始。他也重视智育和德育。他认为智育的 

任务一是学习以实学为主的众多学科,二是发展智力。关于道德教育, 

他注意有的放矢。他认为,明治维新中后期在日本几次发生德育争论, 

结果造成学校纪律涣散,学生道德颓废,教师品德低劣。这是学制不健 

全、放松德育的结果。他指出,“假如学校能实施德育,使学生都能因 

为羡幕教师的品德而入学的话,那么学校教育就会象私学、私塾一样具 

有力量”。他认为体育是智育和德育的基础,“智和体恰似身体的两个 

方面,分别支配着身体的一方,因而,没有孰轻孰重之别。”可见,他 

对德、智、体三者之间关系的认识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精神。 

     他坚持严肃的治学精神,以身示范,教育和影响他的学生。他能做 

到兵慌马乱无所惧,炮声隆隆从不惊。他对庆应义塾精心管理,整顿塾 

风,制定塾规,要求塾生品行端正。义塾还规定了作息时间、课程表、 

卫生值日制度、食堂制度和课外活动制度等。由于他的良好管理,庆应 

义塾发展很快。1873年义塾仿照美国的中等教育制度,改学制为7年, 

称为正科;又设立专门讲授英语的别科。1890年创办大学部;1895年形 

成自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的系统学制。后来,又不断发展壮大, 

成为今天日本著名的私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 

     福泽谕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看作是整个教育的三个 

组成部分。明治政府把重点放在发展学校教育方面,对家庭教育和社会 

教育重视不足。谕吉看到了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人成长的重要影响。 

他认为,社会影响恰似人周围的空气,会流动到学校,时时处处对学生 

发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关于家庭教育,他强调的是家庭习惯的影响。 

他说:“习惯比一般的教育更具有影响力,因此,每一个家庭就是一所 

习惯学校,父母就是教师,它远比学校式的讲授更具有力量,效果也相 


… Page 107…

当明显”。所以,家庭应具有良好的家风,父母应以身作则。谕吉作为 

家长,就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福泽谕吉还主张破除陈旧习俗,积极提倡尊重女性,主张给女子以 

合适的教育和实行男女平等。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做出了重 

大贡献。他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活跃在日本各条战线,在明治维新 

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日本 “近代教育之 

父”。当然他所处的时代和日本的国内外环境,使他的思想必然存在着 

许多矛盾,晚年思想保守,对日本统治者推行的军国主义缺乏正确的认 

识,曾为日军在中日甲午战争中的胜利而欢呼。谕吉也是国家主义思想 

的典型代表,对此学者们褒贬不一。 



     (3)森有礼的教育思想 

     ①生平。森有礼 (1847—1889年),是日本明治初期的政治家、教 

育家。他是明治政府的第一任文部大臣、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奠基者。 

他所制定的日本学制一直沿用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他于1847年8月 

出生在鹿儿岛一个下级武士家庭,青少年时期就学于藩学造士馆和开成 

所 (藩的洋学校)。1865年到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攻读数理化等学科, 

以后又转往美国学习。列强争雄的国际环境开阔了森有礼的眼界,也使 

他的报国之心日渐强烈。他极为推崇美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英美式的自 

由主义、民主主义思想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逐步形成了改革日 

本的设想。 

     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森有礼怀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从美国回到 

日本;同年7月,就任征士外国官权判事,次年被任命为政府的制度调 

查员。他24岁时出任驻美国公使,后又历任驻华、驻英公使。在美国期 

间他还担任日本在美国的学生监督。他特别关心日本教育,编辑出版了 

 《日本的教育》一书。 

     1873年,森有礼与福泽谕吉等人创办“明六社”和《明六杂志》, 

传播西方思想文化,推动日本的近代化。1875年他开办商法讲习所 (后 

改为高等商业学校),倡导实业教育。 

     1885年,伊藤博文内阁成立,他出任第一届文部大臣,全心致力于 

日本教育改革和国家主义教育制度的建立。他在任期间发布了一系列教 

育法令,对日本教育事业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不幸的是,1889年 (明 

治22年)2月11日,森有礼应邀参加公布宪法的纪念活动,在离开官邸 

时,被一个宗教狂徒暗杀,次日身亡,年仅43岁。 

     ②主要教育思想。森有礼的教育思想属于国家主义。明治维新以前, 

他是个基督教徒,注重宗教教育。1880年以后,他接受了德国首相俾斯 

麦的国家主义思想。他认为德国的强大在于德国奉行国家主义思想,日 

本要改革落后状态,应该效仿德国。后来,森有礼把国家主义思想运用 

于教育,强调培养国家观念和忠君爱国的道德品质;主张为了国家富强 

和维护国家政体而办教育;应该以国家办学为重,并根据国家经济理论 

来办学。他认为国家是神圣的,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应该想到它,尊重 

它。他说:“国家这个概念虽然是无形的东西,但要把它如同佛和神一 

样予以尊重。人们不论在工作时或学习科学时,都要以国家的事情支配 


… Page 108…

                                                      ① 

    和鼓舞自己的思想,除此之外,别无良策。” 1884年他所写的《对教 

     育令的意见》,展现了他对学校体系的设想,尔后制定的一系列学校令 

    使他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得以实施。 

         实业教育在森有礼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担任文部 

    大臣以后,对实业教育表示了极大的关注,认为这是“富国强兵”的唯 

    一途径。他明确指出,教育培养的人才“不能只空谈事物之道理,或只 

    重视品德,而不充实社会知识,也不能只会读书、写文章、而毫无实际 

     能力”。他要求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与外国竞争”的能力。 

         森有礼就任文部大臣期间,积极促进日本高等教育的发展,其标志 

    是《帝国大学令》的发布。根据1886年颁布的《帝国大学令》,东京大 

    学更名为帝国大学,要求东京帝国大学为国家推动学术发展和培养国家 

     需要的有知识的领导者。森有礼深受德国大学的影响,主张学术自由, 

    但他不赞同绝对的自由,“凡涉及到学术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应以国 

    家的利益为重,放在最前面”。这表明他的学术自由是以国家主义为前 

    提条件的。 

         森有礼尤其重视师范教育,注意改进师范教育。他认为师范教育是 

    连接高等教育和初等教育的纽带。他指出:“国家教育振兴的第一要件, 

    在得良好之教师,不由教师而由人民之自觉,欲使国运昌隆,终难实现。” 

    ①在他组织制定和颁布的《师范学校令》中规定:师范学校的目的是培养 

    具有“顺良”、“信爱”和“威重”三气质的教员。他要求师范生穿军 

    装,接受军训,过集体生活。《师范学校令》规定:不允许师范生按照 

    个人兴趣选择专业、学科,必须根据国家的需要按规定学习;师范生享 

     受助学金,但毕业后必须到指定的教学岗位去工作。许多来自中、下层 

    农村家庭的学生毕业后都回到农村学校教书。 

         森有礼在任期间还颁布了《中学校令》、《小学校令》和《学位令》。 

      《学位令》规定学位分为博士、大博士两个等级。博士有法学博士、医 

    学博士、工学博士、文学博士和理学博士5种。他还制定了教科书检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