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利器之轮-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桑嘉千(Lobsang Gyaltsen)英译。本文根据上课时的笔记加以整理编辑而成,若有误译及遗漏之处,皆为编者之失。感谢罗桑嘉千的翻译,嘉措泽仁(Gyatso Tsering)和葛连穆林(Glenn H。Mullin)两位先生的润笔及鼓励,菲力帕·罗塞尔(Philippa Russell)的打字及安尼拉·乌苏拉(Anila Ursulla)之复打。
杰勒米·罗塞尔(Jeremy Russell)一九八一 于日本驹根  
就佛法的观点,《利器之轮》是一部极杰出的作品,故应以菩提心趣入。宗喀巴大师(Tsong Khapa; 一三五七-一四一三)曾说:‘仅听闻大乘法是不够的,闻法者唯具有大乘心的高超思想和动机,才能从中摘取最大的效益。’顾名思义,【利器之轮】一如武器能戳穿敌人的躯体般,此法门也能斩断障道的双重执著--我执和我爱。波周藏巴(Purchok Jhamps)仁波切(一六八三--一七六二)和他的弟子在世时,经常传授此教法,后继者却寥寥无几,甚至十八世纪的坦巴洛嘉(Tenpa Rabagay),瑞廷(Reting)仁波切二世(他的前世曾为达赖喇嘛七世【一七零八--一七五七】的家庭教师)才注意到此教法的稀有可贵,于是敦请喀桑诸布(Kalsaang Norbu;十六--十八世纪)讲授,因而此法门得以再度盛行。由于上述三位大师的慈悲,此教法才能延续至今。本论系由曼拉(Manla)仁波切(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自安多(Amdo)处得到。安多将此论传授给达赖喇嘛十四世的两位老师:林(Kyabje Ling)仁波切及崔蒋(Kyabje Trijang)仁波切。我(嘎汪达耶格西)是由崔蒋仁波切所教授的。本论的传承难能可贵,因此法脉可直溯至释伽牟尼佛的密教化身--金刚总持。本书类属心智训练,因它可降服粗心。由印度的瑜伽大师法护授与印度大师若无遮阿底峡时,被命名为【利器之轮】,因它是催毁两个死敌--我执和我爱的最佳法门。为了有效地摧毁敌人,要像伐木工人、屠夫、魔术师一样神乎其技地正中要害。例如:生长在东印度的塔拉树(Tala tree),除非准确地正中要害,否则它又会重生。同样地,屠夫对动物的重要经脉了然于心,就易下刀;反之,技术拙劣,会延长死亡的痛苦。而魔术家精于幻术,知道精确的进入之点,才能以魔术圈围住一座王宫。以此类推,本文昭示藉由武器能摧毁内在的最大敌人。‘阎曼德迦,我至诚地礼敬您’,这是礼敬对抗我执和我爱两种负面能态度的大怒天神。所有的菩萨都因知道我执和我爱的弊害而愤恨不已,故资粮道上的菩萨都是‘愤怒者’,而阎曼德迦明王是大愤怒者,因他是死神的刽子手。阎魔可分三方面:外在、内在和秘密。阎曼德迦明王则与这三种阎魔誓不两立。外在阎魔是永恒的死神,居住在南方地下七层铁宫之内,随时伺机夺取生命;内在阎魔是追求欲望等事;秘密阎魔则是具有三知的微妙二元识。阎曼德迦明王已弃除这三种阎魔,并与它们誓不两立。阎曼德迦明王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明王是诸佛智慧之决定识;广义的明王则为空乐不二之智,常以画像或佛像或愤怒天神之身。此尊崇不只包含对空乐不二之智的礼敬,也包括了对它的祈求。值此五浊恶世,【利器之轮】诚不可缺也!

  001孔雀漫步于毒草丛中,不为药草或他种植物所诱;只因依鸩毒为生,故生命得以茁壮,羽毛更增光采。
  002同样地,伟大而无畏的诸菩萨全然不为自我私利,全心全力地关怀他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而那些舞动有形武器的人则不然。当这些真正的英雄漫步于尘世之林时,却不为诱人的事物所惑,是因为他们已了解其所产生的弊端。正如孔雀依鸩毒而茁壮,菩萨也以困境为长养菩提心的逆增上缘。我们必须了解自私自利之害及关爱他人之利,以磨炼我们的心志。一切佛无不具菩提心,因此它是最珍贵的宝藏。
  003无始以来,我们追求飞黄腾达,却难免偶遭痛苦,身为懦夫的我们不关心他人,一味追求享乐,逃避痛苦。如果我们现在不能面对痛苦,痛苦将永无止息。伟大的菩萨为众生受苦,却因此常得快乐。由于他能易位处之,所以能速得成就。
  004除非我们已发心修学下士道和中士道,以脱离恶道轮回,证悟涅磐,否则我们将永远无法了悟大乘思想,也不能以苦恼等为修行法门。唯有已发心的勇猛菩萨,能以苦恼为修行法门。贪欲如毒草,乌鸦吃了毒草必定丧命;同样地,未达资格者欲修此法门,将使他与解脱绝缘。人必先去私心,方能以贪欲为修行法门。欲以贪欲为密教修行法门者,这是特别重要的。
  005这并非只为那些热衷于一己幸福的人所设,因为那种人是无法得到解脱的,只有英勇无畏的菩萨能以妄想为修行法门。如果懦夫想尝试此法门,不仅无法证悟,甚至无法自苦恼中解脱。故就无上瑜伽密教的修行来说,以贪欲为法门是独一无二的。
  006将大菩萨喻为孔雀,因为菩萨宁可处于最苦恼的环境,而将它转化为利益众生的场所。举我们所处环境为例,如果我们居住在一栋华厦内,且有所眷恋,我们应作如是想:直到今日,我因被贪执等俗念所左右,而在生死中轮回;自今以后,为利益众生,我将善用此屋作为证悟的工具。相同地,我们对食物也应作如是想:为利益他人而食用。孔雀与菩萨相似之处甚多:如同孔雀的华丽使人赏心悦目,菩萨也令众生由衷崇拜;孔雀以毒为食,却不伤害他人,一如菩萨坚持居住娑婆,只为利他;孔雀的冠羽有五支,正如菩萨道有五门。西元一零四二年当阿底峡抵达西藏时,他特地将一位惹人厌的印度教师带在身边,以增进他的忍辱行。后来阿底峡将其修忍辱行的物件送回印度,他说:‘认识藏人后,便无须劳驾印度人了。’我们也应效法阿底峡,欣然面对苦恼妄想,继而将之降伏,断除。上述六首诗为修行法门及道次第的概观,以下则是概括性的解释。
   007当身不由己,毫无选择地流浪在生死轮回中,令我们深陷于无所不在的痛苦中,我们须调伏我爱的态度,因它攸关三道次第的证悟。我爱及我执是问题的随从和主脑,我执是内心的独裁者,而我爱则是外在随从,故我爱和我执之魔常常狼狈为奸,我们必须下定坚强的决心,不为二者所动。
   008无始以来,我们即为业力所追逐。我们之所以受生死轮回及种种障碍所束缚,不得自由,仍因相续不断的惑业。故应归咎于一味追求自我快乐的私心,并决意消灭它。
   009每当心中升起私念时,要对它有所警觉,不予以理睬,并把它驱除。如想避开涌起的私念,可奉献所有的善根以利益众生。例如,你从受惠的众生中所得到的尽是伤害的回报,要如如不动,不要以怨报怨,而应视为我爱念头从中作祟的果报。要憎恶这种态度,而不是怨恨众生。
  010当我们的身体因疾病而痛苦或羸弱时,乃因在今生或过去世中,我们曾经鞭挞、囚禁且多方面伤害众生。要观想过去伤害众生恶业的利器已回转向你,正如一把平常的武器能夺取我们的生命,业的利器也能扼杀我们的幸福,故应自己承担所有的痛苦。观想在虚空中,你的上师坐在你的面前,你向他请求:但愿承受自他的一切疾病。当你由左鼻孔呼气时,常观想光芒照耀一切众生;当你由右鼻孔吸气时,将一切痛苦和疾病化为黑烟吸入体内,在承受痛苦中将黑烟化为乌有。再度自左鼻孔呼气,将快乐化为光芒,照耀一切众生。
   011当我们在精神上受到干扰时,它们必然会现形,因我们曾扰乱我们的上师、父母、同参等人的心绪,现在毅然地承受这些痛苦,并再次恳请你的上师和诸本尊加持。训练心智时,永勿将他人视为己非之源,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与其归咎于他人,不如对所有众生升起大悲心。所有身心的痛苦来自先前扰乱他人的身心以及破戒所致,对这个百利无害于身心的教法应善思之。龙树(Nagarjuna)菩萨说:‘启发刹那菩提心的功德,即使是佛陀也难以算计出来。’八世纪时寂天(Shantideva)问到:‘渔夫和农夫等众生,为区区生计忍受煎熬,为什么我们不能为这个更伟大的目标--开悟而承受痛苦呢?’
   012当我们因吝啬、掠夺他人的行为而遭受饥渴等困扰时,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这些痛苦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态度以及吝啬所导致的结果,也是沦为饿鬼或贫者的原因。宗喀巴大师说:‘吝啬导致贫穷而非富有,布施导致富有而非贫穷。’十二世纪著名的萨迦(Sakya)学者曾在其作品中提到:‘布施的结果总是富有,吝啬的结果总是贫穷,此乃不变的法则。’龙树菩萨也曾提过:‘富有来自布施,上品的出身来自美德。’故我们应欣喜地接纳饥渴的煎熬,并实践【施与受】;祈求承受众生的饥渴,并将所有的善意回向给他们。当作此观想时,亦可进行绝食。许多藏人一年之中有十六天即依此修持--整天绝食和隔日一食互相交替。当饥渴交加难耐时,修持【施与受】,并感谢良机难得。为了增进个人在佛道上的修持,应体悟经由上师和三宝的慈悲加被,而使饥渴的承受成为修道上的逆增上缘。
   013当我们被囚禁,失去自由,又受到制于他人时,要明白事出必有因,这是因为我们轻视卑贱者,役使他们做不愉快的事,故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自今以后,决意为他人奉献自己的生命。寂天曾写道:为众生奉献出自己的生命,无论他们鞭挞或以其他种种方式对待我,皆任其处置。
   014当我们无法免于恶毒的辱骂,并常常听到刺人的、贬低的、威胁的和咒骂的话时,是因为过去世中,我们曾论人长短和挑拨离间,同时也因我们曾恶毒地辱骂、中伤及瞧不起他人而起。如今,类似的果报回转到自己身上。自今以后,要谦卑,不可出言不逊,不屑疾言厉语。善妒者的福报有限,他们常常贬低他人,但最后遭受伤害的还是自己而不是他人,甚至毁了自己的声誉。一个常攻击批评他人者,终将失去他人的信赖。
   015我们的出生地之所以不净、不吸引人,乃因我执及偏见。我们缺乏密法的正见--视万物皆纯净无垢。自今以后,观想一切皆洁净无瑕。一旦我们开始非难他人时,就会发现他人的缺失永无止尽。如果你有一个敌人,正确的认知是将他想成佛菩萨的化身,来啖尽你的恶业之果。就密宗修行者而言,应以金刚总持超越的眼光,视万物为空乐不二。假如在此屋内有人证得密教的最高圆满境界,这间房屋就是色究竟天净土。例如:七世纪松赞干布王(Srong Tsen Gammpo)时代,拉萨就是净土。十一世纪时,密勒日巴(Milarepa)的弟子惹琼巴(Rechungpa),曾于入明光定中来到一处净土,在那里有五位少女正在倾听佛陀说法。他们正在讨论诸佛于三大阿僧祗劫证悟,是何等的殊胜;而密勒日巴能在一生一世中证果更是殊胜之至。其中有一位少女问密勒日巴居于何处?住在色究竟天净土。惹琼巴一向只知他师父在西藏只是一位平凡的瑜伽师,而对他的高层次境界却一无所知。当出定后,他因自己对上师落俗看法的不敬而饮泣不已。
   016我们常常毫无选择地被迫与最亲密的朋友分离,或朋友们常以死相别,这是因过去世中,我们将上师的徒众、侍者占为己有,现今果报回转到自己身上。自今以后,永不拆散手足知己,也不离间师徒或以恶劣的态度对待上师的侍者。
   017尽管有时候我们无法取悦我们的上师或其他圣贤,我们不可找上师的麻烦,而应检讨自己。在过去世,我们未曾遇见或追随神圣的上师,我们不但轻忽上师,反而结交恶友。于今,我们遭此恶行的果报,甚至今天我们仍不追随善知识,反而与损友一道。自今以后,虽决心不跟随那些使你背离正道的人,但应慈悲对待他们,才不违菩萨誓愿。在咏念每一首诗偈时,要落实【施与受】的修持,并立下坚固誓愿。
   018有时我们会无故受到非难,或成为某事件的代罪羔羊。过去有一位比丘就曾蒙冤被指控,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有一次,当他正在浸染他的外袍时,正巧上游有一户人家丢失了一只小牛,他们到处寻找,发现比丘的袍子上尽是血迹,因此把他监禁了七个月。随后当小牛被寻获时,他才被释放。此乃多生以前,另一位比丘曾遭他误控,而被囚禁七日之故。
   019当我们日用所需不敷时,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我们曾侵害他人而图利自己,并只求个人脱苦离难。现今应尽我们能力所及,使他人都能满足物质所需。
020当我们不快乐,却追究不出真正原因时;当我们心志昏沉,无法观想阎曼德迦明王时;当恶念历历在前,而善念难起时;当祈愿背诵导致昏睡,却能赌博两夜仍保持清醒时,皆归咎于我们趋恶避善之潜在倾向。正如天气燠热,不想去听经闻法,但如是娱乐所在,必立即趋往。导致这些相互混淆的状况,乃因我们曾伤害到诸位护法。我执是邪恶之首,故我们体验到干扰现象。恶名昭彰的我执作恶多端,令我们冒犯了诸护法。当我们认清自身的问题时,无须转告他人,只须坦诚面对,并决心克服它。
   021常常我们觉得心烦意乱或全然受挫,例如为人父母将子女送入大学,希望他能成为学者,但他却退学。同样地,我们经商谋利,经营不当反致血本无归;我们下种期待好收成,却为干旱所摧。在过去世,我们曾阻扰讲经说法,而且干扰他人的课诵、研修与禅坐,正因如此,我们今日才会遭受挫折。自今以后,避免干扰或阻碍他人的善行,应进一步随喜赞叹,鼓励他们从善如流。
   022即使用尽各种方法,仍无法取悦你的上师时,不要归咎于上师,也不要挑他的错。因为过去世,我们对佛法的态度表里不一,在上师面前,我们装得像只驯服的猫,然而在背后,我们举止粗俗地如狗如猪。上师给予我们明确的忠告,我们也决心奉行它,但在背后,我们却一心反其道而行。故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自今以后,要避免伪善,且全心投入佛法中。在龙树菩萨的《友好信函》中,曾提及四种圆熟,最理想的一种是内外皆已熟透,仅是外表成熟而内在青涩,则非吉兆。
   023纵使我们未曾犯错,却被他人公开指责我们的缺点,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因我们曾漠视、看轻他人,特别是同参道友。要有惭愧之心,记住凡所作所为都展现在佛陀和老师跟前。自今以后,应避免不如法的行为。
   024当我们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起嗔心时,我们感受到这种粗心的态度所造成的后果会影响他人。我们应以慈悲及温和的态度待人,而非敌视、冒犯他人。
   025假如我们的双亲和所有的朋友,皆背离我们而去,不可因此而自怜自叹;在过去世中,我们曾期盼以仇恨的心态,去伤害、损害他人的人格。我们应该决意不再从事虚夸和不正当的行为。虚饰即是不向他人认错的心理,而虚伪是假装拥有实无的品格。
   026当我们蒙受痛风或其他毛病之苦时,这是利器之轮回转到我们身上,因过去我们非但不顾后果地享用他人尽心的供养,而且泯失天良,故自今以后,让我们不再把三宝的供养物挪为私用。在菩提伽耶鹿野苑,我们燃烛供佛,但当我们转身之际,蜡烛就被取走了。故切勿擅取三宝物,尤其是僧众之物。因对佛宝及法宝的误行,可经由心灵的修行来净化,但如对僧众犯下错误,则必须承担有待净化之果,故要常恭敬僧宝。礼敬三世诸佛亦是如此,不敬僧宝,即是不敬诸佛。
   027我们罹患昏晕及脑中风等毛病,乃因在现世或过去世中,我们曾破戒,违背了一己的誓言和对上师的誓约。为发要向上师宣誓,我们无须置金刚杵于头上来加持,即使在家戒的誓言亦应如此遵行。故奉行上师的誓约,对成功的修行而言,有其重要性,因此应断绝诸多导致我们破戒毁信的恶端。
   028如果我们认真修持,却无法思虑或背诵一字,或无法如其他同学般获得知识;或在坐禅时,却感到一片昏暗,有如瓶子置于头上般,这时,必须自我承认,除了自己之外,没有他人能为这些事负责,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发生,乃因过去世中,我们曾蔑视佛法,每当生命中要舍弃某物时,我们总是舍弃佛法。自今以后,要听闻佛法并加以思考,而目前无能力研读,乃因过去未薰习,故现今如不下功夫,将来我们的困难将更艰巨。当我们口渴时,我们无需饮尽整条溪水;同样地,我们无须凡事尽知,只求理解,趋向于解脱之道次第即可。
   029假如我们在进行正当的活动,如诵经和听经时频频打瞌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