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166-坐着火车去西藏-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日月山上的土层为第三纪的红色土,所以古代称为“赤岭”。曾有“土石赤,赤地不毛”之说,可想这里昔日的荒凉。赤岭曾经是唐王朝与吐番的分界线,唐开元年间曾立有界碑。自古以来,这里就是中原通向西南地区和西域等地的重要隘口。到了唐代,文成公主又是经日月山前往叶蕃和亲,成就了著名的唐蕃古道,而日月山自此以后更成为各朝代中原地区通往西藏的必经之路。    
    传说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曾经住在此地,她站在日月山顶翘首回望东方,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母后所赐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却出现长安的繁华景色。公主悲喜交加,想到自己和亲的重任,便毅然将日月宝境抛下赤岭。然而宝镜变成了碧波万顷的青海湖,公主的泪水却汇成了涓涓倒淌河。于是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公主,就把赤岭改名为日月山。    
    古老的日月山见证了久远的沧桑历史,时光荏苒,沧海桑田,日月亭仍屹立于古道旁,仍旧在向过往的人们讲述着美丽的传说与故事。    
    门票:10元    
    日月山气候:海拔3500米,为典型的大陆性高原气候,冬季干燥,夏季温凉,日照充足。但在夏季,气候瞬息即可突变,时而烈日当空,时而又雪花纷飞。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二部分青海湖

    青海湖,古代称为“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藏语叫做“错温布”,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语称它为“库诺尔”,即“蓝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带早先属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汉代也有人称它为“仙海”。从北魏起才更名为“青海”。    
    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达4456平方公里,环湖周长360多公里。湖面东西长,南北窄,略呈椭圆形。湖水平均深约19米多,最大水深为28米,湖面海拔为3260米。湖中共有五座小岛,蛋岛、海西皮、海心山、沙岛和三块石岛。湖区气候十分凉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胜地。    
    青海湖地处青海高原的东北部,这里地域辽阔,草原广袤,河流众多,水草丰美,环境幽静。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环抱:北面是崇宏壮丽的大通山,东面是巍峨雄伟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绵绵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间,犹如四面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紧紧环抱其中,构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壮美风光和绮丽景色。    
    在不同的季节里,青海湖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节,当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辽阔的草原披上绿装的时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点缀着五彩野花的草原如碧绿的地毯一直铺到天边。湖畔大片整齐的农田麦浪翻滚,金黄色的油菜花芳香四溢……而当寒冷冬季到来的时候,四周群山和草原变得一片枯黄,或在夕阳下被染成金色,或被冬雪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开始结冰,若此时站在湖边那股寒冷似乎片刻就能把你冻僵。    
    提示:    
    1、青海湖一年四季都可以旅行,但是由于气候的原因,旅游者大多集中在夏季前往,因为夏天的青海湖气温较高,夜间常有降雨,因此也较为湿润。每年八九月份,青海湖北岸有大片的油菜花开放,成为青海湖的一处主要景点。但如果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鸟岛的话,以五月份为最佳。    
    2、如果是坐火车进藏,建议在西宁停留时安排塔尔寺、日月山、青海湖一线先行游览完毕。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二部分海心山

    位于湖中心略偏南,距南岸约30多公里,距鸟岛约25公里。全岛东西长2。3公里,南北宽0。8公里,形如螺壳。山顶海拔约3300米,山体略呈乳白色。古人曾有诗赞道:“一片绿波浮白雪,无人知是海心山”。    
    很久以前,青海湖周围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草原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泉眼,上有石盖,泉水因而常流不溢。后来两个道人去西天途中路过此地,师父让徒弟到泉中取水并特别嘱咐要盖好井盖。而心急口渴的徒弟取水后却忘了盖井,结果潮水汹涌而出。师父赶忙抓起附近的一座小山扔进水中,才将泉眼压住。但原来的草原早已变成汪洋一片,周围的人家也被淹没一空。后来,人们便把青海湖称为“赤秀洁莫”,意为“万户消失的地方”。而把这座压住泉眼的海心山称为“错宁玛哈岱哇”,意思是“海心大天神”。    
    这当然是个有意思的传说故事,其实海心山是形成于距今二亿年以前的三迭纪,也就是青藏高原隆起的时候。唐朝时还曾在岛上修筑过城池,随着历史长河的风雨吞没了所有陈迹,如今岛上留下的只是一些庙宇、僧舍、嘛呢堆等建筑了。    
    提示:在青藏公路(109国道)帐房宾馆处有游船可载去海心山,如果时间有限亦可放弃,因为虽然传说很有意思,但其实不过一个湖心岛而已,没甚么特别值得登岛一看的。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二部分信仰民俗:玛尼堆(玛尼石刻)

    玛尼堆最初称曼扎,意为曼陀罗,是由大小不等的石头集垒起来的、具有灵气的石堆,藏语为“多本”;还有一种是在石块或卵石上刻写文字、图像,以藏传佛教的色彩和内容为其最大特征,有佛尊、动物保护神和永远念不完的六字真言,然后堆积起来成为一道长长的墙垣,这种玛尼墙藏语称“绵当”。    
    玛尼堆常常呈方形或圆形置于山顶、山口、路口、渡口、湖边或寺庙、墓地,用于祈福,成为当地人们的保护神。玛尼石也是大小不一、形状不同。按照高原上人们的传统习惯,凡路过玛尼堆时,会口中念念有词,呼唤天神,祈求上苍的恩赐与神灵的保佑,去除灾难,得到幸福,并围绕玛尼堆转一圈,再添上一块石头。即使没有石头,也会添上动物头颅、角或羊毛,甚至自己头发之类的东西,由此日积月累而成堆。    
    刻在玛尼石上的内容一般都与藏传佛教有关。有佛经,其中以六字真言居多,还有其他一些吉祥语言,还有佛像、神像等,也有动物或妖魔鬼怪,内容非常丰富。人们不仅将玛尼石置于自己经常转经或出入的地方,而且有些人还会把玛尼石当作圣物供在家中,或者带到遥远的朝圣之地。    
    提示:为了尊重宗教习俗,建议旅游者们不要随意从玛尼堆上取走玛尼石留作纪念,可以到专门出售的地方购买。    
    信仰民俗:风马旗(经幡)    
    除了玛尼石,西藏还有随处可见的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    
    经幡有长有短,图案也各不相同。一般为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每种颜色各有其含意,一般认为蓝色象征天空的,白色代表白云,红色代表火焰,绿色代表水,黄色是土地的象征。因此从上到下的排列也遵从蓝天在上、黄土在下的顺序。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有镶边的星火无字幡,多用于挂在民居房顶,颜色代表了这个家庭中最受尊敬的长者的生辰年号,铁年用白色,土年用黄色,木年用绿色,火年用红色,水年用蓝色。    
    新年里,几乎同一时间,家家户户都会换上新的经幡。此外,在所有重要的日子,人们也都会升挂经幡。还有许多地方,更换经幡有固定的日子,在更换经幡的这一天,人们会把众多的旧五彩经幡换下,再换上新的五彩经幡。据说,挂了一年的旧经幡可以消灾避难,于是众多的人还要加入争抢旧经幡的行列。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二部分天峻站(1)

    火车在青海湖边一直走了一个多小时,车箱里人们在乍望见那蓝色缎带时的惊呼也早已平静下来,继而被一种倦意弥漫开来。而我则乐得在沿途小站上献出点儿银子换成啤酒,优哉优哉地喝着,任心绪随着那蓝色缎带般湖水的渐行渐远也慢慢飘散。每次从拥挤的城市转换到这样的视觉空间,总是弄得自己仿佛失掉了所有记忆般恍恍惚惚。也就在这恍惚中驶进了一个荒凉的小站,它有个很硬朗的名字――天峻。火车站离县城有些许距离,远观似乎不远但汽车还是开了约半个小时才到。    
    天峻县位于祁连山南麓,青海湖西北侧,是海西州主要的牧业县之一。全县最高海拔5826。8米,最低海拔2850米,相对高差近3000米。    
    青藏铁路和国道315横穿县境南部,铁路在县境内全长95公里,设有江河、天棚、天竣、南山、二郎洞五个火车站,国道315在境内全长7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值得一提的是列车在这一段要通过的“关角隧道”,轨顶面海拔3700米,长4010米。“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仅从名字就足见地势的高峻险要,加之这里昼夜涌水达2000立方米,建设施工难度极高,因此它曾是我国铁路中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隧道。    
    天峻虽地处高寒、地域辽阔,但草原广袤、风光宜人,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被人们誉为“青海湖畔的香格里拉”、“西王母故乡之一”。有较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天峻山石林、卢莽沟岩画、卢山岩画、天峻石经寺、阿汉达勒寺、西王母石室遗址(仙山圣洞)、丹城绿园(红色城堡)、西王母吉祥园(扎郡神山)、布哈河民族风情园、龙门国际狩猎场等。    
    提示:    
    ?列车行驶距离(距西宁)311公里,西宁首发列车均有停靠    
    ?县城新源镇海拔3406米    
    ?邮编:817200电话区号:0977    
    途经:乌兰站    
    县政府所在地希里沟镇;东距省会西宁市375公里;西距州府德令哈市140公里;海拔2960米。以汉族占多数,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撒拉族、土族等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辖区内有建于清代的黄教寺院—都兰寺,闻名遐迩的茶卡盐湖、柯柯盐湖,以及美丽奇特的哈里哈图原始森林旅游区和金子海旅游区。    
    ?列车行驶距离(距西宁)407公里,此站慢车有停靠    
    德令哈站    
    德令哈:泯灭一切妄想    
    “……    
    草原尽头我两手空空    
    悲痛时握不住一颗泪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这是雨水中一座荒凉的城    
    ……    
    今夜我只有美丽的戈壁空空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从地图上看到过这个地方,从海子的诗里第一次注意到这个名字,从那时候起“德令哈”在我的印象是美丽而略带伤感的。    
    过了青海湖和乌兰,景色很快发生变化,绿悠悠的草甸中裸露的棕钙土逐渐增多,已开始能见到疏松的沙土和坚硬的盐土出现,告诉我前方将是浩瀚的戈壁和沉寂的星点盐湖。    
    迎面进入柴达木,一路走来的荒凉,少有人烟,未及夏季,黄黄的稀疏的牧草散落在戈壁上,没甚么风,望向天空,满眼的蓝,映衬下面的牧草黄的有些刺目。路边褐色的山峦,似乎也显得有些峥嵘令人不敢多望。旷野中散漫踱步的羊啊、人啊,更为这绝对荒凉的风景添了分令人心酸的味道。其实,我知道这也只是自己单方面的感觉,一个繁华都市里的人的感觉。这里的人并不会如我一样的,或许算不上多麽快乐也没那么忧伤,他们只是真实地活在自己的空间里,或许没有太多的欲望,也就不会产生太多烦恼。如我一样的行走,是喜爱大自然,抑或是对都市生活的暂时逃避?虽不为获得炫耀谈资,但也不知是否真的想要这荒凉。    
    看似荒蛮之地,古时这一带曾经活跃着几个唐朝的城邦,所以德令哈周围有很多的古墓。唐朝的时候,这一带长满了祁连圆柏,这一点从古墓当中四壁和顶部使用了整棵祁连圆柏树干铺就可以得到证实。而如今这种长相怪异的柏树只有在茶卡和德令哈之间的山上才可以看到了。从青海湖过来时,只能看到一些云杉树。据说在哈里哈图沟可以看到这两种树木的混杂在一起的情况,因为圆柏耐旱,云杉树喜潮湿。而哈里哈图沟由于水的分布不均,造成沟谷内外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象,仅一路之隔,却一边草地青青,一边荒芜一物。只可惜这次时间不够,不能一睹奇观真容了。    
    提示:    
    1、德令哈是蒙古语,意为“广阔的原野”,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首府。境内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山、川、盆、湖兼有的地貌特征。宗务隆山呈东向西,是横贯全境中部的主体山脉,也是一个分水岭,它将全市分为北部祁连山高山区地貌和南部德令哈盆地地貌两大类型。沿途可见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无碴无枕梁桥——巴音河大桥。    
    2、海拔2982米,列车行驶距离(距西宁)521公里,为必停站;市区西南距格尔木市387公里。    
    4、其他关注点    
    神秘的“外星人遗址”,在托素湖的东北角有一座白山,当地人称作白公山。它四面被荒漠和沼泽包围,沙梁与戈壁随处可见。“外星人遗址”和众说纷纭的神秘的铁质管状物就在白公山下的岩洞里。    
    紧临市区的柏树山,最高峰海拔四千多米,登上顶峰可鸟瞰德令哈市容,林区内生长着蓊郁苍翠的青海岩柏,还有被称为“国宝”的青海云杉。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二部分天峻站(2)

        
    怀头他拉岩画位于怀头他拉乡西北约40公里处的哈其切布切沟内,巴音郭勒的巴尕沙是一处新近发现的远古岩画。    
    紫金山天文台青海天文观测站位于蓄集乡境内的泽令沟小野马滩,距市区35公里(在青新公路315国道498公里里程碑,路北3。3公里处),海拔3200米。    
    途经:锡铁山站    
    祁连山脉的延续一路上都伴随在列车的北侧,过了怀头他拉草原,开始进入茫茫的戈壁和干旱的荒原,荒凉寂寞的感觉立刻袭上心头。如果是个多愁善感的人,看到这种景物必定会触景感怀的,当然我就是这样的。但若你不想无端弄得自己伤感,就把注意力集中到那山体独特的姿态和颜色吧。走过一段平川,前方的大漠中陡然耸起一座座峻峭的滩间山群,这就是锡铁山。    
    锡铁山位于柴达木盆地腹部,背靠祁连,面对昆仑,北接柴达木山,南临察尔汗盐湖,东依泉吉草原,西连绿梁山。山脉东西长而南北窄,主峰海拔4037米。    
    它山高沟深,崖峭壁陡,岩石裸露,整个山脉没有肥沃的土质覆盖,也没有花草树木生长,就连它的四周更是荒凉一片。但看似贫瘠的地方,却蕴含着怎样的富饶啊!仔细想想老天真的是很公平的打理着自然间万物,有了水草,矿藏一般不富有,有了矿藏,就缺绿色。那褐红色的、墨绿色的、赭紫色、青色的岩石,在灿烂的阳光下,闪闪烁烁,这其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有色金属。有意思而想不通的是,被叫做锡铁山却不产锡也不产铁。而它的铅、锌、金、银蕴藏量及其品位和质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少有的。    
    矿区在离开铁路十几公里的盆地腹地,一座孤零零的规模宏大的戈壁工厂。厂院里却榆树成行,花朵竟开,充满盎然浓郁的生活气息。听矿场的人讲,八十年代曾经有几位农民在这里挖到过一块重达四公斤的天然大金块,引起不小的轰动。现如今如果走进坑道纵横的山洞,能看见洞壁的矿石会在明亮的灯光下闪耀奇异的光彩,好像走进了一座藏满珍宝的宫殿一样。是青藏铁路西格段的开通真正打开了这座“聚宝盆”。    
    提示:南距格尔木市132公里,西北距大柴旦镇72公里,东南距青藏铁路13公里,西面距敦格公路3公里。国家级企业锡铁山矿务局所在地,矿区海拔3000~3500米,属高海拔地区。从大柴旦往北过党金山垭口可到甘肃省敦煌市,往西经茫崖可到新疆东南部。


《坐着火车去西藏》 第三部分青藏铁路格拉段:从格尔木到拉萨

    向来不敢有“历前人未历之境,见前人未见之景”的大追求,却也总想真正能体会和发现青藏高原的灵魂与魅力。然而有一天终于明白,若非长期居住在这里,若非这里的山水、文化、信仰随着出生就印在骨子里,无论怎样设计的旅途都只能是浅尝则止。即便如此,却又是一次次的,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只因那刹那间的感动,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