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步步生莲(下)-第1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官r一r一”
  “上朝还有些时间,来,咱们坐下慢慢谈。”赵普举步便向朝房深处走去,杨浩闻言只得跟在后面,这朝房是一溜儿的排房,越往里去,高职的官员越少,也就不嫌拥挤了。到了最后一间房,里边静悄悄,竞是一个人也没有。
  这样的地方,在朝房里已经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一种规矩,只有宰执一级的人物才能进来,如今有这资格的人很少,除了赵普,只有枢密使李崇矩、三司使楚昭辅和副相薛居正、吕馀庆等人才有资格进来。
  李崇矩这几日身体不适,正告假休养,楚昭辅在南边避祸还未回京,薛居正、吕馀庆等人虽是参知政事,份属副相,其实只是闲差,根本不用署衙办公的,若非官家特殊召见,也不需要上朝,所以这里边就成了赵普专属的休息场所。
  “呵呵,不必拘谨,你坐吧。”赵普在黄梨木的圉椅子中坐下来,看着杨浩在下首规规矩矩坐下,捻须微笑道:开封若是断粮,国本也要动摇,此番杨院使辅佐魏王南巡,顺利袼决了这桩难题,居功至伟呀。”
  杨浩欠了欠身道:“相公谬赞了,杨浩愧不敢当。”
  赵普微微一笑:“当然,这功劳么,主要是魏王千岁运筹帷幄统筹全局,代天子巡狩于江淮,起到了砥柱中流的作用,事情才能办得这般圆满。唉,老夫是辅佐了官家多年的老臣,有从龙之功,官家视普若股肱心腹,普对官家是竭尽忠诚,如今皇长子品德高尚、年轻有为,官家后继有人,老夫也甚是欣慰啊。”
  杨浩微微一笑,应道:“相公说的是,魏王千岁虽是皇子,却有谦谦君子之风,礼贤下士,勤于国政,聪敏睿智,人中之龙,下官对魏王千岁也是景仰的很。”
  赵普赞道:“杨院使这番赞誉发自肺腑,说的真是太好啦。魏王以前从未离开过京城,能否担此重任,当初官家颇为担心呢,老夫大力举荐,魏王千岁这才得以成行,呵呵,魏王这一遭立下大功,顺利完成使命,老夫真是老怀大慰呀。这番南行,老夫对你们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详情却还不甚了了,如今尚有余暇,杨院使不妨说来听听。”
  杨浩便把一路经历捡主要的向赵普说了一遍,其中自然要大大肯定魏王赵德昭在每一桩案体中的主要作用,这也是为官之道,一个明摆着即便抢功也不可能与他个人仕途产生竞争的上年,傻瓜才会去得罪他。
  赵普用心听着,不是在关键处打断他再作明确的询问,听到泗州粮案时,赵普眉头微微一蹙,沉声问道:“老夫听说,魏王与泗洲知府邓祖扬之女曾因私情而有意枉法私纵这个贪官,朝中现在有些风言***,不知可有此事?”
  杨浩一呆,心中急急一转,并不正面回答,应道:“朝中竟有这样的传言么?下官在泗洲时,按千岁的吩咐查办泗洲粮案,却是不曾得到过魏王千岁要下官对邓家网开一面的暗示或提醒,所以也不明这些消息据何而来。泗州粮案了结,邓祖扬畏罪自杀,邓家小姐还曾欲当街刺杀下官泄愤,下官怜她一孤苦弱女,父母双亡,激愤之下神志不清,这才没有计较。似此,可为千岁佐证?”
  赵普露出满意的笑容,颔首道:“嗯,杨院使亲身所历,自然是大有说服力的,任何时候,朝中都不乏宵小,需要他们为朝廷做事的时候,就缩头缩尾,旁人去做大事的时候,他们就在那儿说三道四。若是官家对此也有耳闻,那时还需杨院使为魏王正名啊。”
  “理所当然,下官敢不从命。”杨浩连忙答应一声,心中却道:“赵普呀赵普……你这老狐狸打了一辈子雁,这一遭也要让雁啄7眼睛,赵老大属意的人不是赵德昭,而是赵德芳呀,就算没有赵老二从中作祟,他也与皇位无缘的,这一回你可抱错了大腿……”
  心里想着,杨浩却毕恭毕敬地道:“杨浩职微言轻,朝堂之上,恐难有下官置喙的余地。不过,对魏王千岁的功绩和能力,下官是由衷佩服的,如果官家问起,下官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赵普露出满意的笑容,说道:“当然,杨院使的功劳也是不容抹煞的,如今三司使副使已然去位,三司使楚昭辅纵因粮厄已解,能免死罪,这三司使也是做不得的。朝廷赋税重地,不可没有一个得力的人呐,老夫对杨院使很赏识呀,拟向官家进言,让罗公明还朝任三司使,这三司副使么……
  他笑望杨浩一眼,问道:“不知杨院使可有兴趣?”
  杨浩听了顿时一惊,财政部副辑长?
  这个赵普……还真敢封官许愿啊,他是宰相,举贤任能是他的责任,何况自己又是南衙属官,南衙与相府一向不合,他举荐自己不但能捞个外举不避仇的贤相声名,也必能因此挑拨了自己与南衙的关系,把自己拉到他的门下,更可藉此向百官证明他的手腕,一举三得。
  而且这个钓饵实在诱人,换了谁,骤然能得此至关紧要衙门的计相权位,会不为之动心?赵普真是下了大本钱呐。可惜,我杨浩已经要摇头摆尾脱钩去了,总给你们当成外人利用来利用去的,你给我个副皇帝当,我也不干了。
  杨浩连忙起身,诚惶诚恐地道:“这……这怎么使得,万万使不得,楚大人是有拥君立国之功的从龙之臣,罗大人为官多年德高望重,杨浩有甚么资历声望,能与他们比肩为官。三司使副使,杨浩万不敢受,万不敢受。”
  赵普一见他模样,只道他是被自己许他的这个大官儿惊吓住了,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嗳,杨院使年轻有为,这三司副使有甚么做不得的呢?不过你太过年轻这倒是真的,要你任职三司使的话,只怕阻力重重。
  他笑微微地瞟了杨浩一眼,又道:“不过……魏王千岁对你青睐有加,在本官面前对你是大加赞誉啊。魏王千岁是皇长子,是理所当然的皇储,是我宋国未来的天子,杨院使有魏王的信赖,再有本官的赏识,这个位置必然能坐得稳稳当当的,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下官十…十…”
  “好啦好啦。”赵普笑吟吟地看了看滴漏,一语双关地道:“时候差不多了,官家马上就要临朝了,咱们走吧,这个三司副使你能不能做得,一半靠人力,一半还要看运气,能否成功,尚在两可之间,若你表现殊异,真个做了这三司副使,呵呵……凡事有魏王和老夫给你撑腰,有些人、有些事,你是不必担心的……
滺u書萌 uUTXT。COM 铨纹自扳粤读

VIP章节目录 第009章 加官晋爵 字数:4634
  今日早朝,文武百官真是一用…和气。
  魏王首航顺利低京,后续粮草正源源不断输运开封,开封八大官仓日夜都有粮米入项,米仓像蓄水一般一间间正在储得满满当当,官家闻讯眉开眼笑,原本对孤军奋战于闽南的军队,他的指令是稳扎稳扎,要做到进退自如,如今后顾之忧已解,他已连夜传旨,已八百里加急军情的速度,号令讨伐汉国的军队全力进攻,务必在今冬之前彻底削灭汉国。
  大宋军队在闽南近一段的战斗势如破竹,节节胜利,如今没了后顾之忧,一举踏平汉国指日可待,皇帝龙颜大悦、满心欢喜,谁会在这时候去触他霉头,说些惹他不开心的话?赵官家喜欢撇玉斧砸人,这个坏习惯满朝文武可是无人不知。。
  王相之争更是隐晦,并无杨浩所预料的当着皇帝的面剑拔弩张、唇枪舌剑的场面,赵普一派的人发动了许多官员向官家敬献贺表,只是着重对魏王的功劳大加褒扬而已,而赵光义一派的人也早得了赵光义的暗示,不断强调杨浩从筹划、执行各个方面所立的功勋,突出了杨浩的功勋,自然也就弱化了赵德昭的作用。
  至于一些对魏王不利的风言风语,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很巧妙地传进皇帝耳中,是不会有人不识趣地昝着满场文武提出来的。赵普和赵光义两个大佬更是不曾亲自出马,派的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虾兵蟹将,这一来场面更加无聊。
  杨浩对这种暗战把戏毫无兴趣,听得昏昏欲睡。做为当事人之一,皇帝向他问起南行经历时,杨浩便也上前禀奏,皇帝面前,他自然没有说皇子坏话的可能,这一点赵光义当然理解,而赵普却认为他是被自己许诺的那张“大饼”所惑,心中自然大为满意。
  而皇帝问起赵德昭时,赵德昭对杨浩同样是不遗余力的大加褒扬,看在百官眼中,却是魏王与杨院使惺惺相惜,两人都在向对方推功,更显得品德高洁,于是皆大欢喜。
  一番歌功颂德之后,便要论功行赏,这时稳稳当当站在那儿的赵普方始出班,高声奏道:“陛下,魏王德昭年少睿智,机敏干练,此番南狩,已然证明了他的才干。但臣以为,魏王年轻,虽具才干,却乏历练,如今魏王已然成年,陛下应予魏王一些具体的差遣,那对魏王是大有裨益的。”“唔,赵卿所言有理……”赵官家今天心情真的很好,他笑眯眯地抚着胡须问道:“那么,依赵卿之见,德昭该做些什么差遣合适呢?”
  赵普躬身道:“皇长子贵为王爵,已至人臣之巅,封赏是谈不上的,任何官职,都是为了让魏王能够有所历练,更加不必计较高低。臣以为,虽以魏王之尊,也不必许之以高官,否则就失去了让魏王多加历练的作用了。”赵匡胤哈哈大笑:“那是备然。”
  赵普不动声色地道:“魏王此番南狩,对风土人情、地方百官,已经有所了解。陛下戎马半生,武功卓著,正所谓虎父虎子,是故,臣以为,不如就封魏王为禁军殿前司都虞候,让魏王在军事方面再有所涉猎学习,成就文武双全的一位贤王,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赵光义听了这话脸上腾地一红,红光刚刚泛上额头,刷地一下整张面皮又白了,颜色变幻之快,就如唐焰焰在普济寺时的“柳眉倒竖”一般,都是杨浩以前只有耳闻不曾见过的神奇功夫,杨浩不禁唬了一跳:“我靠,赵老二这练的甚么内功?紫霞神功么……
  难怪赵光义有这样的表情,赵普这番话一出口,朝堂上已经有许多官员露出了诡异的神色,目光在官家、相爷、晋王三者之间开始逡巡起来。一些新晋的官员不知其中缘故,还不以为然,殿前都虞候是禁军殿前司的第三把手,算得上是个高级武官,可他上边还有殿帅和副殿帅呢,赵德昭是皇子亲王,何等尊贵的身份,屈尊做个禁军都虞候有甚么了不起的?
  可是朝中一些老臣,尤其是大宋立国之初就是朝中官员的人,却知道涉及王相恩怨的一桩旧事,此刻听赵普这么一说,登时勾起了他们的回忆,表情可就有点古怪了。
  这桩旧事,应该算是赵普与赵光义交恶的第一个冲突。立国之初,赵匡胤把素无军功的胞弟赵光义封为了禁军殿前司都虞候,不久又把开封这个最重要的根基之地交给了他,封他为开封府尹。
  赵普当时还不是宰相,却是比宰相更得赵匡胤信任的重臣,他立即上本,强烈反对,坚决要求官家做个选择:要么让赵光义做殿前都虞候,要么让他做开封府尹,武将与文臣之间,只能选其一。
  赵普的理由很充分,开封府一座城池当时几乎占据着宋国一半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掌握了开封府,就是掌握了半个大宋的资源。而禁军殿前司呢?当时的禁军分为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并称二司,其中侍卫亲军司统领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殿前司统领殿前诸班以及马步诸军。殿前司和侍卫亲军马军司和侍卫亲军步军司并称为三衙,三者之中最核心的jing都拱卫力量就是殿前司。
  赵光义掌握了这两支力量那还得了?就算他是皇帝的亲兄弟也不行!赵普犯颜直谏,据理力争,最后到底让赵匡胤收回成命,把赵光义禁军殿前司都虞候的头衔给撸了下来,从那以后,赵光义再也没有机会沾禁军的边。
  当时的赵光义血气方刚,年轻识浅,在禁军中还没有培植出自己的亲信,如今费尽心思,也只能和禁军一些中下级官员保持比较友好的关系而已,这都是拜赵普所赐啊。现如今赵普却主动建议让魏王担当这个军职,这是什么意思?这简直是当众给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可是赵普说的冠冕堂皇,赵光义又不便反驳,甚至不方便让自己的人出面反驳,那一来就算赵德昭做不成殿前都虞候,也难保不会引起官家对他的警觉,未免得不偿失。赵光义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把恨深深压在心头。
  赵光义没有表态,他这一派的人虽不出面附合,自然也不便出面反对,赵匡胤却似乎完全不曾记起这桩旧事,他缓缓扫视了群臣一眼,搏须沉思片刻,点头道:“好,那朕就封德昭为禁军殿前司都虞候,让他去学学行伍中的本领吧。”
  赵普听了,嘴角便悄然漾起一抹神秘的微笑,这不过是一个试福西已,现在,他自信已经明白了官家的心意,那么他就可以从容布昙下一步椹了。
  赵匡胤提起精神,又道:“此番顺利解决了开封粮荒,南衙院使杨浩,功不可没,亦当嘉奖。论功行赏,诸位爱卿以为,应该对杨院使加封何职啊。”
  杨浩精神一振,腰杆儿悄悄挺直起来,赵匡胤话音刚落,刚刚归班的赵普和赵光义就不约而同地闪身出班,二人对视一眼,已经占据上风的赵普微微一笑,故作姿态地道:“赵大人,请。”
  赵普是宰相,百官之长,赵光义在公开场合一向以谦卑的态度示人,如何能与之争,只得拱手谦谢道:“赵相公先请。”
  赵普已然归位,含笑又向他做了个揖让的动作,赵光义这才深吸口气,缓步上前,向赵匡胤躬身施礼,说道:“杨院使本出身行伍,曾奉陛下所命,率三千虎贲,护卫五万黎民西迁于宋境。在芦岭知府任上,又曾出兵剿灭犯境羌人,于武功一道实有所长。
  然杨院使自得官家赏识,入朝为官以来,官封右武大夫、和州…防御,做的却一直是文官之事。如今杨浩与魏王德昭做为钦差正副使节,南巡于江淮,共赴国难,解此大围,于朝廷上立下了大功,彼此之间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臣以为,如今魏王既受封为殿前都虞候,不如……把杨浩也调入禁军殿前司,不知官家以为如何?”
  赵匡胤听了眉头微微蹙了一下,赵普注意到了赵匡胤不经意的一蹙,不禁缏做一笑,出班奏道:“官家,臣有异议。”
  “哝?”赵匡胤松了口气,欣然道:“你有何异议,讲来。”
  赵普道:“官家,禁军人才济济,猛将如云,不缺一个杨浩。然而,朝廷中一个紧要的衙门如今却急需干练之才补充,既如此,何必置此贤才于禁军之中,而使用∽处无大才可用呢?”赵匡胤忙道:“赵卿,你说的是……”
  赵普拱手道:“官家,一国都城,朝廷根本,存粮难以为续,竟然迟至今日才能发觉,楚昭辅责无旁贷,定然是要去职的。如此一来,三司使衙门可没有一个得力的官员了,臣身为宰执,对此甚是忧虑,臣以为,可以把罗公明调回京来,让他将功补过,担任三司使一职,至于这三司使副使一职,臣举荐南衙杨浩。”
  “哗……”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杨浩什么出身来历,甫及弱冠之年,又非科举出身,这一个野路子的官儿,赵相公竟然举荐他做大宋的副财神,这……是不是太荒唐了?
  赵光义听了也忍不住失笑,方才官家的反应他也看在眼里,他没想到官家对杨浩敏感的身份仍是这般戒备,自己举荐他入禁军做官,实在是冒失了,心中正后悔呢,赵普就来解围了,赵光义瞟了赵普一眼,头一回瞧这面日可憎的家伙有点顺眼了。
  赵光义未经深思熟虑,便举荐杨浩入禁军,也是心情过于迫切的缘故,他以皇弟之尊,苦心经营开封十年,整个开封已牢牢控制在他的手中,无一处没有他的耳日,就连禁宫之内也不例外。
  唯独禁军,就在他眼皮子底下的这支最强大的军队,却如一座城中之城,他始终无法涉足一步。权力,是一种瘾,当它不知不觉渗入他的骨髓当中,他才知道权力是一种比女人、比财富更令人飘飘欲仙的东西。
  他掌握了权力的同时,权力也掌握了他,官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要保住权力、就只有不断地扩大权力,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赵匡胤闻言果然踌躇难决,赵光义已经从容起来,便悄悄向自己的人使了个眼色,当即便有人出班以杨浩年轻识没,资历不足为由进行反驳,赵匡胤从善如流,马上微笑道:“开封断根之事,朕至今仍有余悸啊,杨浩虽是干练制裁,毕竟年轻,不够老成持重,骤然秉此大板,恐怕不太妥当。”“是。”赵普捧笏退下,魄了面露微笑的赵光义一眼,心道:“老夫以进为退而已,你道老夫下了一首昏棋么?真是一个蠢材。
  赵匡胤转向杨浩,微笑道:“杨卿,你这次为朝廷立下大功,朕是一定要赏的,朕想知道,你愿意到什么衙门做事啊?”
  杨浩立即欣然出班,高声答道:“陛下,澉臣愿到鸿胪寺做官,尚请陛下恩准。”
  赵光义正在高兴,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