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劈头盖脸地向郑国降军袭来!……
惨烈的鴌之战结束了,望着自己面前谷口里上万名横躺竖卧的被乱箭穿身、死不瞑目的郑国大军,青苔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唉,一将功成万骨枯啊!不是我不仁义,而实在是襄王想要你们的首级啊!九泉之下可不要怪我!遂转身不复再看。而榛原军大队人马则忙着搬卸尸首、割取首级、打扫战场、收缴战利品,忙得是不可开交……
青苔一边走着,一边大声对诸将下着命令,“大军稍事休整,然后朝郑国都城进发!”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三十五章 榛原立国
(更新时间:2007…4…21 17:12:00 本章字数:2305)
青苔正率军往郑国都城进发,忽然前面哨马来报:秦、晋两军已经撤围而去!后来青苔才了解到:原来郑文公派了一个叫烛之武的大夫偷偷去见秦穆公,对其陈以厉害:说如果攻下郑国,因为晋国挨的近,一定会归晋国所有。这就相当于晋国强大了,而秦国削弱了,今后晋国肯定会举兵攻打秦国;如果秦国撤军而走,则以后东来诸侯之间,郑国甚至可以洒扫迎候,提供中转服务什么的。
秦穆公想了想,也对,于是没有通知晋文公就自己率军走了。还留下逢孙、杨孙、杞子三将为郑国守城。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碍于和秦国刚刚结盟的友好关系,也无奈地撤军回国了。
《左传》对此是这样记述的: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晋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者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缺秦,将焉取之?缺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青苔见情形如此,只得引军东归。大军走到牛首这个地方的时候,正碰上周襄王派来的使者,卿士刘卷。刘卷带着周王赏赐的肥牛美酒前来犒军,青苔忙上前致谢。只见刘卷不慌不忙,从袖子里拿出一封诏书道,“李青苔跪下听封!”青苔与榛原诸将连忙跪倒,
只听得刘卷朗声念道,“兹尔小子青苔!忠勤王室,素秉勇武。昔刈郑稻,而雪孤恨!洗桓王耻,而惩不臣;再战鴌河,郑徒两万,翦灭无遗。传首洛阳,以躬孤望!功造于国,而莫大焉!殊闻东海之地,未沐王化,其民蛮乱,多启肇端。朕心忧劳,夙夜不寐。小子青苔,可开国东海榛原,北至齐,南至吴,西接宋,东至海,地方千八百里,亿万生灵,悉委汝手。世为藩臣,为国屏障。上追契、汤,下抚生民,与宋而并延商祚,赐尔榛原侯之位,永镇东土!”
青苔万万没有想到,居然周王为自己裂土封疆,成为一方诸侯!马上派使者赶往睢阳,与成公商讨情况。未几,使者带来了成公的手谕,收回了征夷大将军、榛原君、商侯的爵位和官职,并将宋国北境另委公族重臣守护,但允许青苔将榛原军带走,以守卫新国;另外祝贺青苔成为榛原国的首任诸侯,将在睢阳设宴款待云云。
青苔此刻心里也是百感交集,一时竟然说不出话来。卿士刘卷不慌不忙,命侍从呈上一件宝物。青苔一看,是一个长长的黑盒子,当他掀开盖在上面的黑布的时候,下面是一个呈流线型优美弧度的紫檀木盒,早有随从上前将盖子掀起,只见里面光芒四射!众人纷纷以手遮目,未几,青苔用手伸进盒中去拿的时候,光芒登时消散,青苔定睛一看,乃是一柄既厚且重的黑色宝剑。剑柄处有五色宝石镶嵌,刃口齐整,大约七尺有余,青黑的剑刃发出震人心魄的寒光!在剑柄处刻有两个大字:青蓥!青苔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大商镇国之宝――青蓥剑?
刘卷转身毕恭毕敬地将青蓥宝剑捧起,郑重其事地慢慢交到青苔手里,“天子以此剑遗榛原侯,令谨守臣节,追思大商先祖,永为我王屏藩!”青苔跪接此剑,并郑重其事地将其佩到腰间。
大军回国之后,立刻在东海榛原地方开国立府,鼓励耕织,设立官署,登记户籍,沐浴王化。青苔定都榛原城(原宋国榛原城以东百余里新建之城,规模大小稍同,而宋国则将原榛原城改为榛阳),仍称之为榛原大本营。设百官僚属,封秦国公主佩姬为后,大周公主蝶姬及宋国公主盈子为妃,封军师伯姬为相国,皇堇父为司寇,伊挚为司空,大将南宫奚虎为大司马,其余诸将为大将。
青苔将榛原军十万余人的建制和规模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在这面积、人口和鲁、宋差不多的地方开始了新的诸侯生涯!首先,他派使者与宋、卫、晋、秦、鲁等国通好,并坚持与秦、晋、宋、卫的同盟,在外交上站在中原诸侯阵营一边;另外一方面,在具体战略上,他坚持近攻远交之策,先将区域内的小国一扫而灭,不断扩大自己的疆土和人口。至此,原来泗水十二诸侯基本上都被榛原军所攻灭,或是投入榛原羽翼。而此刻,本来已经生机勃勃的宋国,由于青苔的离去而重新发生了政治斗争,公室势力卷土重来,重新操纵了国政,宋国也逐渐走下坡路了。
历史上由于许多学者坚持只能有一国可以祭祀先朝,奉为正朔。因此对于同为商朝的后裔建立的国家宋和榛原,却只提到了宋国奉商正朔,而只字未提榛原立国之事,遂使这个神秘诸侯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且从来不曾进入到人们的头脑里。就象诗经之中没有宋国的国风一样,这种由当代历史学家编撰的史书也无一例外地将有关榛原国的一切摒之于外,随着人们的记忆的淡忘,而逐渐消散在风中。
但此时,公元前630年,距今两千多年以前,在这鲜活的华夏大地上,这个生机勃勃的榛原国还是不以外界的意志转移而存在着,屹立在华夏大地的东海之滨。榛原有口二十万户,方千八百里,有兵十万,作为周朝的二等诸侯――侯爵,替周室和中原诸侯担负起了防御海上来敌的使命,并且充当了华夏国家东部屏藩的角色。而当时,同样担负这一使命的还有一个国家--那就是立国于长江下游的吴国。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三十六章 吴国讨伐战
(更新时间:2007…4…21 21:20:00 本章字数:2727)
榛原自从立国之后,以公元前630年为榛原元年,青苔称为榛原桓公,桓,乃“辟远服人”之意。意思为用武力征服土地之人。果不其然,榛原立国之后,在初步收服了泗水诸侯之后,立刻挥军南下,大举进攻吴国。
此时的吴国还是默默无闻的小诸侯,国君为泰伯仲雍(周王的远房亲戚)的后世一脉――名为去齐,还没有正式称王,只是称为吴君。当时的吴国生产力极为低下,不习兵车征战之事,还未受到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虽然占有今江苏南部、中部的广大地区,但基本上还是属于后原始社会,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因此,榛原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不断南侵,占领了相当于现在江苏中部的大片吴国土地,吴军只是在现在江北扬州、南通附近还保留着几个据点,苦苦支撑。
而在占领了大片吴国国土之后,榛原侯青苔将国土划分为榛原、东海、下相、清浦、鄢渎、吴陵六郡,三百余万人口,土地两千里(古制),并广招各国贤才为将,正式改编了榛原军――
改编之后的榛原军分为上、中、下三军(野战部队)和城防部队,共十六万余人。
上军共三万七千五百人,主帅为榛原比吕美(东瀛人),下辖:
重步兵师,主将萧泮(宋国萧地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重骑兵师,主将拔野古胜泰(东夷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弩兵师,主将西乞貉(秦国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下军共三万七千五百人,主帅为榛原美代子(东瀛人),下辖:
重步兵师,主将浑部光氐(东夷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重骑兵师,主将栾殖(晋国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弩兵师,主将宁钺(卫国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中军共六万二千五百人,主帅为榛原侯李青苔,军师为蹇伯姬,监军为周室公主蝶姬,下辖:
重步兵师,主将猛桊(宋国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重骑兵师,主将公孙巳(宋国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弩兵师,主将狂邡(宋国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高度机动重装步骑混合“门尹”师,主将宋国公主盈子,副将榛原妍(东瀛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精锐重装突击骑兵“锐士”师,主将秦国公主佩姬,副将榛原雅子(东瀛人),编制一万二千五百人。
城防部队主将为伊挚,负责榛原城防御,有兵两万五千人。
而在得到了吴国盛产云墨铅的盱眙之地后,榛原军开始大量生产和装备仿楚式锐剑,这种足可斩断金石的无比锋利之剑,开始成为榛原军攻城陷阵无坚不摧的战争利器!青苔还下令用这种特殊材料大量生产相关军械装备――盔甲、腰刀、长戟、斧钺钩叉、马镫……装备一新的榛原军环顾天下,力图找到能够与自己匹敌的对手。他们把目光瞄向了依然弱小的吴国。
公元前629年春,周襄王二十三年,榛原桓公二年。
榛原侯青苔以吴国藏匿榛原逃犯为名,兵分三路大举进攻江北吴军。主要作战方向有两个:一是直扑伊洲(今南通),一是大军主攻广陵(今扬州)。其中青苔令榛原比吕美部队攻击伊洲,令榛原美代子部队攻打今兴化、东台、扬中一线,而自己亲率主力中军攻打坚城广陵。商定十天后在广陵城下会合。
果然,上下两军攻击得手,不到三天时间,就横扫两地吴军,尽有其地,而按照约定,大军逐渐向广陵城下集结。而吴军也在此集结重兵两万余人,做长期坚守的打算,吴君去齐亲自坐镇广陵,指挥大军防御。
这天,青苔大帐中,诸位公主、榛原诸将正在军用地图前商议如何进攻,有军士在帐外禀报,“有吴国人前来投诚!”青苔忙命武士将此人带入。只见此人头顶斗笠,身披蓑衣,脚踩草鞋,一副渔民打扮,约莫五十多岁年纪,肤色古铜,身材精瘦,但一双小眼炯炯有神。青苔开门见山地一声断喝,“你来我军有何见教啊?”这人微微一笑,并不答话。青苔大怒,喝令刀斧手推出斩首,谁料此人也不反抗,乖乖束手,听任武士上前将他绑上推着就走。青苔大惑不解,忙说慢着,然后亲自上前给他松绑,“先生受惊了!寡人特以相戏耳!先生勿怪!”
这人终于开口了,“榛原侯不是要取广陵么?小老儿特来献计,今见足下如此待客,不说也罢。”青苔忙再三赔礼,这人方才坐定。诸将一齐围上来,看他有何高见。这人也不客气,就端坐下来,指着地图说开了,“广陵城城高池深,若强攻,良不易易,且伤亡无算,此名将不为也!”青苔等人连连点头,催促他说下去,“但广陵城北有一条河,河渠离北城只有一里多地,若派人从这里将河渠挖断,则汹汹河水将直灌广陵,吴军将不战而败!”青苔点头称是,但又面露为难之色,“这样广陵百姓不就遭受大难了吗?”这人鄙夷地瞥了青苔一眼,悠悠地说,“成大事者,岂以区区小民性命为念!如此妇人心肠,何时可取天下?”青苔听他此言,吓了一跳,“先生怎出此无君无父之言!慎勿言之!”这人站起身来,哈哈大笑,目光如炬,紧紧盯着青苔双眼,“榛原侯怎地如此悲天悯人起来了?想当年君侯您破陈攻卫,侵郑伐楚,哪一仗不是杀人如麻?哪一战不是尸横遍野?”青苔只觉得脸色涨红,倒有些挂不住脸面。只见这人说话越来越激愤,丝毫没有注意到青苔的表情,“我家原在邳国,榛原侯攻邳城之时,我正好来吴地售鱼,等我返回之时才发现整个邳国全被榛原大军夷为平地!我家里九口人也全死于榛原军的屠刀之下!”说到这里,青苔身边诸将忙抽出腰刀,上前护住青苔和公主一行。
只见这人脸上露出决绝的神情,“我的精神支柱完全崩溃以后,再也不想提起那段岁月,于是隐姓埋名来到吴国隐居下来,靠打鱼为生。没想到还是没躲过榛原侯大人的大军!似乎榛原侯大人非将在下赶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因此这才来到大营,献上一计,也好军前立功,好求得战后在榛原侯大人治下也有个清静悠闲的栖身之处!”说着,拿起粗麻布袖子拭了拭眼中的泪珠。
青苔此时脸上青一块,红一块地,正不知有多少尴尬!正在踌躇间,大将榛原比吕美上前奏道,“禀主公!看此人情真意切,不像说谎,我看为今之计,就采用老丈之言!”身边诸将纷纷附和。青苔沉吟片刻,却把脸一黑,“似这样残民以逞,纵使得了天下,又有何用?寡人不为也!”众将面面相觑,正不知如何是好。
老丈也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转过身来仔细地上下打量面前的这位印象中的杀人魔王:他中等身材,结实健壮,高挺的鼻梁,敦厚的面颊,两道剑眉微微扬起,嘴唇厚实,两撇小髭显然经过精心修饰,身披玄鸟战袍,内衬黑色锁子连环甲,头戴冲天玄凤兜鍪,腰下挎着那柄削铁如泥的天下神器――大商镇国之宝――青蓥宝剑。
正在疑惑之间,青苔面色凝重地走到老丈面前,纳头便拜,“寡人犯下如此不齿之事,还请老丈恕罪!”
第一部 玄鸟生商 第三十七章 广陵围城战
(更新时间:2007…4…21 22:47:00 本章字数:2269)
见青苔情真意切地倒头便拜,老丈反而显得颇手足无措,“君侯请起!快请起!”青苔才慢慢站起,挽着老丈的手,谈出了自己的一番肺腑之言,
“如今天下诸侯你争我夺,不过为了一己之私,或为土地,或为人口,不过为了自己穷奢极欲,却不顾百姓死活!倘若这等人有朝一日其志逞于天下,则天下皆为虏矣!寡人以爱民亲人为志,鸡犬之声相闻,老幼孤独鳏寡之人皆有所养,政趋舜、尧,世象平泰,寡人之愿也!虽有杀伐征战,不得已而为之!正所谓以战止战,以暴止暴也!”
老丈听了此言,如大梦初醒,遂纳头便拜,“原来公侯夙愿高洁,小人弗及也!”青苔当即扶起老丈,恳切地说,“先生何以教我?”老丈沉吟片刻,就对青苔说出了自己的破城之计。青苔仔细听来,不住地点头……
翌日,广陵城下。
榛原军将城外的吴国百姓拘执在一起,不仅发放耕牛、粮食种子,还派出专业工匠为他们修补房子、耕具,惹得城内百姓羡慕不已,纷纷称颂青苔仁德。青苔还将城外吴国百姓的墓地派兵严加保护,不许有人骚扰。这一切,城里的吴国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此时,吴君去齐却派兵阻止百姓登城,还大肆征发民间财物,致使十室九空,百姓怨声载道。
青苔见时机逐渐成熟,遂派人让城外吴人写信给城里的百姓,大意是现在榛原侯宽厚待人,不仅没有凌虐我等,还送东西慰问,实乃明君,劝城里亲戚邻居赶快出城投奔榛原侯,也免得大军破城之日,玉石俱焚!青苔选个月黑风高之夜,将这些书信用箭射入城中。次日,这些内容早在百姓中间流传。吴君闻讯,派出大军大肆搜捕,激起百姓激愤,甚至发生了民变。
青苔见时机成熟,遂定下了大军攻城日期。并秘密派人和城中百姓联络,以图举事。
此时城中百姓其情汹汹,暗流涌动,早有许多有异志之徒,偷偷与榛原军取得联系,就等大军攻城,然后里应外合,夺下城池。此时,青苔倒镇定起来,不慌不忙地率领诸将察看起广陵周围的地形来了。
青苔站在广陵城南的高地上,俯瞰广陵:城外四水环绕,城内百街纵横,北通濠、泗,南接江水(现在长江),地势西高东低。现在大军攻城,要想靠近城墙,已属不易,当务之急,乃是打造船只,顺流直抵城下,方可攻城。但是仓促之间,去哪里找这么多船呢?现造又肯定来不及,而且榛原诸军向来不习水战,就是锻炼起来,也非半年不能奏效。青苔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难道非要象老丈说的那样――决堤灌城吗?
正在进退两难之间,早有小校上前禀报,有吴国百姓前来求见!青苔忙命引入大帐。却见到一帮吴国渔民,因受了青苔恩惠,因此自告奋勇效力军前,青苔跟他们说了自己的苦恼之后,他们自告奋勇,要夜袭城池,和城里的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