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短篇小说(第二十辑)-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清水衙门,既没权,又没钱。袁书记权衡利弊,觉得还没有在县里干着合算。
他大大骂了一通领导机关的腐败,急忙打道回府,回平原县来了。
    袁书记上过大学,懂得两分法。老支书之死看来是件坏事,但若处理好了,也
可变成得民心顺民意的好事情。向学生搞摊派是张春海挺着肚子向乡镇下达任务的,
群众的怨恨自然是针对张春海的。我把那个向学生摊派的意见收回,群众自然会感
谢我的。袁书记回想起近来张春海的表现,也很生气。我还没正式调走,你就自行
其是,很多事也不给我打个招呼就干开了。袁书记忽然意识到,我要是再在平原县
干几年,这第一个危险人物就是张春海!
    袁书记在县委大院门前下了车,只见大门上贴着的几副标语,一幅是救救孩子!
一幅是老支书太冤!袁书记便明知故问:“哎,这是怎么回事?”办公室的同志马
上把老支书之死作了简要汇报,袁书记深表同情地说:“我认识这个老同志,他对
党忠心耿耿,是一位尊师重教的老党员。这样的好同志怎么能死了呢?”袁书记感
慨着,来到办公室坐下:“向学生摊派棉花任务,这关系着教育法的落实,这么大
的事我怎么不知道呢?”
    这责问表面看来是对着办公室的,但人们也很清楚,这是袁书记向张春海发出
的挑战。办公室主任不在家,几个办事员能溜的溜走了,没有溜走的则趴在桌上做
专心致志状,对袁书记的责问只哼啊哈的应承着,却难以作出明确的回答。其实袁
书记也知道他们无法回答,他这样作只是先来个敲山震虎,让他们给张春海传个话。
    果然,袁书记回到他的办公室刚刚入座,张春海便及时赶回来了。张春海早已
从亲近者口中得知了袁书记的态度,但他装作刚从乡下回来的样子,先询问一下袁
书记的病情。其实他有啥病?只有一点气管炎。医药费花了好几万,连平时请客送
礼的钱都开到里面报了。明知他没大病,也得当成有病的样子问候说:“袁书记太
辛苦了,一心扑到工作上,这么多年连家也很少回,真是公而忘私啊!身体是革命
的本钱,不要马虎大意啊!”双方都知道这是一片虚情假意,但该说的时候还要说。
    张春海知道,当领导的在用人上有一个特点,就是当你是他的下级时,他可能
会重用你,让你为他出力,因为做出了成绩自然是归功于他。然而,一旦你跟他平
起平坐了,那就会构成对他的威胁。这时你一定要小心谨慎,切莫过分表现自己,
就连记者拍电视你也得赶快把主要镜头让给一把手,切莫突出自己。在一个月前,
袁老大已私下向张春海透露,市直机关调整班子,他可能要离开县委了。当年他来
当科技副县长时就没有打算在这里久留。交了这个底儿,张春海才大起胆子把县委
和县政府的工作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俨然是平原县的大老板了。现在看来,自己错
误地估计了形势,袁老大没有达到目的,又杀回到县里来了!
    张春海装作什么都不知道,闲扯几句,便去掏烟,想向袁老大表示自己对他的
敬重。但他摸到手里的是玉溪,这比袁老大平时吸的红塔山高一个档次。若用这么
好的烟去敬他,只会引起他的不高兴。张春海忙把手缩回来,从袁老大衣袋里掏出
一盒红塔山,先递给袁老大,同时打着火机,给他点上。这行动表明二人的关系非
同一般,一下掏出了二人的一片旧情,掏出了一种亲密。袁老大马上笑嘻嘻地说:
“闹烟荒了?”顺手从桌子里拉出一条阿诗玛,扔给张春海说:“先凑合着吸吧!”
    二人的关系很快调整到原先那种亲密状态。袁老大心里也明白,他进县委大院
里的态度,很快便会成为小道消息传播开来。上层领导的分岐永远是下层群众评论
和传播的热门话题,而机关里的工作人员更是这小道消息的热诚传播者。这种小道
消息具有一种意想不到的作用,而这作用又很微妙,只能用心去揣摸,却无法说个
明白。袁书记此时需要的正是这个,他不能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
    张春海首先向袁老大简单汇报了一下这次棉花征购情况,然后感慨起来,他说:
“咱辛辛苦苦忙一年,汗流尽,筋努断,年财政增长不足二百万元,光新增干部和
正常调资就吃光了,想为人民办点好事也办不成。这样下去,别人不说咱主要领导
是大笨蛋大饭桶吗?”张春海打开窗户,指着县委门前的那条大街说:“你看这条
街又窄又短,坑坑洼洼的,外地客人来到咱县,会给人家啥印象?”张春海把目光
收回来,往沙发上一坐说:“这条街就是咱县的脸面,到年底我要彻底把它改造一
下,作为咱县的形象工程,两边栽上常青树,再搞它两条绿化带!”
    一番话说得袁老大咧开了嘴巴,这几年他只想着如何走,并没把县城建设放在
心上。既然他要在这平原县再干几年,自然要制造点政绩让市里领导看看。他说:
“有粉要搽在脸上,给县城好好化装化装,彻底改变咱县这副寡妇脸模样!只是咱
县有没有这个力量?”张春海要的正是他这句话,他说:“办法是有,只看你支持
不支持了?”袁书记说:“我哪能不支持?你到底有啥办法?”张春海说:“咱县
是棉产区,每年的棉花全都卖给了国家。咱为啥不能在棉花上做点小文章?我想多
征购五万担任务外棉花,高价卖给南方几家棉纱厂,仅此一项就可为县财政多创收
五百多万元。”袁书记说:“今年国家对棉花抓得很紧,市里分给咱的任务可不能
马虎!”张春海说:“现在是市场经济,要按市场规律办事嘛!农民按着棉花不交,
也是想等以后卖个高价。我的意见是两方面都要照顾,等咱把任务完成个差不多时,
再适当提点价,把农民手里的棉花收购出来。咱直接同南方纱厂签订购销合同,打
通销售渠道,这可是一条黄金之路啊!今年咱县财政收入要是能增加五百万元,你
书记好当,我县长也好当。所以,我采取了一个措施,就是发动中小学生动员父母
踊跃交售爱国棉。”张春海说到这里打住了话题,想试探一下袁老大的态度。
    袁书记本想利用老支书之死,来个敲山震虎,不料张春海一番话反而把他说动
心了。他说:“这办法有啥不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都要兼顾嘛!只
是要讲究方法,不要搞强迫命令就行了。”张春海忙说:“对对对,要坚持自愿原
则,不搞强迫命令,这一点太重要了!”
    袁书记一下心软了。张春海对我这样尊敬,事事照办,我怎能再难为他?袁书
记为了表示友好,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盒玉溪烟,递给张春海说:“你尝尝这个!”
张春海吸了一口,装作第一次吸这么好的烟似的,连声说:“好,好!真是一分价
钱一分货,这味道就是不一样!”袁书记拉开抽屉,拿出两盒玉溪烟,递给张春海
说:“就剩这两盒了,咱俩就有福同享吧!”
    张春海本来站起身要走,两盒烟一送,二人的心好象贴得更近了。他重又坐下
来,向袁书记交待了一个秘密:“那个公司经理给我放下二十万元,我当场就收下
了。南方人有个特点,你要不收他的东西,他便心里不踏实,以为你信不过他。”
袁书记听了,眼前一亮:“二十万?”张春海说:“我当天就把那二十万元交给了
财政局,向他们说明,这笔款只能由袁书记和我有权支配,不能列入计划内收入。”
    袁书记听到这里才真心地笑了。张春海向他交待这个秘密,说明是对自己的信
任,也证明这个张春海是一心想把县里的工作搞好。袁书记深表同情地说:”我知
道最难的是你,下边给我要钱,我可以推给你,你手里没钱,不就作难了吗?这笔
计划外棉花钱要是能到手,今后就好办了!”
    两个一把手达到认识上的统一,张春海立马召开电话会,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要积极做好工作,坚决完成任务,不能动摇,袁书记也很支持,没有什
么可非议的。聪明的乡镇长们听出了门道,再次向各学校发出强硬命令:谁不交够
五十斤皮棉就不准上课!

    20、郑喜成失踪

    张春海没想到袁书记会这么好玩,他觉得今后的工作更顺利了。他来到县棉麻
公司,问这几天进度情况。二大爷告诉他说:“那计划外任务我已经落实下来,分
散在几个棉花厂里存放着,不用等国家计划完成,就可陆续外调了。”张春海说:
“调动时可要小心!”二大爷说:“这事我自有安排,你县长就不用操心了!”张
春海很高兴,觉得这位原古河乡供销社主任能力特别强,想到上次对他的处分,心
里便有点儿愧得慌。但领导者绝不能向自己的下级作检讨,临走时他只是说一句:
“老主任,姜还是老的辣啊!”一切均在不言中了。
    回到办公室,通讯员送来几张新到的报纸,张春海只是看了一眼那头版标题,
便火冒万丈:《一个冤魂的呼喊和一群孩子的祈盼》,标题下赫然署着夏风的大名。
张春海狠狠地骂了一句:“这个熊孩子!”便急忙去找袁书记。袁书记也在拿着那
几张报纸看,他说:“下边传说,中央电视台还要来人采访,要在焦点访谈给县里
曝曝光……这可不是小事!”立即召集在家的几个常委碰了个头,研究了对策。最
后大家统一口径,一是通知各乡镇立即让学生复课;二是只承认让学生动员家长多
交爱国棉花,没有分配具体任务,更没规定完不成任务不准上课;三是老支书是老
上访户,多次要求给他一份退休补贴,因县财政困难,没有答应;这次是突发性心
脏病而死,跟这次棉花征购没有关系。作者夏风多次写假报道受到领导的批评,他
心怀不满,才抓住这事大做文章,故意为我县抹黑,添乱!
    散会后,袁书记故意问张春海:“这个夏风是什么人?是不是有什么背景?”
张春海忙作检讨说:“夏风是咱县的一个小作者,是我瞎了眼,一手把他扶植起来。
过去他写稿惹了点麻烦,我以为他是个书呆子,不了解社会的复杂性。这次我才看
清,他是故意跟领导作对,是个危险人物!”最后,张春海提出,为了防止记者来
了他瞎说,公安局要暂时对他适当“控制”一下!
    如何“控制”一下?张春海没有细说,这个任务最后交给县委办公室主任了。
其他常委各负其责,分头行动,有的给各乡镇打电话,有的到县直单位传达县委意
见,以便统一口径,对付记者的采访。
    这几天,黑牡丹一直为写作公司的事忙得不可开交,天黑了才回到住处。她打
开门一看,不由吃了一惊。郑喜成不在家,屋里被翻得乱七八糟,几份报纸和杂志
扔在地下。她从床上捡起一份报纸,只见署名夏风的那篇“呼喊和祈盼”登在显要
位置上。标题下用红笔划了一道粗杠,下面写了一行大字:“为人民而写作才是幸
福的!”但那福字只写了一半,那笔便扔到了一边。红墨水洒在被单上,一滴一滴
的,跟血一样!黑牡丹看了,似有不祥之兆。黑牡丹给王大笔打了个电话。王大笔
抱怨说:“这个郑喜成啊,真是死不改悔!我苦口婆心地向他讲过多少次,他就是
不听。一个小作者,公然把矛头指向了县委和县政府,我看他是不想在平原县呆了!”
黑牡丹问:“是不是这篇稿子惹下祸了?”王大笔说:“问题就出在这稿子上!写
批评稿得掌握个‘度’,超过这个‘度’就要惹祸端!要是人民日报的记者下来,
批评一下县级领导,他们可能不敢吭声,要是省报批评县委书记就不那么顺利了,
批评个乡长还差不多。市报就得再降一级,只能批评一下村干部,要是批评乡一级
的,就得好好斟酌斟酌了。咱这县里的小作者,只能批评批评一般老百姓,比如有
人不遵守交通规则呀,有人破坏林木呀,有人搞封建迷信呀,就是批评一般老百姓
也得看看他有没有什么背景!”黑牡丹不愿听王大笔的从文之道,就软软地顶了他
一句:“还是王老师活得滋润,人们有再大的疾苦也不会找你去诉说。”
    黑牡丹又给赵写家打了个电话。赵老师对郑喜成深表同情地说:“小郑呀,真
是个好青年,这次我算真正认识他了!自古以来,文人都有一种正义感,敢于为人
民鼓与呼。小郑不愧是农家子弟,农民的淳朴和忠厚在他身上体现得最突出。虽然
他遭受不少曲折,但他这种本性不变,一到关键时刻就要顽强地表现出来!想想我
自己,唉,实在是自愧弗如!”黑牡丹问:“郑喜成出了什么事,是不是被人抓走
了?”这让赵写家也大为吃惊:“真会这样吗?那太卑鄙了!”
    黑牡丹料定郑喜成被抓起来了。她来到看守所,找到一个爱写稿的小民警,打
听郑喜成的情况。那小民警说:“下午郑老师来看守所一次,进了后院就不知到哪
里了。”
    后院是牢房,黑牡丹为了进一步证实郑喜成是不是在里边关着,便从街上买了
几样好吃的东西,装进一个精制的饭盒,送到了看守所。值班的民警看看在押犯人
名单,连连摆手说:“我们这里没有这个犯人。”黑牡丹一再说是下午刚来的,可
能手续还没办好。这时过来几个年轻的民警,看看那饭盒里还有一包鬼子肉,便对
那值班民警说:“你叫她先放这里吧,我们查查再说!”黑牡丹连送几次盒饭,值
班民警都顺利地接收了下来,于是她便断定,郑喜成被关押在里面了!
    一个弱女子面对这不公正的待遇,她能有什么办法?在县城虽认得几个笔杆子,
但他们仅能表示一下同情,却也爱莫能助。无奈之中她来到大槐树村,向郑喜成的
爹娘报个信。村民们一听,一个个便怒不可遏,有人主张要到县城去为喜娃子喊喊
冤,有人主张到市里告状。倒是郑喜成的爹比较冷静,他说:“咱不能干出格的事,
咱也得讲究点儿策略。”
    有什么策略呢?黑牡丹当时也没细问便回县里了。到第二天,七八辆小四轮拉
着大槐树村的几十个老娘们,一下开到了县城。她们多是五六十岁甚至六七十岁的
老太太,一人手里提着一个小瓦罐儿,一路走一路高喊着:“喜娃子,大娘给你送
饭来了!你到底在哪儿啊!”“成儿,老奶奶给你做了好吃的,给你送来了。你现
在哪里,快给奶奶说一声啊!”她们先去县委县政府大院转了两圈,后来又一路呼
喊着去了公安局和法院。这弹丸小城,在街心跺跺脚,四门都忽闪。这群老娘们在
县城溜了一大圈儿,好像举行了一次示威游行,郑喜成被抓起来的新闻顿时传遍了
整个县城。
    最后,几十个老娘们来到了看守所,向着牢房高一声低一声地呼叫着,招惹得
整个县城的人都围拢来看热闹。民警们一次次出来劝说:“郑喜成没在这里关着!
你们要干什么呀?”她们回答得也很得体:“俺啥也不干,给俺孩儿送饭吃,总不
算扰乱社会安定吧?”她们好像要在这里安营扎寨似的,往看守所门外一坐不走了。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她们趁机向人们宣传说:“喜娃子是个好孩子,他为老支书鸣
冤叫屈,为失学的孩子伸张正义,到底有什么错?为啥这样对待俺孩儿呀?”这些
老娘们都这么大岁数,劝不得,动不得,有个小民警想拉她们出去,她们直把那小
民警骂了一顿:“娘那个脚,你拉老娘去干啥呀?是不是饿了,想吃蜜蜜了?”那
个小民警脸一红,跑了。最后看守所长也来了:“谁叫你们来的?你们听谁说郑喜
成在这里关着?”这些老娘们早有准备,便说:“你们这公家人也不说实话,叫俺
老百姓咋活呀?”看守所长说:“你们聚集在这里,是妨碍公务的。”老娘们回答:
“俺不堵你的门,不拦你的路,妨碍你啥子公务?”面对这群老娘们,看守所长干
急也没法,最后摇摇头走了。黑牡丹一直远远地在一傍观察着事态的发展,最后她
终于暗暗笑了,郑大叔真是老谋深算啊!
    第二天,人越聚越多。有人听说郑喜成是为孩子上学被抓起来的,也一个个买
了点心和水果,纷纷来声援来助威了。有人说:“你们跟郑喜成八不沾九不连,来
这里凑什么热闹啊!”他们说:“俺咋能是凑热闹啊!俺孩子这么多天上不成学,
不是人家郑喜成向中央反映了这情况,俺孩子还得被关在学校大门外。人家为咱出
这么大力,如今被关了起来,俺给人家送顿饭吃,还不应该吗?”看守所长出来作
证说: “郑喜成没有关在这里, 你们不要听信谣言!”大伙自然不信,她们说:
“前一天还有人给他送饭吃哩,他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