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15-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德性最好,堪配中宫?”的是正论。慈禧后道 :“闻得这 
四个女子,崇女年纪最大,今年已十九岁,凤女年纪最轻,今 
年才十四岁 。”慈安后即接口道:“皇后母仪天下,总是年长 
的老成一点 。”慈禧后呆了一呆,随道 :“凤女虽是年轻,闻 
她很是贤淑 。”慈安后道:“皇后册定,妃嫔也不可少,这等 
女孩子,都选作妃嫔便了 。”慈禧后道:“且去传弈䜣进来, 
叫他一酌 。”慈安点头,即命宫监去召恭王。不一时,恭王入 
见,向两太后行礼毕,慈禧后就说起立后情事,恭王也主张年 
长。名正言顺,说得慈禧不好不依,后来嘉顺不终,伏线在此。 
随于次年仲春降谕道: 

… Page 264…

清史演义                                                              ·699· 

      钦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懿旨,皇帝冲龄践阼,于今 
十有一年,允宜择贤作配,正位中宫,以辅君德,而襄内治。 
兹选得翰林院侍讲之女阿鲁特氏,淑慎端庄,著立为皇后,已 
著钦天监诹吉,于本年九月举行。所有纳采大征,及一切事宜, 
著派恭亲王弈䜣,户部尚书宝洌В嵬鞲醚妹畔旰说湔拢础
谨办理!特谕。 
      这谕一下,恭亲王等揣摹慈禧后性情,很爱奢华,所定典 
制,比往时繁缛数倍。正在预备的时候,忽由江苏巡抚奏报, 
两江总督曾国藩出缺,恭亲王也吃了一惊,急忙入奏两宫太后。 
两宫太后很为叹息,命同治帝辍朝三日,即下谕追赠太傅,照 
大学士例赐恤,予谥文正,入祀京师昭忠祠、贤良祠;并于湖 
南原籍,江宁省城,建立专祠;生平政绩,宣付史馆。一等侯 
爵,著伊子曾纪泽承袭,次子附贡生曾纪鸿,长孙曾广钧,均 
着赏给举人。还有曾广钧、曾广铨一班孙儿,亦赏给员外郎主 
事等职衔。并派穆腾阿等,接连往祭。有御赐祭文碑文等,都 
是翰苑手笔,小子录不胜录,但抄述两篇如下: 
      御赐祭文曰:朕惟功懋懋赏,信圭表延世之勋,思赞赞襄, 
雕俎厚饰终之典。爰申斝奠,用贲丝纶。尔原任大学士两江总 
督一等毅勇侯赠太傅曾国藩,赋性忠诚,砥躬清正,起家词馆, 
屡持节而沦才,洊陟卿曹,辄上书而陈善。值皇华之载赋,闻 
风木而遄归。忽乡邻有斗之频惊,潢池盗弄,懔战阵无勇之非 
孝,墨绖师兴。奇功历著于江淮,大名永光于玉帛。俾正钧衡 
之位,仍兼军府之尊。一等酬庸,锡侯封于带砺;双轮曳羽, 
飘翠影于云霄。重锁钥而任北门,百僚是式;还儆戒而惠南国, 
万众腾懽。方期硕辅之延年,岂意遗章之入告?老成忽谢,震 
悼良深!颁厚赙于帑金,遣重臣而奠辍。特易名于上谥,赠太 
傅之崇阶。列祀典于昭忠贤良,建专祠于金陵湘渚。彝章载考, 

… Page 265…

清史演义                                                              ·700· 

祭典特颁。天不憗遗一老,永怀翊赞于元臣,人可赎兮百身, 
用寄咨嗟于典册。灵其不昧,尚克钦承。 
      又御赐碑文曰:朕惟台衡绩懋,树峻望于三公,钟鼎勋垂, 
播芳徽于百世。宠颁紫綍,色焕丹珉。尔原任大学士两江总督 
一等毅勇侯赠太傅曾国藩,秉性忠纯,持躬刚正,阐程朱之精 
蕴,学茂儒宗;储方召之勋献,器推公辅。登木夭而奏赋,清 
表风规;历芸馆而迁资,诚孚日讲。屡持使节,兼校春闱,荐 
擢卿班,允谐宗伯。溯建言之直节,荷殊遇于先朝。凡兹靖献 
之丹忱,早具忠诚之素志。乃突来夫粤匪,俾训练夫楚军。拔 
岳郡而克武昌,功成破竹;靖章江而平皖水,威振援枹。两江 
尊总制之权,九伐重元戎之命,朕丕承基绪,眷念成劳,荣衔 
特畀以青宫,峻望更登诸黄阁。辞节制于三省四省,弥见寅恭; 
精调度于湘军淮军,务严申令。联苏杭为犄角,坚垒同摧;倚 
昆季为爪牙,逆巢早捣。金陵奏凯,慰皇考知人善用之明;玉 
诏酬庸,褒元老决胜运筹之略。既析圭而列爵,亦垒翠以飘缨。 
既而畿辅量移,因之阙廷展觐。汲黯近戆,实推社稷之臣;杨 
震厚遗,无惭清白之吏。惟是疮痍未复,每厪念夫天南,锁钥 
攸司,仍遄归于江左。方谓功资坐镇,何期疾遽沦殂?赠太傅 
而阶崇,祀贤良而誉永。专祠遍祭,世赏优颁。易名以表初终, 
核实允孚文正。于戏!松楸在望,倍怀麟阁之遗型;金石不磨, 
长荷鸾纶之锡宠。钦兹巽命,峙尔丰碑! 
      从此这效忠清室的曾侯爷,长辞人世,其生也荣,其死也 
哀,也算是千古不朽了。此老系清代伟人,所以叙述独详。曾 
侯出缺,继任的便是肃毅伯李鸿章,倒也不在话下。 
      日月如梭,已届同治帝大婚吉期,先封皇后父崇绮为三等 
承恩公,母宗室氏瓜尔佳氏均为公妻一品夫人。九月十二日甲 
午,因大婚期迩,遣官祭告天地太庙。次日乙未,同治帝御太 

… Page 266…

清史演义                                                              ·701· 

和殿,阅视皇后册宝,遣惇亲王弈誴为正使,贝勒弈劻为副使, 
持奉册宝诣皇后邸,册封阿鲁特氏为皇后。又遣大学士文祥为 
正使,礼部尚书灵桂为副使,齎册印至员外郎凤秀第,封富察 
氏为慧妃。是夕,复命惇亲王弈誴,及贝子载容,行奉迎皇后 
礼。越日子刻,皇后在邸中拜辞祖先,出升凤舆,前陈鼓乐, 
后拥仪卫,由大清中门行御道,至乾清宫降舆。皇上穿好礼服, 
在坤宁宫等着。宫眷引进皇后,行合卺礼。皇后奉觞,皇上赐 
琖,两旁细乐悠扬,笙箫迭奏。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 
回闻。都为下文反射。又越日丁酉,皇上率皇后诣寿皇殿行礼, 
诣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前行礼。礼毕,上御乾清宫。适慧 
妃亦送入宫中,由皇后带领朝贺。又越日戊戌,皇后朝两太后 
于慈宁宫,盥馈醴飨如仪。嗣是上两宫徽号,受群臣庆贺,赐 
皇后亲属,暨满汉王大臣,及蒙古外藩使臣等宴,并赏赉办事 
诸臣有差。知府崇龄女赫舍哩氏,及副都统赛尚阿女阿鲁特氏, 
亦次第入宫。崇龄女受封瑜嫔,赛尚阿女受封珣嫔,少年天子, 
左抱右拥,今夕到这边,明夕到那边,皇恩浩荡,雨露普施, 
愉快得莫可言喻。这一段文字,统为嘉顺皇后叙写。 
      隔了数天,内阁复传出上谕道: 
      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前因皇帝冲龄践阼,时事多艰,诸 
王大臣等不能无所禀承,姑允廷臣垂帘之请,权宜办理。皇帝 
典学有成,当春秋鼎盛之时,正宜亲统万几,与中外大臣共求 
治理,宏济艰难,以仰副文宗显皇帝付托之重。著钦天监于明 
年正月内选择吉期,举行皇帝亲政典礼,一切应行事宜,及应 
复旧制之处,着军机大臣大学士会同六部九卿,敬谨妥议具奏! 
钦此。 
      看官!这慈禧太后,本是个贪揽大权的英雌,为什么即肯 
归政呢?大约发生此议,总由慈安后主张。慈安后本不愿垂帘, 

… Page 267…

清史演义                                                              ·702· 

被慈禧后抬上此座,这时皇后已经册立,皇帝已值成年,慈安 
后意欲息肩,遂倡议归政。慈禧后不便辩驳,又想同治帝是亲 
生儿子,将来如有大政,总要禀白母后,暗中仍可揽权。当即 
随声附和,下了懿旨。钦天监遵旨择吉,定于次年正月二十六 
日举行,礼部衙门又要敬谨筹备起来。部曹不患没饭吃。事有 
凑巧,皇上亲政的日子,甫行颁布,云南督抚的捷报,陆续奏 
闻。是时云贵总督劳崇光,在任病殁,以前任滇抚刘岳昭升任 
总督,与巡抚岑毓英合剿回匪。岳昭坐镇省中,仍委岑毓英出 
省剿办。回酋杜文秀,占踞大理府城,僭拟王制,附近各郡县, 
多被吞并。岑毓英既抚回酋马如龙,荐任提督,令他招降群回, 
又联结云南苗酋,协攻杜文秀。文秀渐渐穷蹙,所裾各郡县, 
次第失去,只剩大理一城,孤危得很。岑军复四面兜围,百计 
攻扑,文秀自知无辜,把子女分寄大司衡杨荣,大经略蔡廷栋 
家中,托他照顾,自己与妻妾数人,服毒自尽。部下见他将死, 
舁出城外,投降岑军。毓英先验明杜酋正身,枭首示众,随问 
城中情形,知回众尚有数万,恐他后来反复,传令三日内齐缴 
军械,回众以半年为期,毓英佯为应诺,密令部将杨玉科,选 
死士数百,同太和县官入城受降。城外恰严布重兵,掘了大坑, 
专等回众出迎,玉科入城后,驱回众出城,可怜回众无知无识, 
个个陷入重围,跌下坑内,被岑军活活埋死。毓英仿佛李鸿章, 
玉科仿佛程学启。杨荣、蔡廷栋,统由岑军擒住,一律磔死。 
只有文秀女儿秋娘,与母何氏,逃出城外,孤身只影,流落天 
涯,就使有志报雠,究竟是一个女孩子,哪个肯去帮助?延了 
数年,老母何氏先死,秋娘也玉碎香沈,同归于尽。只留有一 
封书信,相传是秋娘遗墨,小子还约略记得其词云: 
      妾,家亡国破之人也。先君子早年,恫满人之虐,因众志, 
倡义旗,保固一方,以待清宴。外抗边夷,内静狂寇,比于窦 

… Page 268…

清史演义                                                              ·703· 

融张轨,岂遑多让?妾生长深宫,略谙诗礼,亦俨然金枝玉叶 
也。昊天不吊,苗贼助凶,四十万人,一齐解甲。先君既抱恨 
臬路,弱女遂零落天涯。嗟乎!覆巢之下,岂有完卵?所含辛 
茹苦,苟且偷生者,希冀手屠苗贼之脰,以复不共之仇也。不 
意薄命人,命薄于纸,辗转风尘,所遭辄不如意,岂以平生志 
节犹存,不甘屈下之故耶?秣陵仓猝,沪渎流离,蹉跎之痛, 
遂及老母。闲关来粤,乃复逢君。欲述苦衷,难于倾吐。畴昔 
一夕话,君忆之否?盖改弦易辙之志,于此决矣。果也雏儿浅 
躁,入我彀中,不幸诟起禧闺,事机不遂,老贼狡猾,遂动猜 
疑。记先君子方盛之时,苗贼亲来纳款,当时妾侍于侧,贼遽 
以奏箫为请,先君爱妾,不欲委之虎口,以少长相远为词。彼 
乃愤怒,中夜斩关而出。衅起于妾,遂致覆祀灭宗。嗟乎!此 
耻则西江不濯,此恨则万世不复,哀哉!天下丈夫,惟君尚能 
垂怜薄命,用敢略述腹心,使君知区区清白身,非甘心作河间 
妇者也。计书达时,妾魂当散为轻尘,淹为虫沙久矣。天长地 
久,蒙耻饮恨,痛如之何! 
      魂与笔销,无多赘述! 
      据这书看来,秋娘的大雠,实是苗酋。苗酋本与杜文秀相 
联,因欲求秋娘为妾,被文秀所拒,遂降服岑毓英,灭了文秀。 
秋娘逃出后,委身柳巷,留意英雄,得了一个如意郎君,仍不 
能替她报雠,秋娘自己亦不能成事,终至齎志以殁,其间曲折, 
苦无信史可据,只剩了一鳞一爪,遗传后世,说来也甚可怜。 
惟清廷得这捷音,说圣天子洪福齐天,才拟亲政,就有云南肃 
清的好消息,两宫太后也非常欢悦。转瞬间过了残腊,又是新 
年,八方昇平,四海无事,宫廷内外,喜气洋洋,免不得照例 
庆贺,又有一番忙碌 。到了二十日外,又降了上谕数行道: 
      钦奉慈安端裕皇太后、慈禧端佑皇太后谕旨:皇帝寅绍丕 

… Page 269…

清史演义                                                              ·704· 

基,于今十有二载,春秋鼎盛,典学有成,兹于本月二十六日, 
躬亲大政。欣慰之余,倍深兢惕。因念我朝列圣相承,无不以 
敬天法祖之心,为勤政爱民之治。况数年来东南各省,虽经底 
定,民生尚未乂安。滇陇边境,及西北路军用未藏,国用不足, 
时事方艰。皇帝日理万机,敬念惟天惟祖宗所以托付一人者, 
至重且巨。祇承家法,夕惕朝乾,于一切用人行政,孳孳讲求, 
不敢稍涉怠忽。视朝之暇,仍略讨论经史,深求古今治乱之源。 
克俭克勤,励精图治,此则垂帘听政之初心,所夙夜跂望而不 
能或释者也。在廷王大臣等,允宜公忠共矢,勿避怨嫌,本日 
召见时,业已谆谆面谕。其余中外大小臣工,亦当恪恭尽职, 
痛戒因循,宏济艰难,弼成上理,有厚望焉。钦此。 
      到了二十六日,两宫撤帘,同治帝亲政,王大臣们,又有 
一番歌功颂德的贺表。看似挖苦,实是真相。两宫太后,又加 
上徽号。东太后加了康庆二字,西太后加了康颐二字。亲政数 
月,陕甘总督左宗棠,又收降靖边县土匪董福祥,迭复各城, 
逐陕回叛酋白彦虎,擒甘回叛酋马化隆,奏报关内肃清,有旨 
赏给左宗棠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将军金顺,提督徐占彪以下, 
俱邀升叙。并饬左宗棠督师出关,征抚西域,当下龙心大悦, 
遂想出及时行乐的念头来。正是: 
      人逢喜事精神爽,时际承平逸欲多。 
      未知同治帝如何行乐,请看下回便知。 

      本回叙事,以立后归政为大纲。有清十数传,立后事多矣, 
是书独于顺治立后,同治立后,叙述较详,因顺治后无故被废, 
同治后不得令终故也。悲于终,不得不详于始。治国之道,本 
 自齐家,家不齐,国能治乎?至若归政之举,所以志两宫垂帘, 
初次告蒇。慈安太后秉性冲和,倡言归政,无可讥议;慈禧太 

… Page 270…

清史演义                                                              ·705· 

后犹在试验之期,一切用人行政,皆几经审慎,故称颂者多而 
毁谤者少。训政十年,东南戡定,西北渐平,两宫之力居多焉。 
然曾侯殁而清廷少一伟人,已有人亡政息之慨,左岑效绩边陲, 
反以酿九重之纵欲,外宁必有内忧,朕兆其已见乎?故本回事 
略,作清廷之过渡时代观可也。 

… Page 271…

清史演义                                                               ·706· 

                              第七十九回 

           因欢成病忽报弥留 以弟继兄旁延统绪 

      却说同治帝亲裁国政,一年以内,倒也不敢怠忽,悉心办 
理。只是性格刚强,颇与慈禧太后相似。慈禧太后虽已归政, 
遇有军国大事,仍著内监密行查探,探悉以后,即传同治帝训 
饬,责他如何不来禀白。偏这同治帝也是倔强,自思母后既已 
归政,为什么还来干涉?母后要他禀报,他却越加隐瞒,因此 
母子之间,反生意见。独慈安太后静养深宫,凡事不去过问, 
且当同治帝进谒时候,总是和容愉色,并没有一毫怒意。同治 
帝因她和蔼可亲,所以时去省视,反把本生母后,撇诸脑后。 
慈禧太后愈滋不悦,有时且把皇后传入宫内,叫她从中劝谏。 
皇后虽是唯唯遵命,心中恰与皇帝意旨相合。花前月下,私语 
喁喁,竟将太后所说的言语,和盘托出,反激动皇帝懊恼。背 
后言语,总有疏虞,传到慈禧太后耳中,索性迁怒皇后,衔恨 
切骨。皇后死了。 
      同治帝亦很是懊怅。内侍文喜、桂宝等,想替主子解忧, 
多方迎合,便怂恿同治帝,重建圆明园。这条计画,正中同治 
帝下怀,自然准奏,即饬总管内务府择日兴工。谕中大旨却说 
是备两宫皇太后燕憩之用,所以资颐养,遂孝思,其实暗中用 
意,看官自能明白,不烦小子絮述。含蓄语,尤耐意味。惟恭 

… Page 272…

清史演义                                                               ·707· 

亲王弈䜣,留心大局,暗想国家财政,支绌得很,如何兴办土 
木?便进谏同治帝,请他中阻。同治帝一番高兴,被这老头儿 
出来絮聒,心中很不自在。那弈䜣反唠唠叨叨,把古今以来的 
君德,如何勤,如何俭,说个不休,惹得同治帝暴躁起来,便 
道 :“修造圆明园,无非为两宫颐养起见。我记得孟子说过: 
  ‘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恭王要把古训规劝,所以同 
治帝也引古语回驳。现拟造个小园子,还不好算得养亲,皇叔 
反说有许多窒碍,我却不信 。”弈䜣还想再谏,同治帝怒形于 
色,拂袖起身,踱入里边去了,弈䜣只得退出。 
      冤冤相凑,弈䜣退出宫门,他儿子载澂,却入宫来见同治 
帝,原来载澂曾在宏德殿伴读,自小与同治帝相狎,到同治帝 
亲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