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马共和的传统是非常强大的。作为世界历史上最重要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在本榜中理应名列前茅。
  成功贴市:屋大维为什么能一路走向成功?综观他的奋斗生涯,他总是巧妙地站在人气的一边,先是利用群众对恺撒遇刺的愤怒铲除了元老院中的共和派,接着又利用元老院对安东尼“通埃及卖国”的仇视而灭了安东尼一派,后来又利用民众对连年内战的反感而“顺应人心”建立了独裁统治。对于热衷于权力斗争的人们来说,屋大维确实是一本好教材。

  第12位 查理曼

  Charlemagne(742—814年),法兰克国王(768—814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800—814年在位)
  你拥有了另一种语言,就拥有了另一个灵魂——查理曼
  我的天职是用武力保卫教会,使它不受异教徒的攻击蹂躏——查理曼同教皇结盟的宣言
  查理曼是骑士时代的一名典型的骑士帝王,他出身贵胄、身材魁梧、精力充沛、剽悍善战,而且对上帝有着高度的虔诚。他是加洛林王朝第二代国王,被后人尊称为“查理曼”(意为“查理大帝”)。

  第13位 汉武帝刘彻

  (公元前156—87年),中国西汉皇帝(公元前141—87年在位)
  公等皆安在,何相见之晚也——汉武帝表达对人才的渴求
  将军者,国之爪牙也……率三军之心,同战士之力,故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武帝对大将因报忿除害擅自杀人的宽恕
  乃者贰师败没,军士死亡,离散悲痛,常在朕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军备而已。——汉武帝晚年《轮台悔诏》表示不再轻言兵事
  汉武帝同秦始皇一样,是个影响远超一朝一代的帝王,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疆域的影响延续了两千年。

  第14位 汉谟拉比

  古巴比仑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脚还脚;以灼伤还灼伤;以鞭痕还鞭痕——《汉谟拉比法典》
  仅仅就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巴比仑王国的功绩而论,汉谟拉比就足以跻身于最有影响的帝王之列。他具体的排位,取决于《汉谟拉比法典》的影响。《汉谟拉比法典》无疑深刻地影响了上古中东地区的法律体系,但随着古巴比仑文明失去了光彩,《汉谟拉比法典》也在历史上一度湮没。

  第15位 儒略·恺撒

  Gaius Julius Caesar the Great(约公元前100—44年),罗马终身独裁官(公元前44年)
  我宁愿在一个小渔村里面当首领,也不愿平庸地走进罗马——恺撒
  我来到了,我看见了,我胜利了——恺撒
  突如其来的死是最好的死法——恺撒
  儒略·恺撒,这位罗马的终身独裁官,也许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的统治者了,他凭借自己的奋斗,一步步走上历史舞台的中心,成为“罗马梦”的成功实践典范。

  第16位 美尼斯

  Menes,古埃及法老(公元前3100年前后)
  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希罗多德
  在今天留下赫赫大名的上古时代帝王中,古埃及的美尼斯恐怕是年代最早的一个了。他是古埃及第一王朝的建立者,是古埃及国家统一的奠基者。古埃及是世界古国中的古国,而美尼斯正是站在这一切开端处的特殊人物。

  第17位 明治天皇

  (1852—1913年),日本天皇(1867—1913年在位)
  广兴公议,万机决于公众——明治天皇登基誓言
  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使各遂其志,人心不倦——明治天皇登基誓言
  破旧来的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理正气——…明治天皇登基誓言
  明治天皇是倒幕运动的象征力量,是维新运动的总后台,全国精神力量的源泉,而他本人也很出色的扮演了这一角色,使维新运动少了许多波折和不确定因素。
  居鲁士过惯了马背上的生活,已经“乐此不疲”了,即使他到了花甲之年也壮心不已。他可能准备攻打埃及,但为了避免东西两线同时作战,必须先解除中亚游牧部落的威胁。公元前530年,居鲁士亲率大军攻打里海东岸草原的马萨格泰人部落,开始进展顺利,擒杀了马萨格泰王子。但随后与马萨格泰主力军的决战进行得异常惨烈,有东道主优势的马萨格泰人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波斯几乎全军覆没,居鲁士阵亡,他的头颅被马萨格泰女王割下来,放在盛满血的革囊里。以中国传统的观点,居鲁士算是“不得善终”,但对于一个一生不知疲倦的战士来说,马革裹尸是对他的一生的最高奖赏。
  波斯帝国的壮大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在居鲁士的后继者冈比西斯、大流士、薛西斯手中继续扩展并达到顶峰,完全改变了古代世界的政治格局。波斯帝国的崛起还有另一个历史意义,就是确立了印欧语系人种在中东地区的统治,曾经辉煌的闪米特等其他人种不得不接受长达12个世纪的印欧人的统治。
  波斯帝国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可以称得上具有世界意义的大帝国,它的每一项制度都对后世有很大的意义,这是居鲁士在本排行榜中居显要位置的原因。不过,波斯帝国作为一个政治军事实体在世界上早已不复存在,而它对后世影响重大的各项制度主要由大流士所确立,这是居鲁士在本榜中的位置居于大流士之下的原因。
  成功贴士:在历史上,当某一个国际格局长期处于平衡状态,并在平衡中集体消沉腐化下去的时候,一个新生力量突然出现,在原来格局中打开一个缺口,就极容易形成多米诺牌效应,原来格局中的国家会一个接一个地到在新生力量的脚下。波斯帝国崛起的过程就是最早的这种例子,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这种例子还将不断出现。

  第19位 萨尔贡(1)

  Sargon,阿卡德国王(公元前2371—2316年在位)
  他们国家只有一张嘴——外国人对萨尔贡在国内的绝对权威的描述
  主神恩里尔不许敌人统治的国家里的国王——萨尔贡自我描述
  位于今伊拉克南部的两河流域一直无可争议地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随着考古学发现的增加,古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甚至被认为是比古埃及文明还久远的,对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文明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世界上古文明的中心。因此,作为统一了两河流域的第一位帝王,萨尔贡理当为本书的重要角色。
  萨尔贡的发迹史是一个近乎神话的辛酸故事。他出身于两河流域南部偏北的基什城邦,可能是一个私生子,被狠心的母亲丢弃在幼发拉底河边。这个弃婴后来被一个好心的园丁收养,长大后继承了养父的职业。他以其出色的技艺,被征用为宫廷园丁,并兼做国王的厨师。两河流域南部诸城邦的争霸战争把这个臣仆推上了历史的最高峰。
  其时,两河流域南部(又称巴比仑尼亚)逐渐又分化成南北两个部分。南方称为苏美尔,最强大的城邦有乌尔、乌鲁克、拉格什、乌玛等;北方后被称为阿卡德,最强大的城邦就是萨尔贡所在的基什。公元前24世纪初期,各城邦之间的争战不断升级,眼看非决出一个霸主不可。乌玛国王卢伽尔扎吉西看来很有希望成为这个霸主。他打败了拉格什等城邦,大有统一南方之势,又出兵北方的基什。
  面对强悍的乌玛军队,基什的贵族们手足无措,很快就吃了败战,国家危在旦夕。于是,公元前2371年,宫廷园丁萨尔贡乘机发动武装起义,夺取了政权。刚开始,根基尚未稳固,他仍沿用基什国号。后来,他新建了阿卡德城,并迁都于该城,国号也就改为阿卡德王国。
  萨尔贡登基后很快显示出了他的军事天才。国家在他手里呈现出蒸蒸日上之势。于是,两河流域南部形成了两大强权对恃的局面,萨尔贡同对手卢伽尔扎吉西举行了多次会晤以解决国家边界和势力范围问题,均未获成果。一场战争终于不能避免,战斗进行得异常惨烈,苏美尔多数城邦都卷入了这场战争,萨尔贡成为笑到最后的人,一代枭雄乌玛王卢伽尔扎吉西被活捉,并被用套狗的绳索牵到神庙前献祭。乌玛国倒下之后,其他苏美尔的城邦已无力同萨尔贡对抗,乌尔、乌鲁克、拉格什等城邦先后被阿卡德王国所征服。除此之外,萨尔贡还远征东方的埃兰,北方即两河流域北部的苏巴尔图,甚至小亚细亚和黎巴嫩山脉地区。萨尔贡先后出征34次,所向无敌,被称为“真正的王”,“宇宙四方之王”。
  除了战功无敌之外,萨尔贡还有一个为历代帝王所难以企及的优势——在位时间长达55年,有足够的时间来经营他的庞大王国。萨尔贡的终身事业和爱好就是征战,在此过程中组建了一支5400人的核心军团由自己直接指挥,这是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在这个国家机器支持下,萨尔贡建立了两河流域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制度,他自称是女神伊什达尔宠爱的人,“使全国只有一张嘴”。他以10日行程范围作为1个行政区,以王族子弟为总督,阿卡德贵族为统治骨干,并吸收一些归顺的当地贵族担任官吏,以缓和与被占领区之间的矛盾。这已具备了行省制度的雏形。园丁出身的萨尔贡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建立了规模巨大的灌溉网络。他还十分重视商贸,统一了王国内的度量衡,他发动的一些战争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商路的畅通。他的时代贸易已达到印度河流域。
  通常认为,萨尔贡时期的国家机构尚不完善,中央集权制度还未最后完成。但他的实践,为后来者留下了丰富的遗产。
  但苏美尔诸城邦素来缺乏统一的传统,作为一个颠覆了原有政治格局的人物,萨尔贡的统治并不稳固,许多原有的地方贵族都在蠢蠢欲动。萨尔贡晚年,国内曾爆发了大规模起义,这位“宇宙四方之王”被围困在首都,虽然最后镇压了起义,但已元气大伤。阿卡德王国在萨尔贡死后又延续了110多年,最后被游牧民族库提人所灭。
  阿卡德王国的历史不长,但作为第一个统一了两河流域的国家却意义深远,两河流域的农业发展要求有大型水利灌溉系统的出现,而这只有统一的国家才能完成。在它之后,每一个雄心勃勃的君王都把统一两河流域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一个又一个统治范围不断扩大的帝国出现在这块古老的文明中心上,直至后来洲际大帝国的出现。
  不妨将萨尔贡同古埃及第一个统一者美尼斯作一比较。美尼斯的统一发生在古埃及文明的特性尚未形成之前,他的统一对古埃及的国家观念、集权统治、一体化的政治经济制度,甚至文化观念的影响更为明显。而萨尔贡统一之时,两河文明已相当成熟,他改变的主要在政治势力范围和国家机器方面。另一方面,古埃及的统一长期而稳固,两河流域则经历了太多的变迁。基于这些原因,萨尔贡在本榜中的排位居美尼斯之下。
  成功贴士:历史上的地域性统一战争常常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一个大国经过漫长的积累,逐渐在区域中形成压倒性优势,顺理成章地统一了整个区域。但萨尔贡统一两河流域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外,园丁出身的萨尔贡白手起家,被动地被赶上了统一战争的战场,在原本不占优势的战争中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萨尔贡的奋斗生涯更多地体现了“英雄改变时势”的一面。

  第20位 伊莎贝尔一世

  Isabel Ⅰ(1451—1504年),卡斯特女王(1474—1504年在位),西班牙女王(1479—1504年在位)为了某些理由和目的,我们派遣高贵的克里斯托瓦尔·哥伦布率领三条装备良好的帆船,携带一些礼物飘洋过海,走向印度地区——伊莎贝尔一世夫妇发给哥伦布的通行证公元1492年,西班牙仿佛突然之间成了世界的中心。这一年,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降临到这个伊比利亚半岛上饱经沧桑的国度。而这一切,显然应归功于女王伊莎贝尔一世和其夫斐迪南二世的努力。
  对于历史上每一对夫妻国王来说,很难将各自的作用严格划分开来。她与斐迪南二世是“强强组合”,不过传统上认为她的作用要更加突出。在这中间,斐迪南二世的许多努力可能也被归到了伊莎贝尔的名下。
  单就赞助哥伦布远航这件事而论,她就足以排进世界最有影响的帝王的行列。目前,已有旧大陆的人在哥伦布之前到达美洲的几种假说,但无论如何,只有哥伦布的壮举才开辟了新航线,将新旧大陆连为一体。另一方面,是西班牙而不是其它国家率先占有了美洲,这使美洲大部分地区的文化打上了西班牙的烙印,一直延续到今天。

  第21位 奥托一世,被尊为奥托大帝

  Otto the great(912—973年),德意志国王(936—973年在位),神圣罗马帝国皇帝(962—973年在位)
  如果今天我在圣彼得教堂祈祷,那就有一支剑悬在我头上。我很清楚,我的诸位先王都对罗马的忠诚表示怀疑。明智之举是,尽管敌意也许还在远处,但要考虑抢先行动,方能避免我们可能遭到的突然袭击——奥托一世论述他对教皇的不信任
  他像一头狮子抓住他所占领的各个国家,而对我,他的儿子,却一点也不给——奥托一世之子对奥托一世的评论
  公元10世纪,正当德意志国家形成的关键时期,一位伟大的人物应运而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奥托大帝。

  第22位 伊丽莎白一世(1)

  Elizabeth I(1533—1603年),英格兰都铎王朝女王(1558—1603年在位)
  我已经嫁给了英格兰整个国家——…伊丽莎白一世
  我只是妇道人家,但是我有着囊括四海的帝王胸怀,一个英格兰王应有的胸怀——伊丽莎白一世
  1533年,伊丽莎白刚出生的时候,也许没有感受到她的周围在笼罩在肃杀、冷酷的环境之中。宗教改革问题使伦敦充满了杀气,她3岁时母亲安妮·博林被父亲亨利八世处死,她也沦为什么都不是的“私生女”。
  亨利八世当年为了达到与原配妻子、来自西班牙的虔诚天主教徒凯瑟琳离婚,从而与安妮·博林结婚的目的,不惜与罗马教廷闹翻,在英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教运动。但这一偶然的诱因却成就了必然的结果,新教得到了多数英国国民的拥护,而且从以后的历史看,这场宗教改革也是符合英国发展的潮流的。
  1553年,伊丽莎白的异母姐玛丽一世继位,玛丽同其母凯瑟琳一样,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并且她一度沦为私生女并被软禁的经历与新教推行的过程密切相关,这使她对新教恨之入骨,在位5年间将300多名激进的新教徒推上火刑柱,因而被称为“血腥玛丽”。此外,她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婚姻,使英国被卷入与法国的战争中,结果丧失了欧洲大陆上最后一个领地—加莱港,也使国人深为不满。在这一时期,英国国内剑拔弩张,像法、德那样发生大规模宗教战争的厄运,有可能降落到英国头上。
  逆境可以磨练人的心性,加上伊丽莎白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使她显得少年老成。在其姐“血腥玛丽”在位期间(1553—1558年),她因为被卷入一起政变阴谋,一度被关入伦敦塔之中。好在苦日子不长,1558年,玛丽去世,根据她们的父亲亨利八世生前确定的继承顺序,伊丽莎白成为英国女王。
  伊丽莎白即位之后,实行稳妥的宗教政策,在恢复圣公会、《至尊法》、《单一法令》等新教的标志的同时,也对天主教较为宽容,终于赢得了多数国民的支持,开始了漫长而稳定的“伊丽莎白时代”。
  威廉·纳西尔是她执政期间政治上最主要的顾问,推行积极的外交经济政策。伊丽莎白在位期间,与荷兰和北德意志汉萨同盟的羊毛交易不断增长,成为英国经济的一大增长点,意义重大。但与此同时,国内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继续发展,导致流浪人口的不断增多。政府对圈地的禁令抓得很松,而针对流浪者的“血腥立法”却抓得很严,每年均有三四百名无家可归者被推上绞刑架。尽管这一过程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步骤,但显然是极不人道的。
  伊丽莎白眼看西班牙的海上霸业如日当天,她也不甘落后,决心分一杯羹,但前期英国海上力量尚难以同西班牙抗衡,伊丽莎白便利用海盗霍金斯、德雷克等人的冒险,从西班牙人手中虎口夺食,其中后起之秀德雷克在1577年完成了一次历时三年的环球一周的海盗活动,收获巨大,得到女王的嘉奖,堪称海盗活动的经典之作。到了伊丽莎白时代后期,随着海军力量的增长,便开始了同西班牙的正面战争。但从他们开始了臭名昭著的贩奴活动,是伊丽莎白时代抹不去的一个污点。
  伊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