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际上,1990年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随后的经济发展奇迹有着很强的关联,〃李宁〃分享了这些奇迹。随着亚运会的召开,〃李宁〃成了著名品牌。这一刻,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市场一直是一个需大于供的市场。体育用品行业尚未成形,打造品牌的观念更是鲜有,市场上产品质量不稳定,当时的康威是国内体育用品一枝独秀的品牌。宽广的市场机会,决定了一个新的强势的品牌很容易在当时空白的市场上获得消费者的好感。〃李宁〃正是那个好感获得者。
亚运会结束以后,〃李宁〃服装一夜之间在中国风行。亚运会闭幕的当月,刚刚成立的〃李宁〃就收到了价值1 500万元的订货单。
当获知良好的品牌效应时,神经已经紧张到极点的李宁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这个夏天,成了李宁商业故事的真正开始。
此时距离李宁汉城奥运会失利,仅仅两年。
第二章体操所带来的从体操开始 一个6岁的小男孩,敦实得像一个小土豆,正在家门口的空地上和小伙伴比赛倒立。又一次,他赢了。他总是伙伴中倒立姿势最好、时间最长的,这令他十分得意。
这个天生喜欢拿大顶、翻跟头的小男孩简直是望子成龙的家长的至爱。和需要强迫和鼓励发展一种长项的孩子不同的是,这个憨厚而机灵的孩子,刚刚上小学一年级就死缠着老师要求参加学校课外体操小组,一回家就将活动床板取下来练翻腾,又将床架竖起来练抬腿。体操对他而言是这样好玩,在学校里,身为班长的他领着全班同学早自习,自己却跑到讲台上翻倒立,摆倒〃大〃字,把底下的同学逗得哈哈大笑。
玩到8岁多时,这个小男孩被省体操队看中,离开家乡来到省体操集训队。4个月之后,同一批招收的20个小朋友中只留下了3个,其中就有年龄最小的这个小男孩。
从那之后,这个小男孩就离开了家乡和父母,跟随教练开始了体操生涯。那时是1971年。
他就是李宁,一个1963年出生于广西柳州普通教师家庭的会拿大顶的男孩子,外号〃小猴子〃。
小李宁在广西体操队进步得很快。1973年春,10岁的李宁第一次登台亮相,随队到南昌市体育馆参加了全国少年体操分区比赛。《体操王子李宁》中记载:〃广西队出场比赛时,全场发出了一阵笑声,原来李宁犹如'鸡立鹤群'一般走在众选手的后面,小家伙还旁若无人地瞪着一双大眼睛朝看台上东张西望呢。更叫人忍俊不禁的是他做完表演动作后,总爱调皮地冲观众吐一下舌头。当时李宁身高才1。29米,还没有跳马高,他踩着教练垫的厚厚的一摞垫子,才勉强够着双杠。可就是这个令人发笑的小不点儿,居然做出了当时还没有几个人会做的高难动作…双杠前摆转体成倒立,跟头也翻得干净利落。观众无不为他捏一把汗。李宁头一回参赛就夺得了双杠第四名和自由体操冠军。父母闻讯欣喜万分,他们把奖品…景德镇产的瓷杯,当成'珍品'保存了下来。这个其貌不扬的小不点儿初露锋芒。〃 就在这次比赛中,江西队的教练张健注意到了这个小不点儿。在2007年7月6日云南《生活新报》的《张健:没有我,就没有李宁》一文中,张健回忆当时见到李宁时的情景说:〃在那么多小运动员里,他太突出了,我断定他非常有潜力。从那之后,我便一直在研究他。〃当时身为江西队教练的他,一直带着弟子童非。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那段时间,童非〃可以说是中国体操界最耀眼的一颗新星,许多比赛,基本上是只要他参加了,就能拿冠军。可是,李宁出现后情况就不同了〃。
此时的李宁已经是一位17岁的英俊少年,眉目俊朗,双眼有神,做事认真。他已经和体操一起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期,他在体操房里成长,并且树立了自己的理想。未来在所有体操运动员都期望进入的国家最高规格的训练队里,他将进行更为火热而严格的体操训练。尽管还是从体操房到宿舍的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但是,他还无法预料,就在这里,他将在教练督促下改掉自己比赛一结束就吐舌头的小习惯,将学会更多高难度的动作。他更无法预料,就在这里,他将遇到欣赏自己、栽培自己的老师,遇到未来的妻子、未来亲如手足的队友和同事,他将会面临无尽的奋斗、至高的辉煌与彻骨的失败。
第二章 体操所带来的(2)未来正悄悄地向青年李宁徐徐展开。
而当时,他心里只有进入国家队的喜悦,和一腔热血争夺冠军的愿望。
什么叫坚强 李宁正是成长在中国体操从无到有的20世纪70年代,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宁在省体操队的教练梁文杰常跟小李宁讲〃外国裁判喝汽水、聊天,给中国选手随便打分〃的故事。教练对李宁说:〃中国体操队员真生气。他们下定决心要提高自己的技术,不能让祖国被人小看了。现在,他们都老了,为国争光就要靠你们了。〃李宁至今都记得这番话,于是他从小就把要为祖国争光的决心悄悄埋在了心里头。
体操生活赋予了李宁非常顽强的意志。这种意志有天生所得,也有后天培养。
职业运动员的一面是金牌,另一面则是伤痛。李宁的伤痛来得太早。1973年,10岁的李宁因为右臂骨折不得不基本停止训练整整三年。
伤病还没有好,李宁就急着回到了训练场。教练让他回柳州探亲治病,他仍自己坚持训练。《体操王子李宁》中描述,李宁〃白天跑到学校抓杠子练悬垂,又红又肿的手疼痛钻心。晚上,他又忍着泪将肘关节放在桌上使劲压。在家住了半个月,伤还未好,他便急着要回队训练。当时十二三岁的小李宁磨破了嘴皮子,才使梁教练同意他每周训练部分时间〃。带着伤痛,李宁坚持训练着。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坚持和意志,小李宁才能夺回被病痛耗掉的三年时间,追上队友们的步伐。
就在李宁归队后不久,伤痛再次来临。1976年,李宁从双杠上掉下来,一块小骨片卡在肘关节处,胳膊无法伸直。医生做出诊断,李宁术后将不能再进行体操训练了。手术后,李宁的右胳膊打了整整三个月石膏,他只能看着别人练。即使这样,他还是想办法训练。人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个胳膊吊绷带的小男孩用一只手配合在体操房里练腰腹肌,练前空翻、后空翻,同时做大量跳板、弹网动作。就这样,小李宁以顽强的毅力配合医生治疗,伤奇迹般痊愈了。
这种意志在比赛的时候表现得尤为明显。1980年11月,李宁随国家队前往莫斯科参加第十一届世界体操锦标赛。陌生的国度大雪纷飞,正当李宁踌躇满志之时,却遭遇厄运。《体操王子李宁》介绍,李宁〃适应场地时,不慎将右踝骨严重扭伤,脚脖子肿得像发面的馒头,脚一着地就痛得钻心。团部研究决定,不让李宁上场参赛了。此时,离比赛还有三天,离最后的报名期限只有48小时了〃。
李宁内疚而焦急。当时局面严峻,〃世界体操锦标赛是和奥运会同级别的大型国际比赛,各国都排出了最佳阵容。中国男队一线队正处于上升阶段,六位好男儿整整齐齐:李月久、黄玉斌、李小平、童非、彭亚萍、李宁,每员大将都身怀绝技。中国队有望在此次大赛中挫败劲敌民主德国队,夺取团体第三,而现在,主要得分手李宁受伤,无疑使中国队陷入决战之前折大将的困境。中国可能就此错失良机。怎么办?〃 李宁决定为此一搏,他做出了让人吃惊的行为。〃在报名截止的那天凌晨,李宁悄悄披衣起床,咬着牙跑步出门。当着教练的面,他先是试着用劲儿从凳子上往下跳,然后信心十足地用受伤的脚做单腿平衡和深蹲……〃李宁的体能和决心换来了领导的同意:上场。最后,在比赛场上,中国体操队以微弱优势战胜了民主德国队,进入了世界前三名。〃李宁的上场,使民主德国队感到惊愕。无疑,他们三天来暗自庆幸的'难得的好机会'丧失了。事实也是如此,他们仅比中国队少了0。15分。整个大会也震动了:中国人有仙丹神药!他们哪里知道,一个为祖国荣誉而拼搏的赤子忍受了怎样的剧痛坚持到最后时刻啊!'你的自由体操,世界第一,你的意志,也是世界第一!'国际体操裁判委员会副主席金子送给了李宁两个'第一'。〃一个时代 有了意志与训练保障,李宁进步神速。1980年,李宁前往英国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获得第三名。1981年7月,在第1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自由体操比赛中,李宁夺得冠军。
第二章 体操所带来的(3)紧接着,1982年10月,第6届体操世界杯在南斯拉夫举行。面对国际上众多好手,李宁全身的细胞都兴奋起来了。在2004年4月14日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播出的纪录片《洛杉矶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介绍了当时的情形:〃有人说这次比赛似乎就是专门为李宁而准备的。〃果然,李宁不负众望。赛后,美国体操协会主席对张健说:〃李宁的表演太好了,太美了,体操比赛如果不规定10分为满分的话,我要给他打10。5分!〃 《洛杉矶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继续充满激情地介绍说:〃全世界的媒体和观众看到了东方'体操王子'的出世。在全部7个项目的比赛中,他横扫千军,接连将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单杠和个人全能6块金牌收入囊中。〃这一次,李宁果然一举打破了苏联选手连续五届取得世界杯冠军的神话。李宁〃一人独得一次比赛中7个项目的6项冠军,创造了体操历史上空前的奇迹,至今仍无人能够打破这个纪录。当年的世界体坛轰动了,谁也没有料到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孕育了一个19岁的体操奇才〃。从此,李宁被人们誉为〃体操王子〃。世界体坛轰动,各国媒体都开始报道这位〃中国王牌〃、〃体操大王〃、〃小飞人〃。
之前的1979年,马艳红在美国世锦赛高低杠比赛中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1980年,黄玉斌获第5届世界杯体操比赛吊环冠军;到了李宁带来的令人难忘的1982年之后,中国体操终于扬眉吐气。
1984年7月29日,李宁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洛杉矶奥运会体操冠军:李宁》介绍当时的情况说:〃有了1982年6项冠军的惊人之举后,没有人怀疑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能夺得冠军,只是能拿多少块金牌的问题。〃张健说:〃在那一代运动员中,李宁和童非参加的世界比赛里面几乎没有对手。所以我在国际比赛中很坦然,我坐在那儿都不带动的,让他们自己比去。所以外国人感到愕然,比赛前一个小时看不到中国运动员,我们前半个小时才去呢,着什么急,到时候场上淋漓尽致的发挥,超水平的发挥,把外国人全震惊了。〃 在这样的优势下,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体操比赛,李宁的自由体操是单项决赛的第一个项目。《体操王子李宁》描述了李宁在场上的风采:〃他迈开大步,飞奔向前,以720度旋转开始,继而奔腾跳跃,旋转起舞,动作刚健潇洒,'托马斯全旋'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最后,李宁以空翻两周结束,稳稳地站立在地毯的一角。四个裁判都亮出了10分,李宁高兴得满脸绯红,向观众举起了表示胜利的'V'字形手势,向场边的张健教练跑去,师徒二人拥抱在一起,喜极而泣。〃 1984年9月11日,《李宁旋风》一文引用了与李宁同得鞍马金牌的美国选手维德马尔的话:〃李宁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体操选手。在我见到的体操选手中,他的跳跃最有天赋,具有爆发力。他的动作像杂技一样美,弹跳也比别人高,落地比别人美,作为一个体操绝技的表演者,他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这届奥运会上,李宁一人获得3金2银1铜。
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强烈渴望民族凝聚力的时代,体育上的成功深深加强了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他几乎已经成了民族英雄,'李宁'这个名字也成了中国运动员中叫得最响的名字〃。在《张健:没有我,就没有李宁》中,恩师张健对李宁辉煌成绩的评价是:〃作为一名运动员,李宁可以说是伟大的。〃 此时,李宁不过21岁。
第三章高速发展理得清,走得远 〃你应该脱离健力宝了。〃刘纪鹏对李宁说。
1994年年初,李宁遇到公司成立以后最为重大的事情。事情肇始于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在一个证券报记者的介绍下,李宁认识了这位当时著名的股份制改造专家。对李宁公司进行诊断之后,刘纪鹏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刘纪鹏乃性情直率之人,他的结论让李宁非常吃惊。
刘纪鹏认为,李宁公司有健力宝集团的股份,而健力宝集团是由三水市政府持股的〃红帽子〃企业。〃李宁〃面临产权不清之困,这种在过去几年令刘纪鹏熟悉的现象,已经让他深信将给未来的企业发展带来致命的负面效应。
因此,38岁的刘纪鹏极力鼓动李宁脱离健力宝。
《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中记载了李宁本人当时的矛盾:在李宁心中,李经纬对他有再造之恩,如同他的再生父母,他怎么可能去背叛李经纬?对于刘纪鹏的建议,李宁问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如果脱离健力宝,别人会不会说我忘恩负义?〃对于这个建议,李宁十分犹豫,反反复复考虑也下不了决心。
〃我看过太多因产权不清而失败的企业,而李宁是受全国人民喜爱的体操王子,无论是他的外貌还是他的人品,都是被国人所认可的,我也很愿意去帮他。〃《李宁:从106块金牌到16亿身价》一文中记录了刘纪鹏的想法。他说:〃当时我们常常在一起交流,他很尊敬地称我为老师,向我请教一些股权改革方面的事情。〃这位有着〃中国股改第一人〃之称的人决定帮助李宁,推动他往对的方向走。刘纪鹏所能做的,是反复对李宁阐明产权不清的利害关系。刘纪鹏劝李宁说:〃你只是脱离健力宝,并不是脱离李经纬,况且,健力宝并不完全等于李经纬。〃最后,性情爽直的刘纪鹏着急了,甚至拉开椅子站起来,对李宁说:〃如果你拉不下面子,我去跟李经纬谈,跟三水市政府谈。〃 李宁遂下定决心,做出了公司成长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决定:与李经纬以及三水市政府摊牌分家。当李宁告诉李经纬事情的原委和自己的想法之后,出乎意料的是,原本以为会反应强烈的李经纬对此竟相当大度,完全支持他自立门户。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是健力宝集团旗下的子企业,所以,李经纬对此有完全的决定权。
1994年9月,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从健力宝集团母体上顺利脱身,略加调整后更名为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李宁公司正式摘下了〃红帽子〃,并且由李宁本人掌控了企业产权。从公司历史的意义上看,直到此时,李宁公司才真正出现在中国市场上。
此番脱身异常顺利,此时的李宁公司已经是一个市场金蛋。1994年当年,李宁公司销售额就高达2。5亿元人民币。但是,李经纬并未提出过多要求,健力宝集团分数次投入的1 600万元,李宁分3次用现金进行偿还。事后根据刘纪鹏的介绍,这种偿还是在历史成本基础上偿还的,李经纬甚至没有提出补偿增值部分的要求。在第一次〃赎身〃之后,李宁和家人及其他创业者拥有公司80%的股权,健力宝集团在其中留了20%股权,因为广东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的生产车间,成为李宁集团麾下唯一的自有生产车间。但是,这些股份对于企业控制权已经无足轻重,而且在未来的岁月也将被逐步购买和稀释至无。
这件事情的重要性,要在多年以后才能体现出来。日后,健力宝就被困产权改革,最终折戟。
〃红帽子〃,是困扰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最大的问题之一,折戟于此的企业有一个包括科龙在内的长长的名单,更多的企业是付出沉重的代价才摘下了〃红帽子〃。
李宁公司分享了私营企业发展初期戴着〃红帽子〃带来的诸多优势。而〃红帽子〃这个危险的坎儿,也在刘纪鹏和李经纬的推动下,及时地迈过,从此一身轻松。
在李宁公司摘下〃红帽子〃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李经纬、刘纪鹏等人肯尽力相助,与李宁的坦诚、专注与他传达出的振兴中国体育的强烈意愿密切相关。实际上,发展迅速的公司总有其异常幸运之处,而创始人的性格、处事态度、决断能力和对目标的执著等都是获得这份幸运的基础。
到达巅峰 1995年11月30日,李宁迎来了脱离健力宝之后的第一次重大体育赛事的体育营销,第26届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装备投标。
之前,李宁公司尚在〃健力宝时期〃,在足够销售额和现金流的支持下,李经纬和李宁对重大赛事进行体育营销的思路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在经历了亚运会之后,李宁公司不再籍籍无名。
1991年12月,北京2000年奥运会申办委员会代表团要赴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