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工部的人一听这个,有点意思,干了,“皇上,御史哪里!”
“你们不用管他们,他们要是捣乱,朕一概留中就是了,好好干,不吃亏!”废话,白花花的银子,谁不想要,结果在皇帝的大红枣和大棍子之下,工部的人员全部叛逃了文官集团!成为最早和向皇帝妥协的文官集团!
“对了,银子你们不用愁,这个事情不要向户部要钱了,朕出!不过你们最好不要给我耍花招,我劝你们好好干,过年朕给你们加钱!”
于是工部的一众官员,欢欢喜喜的准备这个事去了。看得旁边的王李二人,目瞪口呆。直到皇帝给他们一人拍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你们还楞着干什么?还不快去给我把圣旨送内阁去!他们要是废话,就问问他们太和殿的饭好吃吗?”
“是!”两个人一流烟的跑中书传旨去了!
结果这个事情,在第二天就炸了锅,按照道理,在明朝的文官眼中,这样的胡乱花钱,是不可能被内阁和各科给侍签署的!但是御史们惊奇的发现,内阁和各科给侍居然签署了!而且没有任何的拖泥带水!而这个事情的承办部门——工部,居然以前所未有的效率去办这个事情了!于是,剩下的没有被打过屁股的御史愤怒了。在随后的大朝上把内阁、各科给侍和工部一通臭骂!不开眼的还说这是这是乱命,而是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乱命,为什么不封驳!搞得内阁和各科给侍十分的下部来台,不过工部尚书徐光启和侍郎孙元化、宋应星(皇帝把内阁诸大臣给软禁后就把他们三个给升上来了,前天早上才知道这个事情)出班对着御史就是一顿教训:我们工部收到的圣旨上该有的签字、大印都有!凭什么说是乱命?御史一看工部挨骂是有点冤,于是接着妈内阁!最后,脾气火爆的叶向高怒了!
“如果工部成功了,是利在千秋的大业,你们一个个的有没有忠心!”
“是啊,再说了皇上以内库银支应,有何不可?”方从哲也是在是看不下去了。
御史们一听,奶奶的圣旨里没说啊?其实他们不知道这是皇帝专门交代了王李二人在圣旨里不说银子在哪出,结果御史就按照老朱家一贯的扣钱样,说成是乱花钱,结果皇帝自己出了,你还说了屁。
皇帝一看火候差不多了,就给了御史们一句,“朕办点利国利民的事情,而且是花自己的钱,你们就看不过去了!是何居心?”
御史们一看这个,你皇帝是诚心算计我们啊!没有一个接茬的!
“来人,这些没事就知道捣蛋的拉出去,每人给5鞭子!”
“皇上,不可!士可杀不可辱!”
“他们自己错了就要认罚!廷杖他们就是朕不对,所以以后真有错的大臣,不打板子了,改抽鞭子!”
文武百官一个个面面相觑,这也行?你想整人就整好了,干嘛说的这么光棍?
“托出去吧。”
得,几个倒霉蛋又被一顿打。皇上这个时候怎么想的呢?嘿嘿太好了,接下来几天又可以少听点苍蝇叫了!
到了月底,北京怀柔,一字排开的几个炉子,有的高,有的低,都开始点火了!三天以后,高的炉子出了铁水,又过了三天低的炉子出了钢水!虽然质量不是太高,但是不管怎么说是出来了。周围的的老百姓都是几代人打铁炼铁为生的!看见这哗哗流出的钢水和铁水,一个个是抱头痛哭!
等到皇帝知道后,看见出来的钢锭和铁锭有点说不出话来,着他妈也太神了。立刻把派去的王承恩喊了过来,问问是不是工部的人在骗他,王承恩说是真的,从烧砖,起炉子,工部的人都是盯着干的,他也不懂,不过出铁水、钢水是真的。于是皇帝让人把工部的人叫了来,问问是什么回事!是什么人出的主意!配方是什么样子的!又问了这些钢的质地!最后问,能不能用来造炮!工部的说,铁不行,但是钢没问题!就是可能搞不定刀具的问题。
皇帝就琢磨,什么东西比钢硬,最后决定想办法把江西的钨矿开采了,和工部的人一说,这个刘姓的工部官员,立刻就跑回工部,拿了个黑乎乎的“铁”棒回来了,这:“皇上这个是在江西的工部调查官员发现的当地的老百姓手里发现的东西,可以把钢刀划开印子,而且,不吸磁石!”
“去拿把好钢刀了!”
李进忠,就跑到外面从侍卫手里要了一把钢刀一试,十分轻松的就在钢刀上开了个口!
“捡到宝了,人民的力量就是大!”皇帝一高兴就把这句话说了出来。然后发现自己失态了就开始咳嗽。终于遮掩了过去。
“行了,你下去吧!”
工部的刘部员,走了后,皇帝把王承恩,喊了来,让他拿着圣旨去找孙元化,就这样说……
过了没几天又一次大朝,皇帝让人在把钢锭和铁锭抬到殿上,然后工部的徐光启,把怀柔的事情说了,结果群臣道贺,而御史们看着工部的人一个个拿着皇帝的赏赐笑的喜笑颜开的样子,一个个和吃了苍蝇一样!而皇帝说了一句话差点没给他们气死:“朕打你们错了吗?”等御史们出来认错皇帝的另外一句话就差点没把御史们气吐血了,“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
泰昌年的年底,江西的钨矿被找到了,开始大规模的开采,但是主要用来制造刀具,还好之前炼焦的水平和高炉的技术沉淀很深厚了,要不炼钨真的很难!(具体怎么炼钨偶不知道,请不要介意!)而这也为后来江西的工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而在泰昌年第一场雪之前,皇帝看见了他梦寐以求的东西——母机。这可是真正的工业化前期的工作母机,水利全手工的!不过精度却是真没有问题,趁着河水没有结冰,工部的人员给皇帝每种都演示了一下。皇帝看了以后交口称赞。然后要他们多搞一些,回头有用,就这样在第二年开春的时候,怀柔的钢变成了大炮,这次的大炮是直接铸造成一个管型的钢胚,然后由镗床和车床进行处理!等皇帝看见这个全重1200斤的大家伙的时候,皇帝激动了!为啥!这是后装大炮!(其实是皇帝自己少见多怪,弗朗机炮就是后装大炮!)然后皇帝就下令大规格生产,但是要求海军的大炮必须要统一规格,按照射程为先的要求进行制造。并且让他们抓紧时间把火枪给搞出来,而且要求他们试一试用火石发火的可能!工部的一众人领命而去。
泰昌元年十一月,在全国都在紧锣密鼓的收拾藩王皇亲留下来的好东西的时候,皇帝又开始折腾了,皇帝让王和出宫,去搞什么?水泥!要这干啥?修路啊!
皇帝和工部的人商量好了,他们要是搞出来皇帝口中的水泥。皇帝重重有赏,虽然上次皇帝说我们告诉大规模炼钢的话就让我们免跪的这个事没成,可是那时那帮倒霉御史的原因,不过皇帝一分钱也没有欠大伙的!这可是十一万两银子!除了贪官几辈子能挣到!还是老老实实的跟着皇上好好混,离那些御史远点,按照皇帝的说法我们都是技术官员,管他那么多干什么?多搞点新鲜玩意,多挣点钱,比啥都好!皇上那就话最实在了——正道的银子不挣是傻子!
于是在泰昌元年的腊月初九,皇帝刚刚知道自己在皇亲藩王那挣的银子后,徐、宋、孙三个人就一起来个皇上报喜了!什么事情呢?两个事情!水泥出来了!番薯丰产了!皇帝这个高兴。二话没说掏钱,现在皇帝有钱了,两亿多两的白银,干啥不够啊?于是要求他们扩大规模,准备修路!让他们工部找能干的人先去看看地形,把自己一期修路的计划告诉了他们,而且说必须在一年内把这些地方勘察完!并且交代他们要利用农闲多多的开水泥厂!于是北方的很多地方都开始大规模的建水泥厂了!为啥,皇帝很会造势。水泥厂不收税,而且朝廷修路现在就是要用大规模的水泥!到了天启元年的3月,四川到陕西、河南到江苏、北京到天津、北京到山海关的路就开始修了,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群人把地整平,砸实了,把水泥和沙子和上水搅匀后,倒到用木板搞好的地方,再拿抹子抹平,等它干了就好了,这些路在平原都是宽3丈宽,就是山里也是可以让两辆马车并行通过!
因为开工的时候是农忙季节,皇帝特地交代不许派差役拉夫,而是用钱买,每天150文,管三顿饭。因为是长期的修路,结果就是出现了一个职业——筑路队!后来这个职业逐渐发展、成熟,朝廷发现他们干这个比自己派差还要省,而且保质保量保工期!最后工部在皇帝的“引诱”下,上书:以后这样的修路的事情,工部只管勘探地形,最后修路由筑路队包干,工部只管审核工程质量,和计算工程所需费用。由筑路队按照藩王财产拍卖的方式进行竞拍!
内阁和户部在看到这个事情的好处的时候都表示了统一,这个时候大部分的户部的官员也叛逃到了皇帝后面,为啥?皇帝把抄来的钱财的零头给了户部,户部现在也有钱了!看得见的好处谁不要呀!
结果呢?御史不同意了,什么朝廷修路要涉及方方面面,工部不进行是不行的!什么如果朝廷不全程负责,筑路队拿了朝廷的钱,把路修的不好怎么办等等等等。反正他们就是不同意。最后皇帝说了,筑路队要是没按工部的要求修就要他们赔钱,其实皇帝都已经很了解筑路队了,他们大多是当地人,自己修自己的门前路,还是皇帝老子掏钱,他不好好干,不说皇帝拿他怎么样,就是自己家乡的人也要骂死他!然后皇帝把自己的想法很光棍的说了出来:“朕是皇帝老子,朕给天下老百姓掏钱修路,而且是修他们自己家门前的路,他们不好好修,就不怕自己的家乡父老骂吗?你们这些御史不要老是杞人忧天,要相信我大明礼部的教化之功!”得,这个事情最后还是按照工部的意思办了,不过御史这回又把礼部得罪了。御史们现在在朝廷上不好混啊。
因为修路和建海军,天启初年的民间有三样事情是绝对不会赔钱的一是水泥厂、二是辽东的伐木业、三是沿海的造船业!当然炼钢和炼铁就更不用说了,不过那是皇帝亲自经营的谁敢插手?尤其是造船业,以至于当时的西班牙吕宋总督给西班牙国王的信中说:国王陛下,东方的那个大明帝国,现在正在疯狂的造船,据说他们的皇帝要建造1000艘巨型战舰。我希望您可以派位大人到中国的沿海来看看,不要说几年以后,现在的大明帝国的皇帝就可以让他的船从泉州直接连成舟桥一直到达马尼拉!
而他的国王的回话很简单:上帝保佑你我的总督大人,千万不要招惹他!
不过由于这种全国的修路,和建设海军,帝国的工业也算是被皇帝拉进了门!
第十节 银子
万历四十三年和泰昌元年,就在一片哭喊声、叫好声、死亡声中过去了。
皇帝在尚书房把几位内阁大臣喊了过来,一起来个还有各部的尚书和侍郎。
“泰昌元年,就要过去了,朕也算作了几个事,你们也知道,朕是甩开你们单干的,这些事情,你们压力也是比较大的!朕都是知道的,不过你们可以告诉那些御史们,朕吗是个小孩子,小孩子就是比较贪玩,贪玩自然需要钱了,朕不好意思找外人要钱,只能找自己的家里人要了,所以朕要削藩、朕要惩治皇亲国戚,不过朕也不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吗!蜀王一家就很好不是吗?朕是小,比较糊涂,但是大是大非朕还是明白的,朕还算基本做到,没有冤枉好人、没有放过坏人的吗!是不是!”
“皇上圣明!”
“这就是假话了,朕才12岁,圣明什么!还是做纯臣的好,搞那么多名头,像皇爷爷在世的时候一样,天天在背地里骂皇帝,当着皇帝的面就歌功颂词没的意思!”
“是,皇上教训的是!”
“好了,不说这个了!从嘉靖年间开始,每到过年,我们都要算算账了,大明是家大业大,账还是明着算的好!民间不是有句俗话吗——亲兄弟明算账。”
“是!”
“那就开始把!”
“皇上,历年的总帐,是由户部开始的,可否由户部开始!”
“今年,工部开始吧,然后是兵部、礼部、刑部、吏部,最后是户部!”
“皇上这,不合成法!”
“哪有那么多事!”
“各部干了什么朕都不知道,户部就先说各部用了多少钱,这个规矩不好,朕要先知道各部干了多少事,然后再看看他们花的钱都到哪去了,再在户部对账!”
“皇上圣明!”
“好了,开始把!”
“回皇上,工部本年主要就是治河,下半年对停灵大殿进行修缮,按照皇帝的吩咐一起修路进行初步的勘察,这些现在还在进行,除了治河以外,花费较多的是大运河的维护!”工部尚书徐光启说。
“不太详细,朕想知道,今年治河有几条河!”
“上半年微臣不是工部尚书,那个时候一年就是把黄河,开封段加固了,其他的就没有了,下半年,臣等以农闲时节,按照皇上的意思,以银筹工,召60万人,将黄河陕西段进行加固并且将郑国渠进行了修缮,在河南以银筹工,召80万人,利用农闲,加紧时间对河南段黄河进行拓宽,并且对开封的陆河进行清淤,但是清淤的效果不太好。北京到天津的潮白河也进行了拓宽,以上修河上办年用银70万两,下半年用银,300万两!但治河是个利在千秋的大事,明年也少不得这些银子。勘察道路,到现在为止用银2万两!停灵大殿用银10万两!”
“等等,停灵大殿,花了多少?”
“10万两银子。”
“这么多?”
“工部皆有账可查。皇上可查人去查理!”
“恩,这个事情回头再说!”
“是!”
“接着说吧!”
“按照惯例,新皇登基,要营造大宫(古代对活着的皇帝的陵墓的代称),这个计划用银280万两!不知是户部度支,还是内库度支,请万岁定夺!”
“啊,给朕造个墓要280万两!不行,这个不行,回头再说吧!等朕老了再说,这也太多了!”
“万岁不可!280万两是分年慢慢支出的,要是一次支应,恐怕!”内阁首辅方从哲说了一句。
“不碍的,再说了秦始皇修的墓大不大,不还是被项羽一把火烧了!只要大明强大了,朕就是薄皮棺材一口,也是圣明的,不然,就是花万万两银子修墓,也是个被人骂的主!”
皇帝话说到这个分上,大家也明白了,就不再说多。
“皇上工部今年除停灵大殿为户部银外余下皆为内库银。工部的事情就这些了!”
“恩,那兵部呢?”
“启禀万岁,今年上半年,三边军饷为140万两!先皇发内库赏天下众军100万两,下半年三边有军饷为160万两。全年军饷合计400万两,另有兵部南北军械耗银达85万两,这个月蒙古寇陕西甘肃,两镇斩首400余首级,刚刚接到消息!还需要赏赐!”
“这个事情,内阁拟票把,赏赐不能少了,秦军,二百年来打得仗苦,拿的饷少,朕不能再亏待他们!”
“臣带秦军,谢皇上隆恩!”兵部尚书杨涟跪倒谢恩!
“不要这么说了,还有朕要见见有功将士!内阁和兵部看着安排一下!”
“是!”
“兵部还有别的吗?”
“臣闻皇上,有意建海军,不知道!”
“呵呵,杨大人,心太急了,这个事的后年才能完成,先让吴穆办着把,到时候也是要归兵部的。”
“臣,明白了,不过这不合国家法度!”
“没事,这个事情,回头内阁、兵部和吴穆定个法子在说吧!”
“是!”
唉,还是太碍手碍脚了,杨涟是个忠臣,但是忠臣,总是有些迂腐!回头把他喊来好好谈谈吧,他还是知兵的,很多事情可以让他办!
“兵部还有什么事吗?”
“没有了!”
“礼部,叶大人来吧!”叶向高兼着礼部尚书!
“是!”
“今年礼部花费很大,先皇帝及先皇大丧,共花费470万两!皇上登基因为皇上明言不得多花,才花了30万两,其他祭天等等共计65万余两,按理今年要开科,但是国逢大丧,没有举行,要不又是60多万两!各地府学、县学和太学也用去了30余万两!今年礼部基本就是这些,差不多是655万两!不过除了470万两是内库银外其余都是户部银!”
“恩,这是没办法的,皇祖考和皇考的大丧这是天意,没得办法,不过各地府学、县学和太学的费用有点少了,明年开始要加大啊!教化还是要多多益善啊。虽然朕,年龄小,但是我中华孔孟之道,还是要大力推广。这是百年的大业!不能放松了!”
“谨遵圣意!”
“好了,刑部呢?今年案子多不多?”
“万岁,今年因为各地灾情不断,案子是多了些!”刑部尚书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