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采取妙用章》言采取药物的奥秘,《真土妙用章》论述意念在内炼中的作用。《火候妙用章》言精气升降运行之掌握,《神化妙用章》言丹成神化之妙用。
书中又为金丹修炼提出了七个注意事项,即七个〃须知〃:运火行符须知、朔望弦晦须知、防危护失须知、卯酉刑德须知、沐浴心虑须知、生杀爻铢须知、脱胎换鼎须知等,提醒修炼者注意掌握。
此书表现出浓厚的三教合一思想。一方面,将老子之道说成是万法之宗、三教之祖,称〃孔子而佛,皆明此道,非另有一道也,后来乃分三教〃,把老子抬高到三教始祖的地位;
另方面,又将金丹之道与儒、释会通:〃夫金丹之道先明三纲五常,次则因定生慧。纲常既明,则道自纲常而出,非出纲常之外而别求道也,是谓有为。故云'和其光、同其尘'也。〃
又引佛家定慧之说,以证金丹无为之性功,曰:〃乃至定慧圆明,是谓无为,故云'知其雄,守其雌'也。道至无为,则神仙之事备矣。〃书中还多处采用禅宗的棒喝、公案手段,以直指人心,明心见性。这种理论上的特征是宋元内丹派的基本倾向,反映了当时思想界普遍存在的三教合一潮流。
该书融南北二宗理论和丹法为一体,并在很多方面作了比前人更系统更精细的论述,是元代最重要的一部内丹书。在道教内丹史上也不失为一部重要著作。
《道法会元》
《道法会元》为道法书文汇编之一。未著编纂人姓氏。
《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书中所收道士文论甚多,以元末明初清微派道士赵宜真(?~1382)之文论最多且最晚;在其他多篇清微法中,已将赵宜真作为清微派一代祖师列入启请神灵中,表明编纂此书时,赵宜真已经作古。故此书成书之年代,当在赵宜真逝世之年至《正统道藏》始刊年(正统九年,1444)之间。
全书二百六十八卷,收载宋元至明初新符箓派之道法甚伙。大体言之,卷一至卷五五,为清微派道法;卷五六至卷一五四,为神霄派道法;以下各卷,为正一、天心、东华、净明及其他小派之道法。所收各种符法、密诀、隐书、灵文(包括少数斋仪),多达百种以上。是研究宋元明诸派道法的重要资料。在收录众多符法咒术的同时,又收有不少道法论说文字,其撰述人有:白玉蟾、王文卿、邹铁壁、黄舜申、萨守坚、莫月鼎、赵宜真等。故此书又是研究宋元明诸派道法理论的重要资料。
《道法会元》还收录有多篇新符箓派重要传人的传记和传法谱系。如清微派历代传人小传,神霄派祖师汪真君小传,神霄支派传人刘清卿传,东华派重要传人宁全真、林灵真传,丹阳派传人王玄真传以及清微派传法谱系,林灵素所传神霄谱系,陈楠、白玉蟾所传神霄谱系,田思真、宁全真所传东华派谱系,廖守真所传天心支派谱系等,凡此又为研究宋元明符箓派道教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庚道集》
《庚道集》为现存文字最长(约六万余字)、纂集丹法最详的外丹黄白术著作的汇集。编纂人不详。据今人陈国符考证,为元人或明人所纂。所载丹法多出于唐宋,尤以宋代最多。收载《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
我国古炼丹术称黄金为〃庚辛〃,〃庚道〃即炼黄金之道。
全书九卷,每卷各载黄白法(少数为外丹法)十余条,或数十条,可谓集唐宋黄白法之集大成。其中不少记载,作法具体,且可得到今天化学实验之验证。如卷二〃抽汞法朱砂〃,即〃朱砂抽汞法〃载:〃……炉冷开取,其砂化为真汞,在水瓶内淘出,焙干,若砂好,每一两砂得汞七八钱上下。〃从理论上计算,一两朱砂可得真汞八钱六分,上法所得如为八钱,即与理论值甚为接近。
卷六记载制取药银的〃丹阳术〃(西汉时,炼丹家多以丹阳郡盛产之赤铜为制取〃药金〃、〃药银〃的原料,久之,〃丹阳〃一词遂衍化为〃药金〃、〃药银〃的代称。而制炼〃药金〃、〃药银〃的方技也被称为〃丹阳术〃),先是〃制杖子法〃,〃杖子〃又称〃骨头〃、〃赤毛〃、〃茆〃等,即用〃开通钱〃炼成〃赤铜〃。其次,制取〃点化药〃,有〃制矾法〃、〃制砒粉〃、〃造粉霜〃等。最后为制〃丹阳银〃之法,有〃结煅粉霜丹阳换骨法〃、〃四白头丹阳法〃、〃制砒粉丹阳法〃、〃升砒朱粉霜硇点化法〃等。炼丹家因所制〃丹阳银〃〃雪白如银〃,故以之冒充〃白银〃,实为〃药银〃。
黄白术中之化铜为银法,最早使用的〃点化药〃为〃三黄〃。即三种含砷的硫化物:雄黄(As2S3),雌黄((As2S3)),砒黄。西汉时,即出现了用此三黄点化得到的一种铜砷合金,因系黄色,被冒充作黄金,故有〃汉代多伪金〃之说。但〃三黄〃与金属合炼时,在高温条件下容易挥发,后在实践中发现,经过〃伏火(煅烧)〃处理,即可改变其易挥发的特性,如东汉末黄白大师狐刚子即有〃伏火三黄,点化五金〃的论述。唐金陵子《龙虎还丹诀》中的〃点丹阳方〃更详细记载了用〃砒霜(As2O3)〃点化丹阳(铜),从而获得〃砷白铜〃(另一种白色的铜砷合金)即〃药银〃的实验。故唐代的炼丹文献中,出现了不少〃伏砒法〃、〃伏X法〃。在此基础上,宋代则进一步发展为〃死砒法〃、〃死X法〃。所谓〃死〃,即对〃砒〃煅烧处理时,不仅改变了其原有特性(即原物〃死〃了,分解了),并获得了新的形质,用以制炼,更具成效。
卷六又记载有分离〃单质砷〃的方法。古代所称〃砒〃,即今化学元素周期表上第33号元素〃砷〃。已知自然界中以游离状态存在的〃砷〃很少,大都是以砷的硫化物存在(如〃三黄〃)。关于最早从化合物中分离出单质砷,西方一致公认归功于13世纪德国炼丹家大阿尔伯特(AlbertusMagnus),但我国化学史家赵匡华等按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中有关〃雄黄〃一段文字进行模拟试验,证明葛洪早在四世纪初就曾分离出单质砷,这比大阿尔伯特要早九百多年。
可惜葛洪没有明确记载〃砷〃的形质,而本卷〃葛仙翁见宝砒〃,〃煅信(信石即As2O3)法〃,〃煅信〃三法,则有〃色如银〃,〃……甚硬〃等关于单质砷形质的确切描述。而当赵匡华等对上述三法模拟试验时,也确实炼制出单质砷。
卷七所记几个〃死砒点化法〃,其发生的化学变化与上三法同,对反应生成物亦记录为:〃亦如玉银,相似可爱〃。
综观《庚道集》各卷丹法,都广泛使用了植物药,且剂量小(以两、钱为单位),说明当时对植物类药的药理、药性已有较深刻的认识。书末所载的以植物药为主,兼及极少量的其它类药合和而成的〃治大麻癞风药感应大风丸〃,标志了黄白术趋于衰微时,已渐次为植物类药所代替。
诸丹法中还广泛使用了〃米醋〃。考〃米醋〃系从米类发酵制得,质量较高。由此看出,随着古代作坊的出现和酿造业的进步,使参与黄白术实验的有机酸质量,也相应获得了提高。
《方壶外史》
《方壶外史》为明道士陆西星撰著的内丹丛书。早有明刊本,已难觅;现存民国四年(1915)郑观应据明刊之重刻本。
分八卷,收书十四种。可概分为两类:一为注释。计有:《黄帝阴符经测疏》二卷,《老子道德经玄览》二卷,《周易参同契测疏》一卷,《周易参同契B义》一卷,《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一卷,《崔公入药镜测疏》一卷,《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一卷,《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测疏》一卷,《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测疏》一卷,《邱长春真人青天歌测疏》一卷,共十种。一为撰著,计有:《玄肤论》一卷,《金丹就正篇》一卷,《金丹大旨图》一卷,《七破论》一卷,共四种。黄邃《悟真篇注》跋称,明刊《方壶外史》又收陆西星《悟真篇小序》一卷,如然,则明刊《方壶外史》共收书十五种。
十种注释书中,后八种为丹经注释,前两种《老子道德经》和《阴符经》本非丹书,但陆西星认为:〃《老子》者,圣人道德之微言,而性命之极致也。〃〃若夫溯大道之宗,穷性命之隐,完混沌之朴,复真常之道,则孰先《老子》?〃①即认为《老子道德经》是修道修丹之祖宗。又称世人将《阴符经》分为〃神仙抱一之道〃、〃富国安民之旨〃、〃强兵战胜之术〃等三篇,〃固已支离破碎,大失经旨〃,〃而兵家者流,又窃其八卦甲子神机鬼藏之说,以为兵机,不根甚矣〃!他认为:
〃《阴符经》,固古之丹经也。〃②基于上述认识,故将《老子道德经》和《阴符经》视为最古最基本之丹经而加注释,并从中发挥了他的内丹思想。
四种撰著为陆西星直接阐述内丹理论和方法的著作。《玄肤论》一卷,二十篇,详论修丹理论、步骤和方法,计有:三元论、内外药论、阴阳互藏论、先天后天论、铅汞论、元精元气元神论等。《金丹就正篇》一卷,三篇,阐述阴阳双修理论,称直接得之于吕祖(洞宾)。《七破论》一卷,七篇,批驳世上流行的〃邪术〃、〃愚见〃,有《破非论》《破伪论》《破执论》《破邪论》《破疑论》《破愚论》《破痴论》等。《金丹大旨图》一卷,绘〃先天无极之图〃、〃太极未分之图〃等八幅内丹图,解说内丹。
陆西星内丹说,宗承南宗双修派,主阴阳双修。他很推崇元代双修派传人陈致虚,说:〃间尝参读诸家真一抱一玉吾之书,分注错经,互有挂漏;而求其心领神会,以得乎立言之旨者,则惟上阳(陈致虚号上阳子)近之。〃③因此在《金丹就正篇》中明确标示阴阳双修之旨,说:〃金丹之道,必资阴阳相合而成。阴阳者,一男一女也,一离一坎也,一铅一汞也,此大丹之药物也。夫坎之真气谓之铅,离之真精谓之汞,先天之精积于我,先天之气取于彼。何以故?彼坎也,外阴而内阳,于象为水为月,其于人也为女;我离也,外阳而内阴,于象为火为日,其于人也为男。故夫男女阴阳之道,顺之而生人,逆之而成丹,其理一焉者也。〃但如何阴阳双修,其关键之处如〃开关〃、〃展窃〃、〃交气〃等,却不著于文字。
另一方面,其丹法中又有许多与清修派相通之处,如《玄肤论》强调修丹之要在于炼神、调息,而炼神的主要步骤,一是澄神(其要为遣欲),二是养神,三是凝神;调息的要诀是勿忘、勿助,顺其自然。
陆西星以其系统的丹法理论,肇开内丹东派,对明代中叶以后的内丹界产生过相当大的影响,其内丹丛书《方壶外史》则是研究此派丹法的基本材料。鉴于此派之后继人不彰,此书更具研究之价值。
注:
①《老子道德经玄览·序》,载《方壶外史》卷二,郑观应等排印本,1915年
②《阴符经测疏》后序,载《方壶外史》卷一,版本同上
③《周易参同契测疏·序》,载《方壶外史》卷三,版本同上
《道书十二种》
《道书十二种》为清乾嘉时龙门派道士刘一明所撰之道教丛书。有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常郡护国庵刊本;民国二年(1913)上海江东书局石印本;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集成书局石印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据常郡护国庵本,并以上海翼化堂本校勘补缺,于1990年7月出版之影印本,是目前之最佳本。原名《指南针》,收书十二种,后收书增加,但仍沿袭此名。现共收书十七种。刘一明所作之书,除《道德经会要》《心经解蕴》《金丹口诀》《栖云笔记》,及医书《经验杂方》《经验奇方》《眼科启蒙》《杂疫症治》等未收入外,全都汇集在此丛书内。
所收十七种书,可概分为两类。一为注释。计有:《易理阐真》含《周易阐真》五卷,《孔易阐真》二卷),《阴符经注》一卷,《参同直指》(含《参同契经文直指》三卷,《参同契直指笺注》三卷,《参同契直指三相类》二卷),《黄庭经解》一卷,《百字碑注》(附《黄鹤赋》)一卷,《敲爻歌直解》一卷,《悟真直指》四卷,《金丹四百字解》一卷,《无根树解》一卷,共九种。一为撰者。计有:《修真辨难》《修真后辨》各一卷,《修真九要》一卷,《通关文》二卷,《神室八法》一卷,《象言破疑》二卷,《会心集》(含《会心内集》二卷,《会心外集》二卷),《西游原旨》一卷,《悟道录》二卷,共八种。
九种注释书中,后七种为丹经注释。前两种之一的《阴符经》,亦被刘一明视为最古之丹经,以丹道注释之,这与唐宋以后之内丹家无异。别具特色的是对《易》的注释《易理阐真》。《易》被儒家定为六经之首,一般人认其为儒家书;但刘一明认为,《易》之〃归根处,总以穷理尽性至命为学〃。故断定:〃《易》非卜筮之书,乃穷理尽性至命之学也。〃在他看来,〃丹道即易道,圣道即仙道〃,①儒家易学与道教丹学是二而一者的。故他把《易》作为丹经来加以阐释。另一方面,他又认为:〃丹经子书,千帙万卷,总不外易理。〃②实际又把《易》作为丹经祖书之一。因此他不仅在注《易》时,以丹道解易学,以易学证丹道,而且在注释其他丹经和撰写其他丹书时,亦多以《易》学为本。丹道与《易》学的紧密结合是刘一明内丹理论的特点之一。
八种撰著书,是刘一明内丹理论和方法的直接表述。《修真辨难》(卷上)之后,又作《修真后辨》(卷下)。前者以师徒问答形式,回答了〃何为道〃、〃阴阳何以分内外〃,以及〃玄关一窍〃、〃内药外药〃、〃真铅真汞〃等一系列问题,〃其中天道圣功,性命源流,药火是非,无不一一分晰〃。③后恐前者〃头绪散涣,语句冗繁,阅者不能会通一贯〃,特再作后者,将内丹要领集中为二十六条,详加阐释。计有:先天精、气、神,后天精、气、神,先天真一之气,真假身心,真假性命等。《修真九要》提出修丹的九个要点与步骤,计有:勘破世事、积德修行、尽心穷理、访求真师、炼己筑基、和合阴阳、审明火候、外药了命、内药了性等,包括了〃功〃、〃行〃两方面的内容。为了使人勘破世事,又作《通关文》,将世人最难勘破的世事,概括为五十关(如色欲关、恩爱关、荣贵关、财利关等),劝人一一勘破,以为修丹悟道的起步。从中反映出强烈的佛教思想色彩。刘一明认为修丹的根本在修心,把人心称作神室,特作《神室八法》,劝人把刚、柔、诚、信、和、静、虚、灵等八种德性作为建筑神室的材料,以为修丹的基础。从中又表现出浓厚的糅合儒家理学的色彩。《象言破疑》会合《易》理,以丹道图数十幅,配合解说修丹的义理,重要者有:象言说、顺逆说、火候说、胎中面目、婴儿面目、炼己筑基、天良真心、阴阳混合、太空虚无等题,借以〃细分是非,扫旁门而指正道,息邪说而辩真宗〃。④《会心集》分《内集》《外集》,《内集》又分上、下卷,一以诗、词、歌、曲若干首,〃因物书怀,就事寓意〃以解说丹道;二以论说文字十余篇(如大道归一论,真正丹药伦、采取药物论、作运火候论、颠倒阴阳论等)以述内丹的具体作法。《会心外集》亦分上、下卷,同样以诗、词、歌、曲加杂文若干篇以论说丹道、杂文中再列《三教辨》,以论三教一家。《西游原旨》以〃三教一家之理,性命双修之道〃解说《西游记》。《悟道录》则就宇宙和人世间诸现象,拈取八十一条(如天高地厚、日照月临、雷鸣风吹、种黍种麻、松心竹节、婴儿天真、痴汉醉人等),从中点悟出修道修丹应该汲取的道理;并写《叹道歌》七十二首,以破人迷妄,劝人入道,指斥外道,引归正道。
由上可见,《道书十二种》几乎全为刘一明的内丹著作。
其中《悟道录》虽类杂著与劝世文,但主旨却是以己之〃悟〃劝人入道和修丹;《西游原旨》也是杂著,但仍以三教合一与修丹思想为核心。其余各篇,或以己之丹道思想阐释丹经,或是直接阐述内丹理论和方法,是内丹著作的主体。
以上各书,表现出刘一明内丹理论和方法的两大特点:
(一)刘一明虽为全真龙门派道士,但其丹法理论却上承钟吕,主性命双修、先命后性,与道教南宗十分接近。他说:〃修性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修命不修性,犹有家财无主柄,此皆为性命双修而言也。〃其丹法次第是先了命后了性,首先炼己筑基,其次〃锻去后天余阴〃,凝结圣胎,再进入性功,〃迸出清净法身〃,复归无极。这种丹法路线,是与全真道的先性后命、以性兼命大不相同的。(二)三教合一思想比其先辈更为浓厚。不仅在不少著作中作专论(如《大道归一论》《三教辨》等)阐述三教同源,而且在修炼的各个环节,诸如药物、鼎器、火候等方面,无不大量融合儒、释,特别融合理学。如他分性、命为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