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铜时代的恐龙战争-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卫国遗民侥幸逃脱的就剩七八百人。路上,卫大夫觉得手边可以奴役的群众太少了,就商量多拖一些人下水。他们从共、滕两个小城调来四千多人,陪着他们逃难,以壮行色。
  巴尔干北部地区乱成这样,整天搞妇女工作的齐桓公竟然没时间过问,天天饮酒作乐,搞妇女工作。管仲于是进谏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成语出处)。卫国危急,咱们义不容辞啊。”齐桓公于是派出军队给卫国难民送去救济物资和药品,还带了种牛、种羊、种鸡、种狗以为繁殖(卫国的猪羊都被吃绝种了),以及建筑材料,用于搭建临时窝棚。
  国不可一日无主,在齐国留学的卫“公子毁”也被齐国军队送到现场,在臭气熏天的难民营即位为卫文公,主持流亡政府。一般谥号叫“文”的人,脾气都比较好(比如汉文帝)。卫文公早起晚睡,吃素的、穿破的、问寒问暖,像个慰问团长,整天抱着老百姓的孩子合影,安抚难民。老百姓都称其贤。
  卫文公还想找回有“野鹤癖”的老爹卫懿公尸体,但是沙场上只发现了他老人家剩下的一个肝(根据目击者报告,这的确是他老人家的肝。狄人不爱吃肝,才剩下的)。大夫“弘演”拿起卫懿公的肝,觉得老卫似乎不应该就剩这么个肝了。于是他剥开自己的肚子,把肝放了进去,说:“快把我埋了吧,就算主公是全尸了。”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肝移植手术,受术者“弘演”几小时后死亡。
  北狄人祸乱了卫国,吃得又饱又撑,拖着妇女牛羊往北回去,经由北边的邢国(今河北南部邢台),继续杀人放火。邢人抵挡不住,也向国际宪兵齐国求助。
  管仲却说:“现在北狄兵吃饱喝足,打仗不如开始猛了,邢国人估计还能抵抗一阵儿。这时候出兵相助,功德不大。不如等邢人战败溃散,北狄也消耗差不多了,咱再出兵,不但有必胜把握,而且恩德也就更大。”
  齐桓公觉得有理,巴不得在家陪媳妇,按兵不动。事实上,虽然齐桓公号称国际宪兵,但它毕竟从百里弹丸小国刚刚有所发展,国力和军力都不足以组织大规模对狄战争。这可苦了邢国人,被围困两个月,子弹全部打光,兵败如山倒,也开城南逃。
  管仲看看是时候了,怕单独自己力量不够,挥齐、宋、鲁、曹、邹五国兵马接住邢侯。狄人强弩之未,畏惧诸侯联军,也就放把大火,高高兴兴回北方老窝去了。
  邢国已经给烧得残败了,就请有钱的齐桓公给他们弄个住处。齐桓公发动军队在山东聊城附近筑下新城,收容邢国难民。
  第二年,一直生活在草莽中的卫文公也请求国际援助,我想要有个家,一个中等华丽的地方。齐桓公遂在河南濮阳给他修了个城,成为卫国国都。卫文公搬进新居(从此再没回过朝歌),兴奋之余他做诗感谢说:“投我以木瓜兮,报之以琼琚。”不知道为什么新家使他想到了木瓜。“木瓜汁”好喝啊,饭馆里可以点,这东西也有两千多年历史啦。
  齐桓公存亡续绝,救卫、复邢,以及前面平息鲁国之乱,三件大功,记入史册,光垂千载。从此天下诸侯,都对齐桓公服气得打紧了。不过卫国、邢国这对难兄难弟,互相之间还掐,几十年后,卫国向北扩张,把邢国吃到肚子里了。卫国最后的命还挺长,一直挺到了秦国统一天下,后来,秦始皇死了,卫国还没有亡。(怪哉!)
  卫国命长,原因是那里贤人多。前面有过“大义灭亲”的老干部石碏,现在又有“肝移植”的大夫弘演,后来又有“以不贪为宝”的子罕,以及孔老夫子所使劲夸奖的遽伯玉、史鱼、史狗等名流。
大哉强齐八 
  北狄人带着饱掠而归的粮食、奢侈品和一批怀孕的妇女,撤回河北老窝,算是被齐桓公“攘”跑了(其实他也没怎么攘人家,他主要是掩护卫国、邢国人逃跑,安置收容难民)。接下来,老齐做的就是“攘”东夷和南蛮了。
  东夷人是山东地区的原住民,中华文明的东极源头(西极源头是黄土高坡上的华夏族。东夷和华夏为了争着入主中原而长期为敌)。从五千年前黄帝时代起,东夷族开始走背运,连续遭到华夏族的攻击。不论是尧舜禹、夏商周,都频频对东夷用兵。东夷像北美印第安人那样输光了世代居住的土地,又像蚜虫那样被农药喷杀,不断输掉自己的文化习俗。到了如今春秋时代,齐桓公继续“攘”东夷,在他称霸的三十年间,陆续灭掉三十余国,其中多是东夷小国。东夷人被打压在山东东缘和东南缘。如果再继续打压下去,他们就要顺着淮河水,被冲进黄海里去了。
  等到春秋末年,齐国灭掉东夷大国——莱国(今山东烟台、黄县一带),齐国土地因而扩张一倍以上。这也意味着,中华历史上曾经与华夏族分庭抗礼的东夷族,中华文明的东源,蚩尤、后羿、大舜的同类们,从此融合于华夏。他们原先所生息繁衍的国度,如:成、阳、介、牟、薛、郭等等这些国家的字眼,被从历史版图上抹去,却变成了姓氏而存在,依然活在我们的文化里。
  下面说说南蛮。长江流域的楚国被黄河流域的中原人贬称作“南蛮”。楚国人就是湖北人,作为南方超级大国,楚国不断拓疆,从其老窝湖北省向北平行推进两百多公里,进入河南省,前锋距离周天子的洛阳才两百公里,成为中原心腹大患。
  东方霸主齐桓公,号称东方不败,所以轻易不敢碰南蛮楚国,生怕一旦输了,栽掉面子。是齐桓公的三姨太“蔡姬”把齐国拖进了对楚战争:有一天,齐桓公看见二十年来霸业初定,也该歇歇啦,就去湖上疗养疗养吧。于是他跟三姨太“蔡姬”登上小船,到湖水里采莲花。大约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吧,近之则不逊。这个天性好动的小蔡姬深受齐桓公庞爱,所以登鼻子上脸,“不逊”起来。她把小船儿左荡右荡,使劲晃起来,像游乐园的“海盗船”那样疯狂。齐桓公有轻微恐水症,吓得老脸发白,腰子一拧一拧,挣扎出许多与身份不谐的姿态来。大喊姨太太停下姨太太停下,她也不停。齐桓公大怒。
  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更哪里晃得,小蔡姬被退回娘家蔡国反省。齐桓公的意思是,让小蔡姬回去反省几天就回来。小蔡姬坐着牛车颠了一千多里路,回到河南南部上蔡地区的蔡国,人都给晒黑了,积聚了满胸羞恨,从“近之则不逊”,变成“远之则怨”了。他爹老蔡更是个牛脾气,心说你齐桓公不要没关系,我这闺女就是晒黑了也抢着有人要。干脆把她改嫁给南边不远处湖北省的楚成王吧。楚成王大喜,曰“有妞自远方来兮,不亦乐乎?”愉快地笑纳了。
  什么东西都是失去了才分外想念,自己心爱的姨太太改嫁给了别人也罢,偏偏是嫁给蛮夷楚国,就像自己的碗被猪抢去当槽子,齐桓公要被气死了。他冲冠一怒,坚定了对楚作战决心,积极发动战争准备,与宋、江、黄三个临近楚国的诸侯在山东阳谷县(武松打老虎的地方)会盟,议定借用它们的军事基地作为对楚战争的前沿(就像美国打伊拉克需要先会晤伊拉克邻国以便派兵驻军一样)。然后,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以征伐老丈人蔡国为幌子,横贯山东,向西入驻巴尔干(河南)地区,直攻河南省南部的蔡国。老蔡抵挡了几招,发现自己的国都已在八国联军挤压下,象个鸡蛋那样碎掉了。老蔡被迫南逃入楚,找女婿和小蔡姬避难去了。
  齐桓公破蔡之后,乘胜大踏步推进,猝然出现在楚国北部边境(于河南省南部)。其实,伐蔡只是千里出征的一个幌子,用以掩盖伐楚的真实动机,使楚国先无防备。但是,试图出其不意攻袭楚国的八国联军也发现,楚成王早已在湖北境内构筑了纵深九百里的防御体系,保护其南部的郢都(湖北江陵),使得联军无隙可乘。然而楚国人也不敢主动进攻,齐国历年兵锋所指,所向披靡,这次又是八国协同出击,党同讨逆,史无前例,给楚人造成心理的威慑力极大,楚人不敢出兵迎击。齐桓公为保存实力亦不敢冒然做深度进攻,只好集结在楚境上休整观望。双方这么干瞪着眼,谁也不敢先动手。
  楚方派出的谈判大员“屈完”,来在边境上谈判,商议解决争端。屈完先生是个南方快嘴子,春秋第二舌辩之士,属于湖北的九头鸟和滚刀肉,极不好对付,只有齐国宁戚是他对手(就是那个“唐僧”)。但宁老头已经死了,所以屈完在谈判中出尽风头,创造了一大堆知名成语,诸如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汝之涉吾地也。
  “风马牛不相及”,“风”不是刮大风的意思,是指动物交配,就是追逐做爱的意思(《英雄》影片上张艺谋让那些秦国士兵高呼“大风、大风、大风”,翻译过来就是“我靠、我靠、我靠!”^_^)。屈完在谈判席上说:“咱们楚齐两国一个在荒南,一个在远东,好比一个是马,一个是牛。牛不会找马做爱,马也不会跟牛交配,风马牛不相及也。所以啊,你不必打我,我们也不必打你。可是您老不远万里来打我们,真就奇怪了。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把个齐桓公给质问得哑口无言。
  齐桓公回答不上来,管仲就出来找辙,管仲说:“从前,我们祖上的姜太公得到周天子批准,可以征伐天下任何诸侯,维护周室尊严,东到大海,西到黄河,南到你们的穆陵关,都是我们祖上管的地面。我们怎么就不可以到你这里来!”姜子牙在《封神演义》上捏一根打神鞭,可以殴打“封神榜”上犯错误的诸神,就是暗示了他征伐诸侯的特权。
  屈完回答说:“您说的道理兮很对。但是,鄙国犯什么错误兮?请您明示。”(楚国方言,说话都带“兮”。)
  齐桓公心想,这个还用问吗?楚国区区一个子爵,居然冒称楚王,跟周天子平起平坐,这还不是有罪!但管仲拦住了他。管仲想,一旦提出这个责问,楚国偏死活不肯去掉王号,不听我们的,我们岂不很失面子。于是管仲找了不疼不痒的小事由,便于对方改正的:“你们楚国特产苞茅,要上贡给朝廷,可是你们一连三年不上贡,周王室都喝不上好酒了。拒不上贡,是严重的政治问题啊。”(苞茅可以编做滤器,把酒汁从酒糟里过滤出来。这是古代酒的提纯方法。后来有了得以法提炼烧酒,酒精度数才提高。)
  上贡苞茅不是件难事,不过就是割些草送去嘛,比去掉王爵的番号容易的多,屈完看见对方是给自己台阶下,赶紧借坡下驴,承认道:“如果您就为了这点小事兮,那我们上贡苞茅不就完了,何苦千里迢迢跑来打架?”
  管仲听出对方指摘自己小题大做,口气还很硬,就搬出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责问楚国:“还有一桩事,周昭王从前南征楚国,死在这里了,我们特来讨个说法。”
  周昭王是西周早期的一任天子,曾经出兵征讨长江流域,整理南蛮,平叛了26个小国,胜利班师回来,却在汉水上淹死了,全军覆没。
  屈完说:“周昭王老辈子的那点事兮我知道,那是交通事故兮谁管得了。”
  其实不是交通事故。当时,可恶的楚国人为了抗拒周天子,就拿树胶粘合了船板,拼凑成船,送给周昭王坐。这些流向冥界的船只,到了中流就遭水泡解体了,周天子落地凤凰不如鸡,给淹死了,六军全部覆没。但是,这官司到今天,是谁也说不清的了。
  齐桓公听了半天,见两人越扯越远,恼了,吹胡子瞪眼说:“真恼人啊!少狡辩!寡人的大军在此,谁敢抗衡,寡人想灭谁,谁能跑得了!”
  屈完说:“您老人家倘若以德服人兮,谁敢不服?您要动武兮,嘿嘿——我们方城为城,汉水为沟,兵多将广,正好和您老人家兮,大干一场!”
  这个柔中带刚不卑不亢的家伙把对方噎得一愣一愣的,脑袋“兮兮”直冒冷气。说实话,齐国还真不敢打个鱼死网破。回顾齐桓公进行过的二十几次战争,只有初期与鲁国的两次(乾时、长勺之战),以及伐山戎之战,算是进行了主力交锋,其余基本上都是胡萝卜加大棒吓唬吓唬。比如他“存卫、救邢”,都没直接跟狄兵交锋,只是掩护收容邢、卫逃出人员。更多时候齐国喜欢找几个三等小国组成联军,以联军名义出现,在政治上、军事上造成精神威胁,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目的。孔子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就是这意思,把正义之师摆出来,讨而不杀,服则舍之,并不动真格的去歼灭敌人。春秋前期的诸侯之间也并不好战嗜杀,而是以礼义外交为主旋律,“要文斗,不要武斗”是当时的主流。军队不过是摆在那里的筹码,轻易不制造流血,即便打仗也讲求“为战以礼”。整个国际环境,是太平祥和的。
  鉴于这种国际氛围,召陵对峙的双方,又都不敢先行实施首次打击,于是订立盟约,齐楚讲和:“我不打你,你也不打我。你该给周天子上贡苞茅还得上贡,我认你是哥们还是哥们。”一场来势汹汹的暴风骤雨,被屈完的外交辞令化解,顷刻化为万里晴空,八国联军各自撤回本国。这件事史称“召陵之盟”,是齐桓公借助“尊王”名义的战略胜利。召陵在河南省中部偃城附近,后来岳飞会战金兀术的地方,“拐子马”奔跑之所。
大哉强齐九 
  东夷、南蛮、北狄都塌实了,西戎呢,太远,还攘不到。环顾宇宙之内,四合都安宁了,齐桓公的国际声威达到巅峰。可是,周天子的后院却骚动起来。
  周天子的法定继承人——王子郑,据说越来约失宠了。王子郑年纪正轻,下巴光光的,也正象我们念大学时那样,哭过笑过,醉过恨过,思考过也迷惑过,直到山穷水尽,很少柳暗花明。他苦恼的原因主要来自自己的后妈。这位后妈为了亲生儿子的前途考虑,使劲在老天子面前说我们王子郑的坏话,灌枕头风,要废了王子政,让自己亲生的小儿子当太子。老天子拿不定主意就先死了,王子郑感受到无孔不入的威胁,宫廷血案一触即发。他比较聪明,知道明着斗会两败俱伤,自忖实力也不够,就想巴结个外援,于是拜会齐桓公。齐桓公觉得王子郑是正宗的,应该加以保护,于是约了八国兵马,汇集洛阳城外,联合搞军事演习,吊问死去的天子,实际是帮城里的王子郑吆喝。
  王子郑的后妈一听说城外旌期耀眼,战马长嘶,紧盯着城里呢,她本想废掉子郑,换上自己心爱的儿子,此时就不敢轻举妄动了,使得王子郑顺利接班,是为周襄王。这就是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一匡天下”,避免了周王室的内讧和天下的骚乱。
  而所谓“九合诸侯”就是齐桓公九次主持召开诸侯高峰首脑会议,从最初的驴皮产地东阿县会盟开始,我们没有完全流水帐似的写下来。在扶立周襄王之后,齐桓公举行了九合诸侯的最后一次会盟,地点在河南兰考地区(焦裕禄同志战斗过的地方)。齐桓公召集鲁、宋、郑、许、曹等国,领导大家在兰考朗诵誓词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诸侯各国不可堵塞水源,不可囤积谷米,不可废长立幼,不可以妾为妻,不可使妇人参政。”后三句话全是说给周襄王的后妈听的,吓唬她的,为“一匡天下”服务的。而不可堵塞水源,指的是河流上游的诸侯把水堵了,不让下游的诸侯种地,这是诸侯割据带来的坏处。歃血完毕,大会工作人员把讲话稿(誓词)刻在薄薄的玉石片上,刻成两份。按照会盟的常规,一份藏于盟府,一份和杀掉的牲口一起埋入大地或沉入河中,以取信于鬼神(也许哪一天可以挖出来)。
  就像美国的驴党、象党上台以后要替背后的大财阀说话,周襄王是齐桓公赞助登基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遂从洛阳向大会现场传出话来:“鉴于齐桓公同志上年纪了(70多岁了,已不是从前的钻石王老五了),加赐一级赏格,并且不必下跪。”
  一听不下跪,齐桓公舒了口气——因为我们知道,按他那种生活方式,腰和肾肯定不好。但管仲说:“天子这是讲话客气,咱不能给个梯子就爬。君臣的礼教要是乱了,灾祸就接踵而来。”管仲的意思是,必须维护周天子尊严,把镜头让给周天子,把天子的威风打造得结结实实,我们好借天子去压别人。
  齐桓公立刻领悟,说:“天子在与不在,我们都应该一个样,礼数是不能少的。”连忙颠着腰趋到台阶下边,恭恭敬敬跪拜一下,然后再登上殿堂,又跪拜一次,接受天子使者手中赐予的祭肉、大络车和流苏龙旗。
  这些东西都代表至高荣誉。祭肉,也就是牛肉干,我们现在商场中随时可以买到,不值几个钱。但这块牛肉干不俗,它是来自祭祀先祖的庙,是周文王、周武王在天之灵吃过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