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葛洪-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Page 2…

                         一、葛洪以前的炼丹术 



     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公元283年生,丹阳句容 (今江苏句容县) 

人,东晋医学家和道教炼丹派早期的代表人物。 

     道教和道家不是一回事。道家是与孔子同时代的楚国人老子 (姓李名耳 

字聃d1n)创始的,其代表作品是《道德经》,这本书虽然是用形而上学的 

方法宣传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但也有些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的观点。 

庄周是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周 (约公元前369—前 286 

年),宋国人,著有《庄子》一书。他用相对主义的方法宣传和老子相同的 

世界观。道家在政治上消极,反对社会进步,主张“无为而治”,道家是春 

秋、战国时期产生的一个思想流派。 

     道教不是一个思想流派,而是一种宗教派别,是在中国土生士长的一个 

宗教派别,它形成于东汉时期。 

     道教是由黄老学说和巫术结合而形成的。黄老学说是假托黄帝和道家创 

始人老子的学说。西汉初年,士人陆贾曾根据黄老学说,给刘邦写了12篇论 

文,要刘邦实行“无为而治”,成为西汉初年最高统治集团的政治指导思想。 

     巫术起源于巫,巫是古代对能以舞姿使神降临的人的称呼。商朝的时候 

对巫非常重视,到周代巫的地位就逐渐低了。秦、汉以后,巫和巫术主要在 

民间保存了下来。 

     我国最早的道家经典是《太平清领书》。这本书是东汉顺帝(公元126 

年—144年)时,琅玡 (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县北)人宫崇向朝廷进献的他的 

老师于吉所得到的一本书,共一百七十卷。现在保存下来的只剩下了五十七 

卷,并且易名为《太平经》,但是基本上保存了这本书的面貌。这本书的主 

要思想是认为天地万物都受于元气;阴阳交感,五行(金、木、水、火、土) 

交配,然后产生万物。人们行事都要顺应这五行的道理,不应当逆天而行。 

这本书又说太平气就要来了,将要有大德之君出世,实现太平盛世。东汉末 

年,张角就曾经根据这种说法来组织太平道,作为发动黄巾起义的思想武器。 

     张角的太平道是东汉末年道教的一个支派。东汉末年,道教分为三大支 

派;第一支是张角为教主的太平道,在黄河南北传教;另一支派为天师教, 

也称为五斗米道,以张修和张鲁为教主,在汉中、巴蜀一带传教;第三支派 

以于吉(不是宫崇的老师)为教主,在长江下游传教。三派的信徒大多是贫 

苦农民,这些信徒,后来多数成为黄巾农民大起义的主力。 

     黄巾大起义失败以后,中国长期处于分裂、混战的状态,广大人民处于 

水深火热之中,所以道教也有了发展。但道教开始分为两派:一是祈祷派, 

主要在农民群众中传布,他们用道教的符水治病,叩头思过,属于秘密结社 

的性质;另一种是炼丹派,主要为士人所信奉,讲求炼丹、辟谷(通过行导 

引之术,不食五谷,“辟”即“避”)、导引之术(气功),以求延年益寿。 

这一派多为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生活需要服务。 

     炼丹术是化学的原始形式。大约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就有了炼丹 

术。到了汉代,在封建帝王和豪强贵族的资助下,炼丹术,无论在实践上还 

在理论上,都为后世炼丹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东汉桓帝 (公元147—167 

年)前后,有个叫魏伯阳的炼丹术士,据说是会稽上虞 (今渐江上虞)人, 

出身虽然高贵,却性好道术,不肯做官,闲居养性,当时的人也不知道他的 

行止,也不知他师承于何人,但是,他很善于文词,和官吏们也有些来往, 


… Page 3…

曾经把他撰写的《周易参同契》“密示”给青州(治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 

北)徐从事(州郡长官的僚属),徐从事就“隐名”为这本书作了注。后来, 

魏伯阳又把这本书的内容传授给同郡的淳于叔通(又名淳于斟,或淳于意), 

于是这本书就在世间流传下来。 

     魏伯阳所撰写的这部 《周易参同契》是世界炼丹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论著 

作,历代的炼丹家对这本书都很重视,把这本书称为“万古丹经王”。 

      《周易参周契》这本书一共有6000多字,书写的句式有四字一句、五字 

一句的韵文,有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还有离骚体(仿照屈原《楚辞·离 

骚》的一种文体)。这本书采用的是古代的词韵,非常难懂,并且采用了很 

多隐语。后来,有很多人为这本书做了注解,只有依靠这些注解,才能把这 

本书读懂。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部用 《周易》的理论、道家哲学和炼丹术 

三者参合而成的炼丹修仙著作,中心的理论只是修炼金丹。 

      《周易参同契》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炼制“还丹”,叙述得比较详细。 

炼制这种“还丹”,要分为三变,第一变是把15份金属铅放在反应器的四周; 

加入6份水银,再用炭火加热,就生成了铅汞剂。因为魏伯阳认为“火”也 

参加反应,也是一种反应物,所以他说,要用6份炭的炭火微微加热,铅和 

水银、炭火这三种“物质”相互“含受”,才能够发生变化而生成铅汞剂。 

第二变是随着火力的增大,水银逐渐被蒸发掉,铅被氧化为一氧化铅和四氧 

化三铅,反应完毕时,主要生成黄丹,也叫黄芽。第三变是把第二变的产物 

铅丹和9份水银混合、捣细,研匀,再把这种混合药料放进丹鼎中,密封合 

缝,一定要让它不开裂,不泄气,然后加热。先文火后旺火,日夜察看,注 

意调节温度,反应完毕,丹鼎上部得到红色的产物就叫“还丹”。这种“还 

丹”实际就是氧化汞。 

     魏伯阳在 《周易参同契》中认为,汞容易挥发,铅丹能与汞在高温下作 

用,生成不易挥发的氧化汞,因而汞被铅丹“制服”住了。 

     魏伯阳还采用了并不恰当的类比方法,来阐述服食金丹后能使人长生不 

老的原因。他认为,既然黄金是不朽的,还丹又能发生可以逆转的循环变化, 

那么服食了黄金和还丹后,就能使人身不朽和返老还童。在我们今人看来, 

魏伯阳是把黄金和还丹的性质机械地移植到人体中来,企图达到长生的目 

的,这种想法是天真的,而且是荒谬可笑的,但在当时有些人对这种说法是 

深信不疑的。 

     魏伯阳在阐述炼丹术的可能性和合理性时认为,物质变化是自然界的普 

遍规律,炼丹的过程就像用黄檗 (树皮内裹深黄色)可以做黄染料,煮皮革 

可以做胶,用曲蘖(ni8,酒母)可以做酒等等一样,是自然所为的,不是有 

什么邪门伪道。他还把阴阳五行学说用来解释炼丹术现象,认为万物的产生 

和变化都是“五行错王,相据以生”,是阴阳相须,彼此交媾,使精气得以 

舒发的结果。 

     除了阴阳五行学说,魏伯阳还提出了相类学说。所谓相类就是说阴阳相 

对的两种反应物质必须同时属于同一种类,“同类”的物质才能“相变”, 

 “异类”物质之间则不能发生反应。认为事物的变化是有其内在原因的。他 

这个相类学说是我们今天的化学亲合力观念的前身。 

     魏伯阳还认识到物质起作用时比例很重要,他还观察到胡粉 (碱式碳酸 

铅)在高温下遇炭火可还原为铅等化学现象。他还在 《周易参同契》中记述 

了升华装置(丹鼎),把丹鼎看作一个阴阳变化、万物始终都在其中的缩小 


… Page 4…

的宇宙。 

     魏伯阳认为修丹和天地造化是同一个道理,易道和丹道可以相通,所以 

他用 《周易》的道理来解释炼丹的道理,这使复杂的炼丹术变得更加神秘起 

来,对后世炼丹家的哲学思维很有影响。魏伯阳主张采用铅汞作为炼丹的主 

要原料,所炼得的丹药是氧化汞之类的毒药,限制了炼丹实验的范围,还导 

致了服丹中毒,在实际上对炼丹术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东汉末年,还有个方士叫左慈,庐江(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字 

元放,年轻时住在天柱山(在安徽潜山县西北),研习炼丹、补导之术,他 

的弟子葛玄,字孝先,后世称为葛仙公,传说从左慈得《九丹金液仙经》, 

修炼成仙,又称太极仙翁。葛玄就是葛洪的从祖父。葛玄又将他的炼丹术传 

授给弟子郑隐 (字思远),郑隐就是葛洪的老师。 

                           二、葛洪的青年时代 



     葛洪的祖父名葛系,曾经在三国时期的吴国为大鸿胪 (典乐官)。父亲 

名叫葛悌,原来也在吴国做官。 

     公元280年三月,西晋的龙骧将军王浚(j*n)率水师到达吴国建业的石 

头城(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的清凉山),吴主孙皓被迫投降,吴亡,西晋统 

一了中国。 

     葛悌在吴亡以后到西晋去做官,官至邵陵(治所在今湖南邵阳市)太守。 

     西晋统一中国以后,在十年之内,全国出现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局面。但 

是,好景不长,由于晋武帝司马炎大封宗室为王,让他们统帅中央的兵马, 

镇守要害之地;或者把他们调进京师,掌握大权。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权势, 

拉拢党羽,结成一个个政治集团,互相倾轧,勾心斗角。公元290年,晋武 

帝死后,他的儿子司马衷即位。历史上称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白痴,由他的 

外祖父杨骏辅政。皇后贾南风荒淫凶残,是个野心家,为了专权,她在公元 

291年召都督荆州 (在今湖北、湖南一带)诸军事楚王司马玮入京,杀掉杨 

骏。从此开始了以争夺最高统治权为中心的“八王之乱”。 

     葛洪的家中也是祸不单行,他13岁时,父亲葛悌去世了,家境开始贫穷 

起来。但是,葛洪并没有因此而丧失信心,他为了学习,白天到野外去砍伐 

薪柴,然后到市场上交换一些纸笔,晚上回到家中读书学习,在逆境中发奋 

图强。 

     葛洪在16岁时,开始读儒家的《孝经》和《论语》,他还发奋要把五经 

 (《诗经》、《尚书》、《周礼》、《周易》、《春秋》)都精读下来。 

     葛洪虽然这样刻苦地学习,但是,要想凭借自己的才能走上做官从政之 

路,却是十分困难的。原来,早在三国时期的魏国,魏文帝曹丕就制定了“九 

品中正制”,作为选拔官吏的制度。就是中央一些官吏兼任原籍所属郡的“中 

正”,由他们察访本郡有才能的人,列为九等,以备选用。虽然“九品中正 

制”开始时选用人才的原则是以人才优劣为标准,但是,到了曹魏后期,尤 

其是到了西晋,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正官一职多为世族门阀 

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当 

时有个叫段灼的人就曾对晋武帝说过,现在台阁(尚书台)选举,只是为了 

塞人耳目。九品访人,只问中正官。所以位据上品的,不是公、侯的子孙, 

就是当政者的子弟。在这种情况下,贫苦人家的优秀人才,怎么能够选得中 

呢。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而出现了“上品无寒 


… Page 5…

门,下品无势族”的情况。葛洪的家庭已走向衰落,虽然他有很多学问,但 

是,他深知自己无法通过做官从政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他立志为文 

儒。他认为,他自己缺乏做官从政的才能,因此以不去做官作为荣耀,而是 

把著书立说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开始时,他还是以儒家思想作为自 

己的主导思想。 

     然而,葛洪在十八九岁时,到了庐江的马迹山,拜了方士郑隐为自己的 

老师,做了郑隐的助手。葛洪在郑隐这里接受了《正一法文》、《三皇内文》、 

 《五岳真形图》、《洞玄五符》等道家书籍,还接受了《黄帝九鼎神丹经》、 

 《太清神丹经》、《太清金液神丹经》、《黄白中经》等炼丹术著述,从此, 

葛洪开始由儒家思想转向道教炼丹派。 

     这时,西晋的政局非常混乱,不仅是“八王之乱”越演越烈,还爆发了 

各族人民的起义。原来,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统治者为了控 

制他们和补充中原的劳动人手,还招引或强迫他们迁到黄河流域居住。主要 

内迁的民族有匈奴、羯(ji6)、氐、羌、鲜卑这五个少数民族,历史上把他 

们称为“五胡”。这些民族中的广大劳动人民遭受到汉族官僚、地主的残酷 

剥削和奴役,生活十分痛苦。在“八王之乱”时,他们也被利用参加混战。 

     公元294—296年,匈奴人在谷远(今山西沁源)、氐和羌族在关中先后 

起义,众至数10万人。公元301年,  (cng,既巴人)人在李特的领导 

下起义,大败晋军,攻占广汉,进围成都。 

     公元303年,义阳 (治所在今湖北枣阳东南)蛮(我国古代对南方少数 

民族的蔑称)张昌在安陆县(治所在今湖北安陆北)石岩山也聚众起义。张 

昌的部将石冰率领一支人马向东进击,攻破了西晋的江(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市)、扬(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二州。当时,西晋的吴兴(治所在今浙江 

吴兴)太守顾秘都督扬州九郡军事,和议郎(负责皇帝的顾问应对)周棨(q!) 

共同起兵讨伐石冰。顾秘听说葛洪很有才能,就邀请葛洪为将兵都尉(临时 

设置的一种官职,负责辅佐郡守并指挥全郡的军事)。 

     葛洪出于他的地主阶级立场,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击溃了 

石冰部的农民起义军。因为战功卓著,西晋朝廷升他为伏波将军。这时葛洪 

已经沉迷于道教炼丹术,没有把功赏看在眼里,而是投戈释甲,打算到洛阳 

去,搜求各种道教异书来增广他的学问。 

     然而,葛洪的想法终于落空了。 

     原来,司马玮杀掉杨骏后,朝廷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瓘 (gu2n) 

共同辅政,贾后仍未掌权。她又让晋惠帝密令司马玮杀掉司马亮和卫瓘,贾 

后又以“擅杀”的罪名杀掉司马玮,从而夺得大权。此后,赵王司马伦又捕 

杀贾后,废掉惠帝而自立。齐王司马冏在许昌,成都王司马颖在邺(今河北 

临漳),河间王司马颙在关中,相继起兵讨伐司马伦。于是战火从洛阳迅速 

燃遍大河南北和关中地区。在战争中,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 

马乂、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先后被杀。李特这时自称益州牧,建立 

农民政权。李特战死后,其弟李流率领部众继续战斗。李流病死,李特之子 

李雄为首领,攻下成都,自称成都王。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在汾河流 

域起兵,自称汉王。黄河流域陷入了混战的局面,从江苏到洛阳的道路被战 

争阻隔了。葛洪由于无法北上洛阳,只得在徐(治所在今江苏徐州)、豫(今 

安徽、河南、湖北一带)、荆、襄(治所在今湖北襄樊)、交(治所在今越 

南河内东天德江北岸)、广(治所在今广东广州市)数州之间周旋,先后接 


… Page 6…

触了几百名流俗道士。 

     公元306年,葛洪来到了广州,向南海太守鲍靓 (字太玄)学习神仙方 

术。鲍靓见到葛洪后,很欣赏他的才能,非常器重他,不仅把自己的本领传 

授给他,还把自己的女儿也嫁给了葛洪为妻。 

     这时,东海王司马越毒死了晋惠帝,另立皇太帝司马炽为帝,历史上称 

为晋怀帝。前后混战了16年的“八王之乱”虽然结束了,这场大破坏造成的 

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葛洪从广州返回故里后,潜心修行著述10余年,又由 

于瘟疫流行,葛洪还综练医术。 

     在葛洪潜心修行著述的10几年里,西晋的政局更加混乱。成都王李雄改 

称皇帝,国号大成。公元308年,刘渊称帝,建都平阳 (今山西临汾),国 

号汉。公元310年,刘渊死后,其子刘聪继位。第二年,刘聪派他的族弟刘 

曜攻破了洛阳,俘虏了晋怀帝,杀死了西晋的官民3万多人,洛阳化为灰烬。 

西晋在关中的官僚又拥立秦王司马邺为帝,历史上为晋愍(m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