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大考研日记-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荒废了多日的中文书籍,现在已是四处散落,需要重新整理了,为了过那如鬼门关一般的考研。据未经验证的消息,专科今年还可以报名,但各系录取的时候则可能相对“严格”。这种暗示包括了太多含义和可能。

北大,请将我遗忘9月9日

这几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旅游团连绵不断,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孩子们。他们来北大游历的初衷一定不仅仅是为了欣赏燕园美景,至少家长和老师们希望一些直观的感受可以带给未来或不久就要升入大学的孩子们特别的激励。于是,北大成了一个绝佳的升学教育基地。孩子们带着憧憬的眼神和尚未泯灭的快乐天真,在烈日下或雨水中走过湖光塔影的神圣。

他们当中有几个孩子会在若干年后奔赴今天定下的和北大的约会?有更多的孩子与北大也就这样擦肩而过了。好在他们不曾思考这么多,于是还可以兴奋地仰望博雅塔的巍峨,快乐地掬起一捧未名湖的水,和华丽的西校门留个影,并在走出北大的蓦然回首中,许下与未来有关的小小大大的心愿。北大将永远留在他们的记忆中。

《政治题典与点题》又做了一遍,依然有些题目做错,是强化理解记忆的重点。专业课应当以记忆为主了,却感觉头绪并不是很清晰,要多梳理。

北大中文BBS若眉就我提出的撰写《北大,请将我遗忘》的思路,说:“《北大,请将我遗忘》,这必然与《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不同:这不仅仅是有没有毕业和涉足社会的区别吧。对未来可能的堕落与挣扎先有一个预想,也许不错;至少比毫无经验和心理准备的逐次体味生活的甘苦要好得多,也许。当我听到一个好朋友病重的消息,我真的不相信自己没听错!而这,还只是生理、身体,又何况社会、心理和精神思想等等呢?”

我回复:“其实,在今天的校园也存在着多种‘堕落’的可能,内容、程度不同而已,不是吗?因而将校园生活可能遇到的种种颓废状态逐一展示出来,未尝不是一种有意义的提示……我一直以为大一一年是与中学观念决裂的一年,蕴育着一种可能截然不同的心理蜕变,至少于我是这样,而这种蜕变的代价便是诸如纯真、单纯等原初本性的隐退,与人之暗潜劣根的显现,此后的日子便在此消彼长中默然前行……”

关于9·11版聚的民间报道9月11日

一个平凡的日子因了去年今天的惊心动魄,而显得不平凡起来,媒体不断烘托一种末日氛围,并宣称一个新的时代因此开启。许多人期待和恐惧的事情,终于没有再次发生,这让一个蕴含潜在危机的日子显得有些寂寞。

北大中文论坛(://chinese。pku。edu。cn/bbs)的聚会就在今天。之所以选择今天这样一个有些特殊的日子,我不知晓当初斑竹的考虑。但的确,在很久以前我就将这个日子记在了心中最为明显的角落,电脑与手机上设置提醒,则是惟恐因为某些事情缠身而淡漠了这个日子,事实上这种可能的遗忘不会发生。

第36节:民间报道

七点半,从图书馆出来,漫步到那个我数次经过且向往的小院(五院,中文系办公室),门外自行车横七竖八地放着,我知道很多朋友已经早先来了。雨后的院落湿润了绿意盎然的草坪和古老的青砖小路。总以为文人应当于古老四合院的雅致氛围中,对月酌酒,吟“小楼昨夜又东风”,纵论古今。而很多情景都如对于江南的想象,不曾真的有。

我到的时候,网友们正好从二楼下来,到一楼会议室,可能上面无法容纳这么多人吧。可惜没有见识那个“气喘吁吁”的服务器,据说要换新的了,自然是一件好事。二三十人呼啦啦围坐一桌,我试图将现实中人与那个网络中的昵称对上号,却总不能。除了“孔子”(即“江湖”,希望和大家交朋友)、“西南风”(热心提供多年大综合试题)暴露身份之外,其他一概继续匿名。论坛负责人全部出席,李铎老师比我想象的要老练许多,或许是受网上ID头像的潜在影响,还以为是个小伙子呢;蔡可是现代文学博士生,文学自由谈版块的斑竹;我身旁是负责技术的民间文学研究生未名扁舟(名字没有记清楚,还有那个和蔼可亲女老师怎么称呼?)……聚会并没有其他不相关的领导和老师出席,似乎也表达了一种自由讨论的民间立场,但即使这样也没有调动大家更多的热情。李铎老师戏称此情此景是在为9·11表示沉默的纪念。

围绕版面与内容的讨论,并不十分热烈,更多是为了获取一些考研信息的网友在倾听。关于论坛建设,我主要谈到版面要力求简洁雅致,至于内容则需要调动中文系老师的积极性,以及鼓励广大写手的参与。虽然李铎老师一直强调言论的自由与发言的主动性,但我以为在论坛远远没有聚集巨大人气的时候,仍然需要一些可能的策划与推广。所谓筑巢引凤,有了一定知名度以后,自然会有更多慕名而来者。而网友对于版面无所谓,重在内容的发言,有一定道理,但好的内容也需要一个赏心悦目、便捷适用的容器,毕竟论坛还没有达到一种“大象无形”的境界,还不是无论版面多么简陋粗糙都可以靠其内容的厚重来引领思潮。远道而来的台湾女士(似乎是个老师),用略带涩味的国语讲述关于删帖的故事(因中间离场未能全部领略其内容)。而斑竹最大的权力和最重要的职责恐怕就是删帖了,放弃这一项权力,斑竹作用何在?李铎老师如是说。

本来要在会后举行的考研交流,因没有已考上研究生到场(研究生新生住万柳,距离较远,且下雨,另有部分学生晚上有课,或者走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之后,不愿再回首),只好作罢,李铎老师介绍了一些经验,但毕竟有限。最为核心的观点就是要能侃,自圆其说即可。

会后,不少网友们在交换着复习想法和联系方式,以期得到更多的交流,助考试一臂之力。我则没有投入到那种源于考研热情的亲密接触中,独自走出雨后的五院。在未来不远的日子里,一个人走一段寂寞的路是必要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9月21日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秋月当空,又是一年中秋……

女友在考取外经贸大学的在职研究生之后,我们在周末相聚的时光又减少了一天。女友明天要考试,与我在一起恐怕是不能好好学习的,这已数次得到证明。似乎已经习惯了许久孤单的日子,于是也并不觉得有太多寂寥。唯一有一丝惆怅感觉,是因为晚饭时候本来要约上一二朋友的,才发觉他们都早已没有了踪迹。都去赏月了吧?

中文系BBS论坛也只寥寥几人,对文字敏感的人是不会放过这个“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好日子的,面对空荡荡的论坛我发帖说:

月有阴晴圆缺,虽是变化之美,但我们依然钟情一轮圆月下的团聚,无论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前者只能通过网络或电话传情了,而清辉撒下的月光却是一样的,今晚北大的公用电话恐怕要超负荷了;后者自然可以相约湖光塔影之间,想想便浪漫得不得了,只是别忘了带上席地而坐的垫子,否则入秋大地之阴凉传导而上,影响某些人体系统的正常运转,则大煞风景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很多事情可以不去想了,重要的我们又拥有了一个可以快乐或思念的日子!

高中的班级主页一如既往的热闹,而我只是旁观者。

中秋月明,枯坐陋室,耳畔有Channel【V】的歌声,害怕寂寞吗?

考研复习进度9月23日

秋已深,一切并没有成熟的迹象、衰败的感觉。只有孤零零几棵银杏偶尔给心灵以短暂温暖。

看到金黄,我总会想起家乡的麦田,一年的收成随风招摇。

我的秋天怎么还没来?

昨天去图书城,顺便买了一本王长喜的考研英语模拟试题。回来试着做了一套,感觉还好,除去作文和听力,有将近50分的水平。感觉比较薄弱的就是英译汉了,一个长长的句子,单单弄清了句子结构还不行,且要选择恰当的词汇和流畅又符合中文习惯的句子表达出来,着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作文,无论是十五句作文法,还是万能作文,无非都是给出一个尽可能用于多种作文内容的骨架,然后只要填充具体内容就可以了,我也应当开始有意记忆和练习了。

周先慎版本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今天基本上过完了一遍,又明了了许多知识细节。该书的特点在于每课都有代表作品的赏析。相对于游国恩版本,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政治课这几天一直没有看,忙着将文学史复习完。在记忆的基础上,似乎也要模拟一下了,看不足之处在哪里,强化之。

中午路过大讲堂,看着三五成群的参加政治考研辅导班的人们,想起去年的自己,也曾经在这里为了一个真切的目标奋斗过。从我个人体会来说,所谓专家们的辅导实在不可太依赖了。

百团大战内幕9月24日

红色条幅在三角地招摇,被称为“百团大战”的北大社团在新学期的开始,以自己辉煌的过去或虚拟的未来吸引每一个懵懂的、尚未经历高中到大学的彻底蜕变的孩子们。

有过办社团的经历,我自然也清楚这社团活动的“内幕”。其实,大多数社团是不必加入的,尤其需要交会费者。社团活动的组织往往并不限于会员的参加,即使是自行车协会等组织较为严密的社团,其周末出行也几乎是可随意加入的。更多社团在招新之后,根本就没有什么活动,奄奄一息至下一个学期招新的开始。社团,尤其比较务实的商务经济相关类社团,已经成为个别人攫取功利与利益的工具,而其他组织者成为走卒而已。倘若想要进入到某个社团的管理团队,则另当别论。

第37节:喧哗商业无文化

“我们”文学社还算正规,但一个文学类社团在喧嚣校园的处境是可想而知的。经费、赞助、人力样样紧张,有的只是一腔对于文学的热情和执着。在这个年代,仅有热情是不够的。理科社团的经济繁荣与文学社的不被关注,也算是一种悲哀吧。

中午,在路上看到钱理群从中文系走出,似乎并未如传闻中所说,退休去了贵州教中学。毕竟北大还是一个相对自由民主的环境,不是说走就能放得下的。走出这片天地之后,也许才会真正感受到她的好吧。

忽然想到(一)喧哗商业无文化9月25日

北大农园餐厅可谓窗明几净,环境优雅,有媒体报道说,该餐厅已经达到三星级标准。我不知道是否和这个高等级有关,农园的菜价也一直居高不下。尤其不可人的是,饭后还要打杂工般的收拾碗筷,那几个本该服务的服务员则面无表情如地头高梁般戳在那里,监工似的盯着每一个学生就餐善后的动作。每次双手油腻地走出农园,便气恼异常。其他食堂在门口设立收碗筷台,专人打理,不是很好么?几次找到经理反映该问题,答复竟然是:这是设计师设计的。言外之意,已经非常科学合理了。与没文化者交涉,显然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就像和各系恶劣的教务争吵一样没有意义。

又要说到店名,“农园”这个名字在网上投票中,还是被几名学生强烈呼吁号召下才挽救回来的,否则,“某某餐饮中心”的名字早就挂上了。很多事情,迟钝如我者始终弄不明白,比如极不美观地在“农园”两个汉字旁加了一长串竖排“NongyuanRestaurant”英文之后,又附上了魏碑体的“农园”两字,是为了展示中国书法文明么?却没有隶书、篆书、行书之类型出现。谁能明白那不协调背后的深意?

古老中国在逐步融入国际开放社会的大趋势下,法制规范完善的进程势不可挡,近来听媒体说《商标法》出台,好事一桩。于是,素有杀鸡儆猴传统的政府机关,先从那些盗版“三千里烤肉”下手。又据媒体说,有侵权烤肉店和东北正宗“三千里”申请加盟,总店自然乐意,但得先交了罚款再说。烤肉还是那个烤肉,不过是维持了一个或许并没有太多意义的名字而已,依我看,侵权店不如干脆更换名字得好,比如北京当年的罗杰斯在和总部发生纠纷后,一气之下,改名“乐杰士”,其他照旧,生意还是一样的火爆,不用向这些“三千里”们一样,看着总店的老脸行事。

真要更名的话,也要仔细推敲一番,尤其在众声喧哗的商业时代。

辛弃疾当年一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豪情万丈,中有:“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八百里,牛肉也。更名如是,门庭内再悬该词的名人书法字幅,则颇具宋词唐诗的文化意境。倘感觉八百里不如三千里有气势,则取岳飞《满江红》“八千里路云和月”,更名“八千里”。然后,请各路媒体来个摘牌之后的后续报道,一定具有轰动效应。况且,店家的最终效益还是要看服务如何,与其亦步亦趋地跟在“三千里”后面溜溜地走,还不如改弦易辙,另立门户。

如此看来,经商的老板们也要多修养一些文化知识,或许才能在残酷的商场竞争中出奇制胜,尤其在现如今商家普遍没文化的环境之下。“女人街”之后又策划什么“男人街”,五千年汉字的绝妙,怎么就拎出这么几个俗气的组合?好不容易,即将假货充斥的小商品市场要开业了,弄个广告出来,却是“千个摊万人逛”,总是让人因了那个“逛”字产生某些庸俗的念头。鲁迅先生早就告诫我们:“中国人的想象唯有在这一层能够如此跳跃。”而有些广告干脆就直接通过那个裸露出内衣的美女告诉我们“开了”,或者颇为暧昧地假装设问:“饱暖思什么?”

与没文化商家的铺天盖地相比,有文化的商家凤毛麟角。北大南门外有家书店,名曰“风入松”,充满诗意的词牌名和书店的氛围契合密切,尤其在我赫然发觉她的英文译名为For…estSong之后,更为这神来之笔叫绝。可惜,有文化的商家太少。

忽然想到(二)

“有带伤的鸟啼落满枝的寂寞”10月2日

长发披遍我两眼之前,

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速视,

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

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

越此短墙之角,

狂呼在我清白之耳后,

如荒野狂风怒号:

战栗了无数游牧。

………李金发《弃妇》

有点忽然的想起了这些诗句,源于北大BBS上一个女生的伤心:“QQ上的他依然闪亮,曾经是那么可爱的头像只能模糊地出现在我的泪光里。我不知道他在和谁聊天,但是我知道他不想和我聊天。更讽刺的是,我不知道他如此冷落我的原因……”爱与哀愁,总是比肩而行,苦痛的折磨永在其中。我无法也不愿揣测一种感情紧张的缘由,只但愿事实并非如这段现代主义的诗句般凄凉。

遭遇孤独寂寞者,并非仅与感情有关,生命中俯拾皆是。于我,在周五的三教404苦等许久之后,得知吴晓东关于诗化小说的课程因其出差新疆而暂时中止,便产生寂寞一种。为弥补缺憾,我觅来了那本早就知道会出版的《20世纪外国小说专题》………吴晓东上学期授课讲义。个人非常喜欢的卡夫卡放在了第一章,这个敏感到“即使从墙上掉下的一粒砂子,不弄清它的去向我也不能放心”的文学先知,无论以怎样卓越而超凡的想象力为人类困境作出寓言式的呈现,都始终无法克服自身不为社会所确认的寂寞,而卡夫卡在文字中所沉思冥想的幸福生活也正是“带着纸笔和一盏灯待在一个宽敞的、闭门独户地窖最里面的一间里。饭由人送来,放在离我这间最远的、地窖的第一道门后。穿着睡衣,穿过地窖的所有房间去取饭将是我唯一的散步。然后我又回到我的桌旁,深思着细嚼慢咽,紧接着马上又开始写作……”而这样的一种生活,又何尝不是一种奢望,不论在昨天还是今天。

就像看到BBS上女生的忧郁会刺激我某些感触的发动一般,我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不在或强或弱的刺激下积极行动起来,一如我每天必须依赖咖啡维持可能混沌的记忆和思考。我同样无法真的不去在意那些发在论坛上的文字没有回应,因为这几乎是我在忙碌的生活之中再次敲打键盘的唯一动力,而哪怕一点点掌声响起,我便足以积攒下一次努力的勇气。也有过一次次刷新屏幕而没有回应消息的失落,就像我在看到论坛两天都没有翻新一页的荒凉时的感受,而在一个聒噪的世界,钟情于文学本身就是注定要寂寞的吧。但偶然露面的三五行者,便是真的墨客。

第38节:我的精神家园

有人说,吴晓东有一种忧郁的美。忧郁成为一种美,可见我们的喧哗。很多时候,这个世界并不给我安静的片刻:取款机交易的间歇,也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