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形势并不容乐观,孙策虽然名义拥有会稽、丹阳、豫章、庐江、庐陵、吴郡六郡,但仅不过实际控制郡治城附近各县,大部分地区,仍在当地豪强的势力控制之中。这帮人都是服硬不服软的主,以前屈从于孙策的军威,实是不得已,现在孙策已去,怎会将年未弱冠的孙权放在眼里?
再就是寄居这块土地上的外州流亡人士,跟孙氏家族并没有什么君臣间的情义,以前为了安全,托庇于孙策翼下,现在人心惶惶,都欲早日离开,当然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
庐江郡太守李术,公开声明不服从孙权;就是孙氏家族内部,也是暗流涌动,不服气孙权的大有人在,庐陵郡太守孙辅(孙权堂兄),在左右亲信的纵容下,已开始密信联系曹操,请求曹操大军南下武力接收江东,自己愿为内应。
开国领袖突然去世,各地拥兵大员都有自己的小九九,谁愿意甘居人下?多方反对势力蠢蠢欲动,政治局势明显飘摇,一时山雨欲来,风满江东。
擎天赖以白玉柱,跨海自有紫金梁!关键时刻,周瑜带兵奔丧来了!
正规军不光是对外的,对内镇压绝对更有效,非常时期长城也可以修到家里来,钢刀在手方能安定团结,军威之下更显社会和谐,人们知荣耻更知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脑袋。
风流倜傥的周瑜显示了雄才大略的一面,带重兵奔丧实是具有先见之明,大兵一到,一切不和谐音符都消于无形,理所当然的奏起了主旋律,世界重新变得美好起来,歌功颂德之声无比悦耳,两耳只要一塞,人民对政府的意见自然就没有了;两眼只要一闭,社会自然一片清明!
无限光明实际上存在于黑暗与混沌之中。
掩耳盗铃的那个人才是最伟大的天才,说破皇帝新衣的人当然都是无知的小子,怪不得历代的皇帝最怕的都是小孩子。
周瑜率军前来参加丧礼,遂留在了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就任中护军职务,跟张昭共同主持军政。周瑜不仅带来了万众一心的安定团结,还给孙权带来了明天的辉煌,那是一个人,一个有本事的人,此人姓鲁名肃,字子敬。
鲁肃,临淮东城人,生幼丧父,与祖母相依为命直至成人,家境却是富得流油,史书记载的的确令人既迷茫又羡慕:鲁肃不经商,不务农,不治家事,并且大散财货,大卖田地,以赈济穷人结交江湖上的朋友为自己的主要工作,真让人想不通他家那些钱财怎么来得?但此种行为当然的甚得乡邑欢心。
周瑜为居巢长时,曾带数百人路过鲁肃的家乡,并且向鲁肃求借军粮。鲁肃家有两囤米,各三千斛,鲁肃便随便指了一囤给了周瑜,周瑜从此便知道这是个奇人了--那当然,谁见过这么大方的普通百姓?
周瑜向孙权这样推荐的鲁肃:“鲁肃之才,冠绝当世,公应多聘此等人物,方能建立功业。”能让周瑜这样倾心佩服的人,大家可以估计到是何种人才了。
孙权接见了鲁肃,一经交谈,大为兴奋,宾客全部告辞之后,还特地留下了鲁肃,把坐榻靠在一起,一面饮酒,一面畅谈自己的理想:“现在汉室垂危,我羡慕小白(春秋时代齐国十六任国君桓公)、重耳(春秋时代晋国二十四任国君文公)之功业,君能怎样助我?”--意思是打算做以个匡扶汉室的忠臣。
鲁肃一语道破天机:“那是不可能的!前高祖欲奉义帝,不能如愿,皆因项羽作梗;今日之曹操,正如当年之项羽,将军有何方效法小白、重耳?恕在下妄断:汉室已不可能复兴,曹操也不可能排除。为将军设想大计,路唯一条,即确保今日江东,坐等天下变化。今曹操用兵于北方,无暇南顾,公应先灭江夏黄祖,继击荆州刘表,收长江南北于囊中,此乃帝业之基础!”
孙权年龄虽幼,城府却深,怎会将这叛逆之言贸然出口?说话口不由心:“我唯一的愿望是:以我江东之力,救亡汉室,君之言太过远也!”
张昭见状,认为鲁肃年龄太小,心粗而大话太多。反而孙权从此更加尊重鲁肃,赏赐给他用不完的财物,孙权之心其实已经昭然若揭。
按下孙权依仗周瑜、张昭,整肃内部,安定江东不提,还是回到曹操与袁绍的官渡前线,双方即将大打出手了!
七十七、单骑千里话关公
古今中外,做武官的人不计其数,但最幸运的人莫过于关羽,当然,老孙指的是死了之后的荣耀,生前风光无限的人死后得到的待遇大多是相反的。
关羽略有不同,生前也算步入了高干行列,人死后反而一发不可收拾,连续得到提拔重用,先是老百姓自发的把他敬之为神,后来逐步得到官方的承认。
宋徽宗年间,他开始有了御赐封号,被皇帝封为忠惠公和崇宁真君——这真君已是神的称号了,后又加封为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宋高宗加封为壮缪义勇王,孝宗改封英济王,元文宗时封为显灵义勇武安显灵英灵王,现在已经是当然的武圣了。再往后关羽享祀的地位也就越来越高的离谱了。
到了元代,关王庙宇已遍布全国,而且开始单独立庙,在这之前,一般是与刘备、张飞一同被供奉于同一庙中,与当过皇帝的刘备一起上班,对关公来说不是什么好事,连坐的资格也难有,必须站立服侍于刘备身旁,人们心理上开始替关公抱屈了,干脆另作庙宇把刘备哥们儿请了出去,关羽终于和刘备一样,正坐于南面之位。
宋元时期的人民的崇拜关羽,其中最大一个因素当然是此时的民族情绪强烈,人们在褒奖关公的忠义的同时,昭示了对民族气节的赞美。当时的一些诗作显示了这种情绪。元代程元卿诗:
“将军气作汉长城,此身肯与贼俱生?
一时成败风云散,千古精诚日月明。”
元代杜茂诗:
“躬膺节钺称蜀将,肘佩章符建汉官。
法宣景涵金色界,神光长照玉泉山。”
虽然这是在说关王庙宇竟因其神灵长存而如佛光般长照金界,但实际上,人们把神话中的关羽与现实中那些有民族气节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在渴望汉人中出现关羽那样的英雄。
大明万历十八年,关羽被正式进爵为帝,四十二年又被敕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作为统治者看重的当然只是关羽忠义中的那个“忠”字。
神仙当然是不分种族的。清代关羽的进步几乎等于坐上了直升飞机,关帝的官也升到了顶峰。满清皇帝除了沿袭明代岁祭关庙之例外,加封更加频繁。关公被满清皇帝封曰:忠义神武仁勇灵佑威显关圣大帝!得武帝、武圣之尊号,集神、圣、帝于一身!
到光绪时其封号已达76个,光绪对关羽的封号最长,达到了26个字:“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关庙也被崇为武庙,与孔庙并祀。关羽至此由王而帝,由帝而大帝,达于至极。
显然,作为武圣的关羽,已与文圣孔子齐名,而作为大帝,他已经超越皇帝之位了。当然满清的皇帝们不会这么自我谦虚,其实是在希望汉族的人民能向关羽一样,效忠于强剃他们半拉光头的人。
除此之外,道佛两家也把关公奉为护法神,封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伽蓝神”。有趣的是在民间,关公成为各行各业、妇孺老幼尊奉的万能之神。民间年画中的天地诸神画像中,关帝的像常常置于正中,一向以“行义”为己任,轻视财富的关公,竟成了一位声名显赫的财神爷。
就是到了今天,关公作为招财镇邪驱灾的武财神,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也受到官商与小贩们的热烈欢迎。
实际上关羽的影响到了近代已远超出了国界,除了大中华文化圈内的东南亚各国不说,就连美国圣地亚哥加州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芝加哥大学人类学博士 Davidk jordan(汉名焦大卫)先生也这样说:
“我尊敬你们的这一位大神,他应该得到所有人的尊敬。他的仁、义、智、勇直到现在仍有意义,仁就是爱心,义就是信誉,智就是文化,勇就是不怕困难。上帝的子民如果都像你们的关公一样,我们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这当然与《三国演义》对关羽的推崇有关,罗老先生不但把好多他人的英雄事迹记在了关羽的功劳簿上,例如:孙坚斩华雄、曹操诛文丑、刘备杀车胄,并且演义出了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关云长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擂鼓三通斩蔡阳,的确威风八面,忠勇双绝!
不过史书上记载的关羽虽没有这么风光,离开曹操时却也相当光明磊落:“乃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三国志、关羽传
高官不就,厚禄不恋,金银不屑,就是放在今天又能有几人?尤其是从个人的发展前途来讲,跟着那飘零四方、寄人篱下的刘备,哪能与安稳的在曹操代表的朝廷中干下去相比?
之前与张辽所说:“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对于关羽来说不是唱高调、说空话,关羽做到了“言必信,行必果”。
关羽此举不但把所有的后人们都感动了,就是在当时,把曹操也都给感动了,所以曹操并未通缉捉拿他,虽然如此,实际上关羽的出逃比演义中描绘的要更加险恶万分。
刚宰了袁绍的大将颜良,那袁绍欲复仇还找不到人呢,关羽实际上是在将身入虎口;关羽也不可能预先知道曹操会这么仗义的放过自己,这种逃亡也是明显的九死一生的事情;而这一切都只不过为了一个国人崇尚的“义”字,关羽之所以能留芳至今,应是名至实归,没亵渎后人的推崇。
关羽虽没有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过五关斩六将,但由许都北上经洛阳、荥阳而过黄河,等知道刘备不在袁绍军中,又折返黄河南岸,奔向汝南,辗转千里应该是确凿的事情。史书上对关羽这一年的动向也是个空白,但应该能推测出关羽在这年多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奔波流离之中。
身边没有任何部队护卫,独骑单刀保护着刘备的家小,往复于曹操的地盘中,大家应该能想像到是何等的艰辛,所历危险又岂止于过五关斩六将?
罗贯中老先生大概也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演义了关羽独闯五关之后还觉得意犹未尽,又给他心目中的英雄加了个古城双雄会,让关羽在张飞的三通战鼓的催逼声中,阵斩蔡阳,竟不惜窃夺了刘备的大功,肯定也是由于受到了关羽义气的感动。
而关羽苦寻的刘备现在汝南却是干的颇有起色:固然是在替袁绍当狗咬狼,那袁绍偏又不肯喂食,自己重新召集的旧部数不满千,虽有赵云重归,力量也是单薄的可怜;刘僻、龚都等部均是些散兵游勇,根本无战力可言,但打了几场小仗,许都南方的战局却是豁然开朗,曹军各城闻听刘备军到,无不踊跃献城,看来就是在曹操的阵营中,刘备的口碑也超过了曹操。
曹操现在是前门有虎,后门进狼,局面愈加恶化了!
七十八、前方后方风声齐紧
战争是一种成人的高级游戏,与人们虚拟的游戏不同,虚拟游戏的开局一般都是绝对公平的,战争这种游戏则正好相反,从来都不会公平,一旦大家感觉实力相当,这场架一般就打不起来了,现在地球上的大国们追求的所谓军事平衡就是这个意思。
这种游戏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越是所谓专家越预测不准它的结局,至于利弊得失,就是在事后,人们往往也评估不准确,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看法会越来越接近准确,现在我们评估东汉时代的战争,应该说人人都是专家级别的高手。
由于战争的最基本要素是由活生生的人组成的,所以战争的策划者一般都是由政治家来担当,因为政治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无情,是把活人简化成冰冷的数字,感情丰富的人打不赢战争。
再就是战争的发动者必须具有说谎的天赋,骗子的本能,尤其重要的是被拆穿谎言后圆谎的天分。这些都是作为一个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所以,所有的战争游戏都是由政治家来策划、发动、以及决定游戏的中止、向人民解释的善后,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没有人能未卜先知,即便英明如美国总统也不例外,小布什如果知道打一个小小的伊拉克需要付出四千多条美国青年的生命,说不定这场战争就打不起来了。
当然,也有可能他心理准备的更多,现在也没达到他的心理底线,不过不要紧,时间还长着呢,会逐步增加的,只要美国人民能承担的起--这点估计问题也不大,小布什圆谎的本事当然也是超一流的。
一场战役的胜负往往决定于一个极意外的因素,现在我们看到的必然结局其实在当时有好多偶然因素,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便是如此。
应该说,到现在为止,袁绍对战役的指挥还是正确的,布阵堂堂正正,大损两阵并未失势,进攻的势头丝毫未减,战役的主动权还是牢牢的控制在自己手中,不但正面战场令曹操再也无隙可趁,派往曹军背后的两支奇兵也逐步显示出了威力。
越骑司马韩荀率领的一千精骑已经将许都至官渡的粮道变成了恐怖的旅途,运粮的士兵只要上了路,劳累便成为了次要的事情,最大的问题是:不知何时会被飞来的骑弩随时夺走生命;夜晚的宿营再也不能解除疲劳了,要随时准备对付不知啥时候会突然临头的袭击。
没办法,本来就兵力紧张的曹军只有把宝贵的野战部队派往运粮的路途,掩护辎重也不轻松,随时都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敌人就像一阵风,不知何时会突然刮过来,又忽的消失的无影无踪,军粮在路途中的损失越来越大,前线的粮食供应逐感紧张。
更令曹操忧心的是汝南的刘备,那里是许都的南大门,现在已经被刘备给把门户打破了,素有仁义之名的刘备到了汝南简直如鱼得水,兵虽不多,号召力却大,现在已经攻占了许都东南仅六十余里的濦强,致使周围各县接连叛乱对其响应,许都已经感到了实在的威胁。
尤其是原来刘僻、龚都的那帮散兵游勇,现在经刘备的整顿训练,已经逐渐像支部队样了,一旦形成战力,许都就算彻底完了!最要命的是曹操竟然对此致命威胁无可奈何:官渡前线的军事态势对曹军愈见不利,正面战场的部队已经自顾不暇,实在无法抽出兵力去大后方应付危局。
曹操将防守阳翟的厉锋校尉领广阳太守曹仁召到了官渡前线,向曹仁谈明了自己的忧虑与无奈,当然是想打挖肉补疮的主意,但阳翟是自己的左后屏障,能抽出兵力来吗?
曹仁对整个战争的局势极为清楚:曹操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于官渡,官渡若败,全盘皆输!但对刘备在后方的威胁,也决不能等闲视之,如不能及时解除,兴许与袁绍还在僵持,后方的老窝就给人掏了!还有粮道的安全,如果不能清除骚扰,那就会连僵持的资格也没有了。
曹仁回答的很干脆:“解决南方刘备的威胁比现在官渡的战局还要急迫,一旦刘备大军兵临京师,连救都不可能,刘备兵强之后,背叛附从刘备的各城就会变得稳固了。现在刘备新指挥袁绍的部队,还不会那么得心应手,马上对其打击刻不容缓,击破刘备应该是有把握的。”
曹操等的就是曹仁的表态,深从其言,马上决定由曹仁出动阳翟曹仁所部,对尚未成大气候的刘备军实施突袭打击。。
但阳翟关乎许都、官渡、河内三地安全,也极为重要,曹仁的主力还是要守在阳翟不能动用的,只能出动两千轻骑,不但要对付刘备、刘僻所部的万余大军,还要负担清剿韩荀的流动骑兵,曹仁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
而现在已经占领濦强的刘备因为曾在许都的朝廷中任过职,时间虽短,人缘却好,曹仁的部队还未出动,刘备便已得到消息:曹仁的骑兵马上就要对许都东北的韩荀开始围剿了,现在进军许都,正是时机!
七十九、曹仁逞勇解后扰
袁绍在派刘备来汝南时交待给刘备的任务不是袭击许都,袁绍没认为刘备有这个能力,也难以放心的将自己的大部队交给刘备指挥,只是让刘备带他自己所部去援助刘僻,能对曹军起到牵制骚扰的作用就算完成任务了。
而刘备的能量显然超过了袁绍的估计,自到达刘僻部之后,不仅极大的鼓舞了刘僻、龚都所部的士气,而且率这帮以前只会种田、抢掠的农民军兵不血刃的收服了数城,令刘僻、龚都等不得不服气了。
现在刘将军要带他们进军京师了,大家都极为兴奋,与刘备所想的不一样,大家关注的是许都的金银财宝肯定比汝南要多;刘备的目的是袭破许都,接出天子,自己便成为了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