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5年第03期-第5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高一让老师讲高二的功课,是小松自己的选择。他白天学高一的课程,晚上自学高二的课程。父亲从事行政管理,母亲当校长,数理化父母都辅导不了他,他完全要靠自学。
  他还要跳两级考大学!又一个很冒险的举动。
  这次是母亲起意,带动了儿子。这里除了母亲具有一定的挑战精神外,就是对儿子潜能的了解,她充满信心。然后就是往前冲,母子俩谁都没有考虑后果。
  上着高一,要参加高考,做校长的母亲真的给儿子办下来了。
  真的报上名了,小松自己都吃惊了,于是更加用功。
  湖北的夏天奇热,他只穿一条三角裤,身边预备一盆凉水一条毛巾,闷在小屋里背书做题。上课之余,他把高二的数学、物理、化学题都做下来了,接着是高三的……
  他报考的第一志愿是大连理工学院,他想学航海或者造船专业。
  ……焦虑的等待之后,高考分数下来了,很不理想,主要是在作文上吃了大亏,试卷上明明写着要求,超过八百宇无效,小松却写了一千多字,所以作文的40分一分没得。
  但是高考总成绩上线了,他必须服从分配;
  录取通知书寄到学校,母亲拆开一看,呆掉了:宝贝儿子让华中农学院园林系果树专业要走了。不能上天,没能下海,要去学果树,猴子爬果树啦!
  小松看完录取通知书,脸红到耳根,又窘又急,他不喜欢!
  妈,我能不能不去?!
  不去,按规定明年不能参加高考,两年都没资格,除非你改名字。你高考这事儿,全校都知道,要是做了手脚,我当校长的以后怎么工作?
  不得不服从分配啊。
  当过军人的父亲参加过孟良崮、淮海、渡江、解放上海等大战役,只是淡淡地说道:有什么了不起,行行出状元。我们五几年去朝鲜,部队开到鸭绿江边了,才知道是去打老美,老子出生入死都不怕,你怕什么?
  小松无言。准备高考的几个月,他没有掉肉,但是就为了决定去不去上这个农学院,短短的一周,他掉了五斤肉。
  终于,小松走出大山,上了华中农学院。
  二十年后,母亲仍在念叨:他学农啊,我有内疚。
  二十年后,少年时代的往事已经化成了生活的背景,在曾经不那么喜欢的专业领域,胡小松却颇有建树。
  此时的博导胡教授,点着一支香烟,一边慢慢吸着,一边在听研究生的陈述。
  窗外枯树寒风,室内群贤毕至。一位博导,一位助教,四个博士生,讨论鸭梨采摘后逆境伤害问题。为什么只有鸭梨在收获后如果马上进入低于10度的冷藏条件下,果心会变褐?
  墙上打出屏幕,计算机演示着论文概要,鸭梨的黑心病是否与种子的生理有关?
  导师听完学生的论说,开始饶有兴味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种子对果实有一种依赖关系,它渴望早产。
  学生道:是,好像种子周围先褐变的,然后再扩大到果肉。
  导师说:最早,鸭梨不是为了让别人吃的,它自身要繁衍,种子要吸收果实的精华,果实最后要全力以赴为了种子的成熟做出最后的奉献。我依然坚持我的观点,也就是种子与果实之间相互依赖的观点。
  是否与呼吸系统有关?以及果实不同部位呼吸量测量方法的建立等等,讨论在继续,气氛柔和且富有情趣。屏幕上不断打出观点及方法的要点,正向算法、逆向算法、酶活性、底物浓度、差值、平均值,呼吸通道、果皮、果梗、果萼——
  二十年前,小松被园艺系副主任拣起来,然后才得以在园艺系储藏加工教研组任教,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在这里,他遇到一位全国有名的教授周山涛。当时国内园艺界有“南李北周”的称谓,南方有李济深的儿子李佩文,北方就是周山涛。那时,周教授领衔主持着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
  小松很自豪,我有一棵大树,一个非常高的肩膀。我跟导师说,我是你的骆驼,出差背着很重的提包走,回来背得更多,跟着名师走南闯北,学到了很多东西。从“六五”到“七五”项目,后来又参与“八五”、“九五”、“十五”,始终在做着果品的科研,其中,关于苹果的课题一直延续到今天。
  二十年后的今天,胡小松主持着科技部下达的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苹果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等多种科研项目。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兴起出国热,小松身处高等学府,机会很多,读完了硕士,偏偏就没有走。1988年,他别出心裁,卖起葡萄来。
  他跟一位教授借了三万元,答应每年付10%利息,然后去山东找葡萄。
  选货,砍价,装车,亲自押车回到北京,一筐筐搬运进冷库,一共十吨——一万公斤葡萄。冷库,是借用系里的地下室自己动手改装的。先拿一百公斤做保鲜实验,成功后,全面启动。
  春节到了,农大校园门口,或是圆明园庙会上,小松拉着平板车,拎着大杆秤卖葡萄。卖的是技术加苦力,白天盯着秤杆,晚上盯着冷库,自然辛苦。但他也鬼得很,也会缺斤短两——他说,这回我理解农民了,为了生存,人都得活,还要活得好,没办法。
  一个硕士,为什么非要去卖葡萄呢?为的是做课题。做课题你得有钱,那年代,五千块钱就能启动一个项目。有些课题就在眼前,深深地诱惑着他。小松一连倒腾了两个冬天,一毛钱一块钱地挣,一共卖了一万五千公斤葡萄,净挣三万元,有了底气。他管这叫原始积累。
  就在他顶着寒风,吸溜着鼻涕,且长发披肩,拎着大杆秤叫卖的当儿,一个漂亮姑娘也来帮着吆喝,这是他的学生,比他小七岁,这位北京姑娘后来成了他的太太。小松用两千七百块钱娶了媳妇,在集体宿舍上下床的下铺,接块板子,偶尔求哥们儿让个团圆日,就算有家有室了。
  小松自己膛出一条路来。后来,他最瞧不起伸手要条件的人。一位留美博士来到农大,嫌条件太差,小松不客气地对他说,有本事,你就启已创造条件,要是孬种,你回美国去!
  在北京,许老师住在世纪城儿子的家里,一套将近200平方米的大房子相当舒适。当今,能住上这样的大房子,是成功人士的一个标志。但是,这房子对儿子、媳妇就像是宾馆,常不着家。最近十年,儿子忙得一塌糊涂,脸也变得很黑,像个黑鬼。他本来能炒几个好菜的,现在很少在家。
  儿媳妇跟婆婆说,找了小松啊,当朋友很好,当丈夫倒霉!
  过去,一家几口一起逛街购物,高高兴兴,满载而归。后来发展到虽然一起去了,小松却一人留在车里,抽烟,睡觉;手机一响,叫上去看看选定的衣服鞋帽,同意了,行,交完钱回家。现在竟连这个也没有了,就一句话:随便你们买吧,我没意见。
  为这个老母亲常常叹气。
  有时候,小两口好容易都早早回家了,儿子还是守在书房里熬夜写东西,一根根烟抽个没完。
  这叫什么夫妻呀?!老太太一说三叹。
  小松自称,他有经商的天分,但更迷恋的是科研。卖葡萄,属于忙里偷闲,他在那几年里,主要是在攻克柿子脱涩机理、板栗保鲜、鸭梨黑皮病防治等难题。他曾连续两个多星期守在地下室的冷库旁做实验,困了就睡在那儿,饿了泡一包方便面,他能苦自己,习惯了甚至喜欢这种生活。
  硕士课题做的是柿子脱涩机理的研究,他在 1986年做研究生论文期间,来到河北狼牙山一带,要把柿子的脱涩保鲜理论用于农民脱贫致富。
  和同事孙老师一起,住在一个民兵训练营,每天伙食补贴五毛五,比邻居军械库看门狗的补贴还少一毛钱;去乡下敛柿子,先陪连长喝好了酒,才会蹭上一辆车;做实验,遇上停电,他就扛上一箱柿子,去砸供电局长的家门,好声好气地央求;用二氧化碳做脱涩实验,条件恶劣,气味泄漏,两个人全都中毒;拔了吊针,赶火车,他俩又亲自装车,四十多吨柿子,每一箱都过一遍手;最后,带着39度多的高烧,他俩把柿子运往香港,一路上悉心呵护,不敢睡觉。
  如果柿子脆而不涩,一港币一个,河北外贸部门对此寄予深切期望。有个县长对小松说,你要真能把这做下来,我们给你立碑,比那清西陵的碑还要高一米!很是遗憾,最终没有能够完成。虽然柿子都卖出去了,但没有实现理想的结果。因为实验条件太差,资金拮据,小环境取代不了大环境等等。
  面对失败,小松很坦诚,做柿子,是我死不瞑目的项目,虽然结果失败,但是过程很愉快,是一个独当一面的经历。而且这还关系着农民的收入问题。
  他说,一个农业科研人员,做成一个项目的背后,有着特别的苦衷和艰辛。但是农业的问题没大小,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干!
  现在,小松做事是一种很有底气的状态,这来自于以往的磨砺和成功。
  有记者问小松,我们国家目前在果品的储藏加工方面,与国际相比到底怎样?
  他说,科学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一点不差。
  他从“六五”期间就做苹果的研究,那时是一个子项目——苹果虎皮病的防治研究。现在,他说,二十年过去,解决虎皮病是没问题了,99%是能防治的,不能说得太满,但是苹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他说,目前全国水果常年产七千二百万吨,苹果占三分之一,涉及几百万果农,目前加工的一系列技术还比较落后,如果在“十五”期间完成每吨浓缩苹果汁出口卖八百美元的话,会使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水平有很大改变。他看好苹果产业化的前景。
  板栗的储藏保鲜,是一个长期以来的难题。燕山山脉每年产有大量板栗,日本商客希望全年进口中国板栗。1985年以后,小松在刘一和教授指导下涉足板栗课题。夜晚,在秦皇岛码头上散步,听见货箱里面栗子在噼噼剥剥地响,他大胆地提出冰温储藏的概念。以前,板栗储藏温度最低为零下1度,是他,首次提出零下4度的做法,冰温储藏,能够有效抑制发芽、霉烂和失水等关键问题,大幅度提高贮藏质量与时间。
  小松说,在科研中,你的思想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才可能创新;不想跟在别人后面,首先就要在思想上突破,在研究思想、研究方法上走出自己的路。
  冬枣,又脆又甜,是近两年山东沿渤海一带的时髦果品。采摘季节卖10块钱左右一斤,春节时卖到 60到100元一斤,是送礼产品,很有市坊。但是,没有一个单位能存过两个月,存到元旦都困难。
  无隶县把胡小松请去,“胡教授,你要能给解决问题,就是给农民积德啦!”小松第一年先用以往常规办法,刚两个月枣都坏了。第二年,改变方案,用自己的新方法,保鲜到春节,农民们特高兴。枣,原产地是中国,品质好,产量大。目前,河北、天津、山东沿渤海一带,发展冬枣已达到80万亩,每亩至少能产一吨果实,如果都采用先进保鲜储藏技术,产业前景十分可观。
  “我们这个行业,很难惊天动地,每一个品种的问题都比较具体,你说有多大意义?做这种科研课题能发多大财?我们只有凭良心去做。”
  小松说这话时,一个大男孩的眼睛是晶亮湿润的。
  
  四
  
  你认为中国人是什么样的?
  在科特迪瓦,小松问出租汽车司机。
  答曰:吃米饭,会功夫,能看病。
  小松说,那我只会吃米饭,看一半病,是什么人?
  一半中国人。
  1998年,小松37岁那年,带领一个五人教师组赴西非科特迪瓦博瓦尼大学执行教育部智力援非任务,在那里要建成包括一条总投资一千万元、年产一千吨果汁生产线在内的农产品加工研究中心。出发之前,教育部有关领导对他说,你是代表中国人民去的,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项目做好。
  先飞巴黎,再往西非,越过浩瀚的大沙漠,来到亚穆苏克罗市博尼瓦大学。
  那个地方的人,爱说“还有明天”,小松最听不得这话。由于科方提货延误了大量时间,但按中科两国政府协议要求,5月中旬须交付使用。这就使原本需要三个月的工程安装任务,一下子压缩成四十多天。中国教师组只有倒计时地拼抢。
  小松本来烈性子,这回来得更勇猛,坚决,常常发狠。
  3月19日,早已到港的中国援赠仪器设备终于由阿比让运到学校,但让老师为难的是没有起重设备和叉车,于是五双“白色”的手和十多双黑色的手交织在一起,时而高高举起,时而艰难地放下。三个 40英尺集装箱的货物,特别是有二十多件重达一吨以上的设备,就在这一双双手中,一点点移动,件件卸下。整整两天从早到晚,仅有的两根撬杠弯了直,直了又弯,汗水湿透了老师们的衣裤,当最后一件设备抬进车间后,一双双手不约而同的再次高高举起,此时的车间里回荡起中法文交织的欢呼声和欢快的掌声!
  其间,小松还表现了一回“中国功夫”。
  在搬第一件设备时,一位老师脚下一滑,险些伤人又砸设备,当时,小松大喊来人,本该一起工作的黑人却袖手旁观,并且讪笑;小松等设备放好,不由分说,上去就是一拳。他大声地喊道:我们要留给你们最好的东西,这是你们的呀!你再不当心,我更要不客气!
  在异国他乡,工作秩序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胡小松以一副所向无敌的架势,使工作向前突进。胡—hu,发音与法语的“疯子”相近,当地黑人都管胡小松叫“疯子教授”。
  小松他们玩儿命地干,从3月19日开始,教师组每天忍受着33℃以上的高温和蚊虫的叮咬,加班加点抢时间,挥汗如雨,忘我工作了近五十天。
  在非洲,雨后有成群的飞蚁或会飞蟑螂,还有四处乱爬的多脚虫和大蜥蜴,以及近二十公分的大蝎子,但最可怕的要数非洲蚊子。花蚊子、细长黑蚊子、三角形蚊子,有的竟然一公分长,它们叮人快,没声音,赶不走,毒性大。援非教师组均大面积受到攻击,每人身上被叮咬上百处。因此,即使气温在35℃以上,他们在工程安装时也不得不长衣长裤全副武装,就是这样,有时连耳朵、脚心还是在劫难逃。
  由蚊子带给人的“疟原虫”更折磨人,尽管出国前每人打了四种预防针,还是要发疟疾!一会儿高温高烧,大汗淋漓,一会儿浑身寒战,抖成一团。五个月里,小松打了三回“摆子”,有时带着高烧,还要爬起来工作。
  终于,在5月5日,中国援建的全部仪器设备和食品厂四条生产线等安装工程基本完成,保证了5月19日中国教育部代表团能如期来科验收和举行交接仪式。
  中国驻科特迪瓦大使拍着小松的肩膀说:“你们的项目按时按量,圆满完成,像是军人的项目,你们在这里很好地代表了中国人民!”
  在科特迪瓦,小松多次上演“中国功夫”。
  博瓦尼大学附近有一家中国餐馆,这里的女老板是中国人,长得漂亮,常常受到餐馆里黑人员工的骚扰。小松知道了,就径直来到餐馆,大喊一声:集合!
  他命令这些员工站成一排后,说道:各位不知道吧,你们老板是我妹妹,以后谁要是敢对她不礼貌,就尝尝这个!
  说着,他伸出一根食指往正在飞转的风扇中一插,风扇当即定住,他挥挥这“一指禅”貌似凶狠地说:看见了吧,我可有中国功夫!
  这些黑人面面相觑,以后还真的不敢瞎胡闹了。
  
  五
  
  小松戏把国内的科学家分为三类:
  一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传统主义的那种。
  二是伪科学家,一天到晚天花乱坠,忘记良心,不乏被企业收买,为某种利益驱使之徒。
  三是危官耸听的,要讲真话,要指出真相,这种人太少。
  他认为自己是属于危言耸听的一种。
  他的学生说他,是农业专家,更是一位社会学家。
  他关心的是两个亿的农民工进城后的另类生活、六亿农民的食品安全状况、农民增收的点到底在哪里、目前中国人的食品结构问题等等。
  中央电视台请到了最合适最出色的嘉宾。胡小松出任《每周质量报告》特约专家,他的出场使观众耳目一新,人们在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同时,体味到学者的风范,感受科学家的良心和品格。
  面对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给以曝光的有名有姓的具体厂家和不法之徒,他从科学的角度认真剖析,给以尖锐的抨击。
  海南两家椰果加工厂用工业双氧水做出了带有化工原料的食品。
  胡小松指出,工业双氧水可能会含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的杂质;会含有铅和砷这些对人体健康有毒害的物质;假如消费者食用了这些用工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