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区的部队,波斯帝国在小亚细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欧洲附属国必要时还能提供三十万陆海军。
古波斯军队以步兵为主,根据希罗多得介绍,波斯步兵头戴一顶软帽,身穿色彩鲜艳,做工考究的宽袖长袍和长裤。波斯步兵方阵(Sparabara)相当特别,这种方阵一般是十行纵深,每一个纵列代表一个基本战术单位“十人队”,队长站在最前列,装备一面长方形盾牌,和一支约两米的长矛,上身披轻便的鳞片甲;他身后的九名步兵,每人装备一副弓箭和一柄弯刀,一般不被甲。战斗时队长负责抵挡敌人步骑兵的冲击,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齐射杀伤敌军,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够从队长的身旁直射敌人,后面的八人则是对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后逐渐抬高至45度,这样在阵前三百米以内构成弓箭的火力覆盖。当敌人被波斯人的箭雨大量杀伤,溃不成军之时,波斯步兵就开始冲锋,他们将弓收入箭囊,拔出弯刀,冲入敌阵近身格斗。
波斯人的弓箭齐射时遮天蔽日,对敌军有相当强的威摄力。温泉关战役时,斯巴达将领迪埃尼斯(Dieneces)面对波斯军队的弓箭齐射风趣地说:“波斯人放的箭遮住了太阳,正好让我们在阴凉下作战。”此时中亚游牧民族独有的组合反曲弓在波斯军中只有少量装备,大部分士兵还是使用普通的直木弓。波斯人的箭用一种三棱宽刃箭镞,青铜质地,带倒钩,杀伤力强大,但穿透力不足;这在对希腊的战争中被证明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因为波斯人的箭雨不能对希腊的重装步兵构成足够的威胁。
这个时候的波斯骑兵主要是轻骑兵,只有将领被甲,他们的装备是一副弓箭和一柄长刀。波斯骑兵借鉴游牧民族的游击战术,主要依靠弓箭杀伤敌人,战斗时波斯骑兵一般会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发起攻击,等到敌军阵形散乱时才会排成密集队形冲击敌人。
面对这样一支数量庞大,战术成熟的军队,希腊军队颇有螳臂拦车之感。这个时候雅典所有的青壮年男子不超过三万,整个希腊半岛的可用之兵从来没有超过十万人。希腊最终赢得希波战争,靠的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精兵,和著名的希腊长矛密集阵战术(Phalanx)。希腊军队的主力是重装步兵(Hoplite),他们的装备包括青铜打造的头盔,胸甲和肩甲,躯干的其它部位着鳞片甲;一面浅碟形圆盾直径约一米,表面是一层青铜蒙皮;主要兵器是一支长约三米的矛,辅助兵器是一柄六十公分长的短剑。希腊步兵战斗时组成密集的方阵,通常有八行纵深,前四排士兵持矛水平向前,后排的长矛叠在前排长矛之上,而后四排则将矛竖立。希腊的密集阵战术对士兵的身体素质和战术素养要求非常高,一个全副武装的步兵需要负重四十公斤,进行长距离的奔跑和高强度的冲刺。一个希腊方阵必须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队形紧密,步调一致,这需要长时间的队列训练才能达到。希腊密集方阵的正面攻击锐不可当,其弱点在侧面,因而往往需要散兵或骑兵在两翼保护。
希腊的密集阵战术在希波战争中被证明是波斯步兵方阵的克星,但在马拉松平原两军初次相遇时,希腊人却是心中无底。他们面对波斯大军时的心情,大概和努尔哈赤的八旗兵在萨尔浒面对明朝大军时一样,有几分自惭形秽,有几分忐忑不安,而更多的是豁出去了的义无反顾。
2天降大任
值得雅典人庆幸的是,在投票赞成决战的五位将军中有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将力挽狂澜,领导雅典军队史无前例地击败波斯大军。
米提亚德(Miltiades)出生于雅典一个最古老的家族。他的祖父曾经取得了一个色雷斯小国切索尼(Chersonese)的宗主权,因而米提亚德既是雅典公民,又是切索尼的王子。几年前波斯王大流士征服色雷斯以后,率军越过多瑙河进入南俄草原,企图征服那里的游牧民族塞提亚人(Scythian),他临行前将多瑙河上的一座浮桥交给几个希腊藩邦守护(其中包括切索尼),以备不虞之时能够安全返回。后来大流士果然在南俄草原受挫,不得不撤回来。这时米提亚德建议拆毁浮桥,将大流士困在多瑙河对岸。这一招相当狠辣,因为大流士大军此时粮草将尽,后面又有塞提亚骑兵紧紧追赶,如果不能及时渡过多瑙河,大流士即使不死于塞提亚人的箭下,也会死于饥馑。可惜其他的希腊城邦首领无人有这样的胆识,米提亚德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流士安全返回。
很快有人将这件事报告给大流士,于是米提亚德成为波斯帝国头号通缉犯,不得不逃到雅典。他刚到雅典,就主持收复了沦落敌手多年的两个爱琴海岛屿,立刻成为雅典炙手可热的人物。这时雅典刚刚驱逐独裁者希皮亚斯(Hippias),成立了民主共和体制,米提亚德的政敌于是指控他在切索尼搞独裁统治,欺压人民。这个罪名倒是证据确凿,可是米提亚德在崇拜英雄的雅典人气正旺,这项指控最终被雅典议会束之高阁。
米提亚德曾经作为藩属参加过波斯的军事行动,对波斯军队的组织和优劣了如指掌。波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他们大多数是被胁迫参战的藩邦士兵,士气低落,协同作战的能力差,局势危急时往往会丧失斗志,溃不成军。从战术角度来看,波斯的弓箭无法穿透希腊步兵的盔甲,而波斯步兵方阵只有一层盾牌防护,如果前排被希腊密集阵突破,后面的轻装步兵根本无法和希腊长矛对抗。
从政治角度来看,时间并不站在雅典人一边。几年前被驱逐的雅典国王希皮亚斯投奔了波斯,成为大流士的高级顾问。他不但向波斯人献上完整的希腊地图,而且积极为波斯远征军出谋划策,马拉松平原这个登陆地点就是希皮亚斯选定的。并不是所有的雅典人都有坚强的斗志,许多人摄于波斯帝国的军威,沦为内奸。通向马拉松的航道曲折艰险,但一路上都有人在岸上用青铜盾牌反射阳光,为波斯舰队指引航向。雅典军队在马拉松和波斯大军对峙的时间越长,雅典的政治局势就会变得越复杂,而投降派的颠覆阴谋就越有可能得逞。
正当卡利马什犹豫不决的时候,米提亚德走上前来说道:“现在整个雅典的命运握在你的手上,你必须决定是甘愿被波斯人奴役,还是奋起抗争,为雅典赢得自由,也为你赢得千古不朽的名声。如果我们不立刻与敌决战,波斯军队会越来越强大,而雅典的投降派会越来越嚣张。我坚信雅典健儿强过波斯人百倍,胜利一定属於我们!”米提亚德这一席话打消卡利马什的顾虑,他终于投票支持和波斯大军决战。
3马拉松之战
米提亚德由於众望所归,被推选为战役总指挥。正当雅典军队准备下山列阵时,一支援军出人意料地到达了。这支援军来自希腊小国普拉提亚(Plataea),多年前雅典曾经帮助他们打退了邻国的侵略,普拉提亚对雅典感恩戴德,这次得知雅典有难,立刻发举国之兵来援。虽然普拉提亚援军只有一千人,但极大地鼓舞了雅典人的士气。
雅典方面参战的一万一千人全部是重装步兵,他们按照惯例在马拉松平原的西侧排出八行纵深的密集方阵。此时正值雨季,马拉松平原只有中间地势较高,没有积水,两边都是泥沼地。为了使雅典的阵线不被波斯骑兵从两翼迂回,米提亚德决定不惜削弱中央方阵的力量,将雅典阵线向两侧延伸,使两边的泥沼地成为天然屏障。这样重新部署以后,雅典的步兵方阵在中央只有四行纵深,而两翼仍然保持八行的厚度。
雅典步兵列阵完毕以后,米提亚德立刻下令冲锋,这时雅典军队距离波斯阵线大约有1500米。通常希腊密集方阵先是稳步前进到敌军弓箭射程以内,然后开始高速冲向敌阵。为了不给波斯军队足够的时间组织和调度,米提亚德一开始就命令士兵跑步前进,然后逐渐加快速度,距敌三百米时全速冲刺。希腊步兵表现出极高的训练水平,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一路狂奔,而阵形丝毫不乱。
波斯人看到兵力悬殊,且没有骑兵掩护的雅典步兵远远地冲了过来,就好象是看着一群扑火的飞蛾在自取灭亡。波斯步兵严阵以待,等到雅典人冲到三百米距离时,开始弓箭齐射。波斯人射出的箭密如飞蝗一波接一波地落在高速奔驰的雅典方阵之上,如同雨打芭蕉一般在雅典步兵的盔甲和盾牌上纷纷弹开,不能造成任何伤害。没等波斯人放出几轮弓箭,雅典步兵就已经冲到近前。希腊方阵密集如林的长矛带着巨大的动能猛烈冲击波斯人的盾牌,在一片震耳欲聋的金属碰撞声中,两支军队搏杀到一起。
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两翼的盾牌防线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波斯方阵的队形比希腊方阵疏松许多,为的是给轻装步兵足够的空间弯弓射箭。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十六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的盾牌防线在如此猛烈的撞击下顿时崩溃,很多人被希腊长矛连人带盾刺穿。前排的波斯队长们力战以后全部阵亡,而将他们身后的轻装步兵暴露在雅典人的长矛之前。失去盾牌保护的波斯步兵们毫不畏惧地拔出弯刀上前格斗,他们三五成群,拼命用弯刀拨开雅典人的长矛,企图靠近肉搏;与此同时,他们后面的步兵仍然在坚持不懈地放箭。但雅典人的密集阵前四排的长矛重迭向前,波斯人即使能拨开第一排长矛,也很难躲过接踵而来的后三排长矛的攒刺。这样波斯步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但始终无法靠近一步。波斯骑兵本想迂回到雅典阵线后面,但雅典方阵的两翼几乎是紧贴着平原两边的泥沼地,波斯骑兵根本没有机动的空间。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以紧密队形冲击雅典人的方阵,但由于缺乏盔甲保护,结果也是纷纷倒在雅典方阵的矛下。面对雅典人无坚不摧的凌厉攻势,波斯士兵的战斗意志开始动摇。
波斯阵线中央是由身经百战的波斯老兵组成,战斗力相当强劲,而攻击他们的雅典中央方阵又只有四行纵列,冲击力不足,战局在这里胶着起来。波斯步兵一度突破了雅典人的阵线,迫使雅典的中央方阵集体后撤以保持完整队形。但是波斯的两翼此时已呈溃逃之势,雅典的两翼开始向中央包抄过来,夹击波斯的中央方阵,而后退的雅典中央方阵也乘机杀了回来。会战到这个时候波斯军队败局已定。
波斯主帅达提斯(Datis)看到大势已去,下令撤退。波斯士兵放弃阵地,拼命逃向海边的波斯战舰,雅典士兵在后面紧紧追赶,将许多腿脚不够快的波斯兵刺个透心凉。雅典人追到海边以后并没有停住,他们开始分散开来攻击停泊在岸边的波斯战舰,企图将其付之一炬。波斯士兵在逃生欲望的驱使下拼命反抗,而雅典人本次战役的伤亡大多发生在这里,包括雅典军政长官卡利马什,以及十位将军中的两位都在此牺牲。最终波斯人在损失七艘战舰以后,大部队得以安全撤退。此役波斯军队共阵亡六千四百人,而雅典方面仅仅阵亡一百九十二人。双方阵亡数字的悬殊差距充分体现了希腊密集阵对波斯方阵的压倒性优势。
斯巴达的两千援军一直到战役结束以后才到达,他们列队在战场绕行一周,观看雅典士兵的战果,战场上波斯人尸横遍野让斯巴达战士们惊叹不已。所谓患难见真情,普拉提亚人在危急关头前来援助,赢得了雅典人的敬重。战役以后雅典授予所有普拉提亚人雅典公民资格,普拉提亚从此正式成为雅典大家庭的一员。
马拉松之战对希腊人来说无疑是改变命运的一战。两千四百多年以后中国的一位巨人气冲霄汉地宣告:“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而希腊人通过马拉松之战对此有了深切的体会。一个民族的自信心一向都是打出来的,希腊人在马拉松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自信,而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也开始无比高涨。马拉松之战以后,雅典在希腊半岛威名远扬,成为希腊联盟的盟主。对波斯帝国来说,马拉松之败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挫折,几乎没有在波斯人的历史上留下丝毫痕迹。十年以后,新即位的波斯王薛西斯(Xerxes)率领百万大军又卷土重来。薛西斯对马拉松之战已经没有什么印象,更不用说吸取任何教训。在以后的一系列战役里,波斯军队要在希腊密集阵前撞得头破血流,丧师数十万才善罢甘休。
4晚节难全
马拉松之战以后米提亚德在雅典如日中天,受到所有希腊人的崇敬和爱戴。可惜的是米提亚德并没有摆脱自古以来盛极必衰的宿命。波斯军队败退以后,波斯小亚细亚的据点就显得孤立无助,正是雅典人偷袭的好机会。米提亚德劝说雅典议会拨给他一支部队,扬帆出海。没有人知道米提亚德真正的攻击目标并不是某个波斯要塞,而是一个叫帕罗(Paros)的希腊小岛国。当年米提亚德在波斯王帐下效力时,曾经被一个帕罗贵族当众羞辱,因此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报这一箭之仇。
没想到马拉松一战成名的米提亚德,居然奈何不了区区一个爱琴海岛国。米提亚德的部队顿兵帕罗坚城之下屡战屡败,米提亚德本人还受了重伤。消息传到雅典,议会立刻哗然。雅典人对米提亚德爱之愈深,就恨之愈切。米提亚德的政敌立刻活跃起来,提议将米提亚德以叛国罪论处,很快在议会通过。雅典法律规定,被告人有权在判决前做最后一次自辩。身负重伤的米提亚德被人抬进议会,昔日的民族英雄如今躺在担架上潦倒不堪地乞求众人宽大处理,而雅典人为纪念马拉松之战所刻的米提亚德大理石雕像就竖立在议会门外。也许是这具雕像让雅典议员们想起了米提亚德的不世功劳,他终於免于一死,而被罚一笔巨款了事。仅仅几个月后,米提亚德就因为伤重不治,在孤苦伶仃中去世,此时距离马拉松之战还不到一年。
公元前480年,是决定希腊生死存亡的一年。这一年,经过三年的准备以后,波斯王薛西斯(Xerxes)率领百万大军入侵希腊。薛西斯处事严谨缜密,雷厉风行,和他父亲大流士的仁厚疏旷形成鲜明对比。薛西斯先和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Syracuse),然后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Hellespont,今天土耳其境内的达达尼尔海峡)修建浮桥两座,又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基地。希腊很多城邦国家投降波斯帝国,派兵派船参战。一切就绪以后,薛西斯领军从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从希腊北部攻来。
波斯大军在温泉关被斯巴达国王利奥尼达(Leonidas)率领的希腊联军挡住,久攻不下。这时一个希腊内奸领波斯军队从另外一个山口突破希腊联军防线,迂回到希腊军背后。利奥尼达立刻命令联军撤退以保存实力,自己率领三百斯巴达勇士坚守温泉关阻击敌人,最后全部阵亡。温泉关失守后,波斯大军长驱直入,逼近雅典城。雅典人不得不放弃这座历史名城,举国撤退到萨拉米斯岛。波斯军队进占雅典空城,将其付之一炬,随后大军追击到萨拉米斯岛对岸,而波斯战舰也源源不断地向萨拉米斯岛汇集。
萨拉米斯岛夹在希腊半岛和波罗奔尼撒(Peloponnese)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希腊海军的三百多支战舰就停泊在海峡里面。这时希腊联军统帅是斯巴达贵族尤利比亚德(Eurybiades),他得知有一千二百艘波斯战舰聚集在海峡东南面,大惊失色,打算放弃萨拉米斯岛,撤退到波罗奔尼撒半岛的陆地上。没等希腊军队行动起来,就有消息传来,薛西斯派波斯海军的埃及舰队绕到萨拉米斯岛西侧,将海峡的出口堵住,准备来一个瓮中捉鳖,将希腊联军一网打尽。
1历史背景
在萨拉米斯海战以前,雅典并不是一个海上强国。当时地中海的航海大国是腓尼基和迦太基,他们在历次波希战争中都站在波斯一边。这时雅典仍然是传统的农耕社会,并没有职业军人,雅典人平时操持农活,农闲时在一起操练,战时自备武器盔甲上阵杀敌,但这种组织形式完全不适合海军。海军必须是常备军,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战舰造价高昂,维修和保养也非常昂贵,但这个时期的海战都无法决定战局,战争最终还是要在陆地上分出胜负。对于这样一个费效不成比例的军种,雅典人不愿大力发展也在情理之中。
这个时候各国海军主要装备的战舰叫Trireme,因其每一侧船舷装备垂直排列的三层舷桨而得名。这种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