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父子艺术家--汤晓丹、汤沐黎、汤沐海 作者:汤晓丹、蓝为洁-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斯陆的蒙克美术馆,陈列着蒙克毕生所绘极有代表性的作品。蒙克生于1863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才去世。年轻时曾到过巴黎及法国南部地区,还曾到意大利和德国周游……在国外住了差不多20年之久。45岁时不幸神经质病发作。

  新病初愈,他决心回祖国安居。这时,他还为奥斯陆大学作了一幅装饰壁画,巨大的太阳放在中心位置,象征光明和力量。

  蒙克早期的画着重表现人物心理,并富神秘性和象征性,让人感到蒙克画中的人物都充满悲哀和痛苦。在受到凡高、高更等印象派画家的影响后,所绘作品有了改变,即用色比较单纯,集中表现简单的并且去掉轮廓勾画的形象。他用强烈的色彩铺满画面,传递一种纯粹的艺术魅力。著名代表作品有《红葡萄藤》和《生命之舞》。在欧洲,蒙克和凡高一样对后来的表现主义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奥斯陆市政厅里陈列有极精彩的壁画。最成功的要算亨里克·索伦生在正墙上所绘的那幅“湿壁画”,是在湿的灰泥墙上用画壁画的技法完成的。近看很粗糙,远看却气势恢宏。还有一些装饰画也别具一格。

  最有意思的是,沐黎利用一个下午的时间跑了几个特殊的博物馆,大开眼界,增加了历史知识:

  北欧海盗船博物馆

  除了实物外,还有海盗所犯罪行的文字记录以及有些海盗可悲下场的描述。

  前进号探险船博物馆

  记录了挪威航海家南森船长带队两次远征北极和一次赴南极的传奇经历等。

  康·提尼依博物馆

  展示了北欧人自制的渡大洋的木筏遗物。显示出人类探险的智慧和勇气。

  亨尼·昂斯泰德艺术中心

  亨尼·昂斯泰德是富有的船王,讨了世界溜冰冠军作妻子后,花巨资建造艺术中心。展品都是溜冰冠军获奖的奖杯。它们一直闪射出耀眼的光辉,使观众分享温馨。

  《挪威移民在美国》的画展,带有纪实性,它既反映移民在美国的发迹致富,也反映辛酸生活,与观众感情更贴近。因此围着细看、沉思的人不少。

  秋笛的公公和婆婆是挪威老人,听说中国画家要去,早作好迎客准备。他们不但都能说流利的英语,对中国似乎也并不陌生。两位老人亲自开车去奥斯陆市中心的“南京饭店”为沐黎洗尘。那里价格奇贵,菜也一般,主人选定那里,是表示诚意。他们吃着、品味着、细谈着……沐黎思乡情绪油然而生。饭后,老人开车陪沐黎到奥斯陆南部的亨里克·索伦生故居参观画廊。那是画家的儿子为纪念自己的父亲专门建造的。不过里面展出的画与奥斯陆市政大厅看到的索伦生的湿壁画,留给汤沐黎的印象大不一样。故居画廊属小巧精致型,所以没有花多少时间就看完了。

  8月2日乘早车,两小时后到达挪威的旅游热点利勒哈默尔市。它是座山中的小城,小型别墅林立,其中不少供游人借宿。沐黎去了曼豪根露天博物馆。那是一幢坐落在白杨树丛中的老式木头屋子,四周山山水水,让人感到情趣十足。离露天博物馆不远的是“老工场间”,也是供人参观的。有一位叫山德维格的牙科医生,把自己收藏的吉·维德曼的巨幅抽象派大壁画献给国家,画名为《五月》,也在那里展出。

  去翁达尔斯内斯市坐车要好几个钟头,沿途多高山峻岭,瀑布奇景。到达目的地后才明白那其实是很小的城镇。四面环山,山顶白雪皑皑,秀丽宁静,简直可称世外洞天,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沐黎在信中说:

  “妈妈,您和爸年纪大了,如果乐意,到这里住一段时间一定身心舒畅……”

  特朗德海姆市在翁达尔斯内斯市的东北,也属小城。沐黎细心测览了如画的农庄后,急忙奔赴蒙克荷尔姆顿的海中小岛。只见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在海里游泳或在海滩晒太阳。这时,他才明白为什么城里行人不多,原来都来小岛度假享乐了。

  离游泳场不远,有座石堡,过去是关押流放犯人的地方,现已成为名胜古迹。从石堡墙洞望出去,海天一片。如果真的被关在那里,确实不可能逃跑。返回特朗德海姆市区后,沐黎才仔细看了别有情趣的老桥、老货栈等,虽然古旧却依然色彩绚丽,引人注目,变成市内独特的街景了。城里还有不少雕塑显示出特殊风采,那些雕塑似乎都是随手放在路边或者路中的,无雕琢痕迹,与市容和谐。

  8月5日早上,沐黎参观了一家乐器博物馆。它的创始人是一位俄国女士。馆内陈列各式各样从世界各地搜集到的乐器。参观者看展品的同时,听详细解说,还听演奏,一举多得。沐黎说:

  “妈妈,这样的特殊博物馆我是第一次看到。不知沐海看过没有。”

  两个儿子就是这样互相深情地关心着对方的事业。我想,这是从小养成的好习惯。

  挪威给沐黎的印象是山多、水多,人口少,城市不大。家家户户平静快乐。生活水平高,治安很不错,犯罪率低,街上看不到警察。

  沐海曾经也来信说:

  “妈妈,我走过许多国家,发现挪威人很富有,他们物价虽然贵,但收入也不低,大家安居乐业。”

                 瑞典

  挪威和瑞典毗邻。傍晚坐上火车,舒舒服服睡一夜,第二天清晨就到了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

  沐黎先到党特宁何姆宫(DROTTNINGHOM)。它有小凡尔赛宫的美称。后园还有一座中国亭子,使他感到格外亲切。

  第二天,沐黎就去瑞典大雕塑家卡尔·米列斯故居。里面陈列了大约160幅作品,多为铜塑。总特点是洗练,动作奇特。人体特意作一定程度的变形,如细身、粗臂、长腿、东方人脸形等等。米列斯的妻子也是一位极好的画家,故居中也有她的作品。

  晚上去尤金亲王宫。里面收藏了许多珍品。尤金亲王也是画家。他收藏的左恩(A.ZORN)和拉森(C.LARSSON)的作品,都是经典之作,很难在别处看到。

  8号清晨,沐黎去瑞典国家美术馆,主要看瑞典大画家卡尔·拉森(1853—1919)的作品。他画的风景画《公主和牧童》,非常有神韵。另外,卡尔·维尔何姆的《人船》和布朗·利耶福特的《鹰击》也都在沐黎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象。

  斯德哥尔摩大大小小的博物馆、纪念馆有好几十个。有个叫“瓦沙”号的老船馆,大船身有好几层楼房高,是300多年前的瑞典豪华皇船。首航就沉没。在海底沉睡了330年之后才被打捞上岸。又用十几年时间整修后,供游人参观。大船全是用木头雕制而成。除水下部分外,水上有4层,里面十分华丽。室内陈列了当时原有的全部用具、物品等等。沐黎来信中说:

  “我在船四周徘徊了许久,惊叹当时工匠的技艺。这艘‘瓦沙’号船是一座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活生生的百科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是1920年左右建造完成的。厅内许多金碧辉煌的镶嵌画是用金箔片贴在玻璃反面而成的。参观的人不少。登上市政厅顶楼可以远眺繁荣漂亮的市容。

  斯德哥尔摩的现代美术馆里陈列的名画不少。西班牙画家毕加索、达里,法国画家列吉、凡高,美国画家波洛克、罗森伯格,意大利画家德·切里柯等都有画。也有些是瑞典画家的现代作品和照片。

  看卡尔·爱德尔的家庭雕塑室,沐黎特别有兴趣。因为这位瑞典现实主义画家的作品陈列在自己的木建筑住宅里。担任讲解的是一位80高龄的老太太,她自豪地介绍自己“是画家的女儿”,此外还掌管有关画展的全部业务。

  在参观了斯德哥尔摩市的奥托·里赛尔包姆博物馆后,沐黎对这位只活了65岁的瑞典画家的作品,印象很深。

  离市中心仅15分钟车程的西克斯卡画廊里名画集中,非常出色。其中油画、石版画、铜版画、雕塑均为名家所作。令沐黎赞不绝口的就有近40幅名作。他认为瑞典美术史上有三大名师对世界贡献极大:一位雕塑家,即米列斯(C.MlLLES);两位画家,即安·左思(A.ZORN)和卡·拉森(C.LARSSON)。

  拉森的后半生很有意思,他和妻子回到瑞典中部乡村小镇,按自己的趣味设计住房,然后生了十来个小孩。画的都是家庭生活趣事,一本又一本……沐黎感触很深,说“画家有的站在人生舞台高点显露才华,有的隐居世外桃源追求心灵中的艺术。卡尔·拉森两种生活都有。”

  沐黎十分崇敬左思。离斯德哥尔摩市区不远的莫拉镇上就有左思美术馆和左恩旧居,里面陈列着他的作品和他的收藏品,有古物、油画、水彩画、钢版画、雕塑等等,都是稀世瑰宝。有的只有那里才有,所以沐黎必须赶去。他认为如果到了瑞典而不去莫拉镇会终身遗憾。

  左恩的家是一幢由他自己设计的木头建筑房屋,非常别致。花园很漂亮。整个住宅和花园连在一起就是一幅很有神韵的画。左思没有儿女,所以他和夫人去世后,把自己的庄园、住宅、别墅……都上交国家,变成展览馆,对全世界旅游爱好者开放。沐黎舍不得离开那里,决定在白烨树林中的木头建筑小屋住宿一夜。那是专为游人准备的。那一夜,沐黎亲身感受了当年左思过的宁静生活。在这以前,沐黎记得只有徐悲鸿先生曾经介绍过左思。以后,未见别人再提到过左恩的名字,更不用说他的作品和生活了。他能有机会去左思故居看看,揣摸他当年的宁静心态,可算三生有幸。

  从莫拉镇往南,换三次车才到古特勃格市。那里有很大的美术馆,所陈列的展品属独家仅有。如琼森BJORN S.JONSSON的《雨窗地图》;拉森的姆子》和若干浮雕和壁画,尤其壁画线为木炭线,特别引人注目;左思的《红裙女》、《三裸女在河边》、《红裙女下楼》、《铁匠家》等,沐黎还是第一次看到;利杰弗德兹(BRUND LILJEFORDS)的动物画——狐狸、猫、鹰、兔……更是入木三分。而今,油画爱好者特别喜欢沐黎的动物画,赞他画的动物“传神,有特殊灵性”。

                 芬兰

  “西尔加班轮”往返于瑞典和芬兰之间。沐黎下午4点半上船。

  过了一夜早上醒来,轮船已安全驶进芬兰的赫尔辛基码头。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芬兰最大的海港,水陆交通极方便。全市以新式建筑闻名于北欧,老的东西不多。它夹在俄国和瑞典两个大国中间发展自己的文化,利用木材设计制作的现代家具、艺术品,非常精致。市内有著名音乐家西比利乌斯的纪念碑。

  活了92岁的西比利乌斯是芬兰的乐坛大师,他的作品充满强烈的民族意识。芬兰人为有大音乐家西比利乌斯而自豪。

  沐黎在赫尔辛基市花了整整两天时间看画廊和博物馆。他很喜欢芬兰画家加伦·卡莱拉美术馆里的作品,还特别去郊区访问他的故居。故居建筑很别致,有卧室和画室,陈列的作品都属加伦·卡莱拉早年之作,还有石版和各种工具。他从非洲带回的矛、鼓、兽皮等都保存完好。芬兰的雕塑不少,但比起挪威和瑞典来则不那么震撼人心。

  芬兰的国家博物馆内陈列的展品大都是历史文物,基本没有画。不过展厅正中有一幅很大的湿壁画,是加伦·卡莱拉的作品。那幅画初看一般,换一个角度望去却很生动。沐黎发现了它的新颖之处后在画前驻足,从左右远近不同视角看了好一阵。

  从赫尔辛基乘船北行是有名的苏门林纳岛。岛上有要塞和北欧艺术中心。北欧艺术中心陈列着现代作品。赛那尤斯画廊里的展品,属私人赠送,比较一般。沐黎看完后匆匆赶到离它不远的曼纳林博物馆去。

  曼纳林在苏联的十月革命后,历尽艰辛。他原是芬兰的白军领袖,为争取芬兰独立,不惜付出一切。芬兰独立后,他是首任总统。1906年至1908年的两年内,他曾骑马访问中国,沿途购买了不少中国字画和文物。随后又到日本,经西伯利亚回国。沐黎通过展品判断,曼纳林很喜欢中国。博物馆里还有大量照片和幻灯片,史料价值极高。可惜二楼的实用美术馆不开放,沐黎不无遗憾。

  接着,沐黎去了沙佛林纳市和由颇勒市。在由颇勒市,他参观了现代美术馆。现代美术馆的规模还可以。里面有法国画家皮让·恩奈斯特的素描《铁役女体》。沐黎自幼喜欢素描,有扎实的功力。他在考察过程中,很难看到素描展品,所以特别欣赏。

  沙拉·希尔顿美术馆非常出色。它的现代画廊相当大,有西班牙大画家毕加索和意大利现代派画家德·切里柯的作品;有美国雕塑家伊·克兰霍尔滋的别具匠心的金属皮雕塑;有欧托以卡的类似水晶雕的《湖滨宫》;有法国恩·须法的《大三菱镜》,是极具光学原理的雕塑作品;还有劳尼·柳柯的一座取名为《上下班时间》的雕塑中,有“有轨电车和人”。

  沐黎怀着丰收的喜悦去特库市。他知道那里的艺术博物馆无论是展品还是建筑本身都是第一流的。芬兰大画家加伦·卡莱拉的作品尤其吸引着沐黎,他拍了好几幅照片。

  特库市不是芬兰大音乐家西比利乌斯的出生地,他甚至根本没有在那里居住过。但是那里却有一座西比利乌斯的博物馆。沐黎好奇地探询,才知道那座博物馆是根据西比利乌斯的一位老朋友的建议,在离特库市音乐院不远的地方建造的。

  博物馆内陈列着西比利乌斯生平资料、照片和用过的东西,还有各种乐器。除此,还有现代化的音乐厅,不停地播放音乐。参观者走进博物馆就会沉醉在最美的旋律中,心境清新。

  特库市有座古老而简朴的大教堂,庄严肃穆。离教堂不远,是维诺·阿尔腾能美术馆,芬兰大雕塑家阿尔腾能的作品很有个性,沐黎特别喜爱。市里还有座特库城堡,据说是芬兰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曾为公爵皇族的住所。不幸在一次大火中遭严重破坏,后来找了许多专家根据记忆按原样修复。

                 丹麦

  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哥本哈根地处波罗的海和北海之间,水路四通八达,是丹麦的交通枢纽。

  沐黎到哥本哈根后,住在约瑟夫·凯特纳先生家。他是沐黎一位英国朋友的岳父。

  约瑟夫·凯特纳家只有老夫妇两人,住三房小型公寓。公寓安静、舒适、设备齐全。沐黎独住一间,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每天清晨,主人预备了丰盛早餐;沐黎吃后,9时外出,晚上11时回来休息。白天,手持一张哥本哈根市卡,在全市各画廊和名胜古迹到处跑,大饱眼福。

  北欧四国首都相比较,沐黎认为斯德哥尔摩给他的印象最深,其次算哥本哈根,然后是奥斯陆和赫尔辛基。

  哥本哈根的展览馆规模不大,陈列品却不少。丹麦画家克鲁耶很善于用抒情色调画夜景。他的《海边夜色白衣人》在展览馆中最出色。

  有家奥德罗普加德藏品馆,内有不少法国印象主义大师的作品。丹麦人对世界美术瑰宝的重视程度令沐黎非常吃惊。

  大美术馆里也陈列不少法国雕塑家的作品。沐黎看着看着,舍不得离开。

  卡尔波的作品,结构紧凑,生动活泼。

  巴利亚斯的作品,功力深厚。

  丹麦雕塑家开·尼尔森的雕塑群像,非常精彩,而其中又要数《女鹅》、《母子群》、《躺女》等最富魅力。

  丹麦另一位雕塑家格哈德·翰宁的作品与开·尼尔森的风格相近,但格哈德·翰宁作品的面部带些亚洲味。

  西列罗的皇城堡大厅,非常华丽。它的特色是石膏墙的装饰,里面有技巧不凡的宫廷画家的作品,如《美人鱼》、《持枪女骑》、《骑驴女》、《众女》等,还有不少表现宫廷贵族生活的作品,很有气势。

  沐黎说,从作品判断,丹麦的雕塑优于丹麦的绘画。因此,哥本哈根市到处都有雕塑,为城市增色不少。沐黎在大街上,一直走走停停,欣赏精湛的雕塑艺术。尤其到了晚上,在特别设计的灯光的照射下,一座座雕塑更显艺术魅力。人走在其中,简直是最美的享受。

  引起沐黎最大兴趣的是一家中国孔雀剧场。场内欧洲人穿上中国服,跳中国舞。虽然有些怪味,但是观看的人满满的,笑声掌声十分热烈。

  通过中国孔雀剧场可以看出丹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沐黎愉快地看着,也随着其他观众热情鼓掌。

            第四次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沐黎已去过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几次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