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杜甫诗选注-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期 读书游历时期 (公元七一二——七四五) 

     为了使我们能够比较容易、比较清楚地看出杜甫创作的发展过程,以及 
他的创作和他的生活的密切联系,我们把杜甫的诗,大体上分成了四个时期。 
     这第一期,是读书游历时期,包括他三十四岁以前的作品。据《壮游》 
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又据《进鵰赋表》:“臣幸赖先臣绪业, 
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可见,杜甫打七岁时起便已 
经有诗,到他四十三岁写《进鵰赋表》时,连同文章(即所谓“笔”)已有 
了一千多篇。那么照理推算,其中属于三十四岁以前作的诗,少说也该有个 
三四百首。可是,据现存的诗来看,我们能确定为这一时期作品的,总共不 
过二十几首。这自然是一种遗憾,因为使我们不能看到这位诗人的创作全貌。 
     尽管这期作品遗留的是这样少,但我们认为仍然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独立 
的时期来处理。因为在这一时期,杜甫写过好几百首诗,毕竟是一个客观存 
在,不容抹杀;同时,即从这些诗来看,由于时代和生活的不同,在思想性 
和艺术性上也都自成一个段落,如果和第二期混淆起来,合并起来,便不易 
看清杜甫创作的转变和发展的迹象。 
     杜甫三十四岁以前,正是所谓“开天盛世”,他自己也过着一种“裘马 
颇清狂”的游历生活,“快意”了“八九年”。因此,这一期的诗,主要是 
写个人生活或摹写景物,充满一种年少气盛的活力。但在个别诗篇里,我们 
也可看出诗人杜甫对人民的灾难已流露了他的同情,对上层社会的“机巧”, 
也初步有了憎厌,这正是他此后诗歌成长的根苗。 
     在诗的体裁方面,这时写得最多也最成熟的是五言律诗,其次是五言古 
体诗,所谓“长句”的七言古和七言律,这时似很少写(现存的只七律一首)。 
五言排律和五七言绝句也很少 (现存的只五言排律和七绝各一首)。诗的规 
模也不大,篇幅很短, 《临邑舍弟》一首一百二十字,算是最长的了。 
     总之,第一期,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杜甫的创作准备时期。 

… 页面 2…

                                        望 岳   * 

              '一'                '二'                '三'                '四'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锤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 
      '五'                '六'                               '七' 
层云 ,决保斯槟瘛 ;岬绷杈ィ焕乐谏叫 。 

     * 中国有五岳,这是望的东岳——泰山。杜甫于开元二十四年 (七三六)第一次游齐赵,大 

概就是这时写的,要算是现存作品中最早的一首。他这时二十五岁,然而气魄的雄伟,语言的警拔, 

已足够“惊人”了。 

      '一'岱宗,即泰山。夫如何,是自己问自己。初见泰山,有点瞠目结舌,一时感到难以形容, 

不免心口商度沉吟起来。有人以为“夫”当作“大”,便索然无味了。 

      '二'这一句是自答。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是指山色,作名词用。未了,没完。是 

说走出齐鲁的国境,还望得见,极写泰山的高大。只五个字,囊括数千里。 

      '三'造化,即天地或大自然。锺,是结聚或集中的意思。神秀,指山色的奇丽。 

      '四'阴,是山后背日处,阳,是山前向日处,阴处为昏,阳处为晓。割,是分割。《史记》说 

昆仑之高是“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的,可悟“割”字的用意。 

      '五'这是倒装的句子。望见山上云气层叠,故心胸为之开豁。 

      '六'决,是裂开。保糇郑劢恰>霰{,形容张目极视的样子。乌向山飞,目随鸟去,所以 

说入归乌。岑参诗:“鸟向望中灭”(《南楼送卫凭》),可与此句互参。这和上句都是写望时的出 

神,故下文有登山的打算。 

      '七'会当,就是定要。 “会当”、“会须”或“会”都是古人口语,多半含有“要”的意思。 

 《通鉴:唐纪四十六》:“会归上都。”胡注:“会,合也,要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 

伟,也表现了杜甫的壮志和毅力,能开拓读者的眼界和心胸,鼓舞人们积极向上。韩愈诗:“求观众 

丘小,必上泰山岑,”本此。据晚年所作 《又上后园山脚》诗:“昔我游山东,忆戏东岳阳。穷秋立 

日观,矫首望八荒。”则杜甫实已“凌绝顶”。但没有留下诗。 

… 页面 3…

                                     登兗州城楼   * 

                              '一'                                '二' 
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 ;孤嶂秦碑在, 
              '三'                               '四'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这和前诗 《望岳》同是第一次游齐赵时所作。是他现存最早的一首五律。因结构谨严,格 

律工稳,故前人多取以为式。 

      '一'首二句点出登楼。兗州为汉之东郡。《论语》,“鲤(孔丘的儿子)趋而过庭。”杜甫父 

亲杜闲这时作兗州司马,他来省视,故日“趋庭”。初,初次。 

      '二'这两句写登楼纵目所见远景。海岱青徐,都和兗州接境。入,是一直伸展到的意思。 

      '三'这两句写登楼纵目时所见古迹。秦碑,指秦始皇登峰山所刻石碑。涂,残馀。鲁殿,指鲁 

灵光殿,汉景帝子鲁共王所建。王延寿有《鲁灵光殿赋》。殿在曲阜县东二里。 

      '四'这两句总结。古意承上两句来。临眺与上纵目照应。凭高杯古,故不免踌躇惆怅。 

… 页面 4…

                                     房兵曹胡马   * 

                   '一'                                '二'               '三'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 
                      '四'                               '五' 
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 

     *房兵曹不知是何人。杜甫本善骑射,也很爱马,对马有真感情,故所有咏马的诗都极深刻, 

往往就寄托了自己的精神。 

      '一'大宛,汉西域国名,出善马。宛,读鸳,平声。大宛名,是说著名的大宛马。 

      '二'《齐民要术》:“马耳欲小而锐,状如斩竹筒。”批,削也。峻,尖锐。 

      '三'是说奔走时,四蹄轻快如风人。来楼钥诗“竹批双耳凤人蹄”,就是袭用杜甫这两句诗 

的。 

      '四'这两句进一步写马的气概和品质,简直象一个血性男子。无空阔,不知有空阔,极力形 

容马之善走,是杜甫的创语。用一“真”字,言外大有人不如马之意。 

      '五'骁腾有如此,总顶上四句。末句一断,并期望房兵曹立功万里之外。 

… 页面 5…

                                        画 鹰 

              '一'               '二'                               '三' 
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 :搜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 
              '四'                               '五' 
轩槛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 

      '一'素练,画鹰所用的白绢。风霜,主肃杀,这里形容画鹰的凶猛如挟风霜之气,和画马诗“缟 

素漠漠开风沙”同一手法,不是形容素练的光洁的。 

      '二'殊,殊异,是说画得非常出色。这句说明上句,同时起下四句。 

      '三'二句以真鹰比拟画鹰。㩳身,就是竦身,是有所思的样子。孙楚 《鹰赋》:“深目蛾眉, 

状如愁胡。”一说,胡人碧眼,故以为喻。 

      '四'二句又从画鹰想到真鹰。绦是丝绳,镟是转轴 (即辘轳),用绦缚鹰足系在镟上。轩楹, 

画鹰所在的地点。势可呼,是说可以呼唤去打猎,极言画之逼真。 

      '五'末二句承“势可呼”来,含义甚广,艺术手法甚高,其中有着杜甫自己的精神。通过这 

两句诗,我们可以感触到他那种奋发有为的热情和嫉恶如优的性格。何当犹安得。张上着说:“天下 

事皆庸人误之,未有深意。”把凡鸟作比喻看,是对的。 

… 页面 6…

                                      夜宴左氏庄   * 

              '一'                '二'                                '三'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四'                '五'                                 '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扁舟意不忘 。 

     * 这个庄,就是庄园,唐时地主庄园经济很发达,不少诗人都有庄园,诗题中也常有“山庄” 

 “山池”“池馆”“别墅”一类名词。 

      '一'纤月,是未弦之月。所谓“新月曲如眉”。 

      '二'张,就是弹琴。琴音清,所以说净琴。 

      '三'这两句写月落后庄园中夜景。因月落,但闻水声,所以说暗水。带,就是映带、拖带。 

月落,故星光特别显得明亮。按 《不寐》诗云:“翳翳月沉雾,辉辉星近楼。”可作“带”字的注脚。 

      '四'这位姓左的主人大概有不少藏书,检阅费时,故烧烛短。 

      '五'看剑,一作说剑,不确。大概是后人见 《庄子》有《说剑》一篇,想替杜诗找出处,因 

而妄改。说剑不必有剑,看剑,则剑在目前,意境是大不相同的。看剑令人气旺,故喝起酒来也痛快。 

长,深长。引杯长,即所谓“引满”,也就是喝满杯。 

      '六'诗罢,即诗成。吴咏,用江南的吴音吟诗。杜甫曾游吴越,今闻吴咏,故想起旧游。扁 

舟,小舟。 

… 页面 7…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所忱,因寄此诗,用宽 
                                         其意* 

                              '一'               '二'                               '三' 
二仪积风雨,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河坼 ,遥连沧海高。职司忧悄悄 , 
              '四'                               '五'                               '六' 
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版筑不时操 。 
                              '七'                                 '八' 
难假鼋鼍力,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吠亩,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 
              '九'                              '一○'                              '一' 
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青天失万艘 。 
吾衰同泛梗'一二',利涉想蟠桃'一三'。卻倚天涯钓,犹能掣巨'一四'。 

     *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只末二句是散行的。杜甫弟有颖、观、丰、占四人,仇兆鳌以此诗“舍 

弟”是指颖。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有些问题。黄鹤据《新唐书:五行志》:“开元二十九年秋,河南河 

北郡二十四,水害稼”的记载,认为作于是年。张蜒则表示怀疑,说开元二十九年杜甫才三十岁,而 

诗中有“吾衰同泛梗”的话,是岂其少作耶?按杜甫晚年所作的《上水遣怀》诗曾说:“我衰太平时, 

身病戎马后。”那么这首诗所说的“吾衰”,也不应但从年龄上来解释。从诗的总的情调来香,应该 

是困守长安以前,亦即三十五岁以前的作品。 

      '一'首二句说明河溢的由来。二仪,即天地。积风雨,久雨。诗题先序书至,次序苦雨何泛, 

诗则先序苦南河泛,再落到舍弟书至,故不乎直,有气势。 

      '二'坼,即决口。 

      '三'职司,职在防河的有司 (官吏)。《诗经》:“忧心悄悄。” 

      '四'这句是说灾区的地方官吏诉说灾民嗷嗷待哺的惨况。 

      '五'这里才说到自己的弟弟。簿曹,官名。 

      '六'版筑,用版夹土而筑。不时操,是说无时无刻不在筑堤。这以下十一句都是书中所说的 

话。 

      '七'二句形容版筑的困难。相传周穆王至九江,叱鼋鼍为桥,又七月七日乌鹊填河成桥以渡 

织女。真能这样,对筑堤防水该多么方便?但不能如愿,所以说“难假”、“空瞻”。假,假借。瞻, 

仰望。 

      '八'二句言面积之广。燕南,河北省南部。济上,济南兗州一带。畎音大,田中小沟。 

      '九'二句言大水久不退,以致螺蚌蛟螭诸水族横行陆地。 

      '一○'二句言水势之大。徐关成了水府,碣石小若秋毫。碣石,山名,在渤海东。 

      '一一'二句写河溢给人民造成的灾难。白屋,就是百姓住的茅草屋,为水所冲,故只留孤树。 

青天,是没有狂风暴雨的天,但还是有许多船只失事沉没。 

      '一二'此下四句是杜甫自序。 《说苑》:土偶谓桃梗日:”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必浮去,泛泛乎不知所止。”由于诗的内容是写大水,同时杜甫这时还是一个 

没有职位的野人,所以自比“泛梗”。 

      '一三'是说尽管我如泛梗一般无能,但还是想涉过人水去摘取蟠桃。 《山海经》:“东海度山 

有大桃,屈盘三千里,名曰蟠桃。” 

      '一四'二句承上,是说要用蟋桃为饵,把大髓钓上来。掣,就是制服。传说巨能致河溢之灾, 

故仕甫有此想头。杜甫说这种大话,意在宽慰兄弟。 

… 页面 8…

                                        赠李白  * 

              '一'               '二'                               '三'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羶,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 
              '四'                                '五'               '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七'                '八'                '九'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 

     * 这是天宝三载 (七四四)所作。是杜甫赠李白最早的一首诗。前八句自叙,后四句方及李 

白。 

      '一'东都,洛阳。 

      '二'这句诗说明社甫对上层社会的憎恶。所历,是凡所经厉。见得没有例外,全是些好刁巧 

诈的东西。 

      '三'野人,杜甫自谦。擅,牛羊之属;腥,鱼类。朱门大户,顿顿鱼肉,杜甫既不习惯,又 

憎厌这般人,故有“蔬食常不饱”的话。 

      '四'青精饭,用南烛草木的叶子,杂茎皮煮取汁,浸米蒸饭,即作青色。据说,食之延年。 

      '五'杜甫不愿见这班机巧的人,所以想离开都市到山林去采药,但苦无资财,故终绝迹于山 

林。迹如扫,没有足迹。大药,就是金丹。唐代道教盛行,统治者和一般士大夫很多炼丹和服食金丹 

以求长生的。 

      '六'侯,是尊称。金闺,金马门。彦,有才华的人。天宝元年,李白至长安,玄宗 (李隆基) 

命他供奉翰林,专掌密命。 

      '七'李白醉中曾令高力士脱靴,力士以为恥,便对杨贵妃说他的坏话,白自知不为所容,于是 

自求还山,所以说“脱身”。事幽讨,在山林中从事于采药和访道。 

      '八'梁宋,开封一带。 

      '九'瑶草,王芝。看这两句,杜甫游梁宋时,很可能是和李白同时从洛阳出发的。 

… 页面 9…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 

             '一'                '二'                              '三' 
东藩驻皂盖 ,北淆凌清河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 
             '四'                                '五'               '六' 
玉珮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欲 ,落日将如河 
'七'                                '八' 
    ?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 

     * 这是天宝四载 (七四五)夏在济南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