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投机活动的真实描写,从交易所外像黑蚂蚁一样攒动的人群,交易所周围附着的各种流氓机构,那整个街区因丑陋的交易所的存在而显示出的阴森紧张的气氛,到交易所大厅中喧嚣嘈杂沸腾的人声、狂热的赌徒们看行情、向经纪人下委托书,交易所登记注册,进行交易和结帐,都构成了令人读者兴趣盎然的交易所百科全书。它以其独特的题材和对人物的独到刻画,成为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
《溃败》——第二帝国的灭亡
《溃败》是左拉的家族社会小说系列中的第19部作品。如果说《巴斯加医生》是这一小说生理学意义和形式上的终结的话,那么《溃败》则是它在社会意义和逻辑上的结束。这部小说直接取材于第二帝国最后的重大事件即普法战争。这时,第二帝国已经病入膏盲,社会矛盾和经济矛盾正使它分崩离析,于是拿破仑三世铤而走险,挑起了普法战争,妄图通过把千万人的生命投入血泊中的冒险,转移人民群众的注意力。
左拉深刻地认识到了拿破仑三世发动这场不义战争的反动性,早在1870年,他就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抨击拿破仑三世为帝政的利益发动战争的卑劣行径,当时曾被指控犯有煽动颠覆政府罪,只是因为后来帝国垮台才免遭法办。与此同时,他对法国人民在普法战争中显露出来的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勇敢斗志却充满尊敬之情,1880年,左拉在他的著名中篇小说《磨坊之役》中,就曾经满怀激情歌颂法国人民英勇抗敌、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慨。在 《溃败》中,贯穿着这种双重性主题的交响主旋律。
左拉精确地描写了战争的发展经过,重要的战役,法军溃败所经过的路线,色当可耻的投降,和第三帝国崩溃,共和开始以及巴黎公社的失败。
小说中拿破仑第三是个病态的、脆弱的人物,他只善于搞宫廷阴谋。从战争一开始,他就发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命令,那以后,他成了无论对于军队还是对于巴黎宫廷来说都是一个多余的累赘。军队溃退到色当被围,法军在困境中正在作艰难的抵抗,这时这个已经失去了皇权和军队统帅权的人才突然想起自己是皇帝,这个自从沙龙以来再没有发过一道命令的皇帝想到要发命令了,他发的第一个和唯一的命令就是在城堡上竖起白旗投降,派特使向普鲁士军队送去乞降书。他任命的军队指挥官愚蠢无能。交战前妄自尊大,以为可以轻易击溃敌军;初战不利就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命令部队一路丢盔弃甲怆惶撤退;不断地撤换统帅,刚刚命令放弃的阵地又要士兵们夺回,在战斗中几次重大指挥失误,终于导致色当被围,全军覆灭。将军蒲尔根·戴弗伊是这类无能将领的典型,他性情活泼,人虽然笨,却吃得白里透红。他把战争看作升官的途径,但在战争的全过程中,他几乎从来没有弄清楚任何一个地方的地形和敌情,军队在忍饥挨饿的时候,他却吃着小鸡和美酒,钻到旅馆洁白被子里去睡觉。在色当大败的时候,他所想到的不是如何拯救他的部队,而是他自己怎样才能越过法国和比利时边界去逃命。作为这腐朽帝国基础的,是像制呢商戴拉欧舒一流的保皇党人。他对拿破仑第三崇拜得似乎五体投地,因为看到了皇帝欣喜若狂,听到那些吃尽苦头的士兵发了几句皇帝的牢骚就气得发疯。但是听说马上就要投降立刻就感到一阵本能的喜悦,虽然自己也觉得这种快乐是不爱国的,但是他一想到自己的制呢厂终于能够因此保存下来,他的那一丝爱国心马上就烟消云散了。
他忘记了他一向是热诚的波拿巴主义者,他也大骂波拿巴是一个无能的人,一个只会空想和神经错乱的骗子,就是因为波拿巴的愚蠢,他的制呢厂才中了三颗炮弹,差一点就烧毁,就是因为波拿巴,他才会损失十几万法朗。这些属于上层阶段的人物,一到关键时刻,关心的只是他们私人的利益,当皇帝这尊偶像崩溃的时候,他们也就把它抛弃了。
与这些愚蠢可耻的保皇派上流人物相对比,小说真正的主要人物是那些平凡的士兵和人民。
约翰是在《土地》这部小说中被那些愚昧而阴险的富有农民剥夺了土地和财产后从军的法军班长。他沉着老练,守纪律,爱战友,多谋善断。在战士们被流言弄得军心动摇的时候,他三言两语表现出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振奋了斗志,稳定了军心。在军队投降之后,他又与战友一起谋划,终于逃出了战俘营。摩里斯是一个志愿兵,他原来是一个律师,因为受到巴黎群众集会的爱国主义热情的激励投军当兵,想要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建功立业。他对战局具有很敏锐的分析能力,正因为他眼看着无能的将领们犯下一个又一个本来完全能够避免的错误,他感到越来越失望。他原来十分瞧不起农民出身的班长约翰,只是在目睹他的卓越表现之后才对他越来越尊敬,在战斗生活中他们结下了生死友谊。
在战后摩里斯和约翰分别参加了巴黎公社的国民自卫军和凡尔赛政府军,在残酷的街垒战中,约翰不慎亲手杀死了摩里斯,这悲剧性的灾难结局,对第二帝国带给人民的灾难又添上了浓重的一笔。
小说中最壮烈的爱国主义赞歌是献给普通平民威斯的。威斯是色当城戴拉欧舒呢绒厂的职员,因为近视被免除兵役。战争本来与他可以没有关系,但是当普鲁士军队打到他家门前的时候,他勇敢地拿起枪来加入保卫祖国的队伍。他和他的战友们以少敌多,把敌人牢牢地阻挡了很长时间,最后弹尽援绝,敌军又运来大炮,他终于被敌人俘获。在被押去枪毙的时候,他镇定地与妻子告别,扶正眼镜,从容赴死。
英勇牺牲的,还有那一个团的法国骑兵,有炮兵奥诺莱所在的炮兵连队,和无数在无望获胜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英勇战斗的士兵。他们的英勇行为,反衬出将帅们的无能,突出地暴露了第二帝国腐朽没落,歌颂人民的英勇伟大这一主题。
在这部小说中,左拉把普法战争的历史真实与小说的艺术虚构结合在一起,使他一贯运用的自然主义写实手法更显示出了史诗般的特点。
小说真实地表现了法军节节败退时人民群众的愤怒,真实地表现了作为战胜者的普鲁士军队对于战俘和占领区人民的冷酷凶残。特别是对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在那灰暗的天空下,军队在极其混乱中撤退的情形,普法两军最后的决战之后战场上的凄惨的景象。左拉认识到战争性质的转变,由骄横的拿破仑第三轻率的战争冒险,转变为法国军民对祖国和家园的保卫,因而小说也就充满了作者对于祖国的无限热爱和人道主义的精神。
在小说的最后部分,左拉用了很长的篇幅来描写巴黎公社。这是他的史诗般的纪实小说的合逻辑的发展。但是左拉对于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的认识是十分肤浅的。在他看来,巴黎公社只不过是一个和普法战争以及由战争失败导致的后方混乱有直接关系的一段短暂的插曲。因此,在他笔下的巴黎公社,就完全不是巴黎的全体无产阶级和先进人民为保卫祖国而进行的英勇起义。公社党人的自卫斗争,他们对凡尔赛军进行的英勇巷战,也被描写成土匪一般的杀人放火和无政府主义的盲目破坏行为。虽然作者将一个重要人物摩里斯写成参加公社起义和巷战的先进分子,但他的行为只被写成爱闹事性格的一种表现。作者用凄婉的笔调描写了摩里斯临死前与约翰的重逢,但那里面主要表现的是作者的遗憾,并没有颂扬公社战士伟大精神和公社不可低估的历史意义的成份。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左拉对于巴黎公社的伟大历史意义的认识明显不够,但是总的说来,他的同情仍然还是在工人斗争这一方面,他的谴责则主要指向凡尔赛反动分子一边,特别是对于他们疯狂屠杀工人和公社党人的行径,左拉表示了由衷的愤怒。 《溃败》这部小说的不足之处,还在于小说的情节过于单纯,人物形象不够丰满。对于战争本身,由于受社会进化论的影响,左拉也存在着一种无可奈何的糊涂认识,认为战争是压在人类头上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的灾祸。这一认识也妨碍了他对战争的根源作进一步的挖掘和反映。
作为社会家族系列小说的逻辑的结束, 《溃败》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反映第二帝国的灭亡的使命。它以基本正确的观点,记录了从普法战争开始直到新的时代来临这一段历史中的所有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为后代留下了一部很有认识价值的文学作品。正因为如此,法国现代文艺批评家让·弗莱维勒才称赞它是关于1870年事件的一部最伟大的书。的确,《溃败》受此赞誉是当之无愧的。
左拉《鲁贡·马加尔家族》系列中还有不少很有份量的作品,都值得一书,但限于篇幅,就不在这里一一分析介绍了。
自然主义的千秋功罪
谈及左拉就不能不谈及自然主义。左拉被认为是自然主义文学大师,是自然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而他的《鲁贡·马加尔家族》则是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文学评论语汇中的自然主义都是一个没有疑问的贬义词,但在读过前面对于左拉家族小说的简介以后,你当然不会同意把左拉这个天才作家和他的小说全盘否定的作法,但你也许更想了解;究竟什么是自然主义?应该怎样看待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呢?“自然主义”并不是由左拉提出来的,它原本是一个哲学名词,指所有一切存在的事物都包括在自然法则之内,除此之外不存在任何超自然的物质。这个名词进入文学艺术界,最早是用于绘画,指对自然界的一种写实性描绘。文学评论家泰纳在1858年的《巴尔扎克论》中首先在文学领域引入了这个概念,他认为自然主义的作家应该是:“奉自然科学家的趣味为师傅、以自然科学家的才能为仆人,以自然科学家的身份描拟着现实。”但是,他所评论的巴尔扎克并不完全是这样去写作的,倒是其创作时代稍早于左拉的龚古尔兄弟,开始对于这种理论的创作实践,而左拉则是以其多产而且不断引起轰动的创作,赋予了自然主义这个词汇以真正丰富的内涵,并从文学理论上为自然主义确立了一整套与自然科学息息相关的文艺思想体系。他是在发表了他的第九部家族小说
《娜娜》并引起轰动之后,才被一些拥护自然主义的作家们拥戴为自然主义文学领袖的。从那时起,左拉在梅塘乡间的别墅中就常常举行自然主义作家们的聚会,他们中的主要成员有莫泊桑、阿来克西斯、瑟阿尔、厄立克、于斯曼等人,这些人被称作“梅塘集团”,他们在左拉高举的自然主义大旗下,组成了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流派,他们的主要理论,反映在左拉的《实验小说论》(1880年)、《自然主义戏剧》(1881年)、《我们的戏剧创作家》和《自然主义小说家》 (1881年)等论著之中。
概括起来看,自然主义有如下三个特点:其一,以追求高度真实的描写为目的;其二,它引入科学实验的方法作为达到高度真实目的的手段;其三,它具体引入了生理遗传科学作为观察研究人的指导。
在19世纪浪漫主义的文学主潮弥漫文坛之后,自然主义以追求高度真实的描写作为文学创作的目的来追求是有着非常进步的意义的。左拉在他的自然主义理论的代表作《实验小说论》中明确地批评浪漫主义“不是把场景缩小了,就是把它夸大了,使一切都沉浸在虚伪的色彩中,一切都张牙舞爪而又支离破碎”,因此他指出,小说家的最高品格就是真实感,就是如实地感受自然、如实地表现自然,如果一部作品不是广泛地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之上,就没有任何存在的理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左拉把他的目光投向了所有以前的作家们不愿注意、不屑于注意、甚至有意回避的社会生活领域。只要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只要是真实的,左拉的笔就敢于描写。这样做的结果是文学描写的领域大大扩展了,由于有了左拉,文学才完全超出了沙龙、舞会、乡间别墅和上流人物的圈子,而进入了小酒店、贫民窟、洗衣坊、矿井、坑道、工场、农村的集市和农舍、大城市的菜市场、肮脏的街道、交易所、妓院、大公司等过去很少为人们正视的社会领域。正是有了《鲁贡·马加尔家族》这样一部第二帝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宏篇巨著,人类文学中才开始有了工人、农民、妓女、小店老板、资产阶级投机家、艺术家、手工业工人等一大批文学作品的主人公。一些惊世骇俗的情影从社会的阴暗角落进入到文学殿堂之中, 《娜娜》中莫法伯爵猛然看见自己老迈的岳丈像一堆枯骨般地躺在自己所钟爱的妓女的怀抱里;《金钱》中萨加尔被自己的情敌高等检查官在自己情妇床上当场捉奸却像野兽一样露出牙齿与之对吼,《土地》中的儿子毕多夫妇害死父亲后放火焚尸灭迹,这样一些令“高尚”作家唯避之而不及的场面却毫不避讳地给描写出来,其反映生活的深度与广度比巴尔扎克的 《人间喜剧》有过之而无不及。浪漫主义的伤感、夸张与虚伪的气氛被一扫而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也正是在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中,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与他们的反抗才得到像
《萌芽》一样真实动人的表现,无产阶级真正进入文学领域,是从自然主义文学开始的。
引入科学实验的方法作为达到真实的手段,更应该予充分积极的评价。左拉所说的文学创作所引入的实验方法主要有两重含义,其一是对于描写的对象不存先入之见,以尽量客观的态度去观察研究生活。他认为所谓实验其实不过是有针对性的观察,实验中的推理应建立在怀疑的基础上,因为实验者在自然界面前不应该有任何先入之见,而要使思想保持无束缚的状态,他仅仅接受已经产生并得到证实的现象。为了做到不存先入之见,尽量做到客观观察,他明确地否定浪漫主义文学特别强调的想像,他认为说一个作家有想象不是一句赞扬,而简直是一种贬责。他甚至尽量减少他的作品的主观色彩和激情,尽量做到冷静和超脱。左拉的实验方法的第二重含义是指作家回到自然与人,通过直接的观察,精确的剖析,来接受现实和表现现实。为此,他设计了一套创作的步骤,他提出,如果一个自然主义小说家想要写一部关于戏剧界的小说,那么他首先关心的是从他的笔记里收集他对自己所需描绘的领域所能掌握的一切知识。他结识过的某个演员,他观看过的某场演出。这些材料在他思想里酝酿成熟的过程中,他就应该和最内行的人交谈,收集有关的词汇、故事和肖像,参考一切对他有用的成文的材料,最后,他还要参观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了看清楚每一个细小的角落,他应该在一个剧院里住上几天,在女演员的化妆室里度过几个夜晚,尽可能地沉浸在周围的气氛里。一旦他的材料齐备,他的小说就自然形成了。小说家只要把事件合乎逻辑地加以安排,从他所理解了的一切东西中间,就产生出整个戏剧和他用来构成全书骨架的故事。左拉身体力行地实践他的这一套步骤,在每部小说动笔前大量收集和阅读有关这种生活的书籍和资料成了他写作的一种习惯。他还特别重视进行详细的实地考查。为了写 《巴黎之腹》,他在不同的季节和每天不同的时刻到巴黎大菜市进行观察,甚至整夜呆在那里,看蔬菜和鱼、肉怎样进货。为了写《教士穆雷的过错》,他不仅研读有关宗教仪式的书籍,参看植物学的各种图书,还到教堂参加礼拜,观看教士们举止言行。为了写 《小酒店》,他亲自到巴黎郊区手工业工人聚居的区域和医院去进行调查,到小酒店和下等餐馆去体验,并分别了解了泥瓦匠、铁工、锌工和洗衣女工们的劳动情况。为了写《娜娜》,他找流氓和皮条客了解情况,与高级妓女一同进餐,还到游艺场和跑马场进行实地观察,还到处收集关于娼妓的事例。为了写《妇女乐园》,他在大倾销的日子到商店去观看妇女顾客讨价还价,调查了许多家百货公司的历史,了解了出售时兴的商品的商店的利润和经营情况、店员的工资水平和做生意的习惯,他还走访了著名的建筑师以了解大公司的房屋结构和管理办法。为了写《萌芽》,他阅读了大量有关矿工生活和劳动的著作和当时资产阶级学者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著。在1884年2月20日至4月18日法国北部昂赞采煤区爆发的大罢工期间,左拉深入罢工现场采访调查,他住在矿工的小屋里,参加工人的集会、了解他们的生活、密切注意发生的大小各类事件,还亲自下到矿井中去体验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