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狐说刘邦-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之子就是刘邦之子。将军老母、妻子、幼子,刘邦当终身敬养,将军不要担心。”
    张良、陈平拟好降书,派使送给项羽,声言刘邦情愿割让关中,投降项羽,只希望不要诛杀。这一特大新闻,在楚营中炸开了锅,一片欢呼之声。
    项羽问汉使:“你主何时出降?”
    “今天晚上!”
    项羽放回汉使,密命季布:“刘邦一旦出城,立即斩首,雪我心头之恨!”
    季布自去布置。
    黄昏时分,楚军在荥阳东门打着火把,专等刘邦出城投降。左等右等,一直等到上半夜。
    荥阳城中,陈平、张良与刘邦商议,留枞公、周苛带领人马守城,纪信身着汉王衣冠,坐上龙车出城诱敌……
    半夜时分,荥阳东门大开,涌出一队人马。
    楚兵早已等得不耐烦了,只此光景,齐声呐喊:“汉军出城了!”
    走在前面的“队伍”,老、少、美、丑,应有尽有,全是身着军服的“女兵”。
    这些“女兵”边走边说,“城内男人越来越少,我们也被强迫当兵。城内无衣无食,项王千万放我们一条生路!”
    这样的队伍一走就是几个小时,还不见刘邦出来,各门楚兵纷纷赶来观看稀奇。
    项羽见此,对左右说:“刘邦酒色之徒,如此战争,尚有众多妇女,怎有不败之理,怎么能成大事!”
    “女兵”走完是美人,美人走完是散兵,最后方才看到刘邦车仗远远而来!
    此时已经快到天明。
    散兵走完,汉王仪仗队才慢慢开过来。前呼后拥,龙车紧随其后。
    楚军将士看到汉王出降,高呼万岁,欢声雷动,庆祝胜利。
    楚军大呼万岁,全集结到东门外,都来观看刘邦的投降。纪信长相极像刘邦,又穿着汉王的装扮,楚国将领都不怀疑,等项羽前来接受投降。耽搁了很长一段时间,汉军有足够的空档由西门火速撤走。
    为了保证安全,首先刘邦领数十骑火速撤向成皋,准备进入关中休养生息。接着大部分荥阳守军分批向成皋撤退,并准备和英布的守军会合。
    荥阳城中只留下韩王信、魏王豹、刘邦同乡的大将周苛等人,率领部分军团坚守。
    项羽闻报火速赶来,荥阳城外的临时阵地准备接受刘邦投降,看到纪信着汉王服饰出现在眼前时,知道受骗,他厉声问道:“刘邦这无赖在什么地方?”
    纪信冷静笑道:“已经安全撤出城去了!”
    项羽大怒,无奈之下劝纪信投降,纪信破口大骂……
    项羽一把大火烧死了纪信。
    这就像一出历史话剧,在中国的历史上是不多见的。刘邦不好意思叫纪信当替死鬼,张良是一个道学修养很高的人,他不会出面去牺牲任何人,因此这个重任就落在陈平头上了。陈平没有这样那样的思想包袱,他完全是一个战国策士的风格,为了达到目的,是不择手段的,于是这种很难办的事情一般都由他来完成。



第二章 狐臭

    狐臭虽臭,却是狐狸的招牌;刘邦虽俗,却俗得独特。项羽敢于破釜沉舟却满脑子“妇人之仁”,刘邦肯低头却一肚皮绝顶智慧。刘邦之胜,胜在善抓人心,会用能人。
    狐臭虽臭,却是狐狸的招牌;刘邦虽俗,却俗得独特。项羽敢于破釜沉舟却满脑子“妇人之仁”,刘邦肯低头却一肚皮绝顶智慧。刘邦之胜,胜在善抓人心,会用能人。
    因为狐臭,嗅觉灵敏的动物都能识别狐狸,也是因为狐臭,狐狸才显得既平凡又具有影响力。
    刘邦是一个平凡的人,没有显赫的出身,遇事无所谓,还相当的情绪化,很讲哥们儿义气,甚至到了无赖的程度。这样的个性,使得刘邦的关系网非常的广……

第一节 性格豪爽,会用能人

    狐狸狡猾成性,代代相传。正是有了这样的狡猾,狐狸才得以在弱肉强食的动物界生存下来。刘邦游手好闲,却因有狐狸般狡猾,能够巧妙避开陷阱,才得以生存、发展,最终缔造大汉王朝,成就万世英名。

平平常常,嘻笑怒骂收人心

    狮子、老虎因其凶猛被称为百兽之王,众兽避之不及。狐狸呢,普通百姓一个而已,但善于伪装,大事不糊涂,小事无所谓,众兽对他总有一种亲近感,不太有防范之心,这就是狐狸成功狩猎的秘诀所在。
    刘邦这只狡狐,不像项羽这头猛狮,残忍得能让人闻到杀气,也不像某些儒士一样的满口仁义道德,散发出一股酸味。刘邦就是刘邦,嘻笑怒骂,凡事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还是在老家的时候,刘邦有许多朋友,酒肉朋友不少,知心的哥们儿也不少。他经常去吃人家的,少不得带些人到家里来吃吃喝喝,因为“吃人三餐,还人一席”。久而久之,刘老大、刘老二似乎不好说什么,因为毕竟刘邦是他们亲兄弟,可是嫂子们难免不说些什么“出力养懒汉”、“坐吃山空”之类的闲话。
    刘太公是个心里明白的人,知道“树大要分杈,儿大要分家”,儿子不便说,媳妇其实就是传声筒,怪只怪他这幺儿不争气,索性分了家,要专门对刘邦进行“思想改造”。
    但刘邦“恶习”难改,刘太公的话,左耳进,右耳出,只当耳边风,哪里听得进去,依旧我行我素。
    刘邦脾气不改,刘太公只得开了一个“家庭会”。虽说是“家庭会”,其实只不过刘太公与刘邦谈谈心而已。
    刘太公说:“老三,你不能这样整天东游西逛,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刘邦说:“什么是正业?你是不是说种庄稼,修理地球的事啊?”
    “不种庄稼哪里有粮食?没有粮食你吃什么?我这么一大把年纪,还养得了你几年?你看你二哥……”
    不等刘太公说完,刘邦哈哈大笑:“您老人家放心,不要看我现在这个样子,到时候我会让你吃香的,喝辣的,享尽荣华富贵!”
    刘邦说完,转身就走,气得刘太公只好乱吹胡子、瞎瞪眼,一个郑重其事的家庭会就这样不了了之。
    太公只好指着刘邦的背影吼道:“你有本事,你就挣个家业给老子看看,不好好学学老二!”
    由于刘邦破坏了家庭会,刘太公有时故意冷淡刘邦。
    按照一般情况,刘邦应该好好参加刘太公组织的家庭会,不管是不是接受批评教育,也不应该拍屁股就走人。可是他不仅走了,还自吹将来要刘太公“吃香的,喝辣的,坐享荣华富贵”,这无疑是一种牛皮。令人可笑又可恨的是,刘太公让他“学学老二”这样一句激励性的话,到了若干年后,作为皇帝的刘邦,在尊刘太公为太上皇的庄严场合,他居然忘不了那句可能让他当时不好受的话……
    看看刘邦是怎样表演的:刘邦双手捧着玉杯,给太上皇刘太公敬酒,依旧忘不了那句话,他大笑说:“当年太上皇经常说我是个无赖,游手好闲,不能发家置业,不如二哥。我今天的产业比二哥如何?”
    群臣都高呼万岁,一片欢声笑语。
    刘太公也只得跟着欢笑!
    刘邦是一个多么令人可笑可气的人。
    当皇帝说出这样的话,在人们看来真是臭不可闻。可刘邦就是刘邦,只有他才能开出这样的国际玩笑,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会有这么好的记忆力。
    分了家之后,懒性不改的刘邦如何生活呢?刘邦此时自有办法,他对一切都无所谓,不是到朋友家去混一顿,就是到哥嫂家去打游击。嫂子虽然不欢迎,但毕竟是亲兄弟,面子拉不下,刘邦也是个大人了,不好说什么,只好听之任之。而且毕竟不是一家,刘邦也不会长期在哪一家住下去,吃下去。
    不久,刘邦长兄刘伯病故,嫂子孤儿寡母。油盐柴米酱醋茶,开门就是这七件事情,所以日子过得很艰难。刘邦似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旧时常带着他的朋友去吃白食。
    一天,快到晌午时分,刘邦又约几个狐朋狗友到大嫂家吃饭。
    刘邦等人刚一进门,就被正在做饭的嫂子看见。
    对于一个寡妇来说,养家糊口已经艰难之至。可这小叔子一人来了不算,还带来了一群,这可是一群“饭桶”啊。大嫂心中越想越心酸,越想越气,于是敲锅打灶,拿着刷子在一口空锅里涮将起来,弄得满屋子震天响。
    刘邦和他的朋友们听到这种奇妙的声音,后悔来晚了,只好相继离去。后来刘邦到厨房一看,锅里的饭尚未煮熟,正冒着腾腾热气。刘邦因此十分怨恨大嫂,长叹一声,转身离去。
    刘邦的大嫂不会算命,大概也听不进去那些关于刘邦的神奇传说,所以后来影响了他儿子的王位侯爵。
    天意人难测,人生多坎坷。其嫂如果知道刘邦将来要当皇帝,刘邦虽然好吃懒做,也不至吝惜这一顿残羹冷炙。
    刘邦当了皇帝,大封功臣,封刘老二刘仲为代王,从兄刘贾为荆王,封少弟刘交为楚王,封庶出长子刘肥为齐王。刘邦已封四位同姓王,只有长兄刘伯之子刘信未加封赏,刘太公问起此事。
    刘邦说:“我怎会忘记此事,只是他母亲当年做事太过,我至今气愤不过。”
    直到次年十月,刘邦才封刘信为羹颉侯。
    “羹颉”就是刮饭锅响之意,由此可见刘邦是多么平凡,多具人情味。
    这倒是给人们上了一课,一个家庭,怎样支持一个人才,应该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无力无钱也要出个心愿,精神上表示支持。
    只有那种斤斤计较、目光短浅的人,才会为了一顿随茶便饭而留下这样的话柄。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一般人都不会放在心上的小事,他却长期念念叨叨,还找机会报复,真是浪漫得可以。
    这样的人其实很可爱,因为他有什么就说什么,想生气就生气,想发怒就发怒,实在气不过还会干上一架。不像有的人,当面一套,背后是一套,你看他什么时候都笑嘻嘻的,可说不准什么时候被他从背后狠狠地扎一刀呢!
    其实,刘邦这样的人,我们说是心直口快,口无遮拦,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活得很轻松愉快,朋友也很多。

巧加楔子,恩威并施

    刘邦是狡狐,很会谋人用人,他善于兑现,把项羽那样的人舍不得的富贵送给他人。可是,他能够把握好“度”,不至于“一放就乱,一抓就死”。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惨败,幸亏张良及时调度,派韩信出战。韩信利用车战打败了项羽,楚、汉双方罢兵,项羽清点军马,损失惨重,忙招范增问计。
    范增说:“如今新败,不可用兵。刘邦在彭城用魏豹为主将,丧师辱军,时刻害怕刘邦治罪。如今刘邦返回关中,魏豹告假回归河南。一定意欲再次纠集人马,谋求独立。大王差遣一位能言善辩之士,只需数句言语,必然鼓动其心,反汉之心必定。魏豹反汉必然附楚,而只有韩信才能抵敌魏豹,趁韩信攻打魏豹之际,大王乘虚奔袭荥阳,何愁大事不成?”
    项羽连称妙计,忙问何人可使,说动魏豹。
    项伯说:“我跟一相命先生许负交往不错,此人正在河南,与魏豹深交,魏豹每遇大事,都要叫此人看相行事,言听计从。我写一封书,差人送给许负,只需一言半语,大事必成。”
    范增在一旁称善,项羽于是叮嘱项伯依计行事。许负接到项伯专人送来的信件,尽知详情,认为项羽势大,项伯情重,即往魏豹府中拜见。魏豹此时也正想礼请许负为他相面,忙叫请入。
    魏豹说:“我正要派人相请先生,看看近日气色如何?”
    魏豹准备反汉自立,所以准备请许负为他作一决断。
    许负一听,正好就汤下面,忙说:“大王未曾用过酒食,正好看看贵气。”
    魏豹忙说:“有请。”
    魏豹近来兵败,十分劳顿,满脸晦气,许负看来,毫无良兆可言,只得玩弄相命先生如簧巧嘴说:“大王贵相,红光满面,喜气重重,百日之内,大王心想事成,大功立成,岂只王爵之尊,九五之位可正。”
    一句话,正好说在魏豹心坎上。
    许负接着说:“愿观王后尊面,看看后宫之气。”
    魏豹忙叫唤出。许负一见,伏地便拜:“娘娘贵不可言!他日当母仪天下,下臣绝不敢谬言。”
    魏豹暗喜,心想:“我有九五至尊,夫人怎不母仪天下!”
    许负走后,魏豹准备起兵反汉。
    大夫周叔劝他“切切不可”。
    魏豹说:“汉王刘邦前日用我为大将,不想大败,被他羞辱一场,夺去帅印。而今韩信为帅,大败项羽。刘邦整天当着诸将骂我,早晚必然加害,今日不反,更待何日?”
    周叔说:“千万不可。汉王宽厚,天下归心。韩信用兵如神,项王尚且不能抵敌,大王兵微将寡,怎能与汉兵为敌?专心跟着汉王,不失魏王之位,不可欲心太甚!”
    魏豹说:“天命所归,何在弱强!许负之相法,不是你等可知!”
    周叔说:“先论人事,再说天理,人定胜天。轻信相士胡言乱语,仓促兴兵,亡在旦夕,大王切不可为!”
    魏豹大怒,叱退周叔,命柏直为大将,冯敬为骑将,项它为步将,封锁黄河渡口临晋关,阻止汉军,上表复降项羽。
    再说刘邦回到咸阳,立公子刘盈为太子,大赦天下,罪人充军,命萧何辅佐太子守卫关中,制法令,立宗庙,建社稷,修宫室,置郡县,稳定后方,筹备给养,补充兵源。
    公元前205年8月,刘邦返回荥阳,督兵东征天下。
    刘邦听说魏豹已反,笑着说:“匹夫反叛,能成什么大事!”就要兴兵征讨。
    郦食其说:“大王兵马久动未息,如又兴师征讨,惟恐师劳力竭。我与魏豹交好,愿去以理劝他,如果他不回心转意,大王再兴兵征讨不迟。”
    刘邦高兴地说:“如果先生凭三寸之舌说服魏豹来降,不战而屈人之兵,可是万金之力,千城之功。”
    郦食其来到河南直接去见魏豹。
    魏豹说:“故友远道而来,要为刘邦当说客吗?”
    郦食其说:“我不顾路途劳顿,不是为我自己打算,实在是念及故人之情,特来陈说利害关系,可从则从,不可从则已,大王何必疑为说客呢?”
    魏豹笑着说:“先生请说吧!”
    郦食其说:“人不能首鼠两端,脚踏两只船。多疑之人常是败家,反复无常之人往往自取其辱。如果大王昨日降汉是对的,那么今日投楚就错了;如果大王今日降楚是对的,那么昨日投汉就错了。是非颠倒,反复无常,岂不自遭其祸。况且当今天下大势,不识时务者,认为楚强;能明天之大势者,必然知道汉王当兴,楚王当败。汉王宽仁而项王暴戾,汉王明智而楚王愚蛮,不用细说,已是明明白白的事情。大王归汉,实为上计,而今复归楚王,实在是反复不定。以我之见,不如罢兵息战,一心一意依附汉王,大王可以永保富贵!”
    魏豹说:“汉王谩骂无礼,辱人太甚。我既然已经动念,没有再生反复之理。大丈夫顶天立地,岂肯久居人下?即使苏秦、张仪再生,我的心也不会改变!”
    郦食其知他已经鬼迷心窍,非言辞可动,十分婉惜,告别回报汉王。
    刘邦问:“魏豹主将是谁?”
    郦食其说:“柏直!”
    刘邦说:“此人乳臭未干,黄口小儿,怎能比我大将韩信!骑将是谁?”
    “冯敬,秦将冯无择之子。”
    “此人虽有贤名,但是缺乏智谋,不能敌我灌婴。步将是谁?”
    “项它。”
    “不能抵当我的曹参,我可以高枕无忧了。”
    刘邦任命韩信为左丞相,与灌婴、曹参率兵攻打魏豹。
    韩信得令,询问郦食其说:“魏豹没有任用周叔为大将吗?”
    郦食其回答说:“是柏直。”
    韩信说:“只不过是黄毛小子,不足为惧!”遂挥师进兵。
    韩信率领汉兵来到临晋津(陕西大荔东朝邑旧县城东黄河西岸),看见魏兵早已到来,只得传命兵将扎营,与魏豹隔河相拒。
    韩信密令灌婴:“魏豹凭借黄河天险,不设舟桥,不用船只,我军一时难以打造这些器械。你带着能工巧匠伐木打造木罂,此物渡河最方便。”
    灌婴领命,监督工匠加紧打造。不久就造出了数千个木罂。韩信又令灌婴砍伐木材,将木罂缚在木材上制成木罂筏子。
    韩信一面加紧制造各种渡河器械,一面亲自带领士卒在黄河边上练习渡河,做出强攻过河的样子。魏豹、柏直看到汉军聚集对岸操练演习,更加百倍小心,四处抽调兵将防守。
    一天傍晚,韩信查验渡河器械完毕,命令灌婴率兵数千,摇旗呐喊,登船佯攻,准备渡河。他和曹参统领大军,搬运木罂,星夜赶到夏阳(陕西韩城南),将木罂放于黄河中,每个木罂可载二、三个士兵,用木作桨,向对岸划去。木罂筏子则运载车马辎重,往对岸渡去。大队人马渡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