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我的诗观里我曾经这样写过:我认为最好的诗是生活。生活中有诗,诗中有生活。假大空不是诗,无病呻吟不是诗,诗应该像生活一样厚实。说实话,我特别反感那些深奥朦胧、故意玩弄技巧、搞花架子而又十分做作的诗歌写作。诗就是诗,不是杂技演员作空中表演,不是魔术师变来变去的戏法。诗歌可以含蓄些、可以哲理些、也可以抒情些,但绝对不能让读者去猜谜语。
诗,是在诗人生活的感觉下而存在着。我们生活的周围,无处不充满诤隋,无处不富有诗意。捕捉灵感,创作诗歌,关键靠诗人的心灵去感觉、去感受、去发现、去创造,一首诗歌的创作完成,必须是—个诗人一次成功的创造,而不应该是跟风、模仿的过程,跟歌唱家唱歌一样,必须发出的是自己的声音,让听众不看人就知道歌唱者是谁,是谁的歌喉唱起。
诗人写生活,应该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只有熟悉的生活,诗人才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最透彻的理解。一个在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的诗人,从未去过农村,从未见过麦苗和麦地,而只在电影电视里浮光掠影地看见过,如果让他来写麦子,单凭诗人的想象就是写出来了,也一定是肤浅的、空洞的,或许就是几个意象的堆砌和表面化的抒隋,这样的诗歌是不能感动读者的,是没有感染力的。
诗歌从生活出发,从心灵出发。直抵人世间的那种渺小、虚无、道德、悲悯、沉默和感伤。生活里有一种巨大的沉着力量,给诗歌带来一种无法妥协的勇气和激隋。
生活是我的感动,是我的疼痛。
生活是我永远的诗歌。
田禾的乡土
■ 刘益善
田禾诗中的乡土世界是充满了辛劳苍凉贫困而又坚韧的,他的乡村印象是在他未走出乡村之前深深刻在心灵里的,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当那个瘦小的乡下孩子因为诗而流落城市,经过奋斗挣扎之后,田禾如今有房有车,离贫穷已经很远了。但这么多年,他的那个乡村印象却是愈来愈强烈了,这么多年,他一刻也没有忘记那个世界,他写了上千首乡土诗,来表现他的乡村与父亲。他的极强的乡村情结,注定他这辈子只能写乡村。田禾是乡村的儿子,他是一个乡村诗人,提起他的那个乡村他就激动,叫他不写乡村可能么?!
既是写乡土诗,那就写给与乡村有情感的人读,写给文化不太高的乡村人读,搞什么先锋后现代把诗写得佶屈聱牙的,乡村人看不懂与乡村有情感的人读了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那就是失败。田禾是明白这个道理的,管他那些把诗写得很内心、很自我,自视唯他们才是真正的诗人的人怎么去讽刺挖苦,他坚持用畅晓明瞭贴近生活的语言写乡土诗,坚持数年,终成正果。田禾的乡土诗是别具一格,是能区别于其他诗人而有自己的特色的。
《板车上坡》写王大贵和他的小儿子拉板车,老子在前面拉小儿子在后面推。“我从他脚上的破鞋/和头上的旧帽子/想象着他是如何的贫穷/他板车上的萝卜、大蒜/要拉到镇上/换回儿子的学费/和青麦苗的化肥”;“贫穷很大,他很小/王大贵的板车/爬上坡之后,远远看去/王大贵多像一只小蚂蚁”。《草民》中的草民,老婆得病死了,准备盖房子的钱买了老婆的棺材,村里人都搬了,只有他还住着草屋,种三亩半薄地,带着两个儿子,“要在冬季里慢慢完成他们的生活”。这里的乡民是辛劳贫困的,但又是坚韧的,能在贫困辛劳中活成一块石头一棵树。田禾有首短诗《土碗》,“土碗里盛满米饭/农民端在手里/生命随着一碗米饭/而延续下来//土碗里没有米饭了/吃饭的人/也永远不再吃饭了/土碗倒扣过来/就变成了/一个农民的土坟”。这是一首高度概括而凝练的好诗,这是中国农民命运的形象写照。读着这样的诗,苍凉而又心酸。想说农民的一生不是土碗,但想一想,不是土碗又是什么呢?我们只希望能用金碗来代替这个土碗。田禾还有一些乡土诗,写乡村风景,写乡村的纯静,写乡村的一种哲理,这类诗写得恬美精巧,能感染情绪能启人以思,具有审美价值与认识作用。田禾的乡土诗,即使不署他的名字,我也能猜出是他写的,因为他把自己溶进了他的那个乡土世界,那诗就跟他的人一样,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田禾的乡土诗是纯朴的乡土苦难不屈而又充满希望的乡土,因为有这样的乡土,才有田禾的乡土诗,才有一个叫田禾的乡土诗人。
何 原 韦其麟 林 子 何玉锁
桐原,侗族,原名章恒寿,1931年2月出生于河北省景县,祖籍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1946年在天津读书时参加民主学生运动,并开始发表诗作。1949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期在广州军区从事宣传文化工作。著有《一把炒面一把雪》、《送你一缕月光》等诗集,散文诗集34部,领取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每一个音符,
都是一名赴战的士兵。
这是长城的歌曲,
这是歌曲的长城。
——《国歌》
十月的长安街是一条河,
五十六个民族的欢笑在这儿流过。
北京城沉醉了,醉成
西山红叶,燃得如霞如火……
——《长安街》
近况:
1998年一场大病住院几个月,出院后双腿行动不便,已不能赴外地访问和参加活动。每日在家中治疗,读书,看报,整理旧作,也写一些作品。2003年出版了诗集《大树的风采》、《柯原世纪诗选》和散文诗集《真爱永恒》,今年有《柯原爱情诗选》即将出版。
韦其麟,壮族,1935年生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文村。1957年武汉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林场、广西文联、五七干校、农村公社、铁路工地、药用植物园等处工作或劳动。1980年到广西师范学院教书,曾忝列中文系教授兼该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所长。1991年重回广西文联任职,曾被选为广西作协主席和广西文联主席。出版过《寻找太阳的母亲》、《梦的森林》、《苦果》等诗歌集和论著《壮族民间文学概观》。
这是我自己的歌。波萝树有波萝树的果子,荔枝树有荔枝树的果子,我也有我自己的歌。
——《歌·童心集》
近况:
没有什么计划。读点喜欢读的书,做点必须做的家务,有兴趣有感触也写些文字以自娱。
林子,本名赵秉筠,祖籍江苏省泰兴。1935年生于云南昆明,195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曾任天津《新港》文学月刊、《哈尔滨文艺》编辑。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组诗《给他》1981年获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诗歌奖。2000年获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首届龙文化金奖一等奖。诗作选人《中国新诗粹》、《中国新文艺大系》等二十余种选集,并译为英、法文介绍到国外。被誉为“中国的白朗宁夫人”。1981年任哈尔滨市文联专业作家至1990年退休。1993年定居香港。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香港作家联会永久会员,北美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员,香港文学促进会副会长,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鉴事长,国际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副主席等。
我爱,迎风站立。
让风裹住
挺直的身躯,衣裙
顺从它的手指,
把我雕成一座岩石。
即使风会窒息
我的呼吸,也不,
背过身去,寻求
那片刻的喘息。
只为,天地之间
充盈着它
无拘无束的意志。
只为,它塑造我,
仅只依据我自己,
不用任何别的模式!
——《风》
近况:
写诗及散文,并策划一些大型诗歌活动,在香港与云南两地轮流走动。
何玉锁,1935年生于河北省枣强。国家一级作家。1956年发表处女作,1978年从事专业创作。主要作品:叙事诗集《礼花赞》(合作),抒情诗集《总是风云情》、《三峡行吟》;报告文学集《北方飘来的云》;歌曲盒带《矿工的太阳》等。长诗《投向人生的砝码》获北京文学奖,报告文学《默默流淌的小溪》收入初中课本。系中国作协、中国音协、北京作协会员,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没见你,不知你的风采。
见了你,就不愿离开。
离开你,还想回来。
回不来,也在梦中徘徊。
——《呼伦贝尔草原的诱惑》
我说啊,你像满身山野气息的姑娘,
截云雾做头巾,剪朝霞做衣裳;
白帝城似一朵玉兰花开在鬓角,
南津关如一簇红缨缀在鞋上……
——《长江三峡》
近况:
1980年春在长江三峡体验生活时创作长诗《三峡游》七千余行。2003年修改出上半部集为《三峡行吟》出版;近拟将下半部修改后争取以《三峡的传说》出版。六十年代中期,与诗人王恩宇合写的《时传祥和他的青年班》长诗,被尘封37年之久,近期正在以诗配画,拟以连环画形式出版。
本报特稿 小消息 诗人现在时
诗坛情韵唱新曲
——首届中国西柏坡端阳诗歌节举行
张桂珍
由诗刊社、河北省作协、石家庄市文联、《诗选刊》共同组织的首届中国西柏坡端阳诗歌节于6月22—23日在石家庄隆重举行。来自陕西、山东、北京、河北等地的部分获奖作者10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诗刊社副主编李小雨,河北省作协副主席刘小放,省文联副主席郑世芳,河北师大文艺评论家曹桂芳、刘绍本和石家庄市文联主席袁学骏、作协主席刘章、《诗选刊》主编郁葱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并为获奖诗人颁了奖。开幕式由刘小放主持。市政协副主席张光大到会致了欢迎词。石家庄诗人曹增书、山东泰安诗人褚晓岚作为获奖代表发了言。节日期间,举行了端阳诗歌论坛、端阳诗歌朗诵会,并参观了革命圣地西柏坡和河北省文学馆。
这是一次全国性的诗歌盛会,共征集诗歌作品751件。由诗刊社常务副主编叶延滨、副主编李小雨及刘小放、陈超、郁葱、刘松林、袁学骏、刘章组成的专家评委会对参赛作品进行了层层遴选。通过认真的品评、讨论,最后确定了曹增书、王迩宾、薛茫茫、王忠瑜、王建民、段晴、胡仁泽、傅志伟8人获一等奖,黄葵、谢克强、孙毅、张书亭、兰洋、胡慧丽等20人获二等奖,胡刚毅、可风、唐一威、曹炳洲、刘英、卢永璋、沉雁等32人获三等奖,另有31名同志获优秀奖。
在端阳诗歌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和诗人曹桂芳、刘绍本、齐章、张书亭等就当代诗歌如何更加能动地反映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形成创作的音符;如何更加鲜明地凸显主流意识,引领思想的航船;如何科学地挖掘古今诗歌创作的丰富资源,兼收并蓄,与时俱进,推动诗歌繁荣发展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会上,诗刊社副主编李小雨和大家一起认真审视了当前的诗歌态势。段晴、曹增书、孙毅、刘英、卢永璋、兰洋、赵斌等谈了创作体会,正定县文联副主席刘进忠向大家汇报了“常山孺子诗社”文学沙龙的活动情况。端阳诗歌朗诵会上,升了温的热情浓浓地包围了端阳节这个初夏的夜晚。《诗选刊》副主编刘松林以一首饱含激情的诗朗诵《流萤》,掀起了朗诵会的高潮。
走在葱郁的柏坡岭,“两个务必”的甘露随着淅沥的雨丝洒进诗人的心头。在河北省文学馆,诗人们欣然漫步在文学的殿堂,感喟着燕赵大地深厚的文化内函,沐浴着河北文化灿烂的光华。
端阳节是一个流传千古的爱国节,也是历史悠久的诗人节。举办首届中国西柏坡端阳诗歌节,既是诗歌界的一项重大活动,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更是宣传西柏坡,推动文学创作的大好契机。可以说,具有丰富的政治意义和文化内涵。它必将掀起诗歌创作的新高潮,促进诗歌事业的长足发展。
小消息
魏 勇
★2004年6月19日,“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谢冕、傅璇琮、袁行霈、孙玉石、温儒敏等数十位学者参加大会,李瑛、郑敏、西川、王家新、臧棣、孙文波、姜涛、西渡等100多位诗人及诗歌爱好者共聚,庆祝诗歌中心成立。北大诗歌中心下设“古代诗歌与诗学研究所”、“新诗研究所”,并且拟组建民歌民谣、外国诗歌、比较诗学等领域的研究机构。该中心由中坤集团提供长期资助,该集团董事长黄怒波系北大中文系毕业生。中心由前辈学者、诗人林庚担任主任。
★全国百名诗人走向大运河。“‘建华杯’走向大运河”主题活动近日在杭州举行启仪式,来自全国各地近百名诗人、作家参加了此次活动。流淌千年的京杭大运河,也孕育了泥土芳香的运河文化,浙江建华集团发起组建的国内首个综合性诗人活动团体——“浙江诗人之家”,曾以大运河为背景,出版了几十部散文、诗集。这次活动,意在通过近百名诗人、作家的眼睛看运河、写运河、拍运河、画运河、颂运河,掀起运河文化创作的新高潮,为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成功召开增添一份文化氛围。
活动结束后,部分诗人、作家前往苏州和扬州,与当地的作家诗人在江苏的运河边进行为期3天的运河文化交流和研讨,共抒运河的“诗情画意”。
★2004年4月5日至10日“冰心生平与创作暨蔡丽双博士诗配画”展览在福建石狮隆重举行,全市53所学校9820多人次前来参观,把诗歌传播到侨乡每一个角落,掀起空前热潮,82位画家精心为蔡丽双的诗作配画,使读者更深刻地领略诗境,石狮八中和实小朗诵27首蔡丽双的诗歌作品,让师生和观众熏陶在圣洁的诗文世界,值得推介。
★2004年4月19日,由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举办的诗人李发模《遵义之歌》讨论会在贵州省新舟镇文化陈列馆举行。来自北京、湖南、黑龙江等地的著名诗人、评论家、作家郭日方、李元洛、闻山、阿成、刘恪、聂鑫森等三十多人出席了讨论会。会议由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启宏主持。《遵义之歌》是一部百科全书般的史诗性创作,是包括了遵义的山、水、历史、人物等全方位的展现。与会者从黔北、古文化与现代诗融会,从诗人的真诚和对民歌、民族风味的吸取,从诗集的大气和浪漫风格等方面,都做了中肯的分析和深刻全面的探讨。
★2004年7月6日,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主办的“世纪初的中国女性诗歌研讨会”在首师大举行。会议邀请了部分诗人、学者出席,就女性诗歌写作在当前的状况,所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以及如何建立中国女性文学自己的话语系统等诸多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吴思敬主持。
★黄礼孩主编的《诗歌与人》最近推出了《安德拉德诗选》(由澳门大学诗人姚风翻译)。安德拉德被公认为葡萄牙当代最重要的抒情诗人,曾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02年获得卡蒙斯文学奖,这是葡萄牙语文学中的最高奖项。他的诗歌已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流传。这次经安德拉德先生同意,《诗歌与人》首次在中国大陆推出他的个人诗选,全面介绍一位外国诗人。其中包含诗人最优秀的诗歌、随笔、诗艺、图片等,书中还选配了翻译家姚风在葡萄牙等地拍摄的摄影作品。
★由北京大学诗歌中心、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文艺思潮研究所、首都师大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华夏文化促进会、中华民族国际友好协会等联袂发起设立,由《新诗界》编辑委员会、北京嘉里锦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实施的首届“新诗界国际诗歌奖”,评奖于5月底揭晓。6月22日上午,该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首届该奖“北斗星奖”得主牛汉、洛夫,“启明星奖”得主西川、王小妮、于坚出席了颁奖典礼,其中洛夫先生是由他现在定居在加拿大的夫人陈琼芳专程赴会的。另一位“北斗星奖”得主、瑞典诗人特朗斯罗姆因故不能亲与这一盛典,特委托其诗集的中译者、诗人李笠作为全权代表专程前来受奖并致辞。
★由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办的“2004车溪·湖北省首届屈原诗会”于6月25日至27日在三峡·车溪民俗旅游区召开,来自全省及北京近60名诗人、诗评家、诗歌编辑家参加了这次盛会。这是湖北近年来召开的又一次大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