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重大燒炙,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
是故名為大燒炙地獄。
(30b)復次,大燒炙地獄其諸獄卒將諸罪人入鐵室中,其室火燃,內
外俱赤,燒炙罪人,重大燒炙,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餘
罪未畢,故使不死,是故名為大燒炙地獄。
(30c)復次,大燒炙地獄其諸獄卒取彼罪人著鐵樓上,其樓火然,內
外俱赤,燒炙罪人,重大燒炙,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餘
罪未畢,故使不死,是故名曰大燒炙地獄。 293
(30d)復次,大燒炙地獄其諸獄卒取彼罪人著大鐵陶中,其陶火然,
內外俱赤,燒炙罪人,重大燒炙,苦痛辛酸,萬毒並至,餘罪未畢,
故使不死,是故名為大燒炙地獄。
(30e)復次,大燒炙地獄中自然有大火坑,火焰熾盛,其坑兩岸有大
火山,其諸獄卒捉彼罪人貫鐵叉上,豎著火中,燒炙其身,重大燒炙,
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 〔是故名為
大燒炙地獄〕 。
(31a)久受苦已,然後乃出大燒炙地獄,慞惶馳走,求自救護,宿對
所牽,不覺忽至黑沙地獄,……
(31b)乃至寒冰地獄,爾乃命終,亦復如是。」
(32)佛告比丘: 「無間大地獄有十六小獄,周匝圍遶,各各縱廣五百
由旬。
(33)云何名無間地獄?
(34a)其諸獄卒捉彼罪人剝其皮,從足至頂,卽以其皮纏罪人身,著
火車輪,疾瘢疖嚕殶徼F地,周行往返,身體碎爛,皮肉墮落,苦
痛辛酸,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是故名為無間地獄。
(34b)復次,無間大地獄有大鐵城,其城四面有大火起,枺嬷廖鳎
西焰至枺涎嬷帘保毖嬷聊希涎嬷料拢卵嬷辽希谎鏌朕掑兀
無間空處,罪人在中,枺黢Y走,燒炙其身,皮肉燋爛,苦痛辛酸,
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是故名為無間地獄。
(34c)復次,無間大地獄中有鐵城,火起洞然,罪人在中,火焰燎身,
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是故名為無
間地獄。
(34d)復次,大無間地獄罪人在中,久乃門開,其諸罪人 '馬*奔'走
往趣,彼當走時,身諸肢節,皆火焰出。猶如力士執大草炬逆風而走,
其焰熾然;罪人走時,亦復如是。走欲至門,門自然椋В锶恕。ё*
匍''足*匋',伏熱鐵地,燒炙其身,皮肉燋爛,苦痛辛酸,萬毒並至,
餘罪未畢,故使不死,是故名為無間地獄。
(34e)復次,無間地獄其中罪人,舉目所見,但見惡色;耳有所聞,
但聞惡聲;鼻有所聞,但聞臭惡;身有所樱|苦痛;意有所念,
但念惡法。又其罪人彈指之頃,無不苦時,故名無間地獄。
(35a)其中眾生久受苦已,從無間出,慞惶馳走,求自救護,宿對所
牽,不覺忽到黑沙地獄,……
(35b)乃至寒冰地獄,爾乃命終,亦復如是。」 294
(36)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身為不善業,口意亦不善;斯墮想地獄,怖懼衣毛豎。
惡意向父母,佛及諸聲聞;則墮黑繩獄,苦痛不可稱。
但造三惡業,不修三善行;墮堆壓地獄,苦痛不可稱。
瞋恚懷毒害,殺生血汙手;造諸雜惡行,墮叫喚地獄。
常習眾邪見,為愛網所覆;造此卑陋行,墮大叫喚獄。
常為燒炙行,燒炙諸眾生;墮燒炙地獄,長夜受燒炙。
捨於善果業,善果清淨道;為眾弊惡行,墮大燒炙獄。
為極重罪行,必生惡趣業;墮無間地獄,受罪不可稱。
想及黑繩獄,堆壓、二叫喚;燒炙、大燒炙,無間為第八。
此八大地獄,洞然火光色;斯由宿惡殃,小獄有十六。」
(37)佛告比丘: 「彼二大金剛山間有大風起,名為增佉,若使此風來
至此四天下及八千天下者,吹此大地及諸名山須彌山王,去地十里,
或至百里,飛颺空中,皆悉糜碎。
譬如壯士,手把輕糠散於空中,彼大風下。
若使來者,吹此天下,亦復如是。
由有二大金剛山遮止此風,故使不來。
比丘!當知此金剛山多所饒益,亦是眾生行報所致。
(38)又彼二山間風,焰熾猛熱,若使彼風來至此四天下者,其中眾生、
山河、江海、草木、叢林皆當燋枯。
猶如盛夏斷生濡草,置於日中,尋時萎枯。
彼風如是,若使來至此世界,熱氣燒炙,亦復如是。
由此二金剛山遮止此風,故使不來。
比丘!當知此金剛山多所饒益,亦是眾生行報所致。
(39)又彼二山間風,臭處不淨,腥穢酷烈,若使來至此天下者,熏此
眾生皆當失目,由此二大金剛山遮止此風,故使不來。
比丘!當知此金剛山多所饒益,亦是眾生行報所致。
(40)又彼二山中間復有十地獄:
一名厚雲,二名無雲,三名呵呵,四名奈何,五名羊鳴,六名須乾提,
七名優懔_,八名拘物頭,九名分陀利,十名泐^摩。
(41a)云何厚雲地獄?
其獄罪人自然生身,譬如厚雲,故名厚雲。
(41b)云何名曰無雲?
其彼獄中受罪眾生,自然生身,猶如段肉,故名無雲。 295
(41c)云何名呵呵?
其地獄中受罪眾生,苦痛切身,皆稱呵呵,故名呵呵。
(41d)云何名奈何?
其地獄中受罪眾生,苦痛酸切,無所歸依,皆稱奈何,故名奈何。
(41e)云何名羊鳴?
其地獄中受罪眾生,苦痛切身,欲舉聲語,舌不能轉,直如羊鳴,故
名羊鳴。
(41f)云何名須乾提?
其地獄中舉獄皆黑,如須乾提華色,故名須乾提。
(41g)云何名優懔_?
其地獄中舉獄皆青,如優懔_華,故名優懔_。
(41h)云何名拘物頭?
其地獄中舉獄皆紅,如拘物頭華色,故名拘物頭。
(41i)云何名分陀利?
其地獄中舉獄皆白,如分陀利華色,故名分陀利。
(41j)云何名泐^摩?
其地獄中舉獄皆赤,如泐^摩華色,故名泐^摩。」
(42)佛告比丘: 「喻如有篅受六十四斛,滿中胡麻,有人百歲持一麻
去,如是至盡,厚雲地獄受罪未竟。
如二十厚雲地獄壽與一無雲地獄壽等,
如二十無雲地獄壽與一呵呵地獄壽等,
如二十呵呵地獄壽與一奈何地獄壽等,
如二十奈何地獄壽與一羊鳴地獄壽等,
如二十羊鳴地獄壽與一須乾提地獄壽等,
如二十須乾提地獄壽與一優懔_地獄壽等,
如二十優懔_地獄壽與一拘物頭地獄壽等,
如二十拘物頭地獄壽與一分陀利地獄壽等,
如二十分陀利地獄壽與一泐^摩地獄壽等;
如二十泐^摩地獄壽,名一中劫;
如二十中劫,名一大劫。
(43)泐^摩地獄中火焰熱熾盛,罪人去火一百由旬,火已燒炙;
去六十由旬,兩耳已聾,無所聞知;
去五十由旬,兩目已盲,無所復見。
(44)瞿波梨比丘已懷惡心,謗舍利弗、目揵連,身壞命終,墮此泐^ 296
摩地獄中。」
(45)爾時,梵王說此偈言: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應毀者譽,應譽者毀;口為惡業,身受其罪。
技術取財,其過薄少;毀謗賢拢渥锷踔亍!
百千無雲壽,四十一雲壽;謗拢芩寡辏尚目跒閻骸!埂
(46)佛告比丘: 「彼梵天說如是偈,為真正言,佛所印可。所以者何?
我今如來、至真、等正覺亦說此義。」
「夫士之生,斧在口中;所以斬身,由其惡言。
應毀者譽,應譽者毀;口為惡業,身受其罪。
技術取財,其過薄少;毀謗賢拢渥锷踔亍!
百千無雲壽,四十一雲壽;謗拢芩寡辏尚目跒閻骸!埂
(47)佛告比丘: 「閻浮提南大金剛山內,有閻羅王宮,王所治處縱廣
六千由旬,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
(48)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49)然彼閻羅王晝夜三時,有大銅鑊自然在前。
若鑊出宮內,王見畏怖,捨出宮外;
若鑊出宮外,王見畏怖,捨入宮內。
(50a)有大獄卒,捉閻羅王臥熱鐵上,以鐵鉤擗口使開,洋銅灌之,
燒其脣舌,從咽至腹,通徹下過,無不燋爛;受罪訖已,復與諸婇女
共相娛樂。
(50b)彼諸大臣同受福者,亦復如是。」
(51)佛告比丘: 「有三使者,云何為三?
一者、老,二者、病,三者、死。
(52)有眾生身行惡,口言惡,心念惡,身壞命終,墮地獄中,獄卒將
此罪人詣閻羅王所。到已,白言: 『此是天使所召也,唯願大王善問
其辭!』
王問罪人言: 『汝不見初使耶?』
罪人報言: 『我不見也。』
王復告曰: 『汝在人中時頗見老人頭白齒落,目視矇矇,皮緩肌皺,
僂脊拄杖,呻吟而行,身體戰掉,氣力衰微。見此人不?』
罪人言: 『見。』
王復告曰: 『汝何不自念:我亦如是。』
彼人報言: 『我時放逸,不自覺知。』 297
王復語言: 『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惡從善,今當令汝知
放逸苦。』
王又告言: 『今汝受罪,非父母過,非兄弟過,亦非天帝,亦非先祖,
亦非知識、僮僕、使人,亦非沙門、婆羅門過。汝自有惡,汝今自受。』
(53)時,閻羅王以第一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二天使問罪人言: 『云
何汝不見第二天使耶?』
對曰: 『不見。』
王又問言: 『汝本為人時,頗見人疾病困篤,臥著牀褥,屎尿臭處,
身臥其上,不能起居,飲食須人,百節酸疼,流淚呻吟,不能言語。
汝見是不?』
答曰: 『見。』
王又報言: 『汝何不自念:如此病苦,我亦當爾。』
罪人報言: 『我時放逸,不自覺知。』
王又語言: 『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惡從善,今當令汝知
放逸苦。』
王又告言: 『今汝受罪,非父母過,非兄弟過,亦非天帝過,亦非先
祖,亦非知識、僮僕、使人,亦非沙門、婆羅門過。汝自為惡,汝今
自受。』
(54)時,閻羅王以第二天使問罪人已,復以第三天使問罪人言: 『云
何汝不見第三天使耶?』
答言: 『不見。』
王又問言: 『汝本為人時,頗見人死,身壞命終,諸根永滅,身體挺
直,猶如枯木,捐棄塚間,鳥獸所食,或衣棺槨,或以火燒。汝見是
不?』
罪人報曰: 『實見。』
王又報言: 『汝何不自念:我亦當死,與彼無異。』
罪人報言: 『我時放逸,不自覺知。』
王復語言: 『汝自放逸,不能修身、口、意,改惡從善,今當令汝知
放逸苦。』
王又告言: 『汝今受罪,非父母過,非兄弟過,亦非天帝,亦非先祖,
亦非知識、僮僕、使人,亦非沙門、婆羅門過。汝自為惡,汝今自受。』
(55)時,閻羅王以三天使具詰問已,卽付獄卒。時,彼獄卒卽將罪人
詣大地獄,其大地獄縱廣百由旬,下深百由旬。」
(56)爾時,世尊卽說偈言: 298
「四方有四門,巷陌皆相當;以鐵為獄牆,上覆鐵羅網;
以鐵為下地,自然火焰出;縱廣百由旬,安住不傾動。
黑焰熢'火*孛'起,赫烈難可 ;小獄有十六,火熾由行惡。」
(57)佛告比丘: 「時,閻羅王自生念言: 『世間眾生迷惑無識,身為惡
行,口、意為惡,其後命終,少有不受此苦。
世間眾生若能改惡,修身、口、意為善行者,命終受樂,如彼天神。
我若命終生人中者,若遇如來,當於正法中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出
家修道,以清淨信淨修梵行:所作已辦,斷除生死,於現法中自身作
證,不受後有。』 」
(58)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雖見天使者,而猶為放逸;其人常懷憂,生於卑賤處。
若有智慧人,見於天使者;親近賢拢ǎ粸榉乓荨!
見受生恐畏,由生老病死;無受則解脫,生老病死盡。
彼得安耄帲F在得無為;已渡諸憂畏,決定般涅槃。」
299
龍鳥品第五
(1)佛告比丘: 「有四種龍,何等為四?
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生,四者、化生,是為四種。
(2)有四種金翅鳥,何等為四?
一者、卵生,二者、胎生,三者、濕生,四者、化生,是為四種。
(3)大海水底有娑竭龍王宮,縱廣八萬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
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嚴飾,皆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
而鳴,亦復如是。
(4)須彌山王與佉陀羅山,二山中間有難陀、跋難陀二龍王宮,各各
縱廣六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
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5)大海北岸有一大樹,名究羅睒摩羅,龍王、金翅鳥共有此樹。其
樹下圍七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四布五十由旬。
(6a)此大樹枺新焉埻鯇m、卵生金翅鳥宮,其宮各各縱廣六千由
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寶
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6b)其究羅睒摩羅樹南有胎生龍王宮、胎生金翅鳥宮,其宮各各縱廣
六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
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6c)究羅睒摩羅樹西有濕生龍宮、濕生金翅鳥宮,其宮各各縱廣六千
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七
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亦復如是。
(6d)究羅睒摩羅樹北有化生龍王宮、化生金翅鳥宮,其宮各各縱廣六
千由旬,宮牆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匝校飾,以
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悲鳴,亦復如是。
(7a)若卵生金翅鳥欲搏食龍時,從究羅睒摩羅樹枺︼w下,以翅搏大
海水,海水兩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龍食之,隨意自在,而不能取胎生、
濕生、化生諸龍。
(7b)若胎生金翅鳥欲搏食卵生龍時,從樹枺︼w下,以翅搏大海水,
海水兩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龍食之,自在隨意。
若胎生金翅鳥欲食胎生龍時,從樹南枝飛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兩
披四百由旬,取胎生龍食之,隨意自在,而不能取濕生、化生諸龍食
也。
(7c)濕生金翅鳥欲食卵生龍時,從樹枺︼w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 300
兩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龍食之,自在隨意。
濕生金翅鳥欲食胎生龍時,於樹南枝飛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兩披
四百由旬,取胎生龍食之,自在隨意。
濕生金翅鳥欲食濕生龍時,於樹西枝飛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兩披
八百由旬,取濕生龍食之,自在隨意,而不能取化生龍食。
(7d)化生金翅鳥欲食卵生龍時,從樹枺︼w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
兩披二百由旬,取卵生龍食之,自在隨意。
化生金翅鳥欲食胎生龍時,從樹南枝飛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兩披
四百由旬,取胎生龍食之,隨意自在。
化生金翅鳥欲食濕生龍時,從樹西枝飛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兩披
八百由旬,取濕生龍食之。
化生金翅鳥欲食化生龍時,從樹北枝飛下,以翅搏大海水,海水兩披
千六百由旬,取化生龍食之,隨意自在。
(8)是為金翅鳥所食諸龍。
(9)復有大龍,金翅鳥所不能食。何者是?
娑竭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伊那婆羅龍王、提頭賴吒龍王、
善見龍王、阿盧龍王、伽拘羅龍王、伽毗羅龍王、阿波羅龍王、伽 '少
/兔'龍王、瞿伽'少/兔'龍王、阿耨達龍王、善住龍王、優睒伽波頭
龍王、得叉伽龍王,此諸大龍王皆不為金翅鳥之所搏食;其有諸龍在
近彼住者,亦不為金翅鳥之所搏食。」
(10)佛告比丘: 「若有眾生奉持龍戒,心意向龍,具龍法者,卽生龍
中。
若有眾生奉持金翅鳥戒,心向金翅鳥,具其法者,便生金翅鳥中。
或有眾生持兔梟戒者,心向兔梟,具其法者,墮兔梟中。
若有眾生奉持狗戒,或持牛戒,或持鹿戒。
(11)〔或〕持洌虺帜δ崞磐咏洌虺只鸾洌虺衷陆洌虺秩
戒,或持水戒,或持供養火戒,或持苦行穢汙法,彼作是念: 『我持
此ā⒛δ崞磐臃ā⒒鸱ā⑷赵路ā⑺ā⒐B火法、諸苦行法,
我持此功德,欲以生天。』此是邪見。」
(12)佛言: 「我說此邪見人必趣二處:若生地獄,有墮畜生。
(13)或有沙門、婆羅門有如是論、如是見:
『我、世間有常,此實餘虛;
我及世間無常,此實餘虛;
我及世間有常無常,此實餘虛; 301
我及世間非有常非無常,此實餘虛。
(14)我、世間有邊,此實餘虛;
我、世間無邊,此實餘虛;
我、世間有邊無邊,此實餘虛;
我、世間非有邊非無邊,此實餘虛。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