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央视国际解说词-南少林之谜 作者:蔡佳利(编导)-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铩�

  白文泰告诉崇麟法师,罗炤是为古来寺而来,并说了些香花僧的暗语。崇麟是白文泰的师叔,很信任白文泰,果然听了他的介绍,崇麟精神大变,就非常高兴地讲起来了。崇麟告诉罗炤,当年的那段传说是真实的,只不过,当时崇麟在比武之前嘴里含了一口冷水,当屠夫憋住气准备承受崇麟的重击时,崇麟却突然从嘴里喷出冷水,屠夫一看乐了,心里想这和尚怎么现在留起口水。这时,崇麟抓住机会一拳重重地打到对方的肚子,而屠夫因为一笑把运好的气给泻了出去。于是,屠夫自然轻易被打飞了。然而,崇麟武功并非名不副实。

  1919年,崇麟出生在杜浔县,从小父母双亡,十岁进了古来寺。民国二十九年县长楼胜利破除迷信,把古来寺的僧人全部赶走,崇麟也回到了老家杜浔县城。

  古来寺的和尚从小文武同修,到了一定阶段再根据个人的特长分开,有主修文的,也有主修武的。刚进了古来寺,师父们便发现了崇麟的武术资质。

  于是,崇麟开始了拜师学武。香花僧的习武授徒要举行严格的仪式:僧人首先拜的师傅称“阿父”。第一、习武者首先递交武生帖,帖中要有三位师傅,即介绍师父、证人师父、授徒师父等共同签署的保证书。第二,向授徒师父敬送礼品;第三、徒弟向授徒师父跪拜一个钟头。然后,由师父将长剑和鲜花交给徒弟。

  每天晚饭后,寺门关闭,学武的僧人悄悄地来到,寺院后二里外的山上练武。

  根据崇麟的说法,香花僧练拳讲究“拳路一条蛇”,有四门打、梅花拳、龙虎斗等。

  潘一经:武术研究院有个会,在北京召开,正好广州的有一位以南拳据称的武术家叫陈昌棉先生,我就把这盒录象带给他看了看,他看得很仔细,他看完以后,他说;他的拳法完全符合南拳和南少林的特点。同时70多岁了,他还能做双蝶步,这是南拳的一种下跪的一种腿法,不容易。他讲老先生的技艺精湛,原汁原味。

  崇麟的武术无疑证明了,九座寺和古来寺的僧人都是文武同修,这和《香花僧秘典》中的记载正好相符。

  然而,在林振宁提供的那本古书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九座寺,于明朝嘉靖时期被倭贼火焚。这和《香花僧秘典》中的西鲁故事的记载截然相反。无疑,《香花僧秘典》记载南少林的毁灭时间是康熙十三年。

  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么,九座寺的焚毁与《香花僧秘典》中的火烧少林寺毫无关系。人们不禁猜测,难道,这本香花僧秘典是现代人杜撰的手抄本?

  曾五岳:这种东西是假也假不来的,现在一般的和尚也不懂,比如有个紫林,什么叫紫林,紫园区周围的树林的简称叫紫林,就是释迦牟尼说法的地方,要是一般的和尚他也不会懂的,所以,在里头很多东西都是佛教中专业经典的词汇。一般人假不来。

  既然《香花僧秘典》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天地会“会簿”。那么,火烧少林寺的故事究竟在历史上有没发生过?

  罗炤:我想真正的火烧少林寺应该是没有,如果一定要联系的话,可能就跟康熙时期迁界,为了防止郑成功和大陆的联系,为了隔断郑成功的经济来源,所以在康熙时期几次把沿海几十里的居民,都迁到内地,在迁界的时候,东山全部被迁到了大陆。在东山铜陵镇发生过悲惨的故事,大概古来寺也就被烧掉了。也许这个火烧少林寺和迁界中古来寺被毁有关系。

  明朝末期,闽南地区的十八位不同姓氏的兄弟,以“万”为姓结义成万姓集团。事实上,万姓集团里是以万礼为首,道宗为军师的一个秘密团体。后来,万姓集团投靠郑成功并屡建战功,很快成为郑成功反清军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一场著名的南京战役中,由于郑成功指导思想的错误,万礼的军队溃败,万礼战死。

  罗炤:在这次战役失败中,万礼战死了,战死以后,郑成功回到厦门建立忠臣庙,本来是把万礼的牌位作为忠臣来祭祀的,后来听人攻击万礼,说万礼不是战死的,是逃跑,给淹死了,郑成功把万礼神位从忠臣庙里移出来了,这件事情是万姓集团和郑成功决裂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线,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把万礼的神位从忠臣庙移出来,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对于万姓集团来说,道宗和万礼的结义弟兄们不能接受的。当时万姓集团是驻守在福建东山,这是郑成功的一个战略据点,结果道宗是主谋,万姓集团在万礼神位撤出忠臣庙之后,就叛郑降清了。

  然而,当蔡禄和郭义降清之后,康熙却将蔡禄及其亲信全部杀害。这恰恰是康熙13年的事情,这样万姓集团又跟清朝,结下了新的仇恨,所以,道宗后来又出现在清朝和郑经的部队的战场上,为战死者收尸。此时的道宗又回到了反清的立场。

  罗炤:反清、降清、又反清,这一段曲折的历史,和清朝新的仇恨,这个怎么能对外人明白的讲出来呢,就用西鲁的故事,用康熙皇帝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故事掩盖过去了。

  历史的真相是,国家民族的仇恨,胞兄盟弟的惨死之恨,促使道宗立志定要洗雪追报,但眼前的政治军事局势复杂多变,未来难以把握,需要激励徒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血仇,坚持反清,这就需要传下口头与文字的嘱托。于是以道宗为中心,前有万礼、后有蔡禄,这一曲壮烈而又曲折的历史悲歌。纳入九座寺的南少林僧人南下东山开辟古来寺、并且古来寺确在清康熙的几次迁界,被焚毁过的框架之中。因此,火烧少林寺、僧人南逃的故事便应运而生。

  既然,“西鲁故事”不是真实的历史,人们又该如何界定被天地会广为流传的“南少林”?

  罗炤:南少林是随着天地会的传播才传播开来的,而天地会的产生是跟香花僧有密切的关系,而香花僧秘典里明确地说仙游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我个人认为,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南少林的问题,这个南少林就是仙游九座寺。但是真正把南少林文化传播开来,应该是东山、云霄、诏安,甚至包括漳浦,这几个县和古来寺有关系的香花僧,是他们传播出去。

  至今为止,福建出现六座少林寺,仙游的九座寺、东山的古来寺、诏安的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究竟哪一座才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呢?

  人们注意到,《西山杂志》中提到少林寺建于泉州清源山麓,而《香花僧秘典》中的九座寺,位于兴化清源。福清少林院的所在地东张镇,在历史上也曾经被称为清源里。那么,三座寺院的所在地都曾经被称为“清源”,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再从地图上来看,福清临近莆田,公元980,清源里归兴化县管辖。仙游就在泉州的北边,公元742年,仙游隶属泉州管辖,当时的泉州名为清源郡,而原清源则改名为仙游。)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地域名称和管辖范围的变动,致使南少林遗址始终谜案重重。当然,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座神秘的“南少林”,应是福建多座寺院的化身。 


附:澄清南少林疑议—南少林寻踪

  有关南少林的疑议由来已久,本世纪三十年代,体育史学家唐豪曾为此做过大量的考证工作,后由于历史原因,南少林的问题被搁置下来。现代,关于南少林的研究,在南少林的发源地福州,被一批有识之士重新提到桌面。古城泉州早在80年代初,借助武术热的兴起,搞起了泉州南少林研究,并在东禅寺挂匾确认。1988年,历史上被尊为南少林祖地的莆田,开始着手南少林的查证工作,并成立南少林研究会。1991年,莆田对外宣布林泉院南少林遗址,一时间倍受到武林界关注。

  十年过去,由林泉院遗址引发的南少林热至今仍众说纷纭。而随后93年出现的福清少林说,更使人有目不暇接的感受。 

  三种说法 

  1。泉州说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城泉州,历史悠久。泉州武术渊源流长。明史中就有:“温陵棍棒手扑妙绝天下”的记载。 泉州南少林最早见于《万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清末成书《少林拳术秘诀》称:“斯时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唐豪考证认为:此“闽中”少林即泉州少林,从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然而,泉州南少林的具体地点在何处呢?早期看法认为:泉州东禅院即南少林。理由是:清咸丰丙辰(1856)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少林古迹”山门匾额,稍后又出现过“钦赐东禅少林寺”供案。泉州历史学会陈泗东据此认为:“东禅寺有两个名称,一是正式的,名为镇国东禅寺,……,另一个是俗称,叫少林寺。”(见陈泗东《泉州少林史迹考》)东禅寺即南少林的说法在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2。莆田说 

    最早见于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称“少林寺在福州府福田县九连山”。日本人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则称“少林寺在福州府浦田县九连山”。后人认为“福田”“浦田”均为莆田的误传。而《洪门历史》、《清稗类抄》则直指南少林在莆田县九连山,从而形成“莆田南少林”之说。现代一些史学著作如范文澜《中国通史》、李方晨《中国近代史》均沿用此说。 上述史料将南少林指向莆田“九连山”,唐豪从这点下手,确认莆田并无九连山地名,进而否定“莆田南少林”之说。1987年,莆田县体委在武术挖掘和文物普查中,在西天尾镇林山村发现一批与南少林有关的文物古迹,随即组成南少林遗址调查组,经过两年的工作,在省考古队及有关专家的配合下,确认莆田市西天尾镇林山村“林泉院”遗址为南少林寺。1989年,在福建省武协年会上正式披露,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9月14—16日,来自历史、考古、宗教、武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云集莆田,召开历时三天的“南少林遗址论证会”,会上听取了省考古队长林公务《莆田林泉院遗址的考古挖掘及其初步认识》和省武协顾问方金辉《论莆田林泉院即南少林遗址》的主题报告,专家经过听取报告、实地勘察、调查访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形成了对莆田南少林的初步共识,即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术界通称的闽中少林,也就是南少林。1992年4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内外报刊电讯纷纷报道,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50多个海外代表团前往寻根拜祖。1997年春,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初先生亲自为莆田“南少林寺”题字。 构成莆田南少林的主要成果主要成果是考古发现。林泉院建于唐贞观年间,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遗址中发现的两个石槽,一口在槽沿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共造石槽一口”字样。另一口上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僧兵”一词在历史上为少林寺专有,而“诸罗汉浴煎茶散”是疗伤用药。这些均表明昔日寺院武风极盛。 

  3。福清说 

    1993年7月13日,《福建侨报》率先发表《福清也有少林寺》一文,由此引出福建省境内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坐落在福清市东张镇新宁里肖林村。肖林村原名少林,《八闽通志》、《三山志》、《福州府志》等均有福清少林寺的记载。流传于福清民间的《请神薄》上有“少林寺伽蓝”之名。少林寺遗址位于新宁里弥勒山南坡,寺院依山而建,有八座层次分明的平坦地台,第二殿右侧有马厩、练功场、少林僧人墓葬等遗迹。寺前约400米的石板桥有刻着“少林院沙门谨募众缘,共发心德,舍造下洋石桥一间”条石一块,可作为福清少林寺的佐证。1993年,福建省武协派人对福清少林进行考察,并结合文献记载,认定福清少林寺确实存在,其依据有五: 1。福清少林寺于清乾隆以后消失,与传说中康熙年间毁少林之事吻合。 2。福州府无福田县,仰为福清县之谬。 3。福清地属福州府,地理位置恰为闽中,与《少林拳术秘诀》中南少林在“闽中”相符。 4。福清古代亦有武僧,《后村大会集》中“得法于铁鞭韶”的德诚和尚,便是福清高僧。 5。莆田无九连山,福清少林遗址坐落在与永泰、莆田交界处的九连山脉,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南少林”。 近年来,福清市组织文史工作者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考证,撰写出详尽的《福清也发现少林寺遗址》的调查报告,引起国内外武术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一个福建省,三座少林寺,使得国内外众多关注南少林研究的人士无所适从。南少林究竟有几个?是一个还是多个?这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文物、史料作进一步的挖掘考证,通过努力,相信人们最终将揭开“南少林”的神秘面纱,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后记: 

  1。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林山村“南少林遗址开发”,2000年被列为蒲田重点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重建南少林寺中的殿堂楼阁、亭等遗迹36处,新建武术馆一座4500平方米;开发观光农业果园2000亩;兴建避暑山庄60幢。其一期工程由省古建筑设计院设计,总投资近亿元。为此修建了从福厦国道至南少林长3公里,宽30米的水泥主干道和长11公里,宽7米的盘山水泥公路。其南林大牌楼、寺区小牌楼、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长廊、休舍、放生池、山门、护寺河、护寺桥、停车场、管理房等近二十个主要项目于1998年12月8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据悉二期建设目前正全面铺开,拟议规划建设扩大至13个景区25个景点,计划总投入资金达3。6亿元;预计2…3年建成。 2。1999年7月28日,福建省福清市《南少林风景区规划》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建成后的风景区将由寺庙景观区、静心湖景观区等五部分组成,其中寺庙景观区包括少林寺旧址、寺庙及少林史馆。少林寺旧址按原样保留,寺庙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金阁和达摩殿等,史馆内主要陈列少林寺的遗迹。据预测,建成后的南少林风景区日旅游规模可达两三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