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史百将传,猛将传,叛将传 作者:more-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 被俘后投降或被迫降者排除在外,这一类人的背叛没有主动性。我们把他们归为“降将”而非“叛将”,比如李陵、吕文焕、洪承畴等人。
  六、 所有入选者发动的反叛都没有获得普通百姓的支持。 
  七、 已经入选韦孝宽版百将传和猛将传者不重复入选,这样就排除了英布、吕布等人。
  最终选定十二人:伍员(龙:文武双全,人中之龙)、王敦(鸡:凤毛鸡胆)、桓玄(鼠:鼠目寸光)、侯景(猴:这个……姓侯嘛)、杨玄感(牛:一身蛮牛之力)、安禄山(猪:体胖如猪)、史思明(蛇:歹毒如蛇)、仆固怀恩(虎:世间虎将)、田承嗣(马:充数的)、刘豫(羊:充数的)、李全(兔:狡兔三窟)、吴三桂(狗:满清走狗)。
  十二生肖中有些联系的都给占了,剩下的羊、马、鸡就是凑数的,只好胡乱分给王敦、田承嗣、刘豫。 
 
第一篇、复仇的龙:伍员
   
 
  公元前八世纪,周王室势力逐渐衰弱,长江以南的楚部落开始兴起,吞并无数南方部落和小国,建立起了楚国,虽然大儒们坚持把楚国国王称为子爵,虽然楚国也遭受过城濮之战这样的大败,但是楚王国成为春秋时期超级大国的步伐仍然不可阻挡。芈侣(楚庄王)于614年即位后,励精图治,扩张国力,606年的问鼎事件和597年的邲城之战击败中原霸主晋国,标志着楚国势力达到了巅峰。本篇主角伍员的祖父伍举、父亲伍奢、兄伍尚都是楚国大臣。伍员(?~484),字子胥。性格刚强,少年时勇而有谋,据说力能举鼎。529年,芈弃疾(楚平王)即位,为了联秦制晋,他为儿子芈建聘下秦国君之女孟嬴为妻,并于526年派出大臣费无忌(也称费无极)迎娶,故事从这里开始了。
  费无忌一把孟嬴接到郢都后,为讨好芈弃疾,就马上向他报告说孟嬴美貌无双,芈弃疾被说得心里痒痒,立刻接受。于是费无忌对随同前来的秦国使者说:“按照我们楚国的风俗,新娘要先拜见公婆,然后才能举行婚礼。你们几位先请回吧。”然后找了个陪嫁的女子给芈建糊弄过去。孟嬴一进宫拜见就是一年,生下了一个儿子芈轸。这一丑闻在后世看来自然是骇人听闻,不过春秋时期没有这么多礼法规矩,这些丑闻本就是司空见惯,而且楚国又是南蛮之后,所以发生这种情况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如果芈弃疾是个明主,那这些就更是小节而已,完全不值一提。
  问题是,芈弃疾不是个明主,而他手下又有费无忌这样的奸臣。费无忌在丑闻泄露以后,脑中马上浮现出了这样一个场景:芈弃疾寿终正寝,芈建即位,自己人头落地。于是他决定先下手为强,先怂恿芈弃疾把芈建调到北方边境的城父担任边防工作,接着诬陷芈建谋反。芈弃疾接受了这个说法,522年,他召见伍员的父亲,太子太傅伍奢,问他是否知道太子谋反的事。伍奢反问:“大王为什么因为谗臣的话,连骨肉之亲都不顾了?”费无忌在旁边又进谗言,芈弃疾大怒,囚禁了伍奢,派奋扬去杀芈建,奋扬却先行向芈建通风报信。芈建得到消息后立刻逃往宋国,芈弃疾于是立芈轸为太子,封费无忌为太子太傅。费无忌发明的“诬以谋反”法宝第一次出笼,即告得逞。
  芈弃疾准备处死伍奢,但是又惧怕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尚和本篇主角伍员。于是下令伍奢写信给他们,说:“你的两个儿子都来,就赦免你。”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肯定会来。伍员刚强坚忍,知道来了没有好结果,肯定不会来。”
  芈弃疾不听,派人对二子说:“你们两个都来,就赦免你们的父亲,不然就杀了他。”伍尚准备前往,可是伍员说:“楚王叫我们兄弟一起去,明摆着是要斩草除根。我们一起去,那么父子都会死。白白送死没有用,还不如投奔别国,想办法报仇雪恨。”伍尚回答:“我也知道去了也没有用,可是现在父亲有性命之忧而我不去,如果以后又报不了仇的话,一定会被天下耻笑。你逃吧,我相信你一定能为父亲报仇,我去与父亲同死。”于是毅然前往,伍员逃走。楚王的使者追捕伍员,伍员弯弓搭箭对准他,吓得他不敢再追,伍员于是逃往芈建所在的宋国。伍尚一到郢都,就和伍奢一起被杀害。
  伍员和芈建到了宋国后,宋国发生了政变,他们就一起逃到郑国。可是芈建在郑国又卷入了一场政变,被杀,伍员带着芈建的儿子芈胜一起逃脱,此时的天下,只有新兴的吴国正在和楚国对抗,有可能收留他们。于是他们就向吴国逃去。从郑国到吴国,中间还要穿过楚国的领土。伍员和芈胜来到吴楚边界上的昭关时,关上已经贴满捉拿伍员的告示,伍员在荒郊露宿,晚上由于忧愁,居然一夜之间须发全部变白,容貌大变,由此得以通过了昭关。但随后就被人认出,紧追不舍,伍员来到江边,江上有渔人乘着船,见状将伍员渡过江去。过江后,伍员解下身上的宝剑说:“此剑价值百金,送给您聊表谢意。”渔人说:“卖了这把剑才得百金。我要是贪图金钱,卖了你的话,能得粟五万石和爵位!”不肯接受。伍员继续向吴国前进,路上得病又没有盘费,一路乞讨才到了吴国。此时此刻,恐怕谁也无法相信这个白发苍苍的乞丐能向当时世界头号强国的国王复仇。
  由于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国公子姬光发现了伍员。姬光胸怀大志,早就想着推翻吴王姬僚自立,于是收留了伍员,引为亲信。516年,芈弃疾去世,芈轸即位(楚昭王),伍员听到消息后放声痛哭,因为他永远失去了对仇人面对面复仇的机会。伍员为了利用姬光和吴的力量向楚国报仇,便帮助姬光,将专诸推荐给他,自己和芈胜躲起来耕田。515年,专诸以著名的“鱼肠剑”刺杀了吴王姬僚。姬光即位(吴王阖闾)。姬光登位后,任命伍员为行人(掌朝觐聘问之官),协助其管理国家大事。任命另一个从楚国逃亡出来、同样是父亲被费无忌害死的贵族伯嚭为大夫。不久,伍员的另一大仇人费无忌就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在郢都被楚令尹囊瓦传令杀掉,全家屠灭。
  伍员为了巩固和扩大吴国的统治,举荐深通兵学的大军事家、齐国人孙武为将,又进以“安君理民”、强国兴霸之道,都被姬光采纳,又委托伍员筑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自此,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姬光开始策划大举攻楚。伍员和孙武等根据吴与周边各国的强弱形势及利害关系,制定了先西破强楚,以解除对吴之最大威胁,继南服越国以除心腹之患的方略。512年,伍员提议攻楚,他针对楚国执政者众而不和,且互相推诿的弱点,提出分吴军为三部轮番击楚,以诱楚全军出战,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待楚军疲敝,再大举进攻的策略。姬光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次年先后出兵攻占了楚国的夷、潜、六,进而围弦,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楚军被动应战,疲于奔命,实力大为削弱。吴随即展开大举攻楚的准备,争取与楚有矛盾的蔡、唐两国作为吴的盟国,使楚北方门户洞开,为尔后避开楚军防守正面实施突袭创造了条件。又出兵攻越,给楚造成吴暂时不会大举攻楚的假象,并施反间于楚,使楚不用知兵善战的子期,而用贪鄙无能的子常为帅。
  一切准备就绪后,姬光于506年冬,亲率姬夫概和伍员、孙武、伯嚭等,出兵沿淮水攻楚。由楚防备薄弱的东北部实施大纵深战略突袭,直捣楚腹地。吴军以灵活机动的战法,击败楚军主力于柏举,并展开追击,五战五胜,一直攻入楚的郢都,芈轸逃走。伍员入城后,找到芈弃疾的坟墓,挖出他的尸体,亲自鞭打三百下,直至尸体粉碎。经过多年的艰难历程,伍员终于得报大仇。
  由于伍员怀有强烈的个人复仇愿望,在楚国未能安抚民心,反而纵容吴军大肆抢掠,引起楚国上下共同反抗。而且伍员的朋友,著名爱国者,楚国大臣申包胥在秦国宫门口痛哭七天七夜,不进一点饮食,终于感动了秦国君主,派出军队帮助芈轸复国,并在稷击败了吴军。加上姬光之弟姬夫概乘机率军回国,企图夺位。姬光见油水捞勾了,现在又有后院起火的危险,决定撤退,回国去平定叛乱。楚国经过这次沉重打击,实力大大受损,于是迁都到鄀城。
  496年,越王允常死,其子勾践继承王位。姬光乘机攻越,却在檇李被越军的奇袭打败,姬光重伤(其实也就是大脚趾受伤,难道是中了毒箭?),回国后身亡,临死时嘱太子姬夫差勿忘杀父之仇。姬夫差继承王位后,任命伍员为相国,伯嚭为太宰,命人在每次饭前对他叫喊:“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吗?”他自己则回答:“夫差不敢忘。”他积极训练军队,重振吴国军事力量。494年,吴国为报前仇,出兵伐越,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勾践派人求和,吴王夫差将要应允,伍员作为一个成功的复仇者,最能体会复仇者的想法,他表示反对,建议吞并越国,以绝后患。但勾践利用贿赂收买了伯嚭为他美言,加上夫差争霸中原心切,遂不听伍员劝阻,与越国达成和议。准许越国成为吴国的属国,囚禁勾践和大夫范蠡三年。伍子胥悲愤地说:“越国用十年休养生息,十年训练士兵,二十年之后,吴国必为其所灭!”
  勾践在被囚禁期间,表现出惊人的献媚天才,甚至用尝夫差的粪便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心,博得了夫差的信任,暗地里却卧薪尝胆,一刻也没有忘记过复仇。夫差在三年期满后就把他放回越国。勾践回国后又马上将中国史上最著名的美女西施送给夫差,夫差被彻底迷住,从此渐渐不利朝政。484年,夫差趁齐国内乱,要发兵攻齐,伍员认为越国才是最大的祸患,苦劝夫差应该放下齐国,先攻越国。但夫差认为越国已臣服,构不成威胁,因而执意率军攻齐,在艾陵击败齐军,夫差更加骄傲自负。在吴国攻齐的四年中,越王勾践用子贡之谋,一面率越军助吴,以示忠心,一面以重金贿赂太宰伯嚭,使伯嚭在夫差面前为勾践说好话。从吴王到吴国官员都得到很多贿赂,吴人都很高兴,唯独伍员对此深为忧虑,再次规劝夫差说:“越国才是我们真正的威胁。这次攻齐如果失败了,大王会生出戒惧之心,反而是国家的福气。现在获胜了,大王一定更加骄傲,再向中原进军争霸,那时越国要是从背后袭击,后果不堪设想。”夫差正在兴头上,却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伯嚭这时挺身而出,揭发了伍员的卖国罪行:数年前把儿子送到了齐国。又说:“难怪伍员总是反对进攻齐国,原因就在这里。”这下火上浇油引得夫差大怒,赐剑命令伍员自裁。伍员仰天长叹,吩咐舍人说:“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都城的东门上,我要看到越军攻入吴国的城门!”语毕自刎而死。夫差闻之大怒,将伍员尸体装入皮袋,投入江中。吴国人都为伍员的死悲伤,为他立祠于江上,命名叫胥山。
  其后的发展果然不出伍员所料:夫差于482年率全国精锐部队北上黄池会盟,与晋争霸。越王勾越乘机调集大军分两路,一路断吴归路,一路直捣吴都,经过长期的战争,最后将夫差围困在姑苏的山上。夫差请和,勾践不许,夫差终于自杀。自杀前,以袖掩面,说:“我没面目见伍员!”勾践因为伯嚭卖国,将他杀死,吴国灭亡。
  伍员为报父兄之仇,毅然背叛自己的祖国,为向当时的头号强国复仇而奋斗,历经无数苦难而不放弃,最后终于成功,千载之下,闻者无不为之感叹。他的故事,就是对所有暴君暴官的一个警告:不管你们的权势多大,多么高高在上,即使你们躲到坟墓里,你们也要为你们的行为付出代价。他在谋略、治国、用兵方面都有极高的成就。《汉书·艺文志》著录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已经失传。 
 
第二篇、凤毛鸡胆:王敦
   
 
  280年,晋帝国灭吴,三国时代终告结束,中国史上的又一个大一统时代出现了。本篇的主角王敦(266~324)就是在这个背景下登场的。王敦字处仲,琅邪临沂(今山东费县东)人,出身于当时的名门王家,是后来成为东晋丞相的王导的从兄。他生性简慢轻脱,善于察言观色,精通《左氏春秋》。王敦秉承魏晋士人风气,喜欢清谈,口不言财色,年轻时没有什么名声,不知为什么被晋武帝司马炎看上了,还把女儿襄城公主嫁给了他,他也就堂而皇之成了驸马都尉。
  不管你原来名气怎么样,可是只要娶了皇帝的女儿,你肯定会成为社交界的名人。王敦从此就成了当时的名臣王恺和石崇等人的座上客。说王恺和石崇是名臣,不是因为他们才能过人,而是因为他们财富惊人,他们两个的斗富故事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而又为之垂涎三尺的。王敦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场合。一次他参加王恺的宴会,王恺命令女乐手们吹笛助兴,其中有个女乐手吹走了调,王恺竟然当场将她打死。满座宾客都大惊失色,只有王敦无动于衷。过了几天,王敦和王导哥俩又去王恺府上蹭饭。王恺命令美女斟酒,如果客人不把酒喝完就立刻杀死美女。轮到王敦、王导时,王敦故意不肯喝,吓得斟酒女脸色大变。还是王导怜香惜玉,虽然不大会喝酒还是把酒喝完,这才救了斟酒女。回去后王导感叹说:“处仲过于残忍,如果当权,不会有好结果。”洗马潘滔看着王敦作出了半仙式的预言:“处仲蜂目(什么意思?长着复眼还是眼睛大?不明白)已露,豺声却未振(讲话声音不够凄厉?呵呵),如果不吃人就会被人吃掉。”石崇为了与王恺斗富,家里也经常大摆酒席招待客人。他的厕所里总有十几位美女,伺候客人在如厕后换了新衣服再出来。很多客人都羞于当着女子面换衣服,只有王敦若无其事地当着众多美女换衣服,以至于这些女子都说:“这个客人以后必能做贼!”以上的记载无疑证明了王敦从年轻时就不是个好东西,不过如果王敦一不小心混成“太祖高皇帝”什么的,这些可能就是他从年轻时就冷静过人、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铁证啦。
  300年,皇后贾南风陷害太子,将其驱逐到许昌幽禁,并下令太子离京时东宫的官属不许相送。可是当时担任太子舍人的王敦和太子洗马的江统、潘滔等人却犯险前往相送,于是大获舆论赞扬。301年,八王之乱起,王敦劝说自己的叔父王彦起兵响应齐王司马冏,讨伐篡位的赵王司马伦,由此立下功劳。著名的白痴皇帝、晋惠帝司马衷重新登位后,封王敦受封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侍中,不久又被提拔为青州刺史。307年,王敦被征召为中书监。他把自己妻子襄城公主的一百多个侍婢和自己的金银财宝全都分发给手下,自己千里走单车回到了洛阳。时天下大乱,王敦眼见晋的衰亡难以避免,于是在309年东海王司马越征召他为扬州刺史时,他毫不犹豫就离开洛阳去了。
  王敦和王导一样看好建康的琅邪王司马睿,司马睿征召他时,他马上欣然前往。310年,王敦和王导一起在建康拥戴司马睿,成了他的主要谋臣。311年,他出任扬州刺史,与历阳内史甘卓等合兵,击斩不受司马睿节度的江州刺史华轶。王敦也颇有识人才的眼光,他很赏识陶侃的才能,向司马睿大力举荐他。于是陶侃奉命镇压杜彛斓嫉募木佑诰!⑾娴陌褪窳髅衿鹨寰醵匾惨蚬τ315年被封为镇东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都督江扬荆湘交广六州诸军事、江州刺史、汉安侯。317年,王敦和王导共同奉司马睿为主,又于318年拥立司马睿为帝(晋元帝)。王敦因功官拜大将军,旋加荆州刺史,控制长江中游军政大权。王敦此时声望、权力和地位达到顶峰。他与王导从兄弟二人,一个拥兵在外,一个执政在朝,王氏子弟也多居要职,因此当时人都说:“王与马,共天下。”他从此日益骄横,欲专制朝政。司马睿感到恐惧和担心,即以御史中丞刘隗、尚书左仆射刁协为心腹,疏远王导,抑制王氏势力,暗作军事部署。王敦对此当然不能容忍,他每次酒后都愤愤不平,手持玉如意,边击痰盂边吟诵曹操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于320年上书为王导鸣冤,指责司马睿。奏疏送到建康,被王导退了回来。王敦不甘心,又再次上书。
  司马睿收到奏疏后,担心王敦会乘机发难,于是命令自己的心腹将领出镇各地以防范:戴渊任征西将军、都督六州诸军事、司州刺史,镇守合肥;刘隗为镇北将军、都督四州诸军事、青州刺史,镇守泗口。王敦被大大激怒,于322年正月自武昌举兵东下,上疏列举刘隗罪状,说司马睿宠信奸臣,百姓怨声载道,国家即将败亡,自己起兵是为了清君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