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起(?~257):又名公孙起,郿县(今陕西郿县东北)人。294年,白起为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级,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292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魏国,攻占大小城池六十一个。291年,白起与司马错联合攻下垣城。286年攻赵,取光狼城。279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焚毁夷陵,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秦国以郢都为南郡,白起受封为武安君,又攻楚国,平定巫、黔中二郡。273年,白起与胡阳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急行八日,大破联军于华阳,魏将芒卯败逃,俘三员晋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264年,白起攻韩之陉城,攻陷五城,斩首五万。263年,白起又攻打韩南阳太行道,断绝韩国的太行道。262年,攻韩的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绝断,郡守冯亭派人往赵国请求归赵。赵孝成王与平原君赵胜等为此计议,赵胜认为白白得来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赵国果然接受了上党,封冯亭为华阳君。
260年,秦派左庶长王龅攻韩,夺取上党。上党的百姓纷纷逃往赵国,赵驻兵于长平,以便镇抚上党之民。四月,王龅攻赵,赵派廉颇抵抗。赵军士卒犯秦斥兵,秦斥兵斩赵裨将茄。六月,败赵军,取二鄣四尉。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秦军又攻赵军垒壁,取二尉,败其阵,夺西垒壁。双方僵持多日,赵军损失巨大。廉颇根据敌强己弱、初战失利的形势,决定采取坚守营垒以待秦兵进攻的战略。秦军多次挑战,赵国却不出兵。赵王为此屡次责备廉颇。秦相应侯范睢派人携千金向赵国权臣行贿,用离间计,散布流言说:“秦国所痛恨、畏惧的,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廉颇容易对付,他快要投降了。”赵王听信流言,便派赵括替代廉颇为将,命他率兵击秦。赵括上任之后,一反廉颇的部署,不仅临战更改部队的制度,而且大批撤换将领,使赵军战力下降。秦见赵中了计,暗中命白起为将军,王龅为副将。赵括虽自大骄狂,但他畏惧白起为将,所以秦王下令“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白起面对鲁莽轻敌,高傲自恃的对手,决定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他命前沿部队担任诱敌任务,在赵军进攻时,佯败后撤,将主力配置在纵深构筑袋形阵地,另以精兵5000人,楔入敌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伺机割裂赵军。八月,赵括在不明虚实的情况下,冒然采取进攻行动。秦军假意败走,暗中张开两翼设奇兵胁制赵军。赵军乘胜追至秦军壁垒,秦早有准备,壁垒坚固不得入。白起令两翼奇兵迅速出击,将赵军截为三段。赵军首尾分离,粮道被断。秦军又派轻骑兵不断骚扰赵军。赵军的战势危急,只得筑垒壁坚守,以待救兵。秦王听说赵国的粮道被切断,亲临河内督战,征发十五岁以上男丁从军,赏赐民爵一级,以阻绝赵国的援军和粮草,倾全国之力与赵作战(此即三十六计之关门捉贼)。到了九月,赵兵已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与人计议说:“先前秦已攻陷上党,上党的百姓不愿归附秦却归顺了赵国。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不全部杀掉,恐怕日后会成为灾乱。”于是使诈,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斩杀和俘获赵军共四十五万人,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本拟乘胜灭赵。259年十月,秦再次平定了上党,后军分二路:一路由王龅率领,进攻皮牢;一路由司马梗攻占太原。而白起自将围攻邯郸。韩国和赵国惊恐万分,派苏代用重金贿赂秦相应侯范睢,范睢也怕白起功劳和地位超过自己,就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由,请求允许韩、赵割地求和。昭王应允。韩割垣雍,赵割六城以求和,正月皆休兵。白起闻知此事,从此与范睢结下仇怨。当年九月,秦又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正赶上白起有病,不能走动。王陵攻邯郸不大顺利,秦王又增发重兵支援,结果王陵损失五名校尉。白起病愈,秦王欲以白起为将攻邯郸,白起始终拒绝,称病不起。昭王改派王龅替王陵为大将,八、九月围攻邯郸,久攻不下。信陵君魏无忌同楚国春申君黄歇率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伤亡惨重。白起听到后说:“当初秦王不听我的计谋,现在如何?”昭王听后大怒,强令白起出兵,白起自称病重,经范睢请求,仍称病不起。于是昭王免去白起官职,降为士兵,迁居阴密。由于白起生病,未能成行。在咸阳住了三个月,这期间诸侯不断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节节退却。秦王派人遣送白起,令他不得留在咸阳。白起离开咸阳,到杜邮,昭王与范睢等群臣谋议,白起被贬迁出咸阳,心中不服,不如处死。于是昭王派使者拿了宝剑,令白起自裁。白起伏剑自刎时说:“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良久,又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白起死非其罪,秦人很怜惜他,乡邑地方都祭祀他。
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如伊阙之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长平之战也反映了战争自身发展概貌。白起的作战指导特点有三个:一是不以攻城夺地为唯一目标,而是以歼敌有生力量作为主要目的的歼灭战思想,而且善于野战进攻,战必求歼,这是白起最为突出的特点。二是为达歼灭战目的强调追击战,对敌人穷追猛打,较孙武的“穷寇勿追”,显然前进一步。三是重视野战筑垒工事,先诱敌军脱离设垒阵地,再在预期歼敌地区筑垒阻敌,并防其突围。此种以筑垒工事作为进攻辅助手段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当时前所未有。
评分:统率B,战斗A,智谋B,战绩A,名气A,综合A。白起实力堪称恐怖,征战沙场达37年之久,攻取七十余城,歼敌合计达百万,未尝败绩,秦国统一的基础实际上是他打下来的。杀降则是他的一个大污点,而且加大了日后秦军劝降对方的难度。
李牧
李牧(?~229年):赵惠文王、孝成王时期,匈奴各部落军事力量逐步强大起来,并不断骚扰赵国北部边境。赵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李牧常年驻守北部代郡、雁门郡边境地区防御匈奴。他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有效地防备了匈奴的侵扰,赢得士兵们的爱戴。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认为能干的人为官,同时把收来的货物,税款掌握在自己的驻军公署,充当士卒的日常开销。其次,每日宰杀数头牛采犒赏将士,优待士兵。第三,加紧练习骑马射箭,重视警报系统,增设侦察人员。在军事上,严明法规:“匈奴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所以匈奴每次入侵,严密的警报系统发挥威力,士兵迅速退回营垒固守,不敢擅自出战。使匈奴掳掠无所得,赵国军队却因此保存了实力,多年来在人员、物资上没有多少损失,为以后的伺机反击奠定了物质基础。但匈奴人却认为李牧这是胆怯,就连赵国边境上的士兵也认为自己的将军是胆小害怕。赵王因此而责备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我行我素。终于激怒了赵王,把他召回,另派将领替代他。新任将领到职一年多,每当匈奴兵来犯,他都命令部队出战,往往受挫失利,损失伤亡惨重。使边境地区不能按时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复出,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一再恳请,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赵王答应了他。李牧再次到边境后,仍按原来的规约行事。几年当中,匈奴来犯一无所获,但始终认为李牧胆怯不敢出战。戍边的将士日日受到犒赏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请求愿与匈奴决一死战。李牧看准了时机,准备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获赏百金的勇士五万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并大纵牲畜,让人民满山遍野地放牧。匈奴见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战后,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此即三十六计之李代桃僵)。单于闻之,率大军入侵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远远逃走。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此战,是先秦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对后世以步制骑的战术有着深远的影响。由于李牧确保了赵国边境的安全,使赵国君臣能无后顾之忧地对付强秦的兼并战争,实际上,蔺相如、廉颇、起奢等人在政治军事斗争上的每一个胜利,都有李牧的协作支持在内。
约在246年以后,李牧到朝中任职,以相国身份出使秦国,定立盟约,使秦国归还了赵国之质子。两年后悼襄王继位。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廉颇与乐乘均出走他国,李牧成为朝中重臣。244年,赵国派李牧攻打燕国,拔武遂、方城。此时,秦国迅速地兼并了魏国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国臣服之后,把主要兵力对向赵国。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齮(即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赶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李牧采取筑垒固守,避免决战,俟敌疲惫,伺机反攻的方针,拒不出战。桓齮认为,过去廉颇以坚垒拒王龁,今天李牧亦用此计;秦军远出,不利持久。他率主力进攻肥下,企图诱使赵军往援,俟其脱离营垒后,将其击歼于运动之中。李牧洞悉敌情,不为所动。当赵将赵葱建议救援肥下时,他说“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乃兵家所忌。秦军主力去肥后,营中留守兵力薄弱;又由于多日来赵军采取守势,拒不出战,秦军习以为常,疏于戒备。李牧遂乘机一举袭占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秦军及辎重。李牧判断桓齮必将回救,遂部署一部兵力由正面阻击敌人,将主力配置于两翼。当正面赵军与撤回秦军接触时,立即指挥两翼赵军实施钳攻。经激烈战斗,全歼10万余秦军,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232年,秦复攻赵番吾,李牧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229年,秦派王翦攻赵,赵以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不得进,就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他在赵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马尚想谋反,赵王中计,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从命,赵国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撤换了司马尚。赵国临战而亲佞臣诛良将。三个月后,秦将王翦乘势急攻,大破赵军,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颜聚,赵国灭亡。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B,战绩A,名气B,综合B。李牧的实力比之白起亦不遑多让,连封号也一样。李牧死后三个月赵国即亡,足可以说明他的地位。世界上自毁长城的白痴君主总是层出不穷,赵迁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王翦
王翦: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229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在李牧被离间计除掉后于228年三月大破赵军,杀赵将赵葱。十月,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226年,秦使翦子王贲击楚,攻占十余城,
225年于回军途中击魏,破魏都大梁,魏王假降,魏遂亡。
秦王嬴政欲灭楚,倾心于年少壮勇,曾领兵数千,追击燕太子丹至衍水,获太子丹的秦将李信(就是李广的祖先)。嬴政曾问李信欲破楚,须多少人马,李信表示二十万即可。嬴政又问王翦,王翦认为非六十万不可。嬴政认为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及蒙恬将兵二十万南伐楚。王翦因嬴政不用其话,就托病辞官,回家养老。秦军在李信的率领下,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后来还是被楚将项燕击败。嬴政知道王翦确有远见,于是亲自去向王翦谢罪,请求他出山,王翦辞谢,嬴政坚持要王翦领兵,王翦说:“若非要用老臣,必给我六十万大军。”嬴政允诺。于是王翦和蒙武于224年率六十万秦军伐楚,嬴政亲自送将军至灞上。王翦行前多求良田屋宅园地,嬴政问:“将军既已出兵,何患贫穷?”王翦说:“为大王部将,虽立战功却终不得封侯,所以趁大王亲近臣下之时,多求良田屋宅园地,为子孙置业。”嬴政大笑。王翦的军队行至关口后,又五度派使者回朝求良田。有人认为将军求赏太过份,王翦却说:“秦王粗暴又不信任人,如今倾尽全国兵力,交付给我,我只有以多请田宅作为子孙基业的方法来稳固自家,打消秦王对我的怀疑。”(即使王翦真的这样想,也不可能说出来,这只是司马迁根据当时情况所作的一个合理的推测罢了。)楚军听说王翦集六十万大军前来,也尽发国中兵力以抗秦。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王翦每日要求士兵休息洗沐,安排美好饭食安抚他们,同时与士卒同饭同食,意在养精蓄锐,消耗敌军,以待最后殊死一战(此即三十六计之以逸待劳也)。不久,王翦打听士兵以什么来娱乐,有人回答说:“投掷石头,跳远比赛。”于是王翦发令出兵。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斩杀将军项燕,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灭楚。王翦于是又率兵南征百越,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222年其子王贲擒燕王姬喜,又俘赵代王赵嘉,彻底消灭燕国和赵国,221年又灭齐国。至此,加上早在230年已被灭的韩国,秦国尽灭六国,一统天下。
评分:统率B,战斗B,智谋B,战绩B,名气B,综合B。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氏和蒙氏代代都有良将,堪称秦国的柱石。王翦孙王离后在与项羽的战斗中失败被擒,不知下落如何(估计是被杀了,因为后来再也没见到有关他的记载),验证了不能三代为将的诅咒。
蒙恬
蒙恬(?~210):祖居齐国,祖父蒙骜、父亲蒙武皆为秦名将。少时学狱法,后为狱官。221年参加灭齐有功,任内史,其弟蒙毅也位至上卿。蒙氏兄弟深得秦始皇的尊宠,蒙恬担任外事,蒙毅常为内谋,当时号称“忠信”。其他诸将都不敢与他们争宠。秦统一六国之际,匈奴乘机南下,占据河南地,新生的秦王朝面临匈奴严重威胁。秦统一六国后,蒙恬奉命率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214年春,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北出长城攻其东;杨翁子率偏师由肖关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秦遂取河南地。沿河置44县,移民垦守。因匈奴不断来攻,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军又北渡黄河,取高阙,攻占阳山、北假。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为防匈奴南下,蒙恬奉命征发大量民工在燕、赵、秦长城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长城利用地形,籍着天险,设制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进,对巩固秦北部边地发挥了重要作用。后受遣为秦始皇巡游天下开直道,从九原郡直达甘泉宫,截断山脉,填塞深谷,全长一千八百里,可惜没有修竣完工。蒙恬征战北疆十多年,威振匈奴。
210年冬,秦始皇嬴政游会稽途中患病,派身边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讯被封锁。中车府令赵高想立公子胡亥,于是就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谋划政变,立胡亥为太子。因早先赵高犯法,蒙毅受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