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大道-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好齐家的事务。
  修身的结果,若是修得与家族的人格格不入,成为家族中不受欢迎的人,势必觉得委屈,甚至于离家出走。不如站在齐家的立场,重视自己的家风,做一个良好的家族成员,先求了解,次求适应,等待实力充足,时机成熟,再求改善,应该是修己的渐进次序。
  这一篇传文,重点有三:
  1。齐家有成就的人,才可以礼聘出来担任治国的工作。可见齐家的对象,并不是现代这种小家庭。在家族当中,陶冶领导的才能,累积管理的经验,表现出良好的绩效,当然有本事来治国。
  2。齐家的基础在修身,表示所修的身,必须符合齐家的要求。不能齐家,顶多做到独善其身。
  这种人尚未具备治国的条件,不能够贸然晋用,以免祸国殃民。
  3。齐家的合理标准,最好扩大到治国的层次。站在治国的立场来齐家,才能够培养出治国的能才。使家族中的优秀成员,能够为国所用,而光宗耀祖。所以优良的家风,表现齐家的成果,也是治国时大家能够安心的指针。
大学传文九 释齐家治国
  这一篇传文,主要在说明齐家和治国的关系。
  〔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
  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主旨〕说明齐家必须站在治国的立场,才能够供国人效法。
  〔注释〕(一)不出家的意思,是不必走出自己的家门。这个家仍然不是现代的这种小家庭,而是整个的家族。
  (二)成教于国,便是将教化推广到全国。家族治理得好,已经有施政的经验,声名远播,自然能够成教于国。
  (三)弟同悌,是兄弟友爱的意思。在这里特指弟妹敬爱兄长。
  (四)事长的意思,是和长上相处的道理。
  (五)赤子指婴儿。像婴儿那样天真无邪,称为赤子。
  (六)不中的中,读去声,是命中不命中的意思。不中表示不能命中射箭目标的红心。
  (七)一人贪戾的一人,特指领袖,在这里指的是国王。国王一个人贪心、暴戾,这一个国家就不太平了。
  (八)机是事情发动的枢纽,也就是活动的能力。
  (九)偾是毁坏、失败的意思,偾事指把事情弄糟了。
  (十)帅的意思是统率。
  (十一)恕是推己及人的意思。
  (十二)夭夭形容草木美丽茂盛的样子。
  (十三)蓁蓁是茂盛的样子。
  (十四)桃之夭夭这句诗文,出自诗经周南桃夭篇。
  (十五)宜兄宜弟这一句诗文,出自诗经小雅蓼萧篇。
  (十六)其仪不忒,正是四国,这两句诗文,出自诗经曹风鸣鸠篇。
  (十七)仪指举止行为。
  (十八)忒指过份,不忒便是合理而不过份。
  (十九)正是四国的意思,是匡正天下,所有东、南、西、北四方面的国家。
  (二十)法的意思,是取法、效法。
  〔今译〕治国必先齐其家的意思,是说自己的家族都教不好,而能够教好他人,实在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君子不必跑到自己家族外面,在那里宣扬吹嘘,便能够把教化扩广到全国。因为,孝顺的子女,就是能够让君王信靠的忠臣。和兄长处得好,自然懂得和长上相处的道理。而慈爱子女,也就知道如何和部属相对待,使众人乐于接受指使,并且尽心尽力。
  书经康诰篇说:“为政的人,爱护百姓,有如爱护婴儿那样。”具有这种诚恳的心态,来实施德政。虽然不一定命中目标,切合民意的需求,相信也相去不远了。因为没有人先学好教养子女,然后才出嫁的。
  国君这一个家族仁爱相处,全国人民群起仿效,这一个国家就会兴起仁爱的风气。国君这一个家族彼此谦让,全国人民学得很快,这一个国家也就普遍谦让。国君这一个人既贪心又暴虐,百姓跟着有样学样,这一个国家就风气败坏,大家胡作非为了。这种事情转化的活动枢纽,是这样的明显重大。所以说错一句话,便可能把事情弄糟了。而一个领导者好好施政,也可以使国家在安定中求发展。
  古代尧帝和舜帝,用仁爱来领导,老百姓都乐于遵从仁爱的互动方式。桀王和纣王,以暴虐来统治,老百姓也彼此残暴。就算施政者发出和自己作风相反的诉求,老百姓也不会服从。可见管理者必须自己先具有善行,然后才能够要求被管理者行善;必须自己先没有不良的行为,然后才能够要求被管理者不能作恶。如果管理者并未具备推己及人的恕道,却能够晓喻被管理者听从要求,实在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事情。所以治国的基础,是先把自己的家族管理好。
  诗经桃夭篇说:“美丽的桃树,枝叶十分茂盛,美好的女子嫁到夫家,同样会和家人和睦相处。”诗经蓼萧篇说:“和睦地和兄弟姊妹相处。”在家族内与家人和睦相处,然后可以推己及人,来教化同胞。
  诗经鸣鸠篇说:“自己的举止行为,合理而不过份,然后才能够影响到邻近的国家,并进而匡正天下。”由于自己在扮演父、子、兄、弟这些角色时,都正当而合理,值得大家效法学习,所以民众都能够群起效法。
  这样说起来,治国的基础,就在于把自己的家族治理好。
  〔引述〕家族都治理不好的人,当然不能够把国家治理得好,这是十分简浅的道理。
  我们说父时,包含母在内;说子时,包含女在内;说兄时,包含姊在内;而说弟时,也包含妹在内。家族中有父、子、兄、弟等不同角色,相当于社会上不同的阶层。一个人一定要先扮演好父、子、兄、弟的角色,然后担任管理者,才能够和上、下、左、右都相处和睦,分工合作。
  没有人先学会教养子女,然后才结婚生子,扮演父母的角色。同样的道理,没有人先学会施政,然后才担任国君。我们只要从家族中的表现,便可以推选出合适的领导者。孝顺父母,大多能够侍奉长辈。恭敬兄长,大多能够尊敬上司。慈爱子女,大多能够爱护部属。能够诚心诚意对待民众,和爱护婴儿那样,大多是仁爱的国君。
  要治理国家,先在家族中好好体会领导的道理。这是从事政治工作的人,应该好好体会的道理。
  齐家的结果,若是家族的人,与他人格格不入,表示并不了解自己这个国家的风土人情。于是闹革命、搞风潮,弄得社会和家族都不得安宁。所以站在国家的立场来齐家,使家族的成员,乐于配合国家的政策,成为守法的良民,受到国家的保护,才称得上长治久安。
  家族在现代可以解释为社区。把齐家的道理,应用在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对社区的正常发展,一定很有帮助。
  这一篇,重点有三:1。一个国家,如果把自己治理得成为世界独强,势必引起其它国家的不安,对于世界大同,形成很大的阻力。所以治国必须站在平天下的立场,使其它国家,不致由于恐惧而造成不安。
  2。治国的良才,最好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以世界大同为治国的总目标,而不是强迫其它国家,一定要接受我们的价值观和管理方式。因为世界大同并非世界一同,大同之下必须包容小异,不能够过分强调一致性。
  3。齐家有成就的人才,赋予治国的重任。家族成员若是提出异议,表示必有重大过失,最好不要试着用来担当治国的工作。修身、齐家表现良好,而又具有宏大长远的世界观,才足以治理国家的政事。
大学传文十 释治国平天下
  这一篇传文,主要在说明治国和平天下的关系。
  〔原文〕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诗云:“节彼南山,维石严严;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
  孟献子曰:“蓄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主旨〕说明治国必须站在平天下的立场,才能够安天下人的心。
  〔注释〕(一)上老老的意思,是居上位的人,能够尊敬老者,做好敬老的模范。第一个老字,是动词,第二个老字,则是名词。
  (二)民兴孝的意思,是老百姓受到感染,而兴起孝顺父母的心理。兴即兴起,孝为孝顺。
  (三)上长长的意思,是居上位的人,能够敬重长者,做好敬重长辈的模范。第一个长字,是动词,第二个长字,则是名词。
  (四)上恤孤的恤,意思是怜悯、救助。孤指孤儿,幼年失去父亲的,叫孤。上恤孤,表示居上位的人,能够怜悯,救助孤儿。
  (五)倍和背相通,是相反的意思。
  (六)絜矩之道的絜字,意思是审度。絜矩即审度事理,以便推此及彼。这种审度事物的道理,藉以将心比心,使大家能够合乎规矩的方式,叫做絜矩之道。
  (七)恶是厌恶的意思。
  (八)毋指不可以,和不能相通。
  (九)先后的先,读去声,是不应该在前而在前的意思。
  (十)从前的从,意思是采取某种原则。从前便是依照(后面)的原则来对待前面的人。
  (十一)乐只君子,民之父母这两句诗,出自诗经小雅南山有台篇。
  (十二)所好指所爱好的事物,好之是同样爱好的意思。
  (十三)节彼南山,维石严严这四句诗文,出自诗经小雅节南山篇。
  (十四)节是高大的样子。
  (十五)严严指高山的样子。
  (十六)赫赫指明显盛大的样子。
  (十七)师尹是周太师尹氏。
  (十八)具和俱相通,意思是都、全。
  (十九)瞻指仰视,有尊敬的意思。
  (二十)辟与避通,是偏的意思。
  (二十一)僇与戮相同,是用东西的尖端刺伤的意思。
  (二十二)殷之未丧师这几句诗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篇。
  (二十三)殷指殷商,是朝代的名称。
  (二十四)丧是失去的意思。
  (二十五)师指军队。
  (二十六)克是能的意思。配即匹配。克配指能够有资格配合。
  (二十七)仪即宜,监为鉴。仪监的意思,是应该以此为鉴。仪监于殷,便是拿殷朝的例子,当作警戒的镜子。
  (二十八)峻是大的样子,峻命指天命。峻命不易,便是天命不容易改变的意思。
  (二十九)道是说的意思。
  (三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种上天的命令,是不轻易改变的。
  (三十一)先慎乎德,意思是先谨慎地重视自己的修德。
  (三十二)人即众人,有人便是获得民心的意思。
  (三十三)外本内末,即重财轻德。因为财是外,而德为内。以外为本而内为末,便是重财轻德的表现。
  (三十四)争民是与民争利的意思。
  (三十五)施夺即教导民众互相抢夺。
  (三十六)悖是违背情理。悖入指不正当的收入,悖出即不正当的支出。悖入悖出,意思是有不正当的收入,一定会带来不正当的损失。
  (三十七)惟命不于常,这一句诗文,出自书经周书康诰篇。惟命不于常即天命是不常在的、不固定的。把它和峻命不易相对照来看,不常在的对象是人,不一定锁定或固定于某人。不易的对象,则是道理、原则,是不变的。
  (三十八)楚书即楚国的文书。善以为宝的善,指的是善人。
  (三十九)断断兮,指诚恳、忠实、专一的样子。
  (四十)休休焉,指美善喜乐的状态。
  (四十一)彦即才德兼备的人士,彦圣指才德兼备的贤明高士。
  (四十二)啻即止,不啻便是不止的意思。
  (四十三)黎民即百姓。
  (四十四)尚即更,尚亦有利是更加有利的意思。
  (四十五)媢嫉是妒恨的意思。
  (四十六)违即不遵从、不听话。
  (四十七)殆是危险的意思。
  (四十八)放流就是放逐的意思。
  (四十九)迸是裂开、散开的意思。迸诸四夷,便是放逐到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这些文化落后的边疆地带。
  (五十)举即推举、举荐。
  (五十一)命也的意思是怠慢。
  (五十二)过即过失。
  (五十三)拂是违的意思。菑是灾难,逮为及。逆而不顺人性,这个人必有灾难。
  (五十四)忠信,即忠实而值得信赖。
  (五十五)骄泰,便是自大而且放肆的意思。
  (五十六)孟献子,指鲁国大夫仲孙蔑,为当时的贤人。
  (五十七)蓄即养的意思。
  (五十八)乘即车,一车由四匹马来拉动,称为一乘。蓄马乘,指有车乘的士大夫。
  (五十九)伐是凿的意思,伐冰之家,指用冰祭丧的卿大夫。
  (六十)百乘之家,指封有食邑的卿大夫,可以抽取租税。
  (六十一)敛是收集的意思,聚敛即搜括财物。
  (六十二)盗臣指偷窃公物的部属。
  (六十三)长国家是位居国家首长的意思。
  (六十四)务财用即专门致力于搜括财物,当做私用的意思。
  (六十五)自小人便是自己使自己变成小人。
  (六十六)小人之使为国家,是使小人有机会为国家服务的意思。
  〔今译〕平天下在治国的意思,是说居上位的人,如果能够尊敬老者,做好敬老的模范,人民也就群起效法,孝顺父母了。居上位的人,如果能够敬重老者,做好敬重长辈的模范,人民就会大家效法,善待兄长了。居上位的人,如果能够怜悯,救助孤儿,人民也就群起学习,不敢有所违背了。这种推己及人的将心比心,便是君子的絜矩之道。居上位的人,审度事物的道理,运用絜矩之道来管理,应该是管理者以身作则的表现。
  凡是长上那些令人不满的不良态度,不可以用来对待部属。凡是部属那些令人不满的不良态度,不可以用来对待长上。凡是在前面的人,那些令人不满的不良态度,不可以用来对待后面的人。凡是在后面的人,那些令人不满的不良态度,不可以用来对待前面的人。凡是在右边的人,那些令人不满的不良态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