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陈之文帝,锐意搜求古画,所得八百余卷。陈亡,遂归于隋之皇室。陈之名手为吴郡之顾野王,字希冯,善草木虫类。
…
节录唐张彦远叙南北时代师资传授:
晋明帝师于王廙。卫协师于曹不兴。顾恺之、张墨、荀勖师于卫协。史道硕、王微师于荀勖。卫协、戴逵师于范宣。逵子(勃左半右反文)、(勃左半右反文)弟颙,师于父(以上晋)。陆探微师于顾恺之。探微子绥、弘肃,并师于父。顾宝光、袁倩师于陆探微。倩子质师于父。顾骏之师于张墨。张师于吴(左日右柬)。(左日右柬)师于江僧宝。刘胤祖师于晋明帝。胤祖弟绍祖及子璞并师于胤祖(以上宋)。姚昙度子释惠觉师于父。蘧道愍师于章继伯。道愍甥僧珍师于道愍。沈标师于谢赫。周昙研师于曹仲达。毛惠远师于顾。惠远弟惠秀、子棱,并师于惠远(以上南齐)。袁昂师于谢、张、郑。僧繇子善果、儒童,并师于父。解倩师于聂松、蘧道愍。焦宝愿师于张、谢。江僧宝师于袁、陆及戴(以上梁)。田僧亮师于董、展。曹仲达师于袁(以上北齐)。郑法士师于张。法士弟法轮、子德文,并师于法士。孙尚子师于顾、陆、张、郑。陈善见师于杨、郑。李雅师于张僧繇。王仲舒师于孙尚子(以上隋)。二阎师于郑、张、杨、展。范长寿、何长寿并师于张。尉迟乙僧师于父(尉迟跋质那在隋朝)。陈廷师于乙僧。勒智翼师于曹。吴智敏师于梁宽。王知慎师于阎。檀智敏师于董。吴道玄师于张僧繇。卢棱伽、杨庭光、李生、张藏,并师于吴。刘行臣师于王韶应。韩(擀去提手)、陈闳师于曹霸。王绍宗师于殷仲容(以上唐))。各有师资,递相仿效;或自开户牖,或未及门墙;或青幽于蓝,或冰寒于水。似类之间,精粗有别。
…
本章附图:
1 月和西王母 十六国(北凉)高145厘米 最宽270 厘米
2 仪卫出行 北平武平元年(公元570年)高130 厘米 宽168厘米
《中国绘画史》第一编第六章
第六章 隋朝之绘画
东晋自元帝以来凡二百七十年。隋文帝灭北周及陈,南北两朝对峙之局皆席卷而兼并之,大似秦始皇之兼并六国结果。北朝之风抑南朝之习,清谈绝迹,经学代兴。南北朝思想之藩篱自然打破,而绘画亦融和南北风尚之特色。展子虔、董伯仁应召入朝,其初图样各异,后乃互采其意以相资益,由是亦可见—斑。文帝倾心政治,主节俭,崇文教。于东京观文殿起二台,东曰妙楷台,藏古来之法书;西日宝迹台,藏古来之名画。开皇二十年,命侍官夏侯朗作《三礼图》。炀帝即位,于洛阳起显仁宫,长安至江都设离宫四十余所,又造汾阳宫,当时土木建筑凌驾汉武。加之寺观邸宅连年造筑,其装饰绘画之需要,可想见也。又炀帝撰《古今艺术》五十卷。名工辈出,如展子虔、董伯仁皆相继入朝。其他阎毗、杨契丹、郑法士兄弟等,皆事隋室。阎毗、杨契丹并长衣冠车马。阎毗传其技于立德兄弟,杨契丹为当时写生家之泰斗。郑法士师法僧繇,独步江左,最长人物、楼台。其层楼添以乔林嘉树、碧潭素濑、杂英芳草,暧然有春台之思。盖楼台为界画,如展子虔、董伯仁皆擅长,故界画于隋朝大为发达。法士之弟法轮、子德文及孙尚子,皆擅名于一时。尚子善战笔之体,甚有气力。衣服手足木叶川流莫不战动,惟须发独尔调利,他人效之,终莫能得。法士之画派,当时袁子昂、陈善见、刘乌及唐初之阎立德兄弟,并传其法。自唐以降,发展之气运,其影响及于山水画。展子虔经北齐、北周,在隋为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画人物描法甚细,随以色晕开;人物面部神采如生,意度自足,可为唐画之祖。其后阎立本、李思训皆宗其法。
此等诸家之外,江志之山水木石,李雅之佛像,皆一时之选。又西域之东部,土尔其尉迟跋质那,印度僧昙摩拙叉及跋摩擅西域画,其画风影响及于中国。跋摩善画十六罗汉像。炀帝晚年国用不足,内乱频仍,群雄蜂起,遂以前朝之名书法画载往扬州,中途船覆,失其半。其一半传于唐室,即贞观画史所载者也。
要之,六朝画艺于各方面发展,而宗教画为中国画史上一大重要之点。自汉代以降,中国绘画发达之大势,观之六朝绘画,为进于唐代之过渡时期。虽其画风巧致,尚存汉时古拙之余韵;至于写生之技能,则远胜于前代。然未若唐朝之精整,盖过渡时代之现象,尚未进于确然融浑大成之运。绘画至唐乃达于完备之域,于画史上开一新纪元。写生技巧之胜,因其遗迹及雕塑、书法等可推知也。
本章附图:
1 备骑出行 隋开皇四年(公元548年)高90厘米 宽60厘米
2 敦煌第420窟 法华变普门品局部 隋 东坡高55厘米 下宽390 厘米
《中国绘画史》第二编第一章
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一章 唐朝之绘画
第一节 唐朝文化概论
汉失天下,中国国民生活于风云离乱之间者前后三百年。唐高祖统—宇内,寻太宗即位,乃见贞观之治世。四海昌平,宪章整饬,社会之秩序大备。西域诸国,皆来朝贡,其威令所及,殆亘全亚细亚大陆之半。其后,玄宗即位,励精图治,文教勃兴。又屡立功边境,国势大振,可谓汉族气运盛旺之时期。
诗则有杜甫、李白,经学则有孔颖达、颜师古,文章则有韩愈、柳宗元,书法则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张旭、李邕等名家辈出。东西交通频繁,遂输入景教、回教、拜火教,而佛教、道教更为流行。当时图像变化丰富,杨惠之等之雕塑,吴道玄之佛画,受显著之影响。相貌圆满,衣褶流畅,其技巧不复如六朝之古拙。其他建筑、寺观、宫殿、楼阁皆极宏丽,一代之文物灿然可观。
唐朝三百年间,文运隆盛,社会之风尚为之一变,而绘画因以转移。盖绘画与文艺有相连之关系,皆为国民思想之反应。今以唐朝三百年间之绘画分为前后两大时期:玄宗开元、天宝之际为文运极盛时代,历史上呈特别之色相,绘画亦于此时期为界限而分为前后期焉。
…
本节附图:
1 祭侄文稿 唐 颜真卿 麻纸本 高28。8cm 宽75。5cm
2 广元千佛崖 释迦多宝窟菩萨 盛唐 通高118厘米
第二节 唐朝前期之绘画
唐朝前期之画,大抵继承六朝之风尚,其技巧虽可见一般之进步,尚未开新纪元之局。初唐之文学,犹有六朝后半期绮丽艳冶之余波。其诗如沈诠期、宋之问之律体,其根底犹存六朝艳冶之余韵。文章依然六朝之骈俪,尚未见韩、柳之雄风。绘画亦多所蹈袭,山水树石用笔细致,未发挥其妙趣。然高祖统一天下,梁、隋之官本虽有遗亡,其余皆归御府。太宗更为购求,《贞观公私画史》所录名画二百九十三卷。武后之世,张易之奏请修订,鸠集名工模制副本。太宗素善书画,其弟汉王元昌、韩王元嘉、滕王元婴皆善画。阎立德兄弟等名手辈出,遂至讴歌四海统一之鸿业。加以佛道二教之流行,寺观建筑之盛,壁画为当时流行品。太宗、高宗之世,玄宗、三藏、王玄策等从印度得来之佛教画,又太宗朝于阗国王荐来之尉迟乙僧擅印度晕染法凹凸画,皆有益于绘事者不少。
高祖以后,渐至太平,奢侈淫乐,致惹起武韦之乱。中宗之世,唐室之基础将倾。玄宗即位,唐室中兴,见开元、天宝之治,而绘画亦开一新纪元。是后名家辈出,如阎氏父子兄弟,其最著者也。
唐初绘画界之著者,即为阎氏一门,父子兄弟皆以画名。阎毗事隋,其声早著。立德之弟立本,尤为其家白眉。高祖武德中,立德除尚衣奉御,图绘人物、古今故实,称名手。绘《东蛮谢元深入朝图》,乌章赤服,折旋规矩,端簪奉笏之仪,人物诡异之状,莫不备该毫末。有巧思,凡宫殿、城池、陵寝,皆令营建。贞观初,封大安县男,历将作大匠,迁工部尚书,进封为公。
立德之弟立本,亦事太宗、高宗两朝。显庆初,令代兄为工部尚书。总章元年,拜右相,博陵县男。立本有应务之才,而尤善图画,工于写真。《秦府十八学士图》、贞观十七年《凌烟阁功臣图》,并立本之迹也。立本书画兼能,朝廷号为“丹青神化”。太宗与侍臣泛舟春苑,见异鸟容与波上,悦之,诏坐者赋诗,召立本侔状。阁外传呼画师阎立本,立本是时已为主爵郎中,俯伏池左,研吮丹粉,望坐者羞怅流汗。归戒其子曰:“吾少读书,文辞不减伎辈,今独以画见知,与厮役等。若曹慎毋习。”然性所好,虽被訾屈,亦不能罢也。
今征诸史册,阎氏一家之画多极沈着痛快,其宫女曲局丰颊,神采如生,体法高古,景物变幻。元黄子久所记,言八作《西岭春云图》曾入内府,有宣和御书题。用墨棱蹭有骨,设色奇崛,丹朱以石质为之,后加以青绿点缀,人物仅寸余而生动活泼,纤毫不漏。两宋人之皴染法,其源盖出于此。
尉迟乙僧,于阗国人。善丹青。父跋质那善画,时人以其父为大尉迟,乙僧为小尉迟。其用笔紧劲如屈铁盘丝,大则洒落有气概。曾于慈恩寺塔前画千手千眼观音图。《画鉴》曰:“尉迟乙僧作佛像甚佳,其用色沈着,惟起绢素而不隐指。其画如张僧繇一乘寺凹凸画,阴阳显然。”
其他初唐有特种之技能者,则窦师纶创瑞锦宫绫,章彩奇丽,蜀人称为陵阳公样。师纶字希言,太宗秦王府谘议,相国录事参军,封陵阳公。范长寿,善画风俗田家景候,其画山水树石牛马,屈曲远近,放牧闲野,皆得其妙。今屏风是其制也。河东薛稷,工书画,其画鹤于黄筌以前称第一。曹元廓,于武后时画山川物产之像于九州鼎,又画《秦府学士图》、《凌烟阁图》。殷仲容善书画,工写照及花鸟,用墨色如兼五采。张孝师之《地狱变相图》,尹琳之佛事鬼神,笔力快利,皆为名作。
…
本节附图:
1 步辇图(宋摹本)唐 阎立本 绢本设色 38。5cm x 129 cm
2 舞乐屏风 唐 绢本设色 已残 高 46cm 宽22cm
3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唐 张萱 绢本设色 52cm x148 cm
第三节 唐朝后期之绘画
玄宗即位,唐室再兴。姚崇、宋璟称为名相,屡建边功,威令震于西域。贞观以来约六十年,成开元、天宝之治世。文学技艺一时勃兴,绘画则有吴道玄、李思训、王维等名家,道释人物、山水画可谓开一新纪元。即如佛像人物画,吴道玄之描法所谓吴带当风者,一变古来高古游丝之细笔,其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缣素,世谓之吴装。道玄初名道子,玄宗改名道玄,东京阳翟人也。少孤贫,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浪迹东洛,明皇知其名,召人内供奉。
道玄好酒,每欲挥毫,必须酣饮。学书于张长史旭、贺监知章不成,因工画。曾事韦嗣立为小吏,因写蜀道山水,始创山水之体,自为一家。道玄之弟子卢棱伽、杨庭光、李生、翟琰、张藏、王耐儿等并传其法。后五代之朱繇亦传其法。卢棱伽最著,其笔迹风骨虽不及师,物像精备,长于佛事。其所作十六罗汉最有名。
山水树石一科,往往驾于魏晋以来名手之上。前者虽有宗炳、王微之山水论,梁元帝《山水松石格》之论画,然至唐乃见大成。盖世界无论何国,山水画在人物后始发展;其初不过为人物之背景,渐次乃独立成山水之一体。唐张彦远论山水树石,谓唐以前山水大抵群峰之势如钿饰犀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石则务于雕透,如冰撕斧刃;树则刷脉镂叶,功倍愈拙,不胜其色。吴道玄者,天付劲毫,幼抱神奥,往往于佛寺画壁,纵以怪石崩滩,若可扪酌。又于蜀道貌写山水,由是山水之变,始于吴,成于二李。树石之状,妙于韦鸥,穷于张通(璪)。通能用紫毫秃锋,以掌摸色,中遗巧饰,外若浑成。由此观之,唐朝山水可谓卓然成家,宗派别出。如李思训、王维、郑虔、卢鸿辈,以淡彩、水墨,仟擅所长。而李思训父子细劲之皴法,金碧赋色义为特创。是后山水画南北分宗,盖始于此。时李思训为北宗,王维为南宗,历代相承,渊源可按。
…
本节附图:
1 孔子行教图 吴道子
2 敦煌经变绢画 唐
第四节 李思训一家
李思训,字建,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战功显当世,官至武卫大将军。弟思诲,子昭道。思诲子林甫,林甫之侄凑,一家五人皆擅丹青。思训生长富贵,日夕所观览,自然精丽。其画山水树石,笔格遒劲。又用金碧辉映,为一家法。后人所画着色山水,往往宗之。子昭道,更加工细。石用小斧劈,树叶用夹笔。用绢之法,皆以热汤使半熟入粉捶之,如银版。后以青绿为质,金碧为文。盖当时画家概用此法。
玄宗曾命吴道玄画蜀道风景于大同殿,道玄一日而毕;又命思训图之,累月始成,皆极其妙。两者之画虽不可得见,然思训画之精细,可想而知也。思训子昭道,官至太子中舍,变父之势,妙又过之。世称思训为大李将军,昭道为小李将军。其实昭道官非将军,盖因父并称(唐书宗室世系表:昭道官太原府食曹,直集贤院)。《画鉴》①曰:“昭道
之《海岸图》,绢素百碎,粗存其神采。其笔墨之源,皆出于展子虔辈。盖其父子皆由展子虔、阎立本出,而别树一帜者也。”
山水画至盛唐李氏父子乃集大成。后经安史之乱,入中唐,更有王维、郑虔辈出,别开一种水墨淡彩之山水画。其画传于韦偃、王洽、王宰、项容之徒,以至于五代之荆浩、关仝。中唐以后,以及北宋末之山水画家,大抵皆属南派。李思训一派,至南宋画院,睹再兴之运。王维等之画,固由于天禀使然,亦中唐以降社会之风尚渐移于高雅冲澹一途,而诗文之格调至是亦为之一变,不复如开元、天宝之艳冶。元、白、韩、柳一派应运而生焉。
注:《画鉴》,明朝 汤(厂下一横一口一土)著
本节附图:
1 山溪待渡图 五代 关仝
第五节 王维
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也。玄宗开元中举进士,官至尚书右丞。与弟缙齐名。丧妻不娶。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蜀。彼为贼所获。禄山固知王维之才,迎置洛中,迫为给事中。贼既平,彼亦下狱。时弟缙请为彼赎罪,肃宗怜而许之,后授为右丞。王维上表曰:己有五短,缙有五长。愿还其官,放归田里。遂隐居辋川别墅。其襟怀高旷,魄力宏大。始用渲淡,一变从来钩斫之法,其余韵及于后世。又善诗,为当时四杰之一。东坡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摩诘有《山水论》一篇传于世。
明董其昌论南北二宗画:
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干(原文繁体)、赵伯驹、伯(左马右肃)以至马远、夏圭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其传而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东坡赞吴道子、王维画壁亦云:“吾于维也无间言。”知言哉。
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远接衣钵。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当学也。
当时卢鸿(字浩然,洛阳人)郑虔(荥阳人)之辈,亦兴水墨淡彩之画风。卢鸿,开元中与王维同召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就,放还,隐于嵩山,赐草堂—所。长山水树石,以瀑布名。墨法融液,创水墨之法。郑虔亦与王维共事安禄山,坐贬台州司户。天宝中为广文馆博士,与杜甫友善。杜诗中所称“广文先生官独冷”,又“郑公樗散鬓成丝,酒后常称老画师”,盖极称赏之也。尝写山水并其诗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张璪字文通,吴郡人也。官至检校祠部员外郎。工山水树石,撰《绘境》一篇,言画之要诀。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惟用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尝以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枝;生枝则润含春泽,枯枝则惨同秋色。其山水之状,高低秀丽,咫尺重深,石尖欲落,泉喷如吼。
本届附图:
1 伏生授经图(局部)王维
2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156cm x 160 cm
3 清溪渔隐图 宋 李唐 绢本墨笔 25。2cm x 144。7cm
第六节 鞍马画家
鞍马动物则有曹霸、韩干、孔荣、陈闳、韦偃等。盖开元、天宝之际,唐室之威望震于西域,诸国之名马奇兽多所献纳,当时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