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法总学+太虚大师-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三祖承遠,四祖法照,五祖少康,皆以感應神異著於世。
善導為淨土宗之光大者,為中國最推崇之祖師;即在日本,亦以其為淨土宗之主
要人物。據僧傳所記,善師見綽師的淨土九品道場,喜云:「修餘行業,迂僻難成,
唯此法門,速超生死」!遂勤篤精修,晝夜禮誦。後至京師(即西安),激發四眾,恆
長跪朗誦佛名,非力竭不休。不念佛時,即為人宣揚淨土法義。他教人專持佛名,不
須作觀。他以為「眾生障重,境細心粗,識颺神飛,觀難成就。是以大拢眲駥7Q名
號,正由稱名易故,相續即生。若能念念相續畢命為期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
後來專持名號之念佛法門,即奠基於此。他又教人臨命終時相助念佛往生法,叮嚀懇
切。故善導法師實為中國淨土宗風範之確立者。所著「念佛鏡」,為宋楊傑及明蓮池
等所推重,以於淨土教義,確有精要的發摚В
善導法師的著作,除念佛鏡外,還有「觀無量壽佛經四帖疏」、「觀念阿彌陀佛
相好功德法門」等,說到觀想念佛的修法。可知他亦兼觀想,不過提倡時偏重持名罷
了。

從曇Х◣熞葬幔从袦Q土三經一論疏,道綽、善導等承之,便為淨土宗的根本
教典。而日本淨土宗真宗等大學,莫不尊為淨土宗學。尤其是善導法師的四帖疏等著
述之於淨土,猶智者著述之於天台。
與善導同時,還有窺基法師,著有「西方要決」與「彌陀通讚」。西方要決與「
彌勒上生經疏」義,每有不同,故有人懷疑此書不是窺基作的。
其時,高麗的元曉法師,到中國來,雖專弘賢首宗,而於淨土法門亦曾著「撸
安樂道」以讚揚之。
日本所傳淨土宗的中國祖師,曇槌踝妫谰b為二祖,善導為三祖,懷感為四
祖,少康為五祖。少康為五祖,與中國淨土宗同,但前面的幾祖,卻與中國的所傳不
同。
少康法師是善導法師後一百餘年的人。在洛陽白馬寺見有經函放光,檢視之即善

導的「淨土發願文」,因之就往西安禮善導法師的祖堂,感得善導法師現身空中勸導
,遂專修淨土。並遵示至浙江新定。初以錢誘小兒念佛;後以念佛一聲即現一佛之臁
異,受化導者甚眾。臨終時,口中念佛出光──見光者為真弟子,必得往生。後人多
謂其為善導法師的再來。少康本係直接遙承善導者,也在中國後代的推尊上,卻於善
導二祖之下,繼以承遠三祖,法照四祖。
承遠法師,由宋石芝宗曉法師的「樂邦文類」,敘列為淨土宗第三祖。承遠與善
導,本無如何淵源,而列之為第三祖者,蓋以其苦行念佛,精崭型ǎ瑥幕邩O眾之
故。教義方面,無可稽考,但知其為南岳祝拢碌拈_山。
法照法師本為修禪定者,因在定中見到西方佛座前有一襤褸僧人,詢知為南岳承
遠法師,因至南岳禮以為師,轉修淨土。後代宗皇帝奉法照為國師,遂推遵承遠,封
南岳為般舟道場,故後人禮祖師時稱為三祖般舟承遠法師。
此善導稍後,有一位慈愍法師。宋高僧傳謂:「釋慧日,唐高宗永隆二年生。出

家後,見義淨回國而有感,遂至印度。開元十年返長安,為玄宗說法,賜號慈愍。善
導、少康,異時同化」。可知慈愍實為唐時淨宗之重要人物,第以著作遺失,故後人
對之不甚明了。日僧小野玄妙在所著「慈愍三藏之淨土教」中云:「然我慈愍三藏,
為偉大之淨土祖師,而後世一部分淨土教徒,舉曇А⒌谰b、善導、懷感、少康五人
,稱為支那淨土五祖而不列慈愍三藏之名,蓋以同一淨土宗,而慈愍三藏之淨土教,
與善導一流之淨土教不相容耳」。此舉日本淨土五祖,不以慧遠法師為初祖,又無承
遠、法照;而中國則併曇А⒌谰b、懷感皆未列入。蓋中國淨土祖師,是依宋朝宗曉
法師所推定的。宗曉以慧遠為初祖,以善導、法照、少康、省常、宗賾繼為五祖。淨
土指歸集則以善導、承遠、法照、少康、永明、省常、宗賾為七繼祖。然明朝蕅益等
,亦有議其未周者。要之、淨土宗之被列為祖師者,大抵依其弘化之功為標準,非前
祖後祖之有何傳承關係。元朝大佑法師依宗曉所傳,以宗賾為八祖;則易宗賾而以蓮
池為八祖者,殆又出之明清之際。茲因小野之論,乃附述淨宗諸祖之所傳有異如是。

慈愍法師留學印度時,曾感觀音菩薩現身說法云:「汝欲傳法自利利他,莫過西
方極樂世界彌陀佛國。乃勸令念佛誦經發願往生,到彼國已,見佛及我得大利益。汝
自當知淨土法門勝過諸行」。因之即決定專修淨土,回國後,唯以淨土法門自行化他
。不過  慈愍法師並非但持名號者,雖認念佛為諸三昧之最易修者,亦兼綜教律禪行
。故於偏執金剛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凡所
有相皆是虛妄」等義者,曾有詳晰之評論。且持論多依唯識教義,故謂無相是依理言
,事上則有因果;果位上無相,因位中有相;拢C無相,凡心有相:金剛經之說,乃
遣遍計執耳。此可見慈師之深明唯識義  故見解與善導法師稍有不同。在他的「慈悲
集」裏,大斥離教律之禪,而讚揚依教律之禪,並謂依教律之禪與淨土一致。故慈師
為禪教一致、禪淨合行、淨律雙修者。淨土固為仗他力之易行,但念佛並非廢除餘行
。故慈愍在「慈悲集」中,曾謂:「拢趟f,正禪定智,制心一處,念念相續,離
於惛掉  平等持心。若睡眠覆障,即須策勤念佛、誦經、禮佛、行道。講經說法教化

眾生,萬行無廢。所修行業,回向往生西方淨土。若能如是修習禪定者,是佛禪定,
與拢毯希潜娚勰浚T佛印可。一切佛法等無差別。皆乘一如,成最正覺」。此
所說義,與善導所倡專持名號異,頗同後來之永明。但此仍是尊教律別禪之淨,而未
是永明透禪之淨,蓋尚在力斥宗門禪也。
法照法師比慈愍稍遲,亦以臁惢姙闇Q宗祖師。未專修淨土前,已於教義禪定
有根柢;後又嘗苦修般舟行。至五台山感得文殊、普賢為現身說法:「汝今念佛,今
正是時!諸修行門,無過念佛!供養三寶,福慧雙修,此之二門,最為徑要!……故
知念佛諸法之王!……此世界西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汝當繼念令無間斷,命終決定
往生」。此感通中,教以福慧雙修,念佛求生淨土,頗近慈愍所行。且慈愍於印度,
法照於五台,同感得觀音與文殊、普賢說法,後人亦聯稱為三拢_示之淨土法語云。
還要講到的,就是在此一時期中,如道綽、善導、懷感、慈愍等祖師,對於離教
律而別傳的宗門禪,莫不痛加駁斥。在唐初又盛行三階教。此教主要之理論,謂佛所

說的一切法門,皆已不能適於此時之根機,唯有學法華經中所說的常不輕菩薩的苦行
,方能成佛。此種理論,善導、懷感二師均闢之,懷感駁斥尤詳。唐時的僧寺中,往
往分設有三階院、禪院,可想見其流行之盛。但不久息滅,宋時已鮮有知者。宋明後
盛傳之「念佛寶王三昧論」,係唐飛錫法師所作。上卷說念未來佛,中卷說念現在佛
,下卷說念過去佛。上卷的理論全與三階教同,中卷所說則為淨土,足見此論係眨
淨土與三階教而作。但宋明以後的人,不知三階教,故亦尊為淨土宗的要典,把它收
入淨土十要中。
還有兩位居士,也應該說及:第一是與韓愈同時文起八代之衰的柳子厚,他著「
枺H簟挂晃模脼闇Q土宗奉為重要文獻。其次為白樂天,他是晚唐的大詩人。老年
專修淨土,有一首關於念佛的詩:「余年七十一,不復事吟哦,看經費眼力,作福畏
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彌陀。行也阿彌陀,坐也阿彌陀,縱饒忙似箭,不廢阿彌
陀。日暮而途遠,吾生已蹉跎,旦夕清淨心,但念阿彌陀。達人應笑我,多卻阿瀰陀

;達又作麼生!不達又如何!普勸法界眾,同念阿彌陀」!由這首詩,可見他對於淨
土法門是如何招哦V行了。白居易曾參禪有悟,本可入於透禪融教律之淨,但因他
是在透禪之淨的時代還未開始之間的人物,故仍歸此期末尾。
第三節  透禪融教律之淨
透禪與前別禪,有何分別?第一、在五代以後,依教律修禪者很少,僅有宗門禪
獨盛。第二、此時的淨土行,必須是透過宗門禪而融攝教律的淨土行。不透宗門禪,
已不能修任何行,因此與前期斥禪修淨者不同。它不但透禪,而且還要融攝一切教律
。故真正能成為中國佛教主潮的淨土禪,即在此一期。因為第一期即是修禪,第二期
別禪修淨,那兩個時代的中國佛法主潮是禪、台、賢各宗,唯此第三期方可稱為代表
中國佛法的淨土宗時代。此期修淨土行的祖師,均為透宗門禪而又能融通教律者。
關於透禪不透禪之別,這裏引一段文即可知道。蓮池竹窗二筆云:「道鏡、善導
二師念佛鏡,以念佛對種種法門,皆斷云百千萬儯患埃芍^篤信明辯!獨對禪宗,

亦謂觀心觀無生者千萬不能及,學人疑焉。予以為此正四料簡所謂有禪無淨土者,但
執觀心不信有極樂淨土,但執無生不信有淨土往生,則未達即心即土,不知生即無生
,偏空之見,非圓頓之禪也。反不如理性雖未大明,而念佛已成三昧者,何足怪乎!
若觀心而妙證自心,觀無生而得無生忍,此已與念佛人上品上生者同科,又誰軒輊之
有也」?善導為未透禪而修淨土,蓮池之為透禪而修淨土,其意昭然可見。蓋蓮池說
明禪之最高境界,即與念佛上品上生同,已攝禪同淨,更不煩排禪矣。此期茲分三段
明之:
一  禪宗之淨
淨土宗遠奉慧遠法師為初祖,而透禪修淨期亦必尊永明壽禪師為開始者。因他力
行念佛,其淨土著述有「神栖安養賦」及「萬善同歸集」、「六重問答」等。為淨宗
奉作準繩者,有四料簡偈,如云:「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跎,陰境忽現前,瞥爾隨
他墮。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有禪有淨土,猶如戴角

虎,現世為人師,將來作佛祖。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洠人依怙
」。此四偈亦有疑為後人偽託者,但無論是否出於永明之手,是這個時期之作品,則
不成問睿T谟烂鲏垡郧埃袊鸾痰亩U宗,以演進到五家宗派的興起為頂點;法眼
為五家中最後創立之宗派,而永明壽為法眼第三傳,亦即法眼宗最後一人。因為從它
透禪融教律而攝歸於修淨土行,其門徒都歸宗淨土,致法眼宗失傳。其傳於高麗者,
今尚流傳為一心念佛的頓門。
次有長蘆慈覺宗賾禪師,它曾一度被尊為淨土宗第八祖,有關於淨土的著作頗多
。其蓮花勝會序云:「以念為念、以生為生者,常見之所失也;以無念為無念,以無
生為無生者,邪見之所惑也;念而無念、生而無生者,第一義諦也。是以實際理地,
不受一塵,則上無諸佛之可念,下無淨土之可生;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則總攝諸根
蓋有念佛三昧、還原要術、示開往生一門。所以終日念佛而不乖於無念,熾然往生而
不乖於無生,故能生佛各住自位而感應道交,枺鞑幌嗤鶃矶襁w淨剎」。由此可見

其為一透禪融攝教律之淨土行者。
真歇清了禪師,是普陀後寺的禪門開祖,為曹洞宗的大老,亦曾以兼提淨土著名
。其淨土宗要云:「彌陀不離眾生心,是二無別,極樂遍在一切處,舉一全收。……
拢松魄桑救藢D畎浲臃稹!娨环鸺匆娛椒鸺熬沤绫娚m剎海,一印
圓了……」。其要義如此,可見其為透禪而融貫賢首教者。
中峰明本禪師,為宋末元初臨濟宗鉅匠。融通禪教律密淨,晚年專修淨土。現在
流行的淨土懺,即是他的遺著。他對於淨土法門,不但自己篤行實邸饶軓V以此法
化他。三時淨土繫念文,傳亦係彼所作。還有許多關於淨土的詩偈,其懷淨土詩云:
「藕池無日不花開,四色光明映寶台,金臂遙伸垂念切,眾生何故不思來」?又云:
「清月黃昏禮懺摩,低頭泣告老彌陀:輪迴六趣知多少,誓願今番出網羅」。即此可
窺一斑。
天如惟則禪師,係明初禪哲,其被選入淨土十要之天如或問中有答云:「良由淨

土教門至廣大,修法至簡易,故聞者不能不疑。廣大謂一切根機收攝都盡,上至等覺
中一生補處亦生淨土,下至愚夫愚婦五逆十惡無知之徒,臨終但能念佛悔過,歸心
淨土者,悉獲往生也。簡易謂初無艱難勞苦之行,又無摺‘差別之緣,但持阿彌陀佛
四字名號,由此得離娑婆往生極樂,得不退轉,直至成佛」。此雖只寥寥數語,然對
淨土法門之要義,幾概括無遺矣。
楚石梵琦禪師,亦是明初臨濟宗匠。自幼每日清晨修十法念佛,求生淨土;主持
天甯時,築室西偏,專修淨業,默觀極樂依正莊嚴。作有西齋淨土詩,為後世所傳頌
,被選入淨土十要。臨終時,對他的師兄噩曰:『我去矣』!噩曰:『子去何之』?
曰:『西方』。曰:『西方有佛,枺綗o佛耶』!師振聲一喝而寂。
憨山德清禪師,德業著述甚廣,其夢撸Ъ虚_示淨土行法亦多。有念佛切要云:
「念佛求生淨土一門,元是要了生死大事,若不知生死根株,畢竟向何處念!若念佛
的心斷不得生死根株,如何了得生死?古云:業不重不生娑婆,愛不斷不生淨土。是

知愛乃生死根株,以眾生受生死皆愛之過耳」。這是開示斷愛出生死的念佛法門。他
晚年游雲棲,深讚蓮池,轉趨匡彛P逌Q土。
還有被奉為淨土十一祖或十二祖的徹悟禪師,清乾、嘉間人。初參禪,兼達台賢
教理,主持廣通禪寺,禪風大振。後因病而歸修淨土行,禪者多依之修淨土。他的徹
悟語錄中有攝教義之百偈,每偈都冠以「一句彌陀」四字。茲錄一二,明其概要,如
云    一句彌陀  我佛心要,豎徹五時,橫該八教。一句彌陀  白牛瘢麆牛浼踩顼L
,行步平正。一句彌陀,第一義諦,尚超百非,豈落四句!一句彌陀,是無上禪,一
生事辦,百劫功圓」。可謂極其以透禪融攝教律而修淨土行之能事,足為禪宗之淨之
殿軍。
以上是這一期中禪宗之淨的幾個代表人物,以下敘述到幾部書:一、蓮宗寶鑑,
是宋枺謨灂叶U師作。他志承遠公,專弘淨土。蓮宗寶鑑,分正因、正教、正宗、正
派、正信、正行、正願、正訣八卷,為淨土宗重要典籍。二、淨土簡要錄,明初道衍

或即姚廣孝集,不愧簡要二字。三、寶王三昧念佛直指,明妙協集,被選入淨土十要
。四、歸元直指集,分二卷,宗本禪師集;本號一元子,內收重要文獻甚多,亦為淨
宗要典。五、淨宗要語,係鼓山永覺元賢禪師,就念佛淨行及戒殺慈行而作,文分二
卷。他承永明壽昌禪師之傳,為明季曹洞宗之禪匠。六、淨土旨訣,清初道霑和尚,
乃承永覺而作。七、角虎集,取永明猶如戴角虎義,錄各宗禪師淨土語要。八、淨土
紺珠,為光緒初年虛舟濟能所集;其有可取者,為用法數增一編纂,如由一心增至四
十八願,有如增壹阿含之編纂法。
這裡還得講到的,是有很多居士:如宋文潞公彥博,悟禪修淨,專念阿彌陀佛。
嘗發願曰:「願我常精進,勤修一切善!願我了心宗,廣度諸含識」!在京師與淨嚴
等集十萬人舉行盛大之念佛會。如如居士贈詩云:「知公膽氣大如天。願結西方十萬
緣,不為一生作活計,大家齊上度人船」。此可想見其盛況。復有給事中馮楫,號濟
川,亦徹禪修淨,作有倣陶淵明的「西方安養兮胡不歸」之歸去來辭。

宋無為子提刑楊傑次公,得悟宗於天衣懷禪師,晚年修淨土,命終坐化。有偈云
:「生無可戀,死無可捨,太虛空中,之乎者也」。或有問公『何往』?曰:『西方
』。曰:『若生西方,則又錯也』。曰:『將錯就錯,西方極樂』。時有王古居士,
作淨土指歸決疑集,公為序之。王古又為圓澄禪師序淨土寶珠集,此二書均已失傳。
宋進士王虛中,號龍舒,為淨土宗著名的居士。所作的龍舒淨土文,流傳最廣,
自行化他,不曾稍怠,為後代居士宏揚淨土宗各種著述之源泉。這是大家所熟知的,
無須多講。
明季袁宏道亦通禪修淨,是當時有名的居士。他們三弟兄傳為三蘇後身,均善文
章,在當時另成一公安派。晚年修淨土,俱生極樂。中郎所著淨土合論,其透禪融教
律之意,上徹永明,已選入淨土十要。雖教義似宗華嚴,然實本禪悟。其中以明西方
淨土為攝十方眾生不可思議土為最勝。然在他以前,懷感亦曾發此義。
還有淨土全書,清俞行敏著,本龍舒淨土文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