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救于俄国未获成功,只好携妻挈幼,弃城逃往北部边城巴尔赫。
英国殖民主义者推翻了多斯特·穆罕默德的亲俄政权以后,扶持舒加·沙
建立了傀儡政权。从此,英国人挤走了沙俄势力,在阿富汗第一次建立起殖
民统治。
英国殖民主义者对阿富汗的入侵,激起了阿富人民的极大愤慨。在英国
殖民军占领阿富汗之后,阿富人民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民族独立战争,便在各
地普遍展开。
①广泛的抗英游击战。在阿富汗抗英战争前期,各地人民自发地组织起
来,采用游击战术,同侵略者进行了长期斗争。首先举起抗英旗帜的是马卢
… Page 43…
夫地区的吉尔查依部族的游击队,他们在英国殖民军侵略阿富汗后,就投入
了战斗。英军费了很大力气,才将这支抗英队伍镇压下去。但是,到 1840
年4月,吉尔查依部落一支新的游击队又开始了行动。游击队切断了英国占
领军从坎大哈到喀布尔之间的运输线。2000多名游击健儿利用山地有利条
件,活跃在阿富汗的南部广大地区。他们用灵活机动的战术,打得从坎大哈
派来的英国骑兵队一筹莫展。在阿富汗边界上的独立部族中,这种抗英游击
队也迅速建立起来,到处打击敌人。俾路支游击队打败了英国克列尔中尉指
挥的占领军,收复了卡拉特城,并处决了英国政治专员洛夫台。另外一支游
击队还占领了交通枢纽维特。尽管英军司令部派来大批部队进行围剿,也没
有能够消灭遍及各地的抗英游击队。
1841年上半年,阿富汗抗英战争的规模更大,在东部和东南部尤为广
泛、激烈。卡拉特附近的西吉尔查依部落的抗英游击队,重创瓦依迈尔少校
指挥的侵略军。杜兰尼部族的抗英军在阿喀杜尔·汗领导下,于6月同英军
进行了战斗。这是一次主动的出击,抗英军经过激烈的战斗之后,又撤回到
山区,并积极准备进攻坎大哈。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战争使坎大哈的英国占领
军惊慌失措,士气低落。一位驻坎大哈的殖民军军官在信中写道:“全国的
反抗事件,与日俱增。海别尔人、吉尔查依人和杜兰尼人都拿起武器,向我
们的军事据点进攻,我们的士兵就在自己眼皮下被他们杀死。我们真该撤军
了。”
1841年10月,麦克诺顿被任命为孟买总督,他正准备去上任时,东部
吉尔查依部族又爆发了全面抗英战争。抗英军占领了东部重镇贾拉拉巴德,
切断了英军从白沙瓦到喀布尔的交通线。麦克诺顿慌忙命令英军将领赛尔迅
速打通这条交通线。赛尔奉命率领一个旅出发。勇敢的阿富汗游击队紧紧盯
着这支侵略军的行踪,不断寻机给敌人以突然的袭击,赛尔的军队被打得狼
狈不堪,丢失了许多枪弹和军需品,好不容易才通过游击区,于11月13日
占领了贾拉拉巴德。赛尔派一部分英军去扼守甘达马克,但立刻被抗英游击
队击溃。这支英军丢下了所有的辎重和两门大炮,慌忙逃到了贾拉拉巴德。
在库希斯坦,抗英游击队攻占了恰里卡尔哨所,英国政治专员埃尔德莱德·朴
鼎查身受重伤,侥幸逃走,游击队还攻占了加兹尼附近的谢卡巴德哨所。英
国殖民军遭到阿富汗游击队的沉重打击,伤亡惨重,被迫龟缩在几个大城市
和军事据点,不敢轻易出动。
②喀布尔人民的起义。经过两年多的战斗,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争愈益
高涨,战争迅速朝着有组织的总体战方向发展。1841年9月,20多个部族首
领在喀布尔附近集会,商讨统一抗英行动计划。会议决定在喀布尔举行总起
义,起义的具体部署是首先向市内的白恩士官邸发起进攻,一举夺取喀布尔;
然后出城消灭麦克诺顿及英国殖民军司令部。会议以后,与会者按照总起义
的命令,开始动员和组织喀布尔人民进行周密的战前准备。
起义军一面秘密地积极备战,一面以散发传单、写警告信等方式麻痹敌
人。起义军在11月1日给白恩士的几份传单和一封警告信中写道:“英国佬,
你们滚出阿富汗的日子已经到了。”骄横狂妄的白恩士以为是阿富汗人对他
的恐吓,根本不把起义军的警告放在眼里。他拿着传单毫不在乎地对部下说:
“放心吧,不会出什么事,喀布尔很平安。”没料到,就在他得到警告的第
二天清晨,喀布尔人民涌上街头,手持各种各样的原始武器,冲向了事先约
好的地点——白恩士的住所。白恩士从睡梦中惊起,他企图用金钱来收买起
… Page 44…
义军,但起义群众根本不买的他账。殖民者惯用的“钱袋政策”失灵了,只
好命令军队负隅顽抗。当起义军即将攻进白恩士住所时,狡猾的白恩士换上
了阿富汗仆人的衣服,企图化装逃跑。但此时已经来不及了,白恩士当即被
起义军击毙,参与抵抗的殖民军大部分军官、卫士被打死打伤,只有英罕·拉
尔和特拉维尔二人侥幸逃走。起义军占领了白恩士的金库。
傀儡国王舒加·沙得知起义军进攻白恩士住所后,急忙派出一个团的雇
佣兵前来解围。谁知这支援军刚一出动,就被周围的游击队包围了。只是在
英军的掩护下,他们才得以突出重围,但军队被消灭了大半,团长康拜尔也
被打死了。由谢尔准将率领的英军,慌忙退入军营,不敢应战。11月2日晚,
起义者占领了喀布尔全城。麦克诺顿听到白恩士被击毙的消息后,十分震惊。
他为了阻止起义军的继续进攻,拖延时间,挽回败局,便给起义军首领穆罕
默德·扎曼写了一封信,邀请他到英国军营去谈判,遭到了穆罕默德·扎曼
的拒绝。
11月3日,起义军开始向英国殖民军的城外据点发起进攻。起义军首先
攻占了军火库,接着又攻占了英国的行政中心。11月9日,起义军占领了从
喀布尔城到巴拉·喜萨尔要塞之间的所有英军据点,并将殖民军的军事大本
营——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团团包围。
在起义军进入决战的艰苦而关键的时刻,喀布尔起义军得到了各地抗英
武装的有力支援和配合,其中最重要的一支力量是穆罕默德·阿克巴·汗领
导的阿富汗北部游击队。阿克巴·汗是多斯特·穆罕默德的儿子,他从英国
侵略一开始就主张抗战。当英军进攻加兹尼时,他率兵奔赴东线,扼守哈伊
巴尔关隘。以后在布哈拉组织游击队。喀布尔起义爆发后,他冲破重重障碍,
率领游击队于11月10日到达喀布尔。在起义首领举行的欢迎会上,穆罕默
德·扎曼主动让贤,推荐阿克巴·汗担任喀布尔起义军领袖。阿克巴·汗表
示坚持抗英战争,直到把殖民者赶出祖国。
阿克巴·汗领导喀布尔起义的消息,使起义军大为振奋,同时也使受包
围的英国殖民军更加慌乱。殖民军总司令埃尔菲斯顿主张立即把军队撤到贾
拉拉巴德,待印度援兵到达后,再重新进攻喀布尔。但掌权的英国使节麦克
诺顿却提出了以谈判来拖延时间,分化起义军的领导,巩固舒加·沙傀儡政
权,等待援兵到来的计划。按照麦克诺顿的计划,殖民军一面要求同阿克巴·汗
谈判,并表示同意撤军,一面又许愿让阿克巴·汗做阿富汗首相或国王收买
阿克巴·汗。麦克诺顿还以个人名义,送给阿克巴·汗一支手枪、一辆四轮
马车和120万卢比现金。富有智慧的阿克巴·汗将计就计,在接受了麦克诺
顿的谈判条件和“馈赠”之后,于12月23日以邀请麦克诺顿到起义军受降
的妙计,将克麦诺顿击毙。接着,他又率领起义军对英军两个团实施突击,
很快取得了胜利。在起义军的巨大压力下,代替麦克诺顿职务的朴鼎查被迫
再次与起义军谈判,并在谈判协议上签字接受了起义军提出的撤军和交出武
器装备等五条要求。
1842年1月6日,英国殖民军开始从喀布尔附近撤出。老奸巨猾的埃尔
菲斯顿不甘心失败,在撤退中公然违反协议,企图带走大炮和弹药,被起义
军识破后将他俘虏,后死在俘虏营。拥有1。6万余人的殖民军撤出喀布尔后,
又遭到沿途抗英游击队的袭击,最后只剩下身负重伤的布莱顿军医1人逃到
贾拉拉巴德,向英军报告了喀布尔殖民军全军覆灭的悲惨消息。
③打击殖民军反扑的战斗。英国殖民军在喀布尔失败后,舒加·沙被起
… Page 45…
义军处死,傀儡政权被推翻,从而严重动摇了英国在阿富汗的殖民统治。为
了挽回败局,英国殖民者又重新调兵遣将,对阿富汗人民进行反扑。
1842年秋,以英将波洛克和诺特为首的两支殖民军队伍,分别从贾拉拉
巴德和坎大哈出发,由东部和南部向喀布尔发动了钳形攻势。为了阻击殖民
军的进攻,阿克巴·汗率领抗英游击队,在德辛谷同波洛克殖民军展开激战,
在力量对比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游击队战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沉重打击
了殖民军的嚣张气焰。与此同时,抗英游击队在果爱因地区,对诺特率领的
殖民军也实施了阻截。游击队以机动灵活、突然袭击的战术,将诺特的队伍
分割包围,予以重创。之后,游击队又迅速转移,利用山区同殖民军进行周
旋。
由于殖民军来势汹猛,阿克巴·汗为保存抗英实力,主动退入山区。9
月15日,英军重新占领喀布尔。入城后,殖民军将舒加·沙的儿子法什·贾
思扶上王位。在巴拉·喜萨宫升起英国国旗。同时,在城内大肆烧杀抢掠,
数千名阿富汗爱国者被枪杀,中世纪时期塔吉克人的艺术珍品——劝业场也
被炸成瓦砾。
殖民军变本加厉的报复行径,更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抗英斗志。在喀布
尔城,人民群众以各种方式对殖民军进行反抗和袭击,致使英国士兵惊恐不
安,不敢单独在街上行走,夜间躲进兵营更不敢出来。同时,各地抗英游击
队的活动也越来越频繁,在南部的乌尔岗德山区、北部的库希斯坦以及从喀
布尔到贾拉拉巴德的广大地区,每天都有游击队打击殖民军的激烈战斗。在
阿富汗人民的顽强抵抗下,英国殖民主义者已无计可施,被迫于10月12日
将全部殖民军撤回到了印度,阿富汗重新成为一个独立国家。
历时3年零8个月的阿富汗抗英战争以阿富汗人民的胜利而告终。在这
次战争中,英国损失惨重,伤亡人数达3万余名,战费支出达1。5亿英镑。
战后的36年间,英国殖民主义者未敢再向阿富汗入侵。
(3)印度民族大起义
英国殖民者17世纪开始侵入印度。1600年组成东印度公司,并以此作
为侵略印度的主要工具。18世纪中叶以后,英国殖民者利用莫卧儿帝国的解
体,一面竭力排斥法国殖民者在印度的势力,一面加紧对印度的鲸吞和蚕食,
到19世纪中期完全吞并了印度。
英国殖民者在对印度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在经济上也进行着疯狂的掠
夺和剥削。他们通过抢劫、垄断性贸易和征收高额赋税等手段,榨取了惊人
的财富。据统计,1757—1815年,英国从印度掠走的财富达10亿英镑。因
此有人曾生动地比喻说,英国“像海绵一样从恒河上吸取了财富,又挤出来
倒在泰晤士河中”。
在英国殖民者的压迫和剥削下,印度人民生活贫困不堪。占印度人口绝
大多数的农民,每百人中有99人负债,遇有灾荒,就成批地死于饥馑。由于
英国利用殖民地倾销商品,使印度手工业者被剥夺了谋生手段而找不到生活
出路,有的死亡,有的流落街头沦为乞丐。
在英国殖民军中服役的印度士兵,其生活景况更为恶化。英国从印度破
产农民和手工业者中共招募了20万士兵,他们受着4万英军控制,受尽了英
国军官的歧视和欺凌。英国在蒙蔽和利用印兵征服了南亚次大陆以后,对印
兵实行了更为苛刻的政策,印兵的薪金被降低,原有的一些优待也被取消,
… Page 46…
而且不顾印度教的种姓规定,常常把他们调到伊斯兰教国家去作战。1856年
英国制定新的募兵法,规定印兵必须绝对服从长官的命令,企图以新兵代替
旧兵,进一步取消印兵的某些权利。殖民军中的不平等待遇,引起了印兵的
强烈不满。他们同印度受压迫受剥削的农民、手工业者一道,结成了最坚强
的反英同盟。
①起义的爆发。从1856年起,印度社会各阶层都在酝酿反英起义活动。
在农村中开始传递烧饼,作为联络起义的信号;在城市里出现了号召起义的
秘密传单;在军队中以传递荷花作为秘密起义准备的标志。印兵中反英情绪
最强烈,宣传鼓动最活跃。印度教士兵手捧恒河水,伊斯兰教士兵面对《古
兰经》,庄严宣誓要消灭英国殖民者。印兵还利用暗语通讯方式,与各团队
建立联系。
1857年初,殖民当局下发的一种新子弹,是用涂有牛油和猪油的纸包装
的,使用时必须用牙齿咬开,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士兵都认为是对他们
宗教信仰的侮辱,无比愤慨。印兵们经常秘密集会,联合附近居民,控诉殖
民者的恶行,表示战斗的决心,准备起义。4月,德里附近的米鲁特发生印
兵拒绝使用新子弹事件,殖民者对参与这一事件的85名印兵判以10年重刑,
并当众加以侮辱,激起了印兵的更大愤怒。5月9日,当被判刑的印兵被押
赴监狱时,其他印兵举行会议,一致决定举行武装暴动。于是,新子弹事件
就成了起义的导火线。5月10日,驻在米鲁特的印兵首先发动起义,市民和
郊区的农民也纷纷参加了战斗。起义者杀死英国官员,烧毁营房和殖民衙署,
释放狱中“政治犯”。5月10日晚间,起义者行军40英里,浩浩荡荡向德
里进攻,德里军民纷纷响应,把英军打得一败涂地。5月16日,起义者控制
了整个德里。
德里收复后,起义者拥立早已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王朝末代皇帝巴哈杜
尔·沙赫二世为印度皇帝,并以他的名义发布文告,号召人民不分宗教信仰,
团结一致,驱逐英国殖民者。同时,起义军人和市民代表共10人组成了行政
会议,作为印度的临时政府。行政会议颁布命令,宣布废除殖民者实行的土
地制度,取消贫民捐税,对地主、富商、高利贷者征收特别税。
以德里为中心的起义的胜利,推动了全国各地的反英斗争。起义烈火迅
猛燃遍印度北部和西北部,一个月内,有40个地区发生了起义。接着,南部
和东南部广大地区也相继爆发起义。全国各民族各阶层都纷纷响应和参加起
义,使这一由印度士兵发起的抗英斗争发展成为印度民族反对殖民主义的大
起义。
②德里、勒克瑙和詹西的战争。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以后,英国殖民者
丧魂落魄,立即调兵遣将,向起义军进行反扑。1857年6月,英军围攻起义
中心德里。据守德里的4万起义军英勇善战,不断奇袭敌军,英军损伤严重。
英军围住德里3个月内不敢攻城。但是,起义军缺乏统一领导,没有乘胜突
围。追歼敌军,贵族军官统领的军队,不服从出身微寒的总司令巴赫德·罕
的调遣;一部分贵族、地主和买办商人投机倒把,抬高物价,制造混乱,通
敌叛国,甚至炸毁起义军的军火库。这一切,使起义力量遭受很大的损失。9
月,英军增援部队到达,发动猛烈攻势,用重炮轰破德里城。起义者进行巷
战,利用楼房和街道掩护,狠狠打击敌人,打死敌军5千余人,击毙英军两
个司令官。9月20日,英军占领了德里城。他们在德里大肆抢劫、烧杀、掳
掠,犯下滔天罪行。医院伤员被杀死;不少老百姓被割下一块块肌肉,然后
… Page 47…
搁在火上活活烧死;许多水井填满了害怕英军污辱而自杀的妇女的尸体。英
军的暴行惨绝人寰!巴哈杜尔·沙赫二世皇帝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向英投降。
起义军撤退到恒河与朱木拿河之间的大平原,展开游击战。
德里失陷后,起义的中心转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