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如每天总会有一个黄昏
再让人发愁的黄昏
再让人孤独的黄昏
毕竟是诱惑自己的黄昏
好在没有人送行
没有离别的阵痛
带过滤嘴的香烟
会慢慢过滤掉天边的晚霞
那时,班车不来
我的烟蒂明亮着
在夜暗中也是星星
世人没有愁人心肠的黄昏
只有黄昏中迷悯自己的人们
黄昏和车票一样
能紧捏在手中
能深藏进袋里
萨克斯潮湿的旋律(三首)
■ 张德强
萨克斯管潮湿的旋律
充溢了整个客厅
一片骚动之水
向我扑来
汹涌成重重叠叠的往事
你的袭击温柔而沉郁
令我措手不及
你故意把颤音压得很低很低
坠入我骨质内部
像海滩上沙哑的曲线
勾画着灵魂的阴影
我的疼痛为什么这样美丽
呵,别再吹了
难道生活还不够疲惫沉重
夜的音色已模糊不清
而本质往往最简洁朴实
接近核心部位
你终于亮起一串高敞明净的调子
润泽了我的眼睛
至深的感动从耳到心
牵引出某种隐秘的渴求和
私欲……
卑微的隐痛
曾经叫清道夫或者被称作
光荣的环卫工人
现在比较时尚的称呼是保洁员
你橙色的荧光背心
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长柄扫帚像书法家手中的如椽大笔
把之字连写于马路长卷
从西部另一个省的大山深处走来
你对这个陌生的城市
总有点怯懦,有点慌乱
爱干净的城里人喜欢制造垃圾
路上的尘土每天无穷无尽
使你的梦也变得蹒跚
而在山里,落叶是不必扫的
踩上去像地毯般松软
风清新得如刚摘下的豆荚
吹拂过你的童年
卵石小路被露珠擦得发白发亮
走累了,掬一捧溪水洗脸
此刻,我看到,
你捡起一只滚向行道树的可乐瓶
目送一对情侣飘然走远
是怨怒,是斥责,是妒羡?
你直起腰长叹一声又摇了摇头
那丢弃的岂只是空瓶
心灵的尘埃该如何洗涤
我突然感到
有一种隐痛在日常生活中悄悄蔓延
或许这个社会时时需要
用一些卑微的草色来支撑都市
用一些羸弱的力量来刺激血管
生命才能真正丰满
唐装秀
当女孩用纤纤手指
轻轻抚摸
黑丝绒滚边的直立领口时
她粉嫩的笑容里
平添了一份无言的感动——
还有什么比妩媚的斜襟和掐腰
更能凸现
花样年华淑女风情呢
塑身的旗袍
在世界时装橱窗里勾画迷人曲线
聚焦多少惊讶与羡慕
丝绸的魅力来自千年提炼
柔滑细洁如同瓷器
泛现出典雅光彩
历史在织锦缎中厚重着
睿智在团花图案上张扬着
盘香纽扣把永恒的中国情结
牢牢缀在胸口
因为传统所以尊贵
因为手工所以考究
让一个喜庆的节日端坐在
明式太师椅上
接受团圆幸福的拜年
唐装的氛围
是祥和富态的热闹
是雍容华贵的窈窕
连国际大人物
也难以抵挡尝试对襟绸褂的诱惑
令中华服饰
风靡新世纪之初
本期诗歌责任编辑易山
被岁月之光笼罩
■ 冯 晏
追忆的路上也开鲜花,长杂草
只是躲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
是因为我走出了太远,那里的
草从原始,敏感的神经向天空竖起
连着血脉,犹如羚羊头上的角
只要能往前走,从宽敞的中山路
转进狭窄的吉林街
再穿过民房密集的庭院
外婆曾在这个庭院中,陪伴太阳
一起落山,风吹干泪水后我又
开始追逐月亮,从一个四处奔波于
清晨和夜晚之间,只为养家糊口的人
转变成一个坐在油灯下追忆的人
生活嫁接成新的物种在土里生长
平时的声音落上了霜雪
追忆的路石子平滑,陶瓷的
白色光泽,加一些防滑细纹
我还不曾真正摔倒过
家中保留的像册已装满木箱
那里有多少熟悉的街道风景
它美丽而隐蔽,甚至古朴而超前
餐桌上,有一盏被摔破过的
古老台灯,身上粘着结实的白色乳胶
那凝固的液体里,隐藏着沙石小路
——家族留下来的生活标本
邻居的扬扬在柳树下行走
身穿蓝色长裙,眼中开放着忧郁
脚步轻盈怕扬起的尘土
碰伤她的心。她的裙摆还要飘过
翠绿的蔬菜、新鲜的鱼肉和豆类制品
她在繁忙的家务中,清洗自己的
耐力,用洗菜的汁液和牢固的观念
她决定一生只穿深色长裙,为了
遮挡左腿下方的疤痕
追忆的路有许多是荒地、黑土
碎石嶙峋,有人开垦过它
在文字里长出了如茵的绿草
以及野花般芬芳而诱人的光辉
这条路旁,时常有许多难听的声音
滚动,像古老的马车就要在
艰难的行走中坍塌,也常常看到
受伤的人徘徊在杂乱的
碎玻璃中,他们被刺眼的光
灼伤身体,被软弱的性格俘获
我画画的男友,从追忆中站起来
头上长出能吃的野菜,像一个
爵士乐手在演出之前
他离开家,辞去了工作
站在一张白纸上喝茶,给几个朋友
打电话,电话号码变成冬眠后的昆虫
在他释放出的时间里跳来跳去
到处为他寻找治病的药水
当友人赶来,发现他脚下的土地
像刚下过雨,泥泞但没有灰尘
皮肤也是湿润的,适合于
播种各种农作物的新品种
追忆的路和出访的路连起来
穿过人生,路上有劲风伴随
事先准备好的行走迎着方向
在夜间,我自然要提防周围的
陌生人是否心怀歹意,暴雨过后
排水不畅的路自然会寂寞而死
小心是先天的,从行走开始
我就成了一个心虚的人
面对篝火(四首)
■ 君 水
诗
将那些有着生命力的花朵
从田野,从记忆,从你的脸庞
从我的伤口——美丽的血痕
我小心地采集来,不论鲜艳,枯萎
将它们一一陈列,在深深小巷的
一间陋室,在空空荡荡的四壁之间
我静坐,一如这些必然凋残的花儿
期待着一叶蝴蝶从天边飘来
所有色彩斑斓的翩跹我视而不见
只专注那叶古老的蝴蝶,它的一现
曾让一位古人陷入冥思;它的双翅
早被千年的月光和前人的激情漂白
在冷冷的风中将猎物晾干,我只想
把它做成标本——一种真实的记忆
一种不再呼吸的生命形式
夹在我的青春里,奉献给你
父亲,我跟在你身后
你骄傲地甩响长鞭,父亲
你心爱的赶马车的长鞭
那是你用狗皮拧成的
鞭声在田野里是多么清脆
从一个村庄到另一个村庄
在陌生人中间
你夸耀起你的两个宝贝
膘肥体大的骡子——铁打的骡子
两只充满灵性的大牲口
拉着两车沉重的粮食
还能快跑如飞
此刻它们正忽闪着长长的耳朵
用脑袋温柔地蹭你的手
眼含泪水
碾过干涸的河道,耸立的河堤
穿过拥挤的人群,古旧的村庄
爬过烈日下喘息的田野
我一直跟在你身后,父亲
我也是让你骄傲的,你的儿子
飞舞
让我们从树上飘下,当秋天
从天上飘下,让我们漫天飞舞
姿态优美,尽量长久地
飞舞在空中,在落地以前
飘下是注定的:所有的生命
都要画过这条不变的曲线。是的
作为彼此平等的生命,我们一样
曾经沐浴着阳光雨露,怀着理想飞翔
如今结局到了,作为那些
最终没能成为果实的部分,让我们
接受命运,准备飘落——
就像一个老兵将要离开战壕
做好最后一个动作:在一阵
偶然的微风到来之时,开始飞舞——
面露微笑,胸怀坦然
做好一生中最后一片风景
在月光中,抑或在挥动的扫帚前
要保持一样的生命的诗意——
作为没有成为果实的部分,让我们
和季节一起飞舞——姿势优美
就这样面对一堆篝火
湿湿的温暖。诉说。沉醉
就这样面对一堆篝火
从一片白纸上升起
遥远的童年,秋天的田边
红薯已经烧得焦黑。满身泥土
我们开始品尝胜利的果实
一粒种子发芽,开花
一瞬间长大成人
微笑如月,快乐如铃
最后一根火柴了,她擦燃
照亮一个美丽的圣诞夜
她面颊温暖,奔向奶奶
回忆。头发被露水打湿
天将破晓,分别在即
脸上沾着一层烟熏的苦味
夜深人静,一阵昏昏沉沉
我干脆撕碎了这张白纸
又从梦想回到了现实
在抗非的日子里(三首)
■ 喻承华
在抗非的日子里
谁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用生命去呵护生命
读读母亲吻别了甜睡的婴儿
儿子瞒过了年迈的双亲
妻子告别了新婚的丈夫
不降非典终不还的金石之音
读读“我不怕死,我不能怕死”
像赫拉克勒斯战胜死神
普罗米修斯盗火取出病毒样品
女娲补天育出抗非疫苗与药品
读读有一种倒下叫站起
站起的是永不倒的精神
是白衣天使让自己的孩子记住
父亲是倒在抗非一线的人
读读手机转发的短信
读读守在电话旁的人
读读风中飞舞的贺卡
读读玫瑰花的温馨
读读千纸鹤的祝福
读读呼唤着的风铃
读读红色的中国结啊
是多少颗心结成
总抹不干眼泪啊
因无时不刻让你动情
在抗非的日子里
谁是最可爱的人
侨胞
疫情牵动
整个民族的神经
尽管远在吉隆坡
伦敦
旧金山
东京
墨累河呵
也难以平静
塞文山脉哟
也发出了感应
他们来了
匆匆
他们来了
黄皮肤
黑眼睛
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版土上的
同一根
他们来了
多么熟悉的身影和声音
以及义无反顾的
笑容
他们来了
注解了万里长城的
构成
他们来了
译释了一个民族的凝聚
与精神
遗孤
短短8天里, 父母染非典先后去世,
护士遗孤却背着妈妈的照片上学
他被妈妈抱着
放飞风筝
妈妈与他粲然一笑
入景
于是,照片如诗
如春
读着读着
泪如泉涌
背着妈妈的照片上学
背着谁的人生
羽毛未丰的小鸟啊
你能忍受负重
是怀念亲人
是想一次又一次地聆听
亲人的叮咛
或是走那未走完的路
去告慰亲人
羽毛未丰的小鸟啊
你扇动着的翅膀
是多么地娇嫩呀
娇嫩还要
远行
生命原色
■ 村 夫 李坤山
楔子
1.一步一个脚印的履历表
2002年7月1日,谷城县委大礼堂。谷城县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一周年大会正隆重举行。今年的庆祝活动十分特殊,不是请书记讲党课,也没有表彰优秀党员。而是请全县廉政标兵给党员干部们作廉政报告。当主持会议的县委领导宣布:“下面给我们做报告的是县检察院检察长饶明达同志,他报告的题目是‘秉公执法终不悔’。”台下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掌声热烈的程度表达了全县干部群众对这位外地交流到本县的检察长的态度,在这之前,《今日湖北》月刊、《襄樊日报》曾以显著位置刊发了报道谷城检察院全面工作的通讯《铁肩担道义,清廉写忠诚》;《谷城日报》、中共湖北省纪委《楚天风纪》、国家监察部《人民监察》分别刊发了报道饶明达个人事迹的通讯《勤廉楷模》;2002年10月,经湖北省检察院推荐,湖北电视台《焦点透视》栏目来谷城录制了《人民满意的检察官——饶明达》和反映谷城检察院干警风采的系列专题片,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连续播出,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巨大反响。谷城县人民检察院和检察长饶明达清廉执法和服务经济建设的事迹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笔者受《检察日报》湖北记者站委托,负责撰写反映饶明达事迹的通讯报道。为了真实全面反映饶明达的工作,笔者循着饶明达工作的踪迹进行调查走访后写出了这篇报告文学。读者读过这篇文章,或许会对这位检察长的曲折的人生历程和丰富的内心世界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饶明达,1952年出生于湖北南漳县巡检镇甘溪村;
197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6年复员回乡担任本村民兵连长;
1977年任村党支部书记;
1978年特招在公社信用社工作;同年任公社人民武装部部长;
1979年任巡检区人民武装部部长,区党委委员;
1984年任巡检区党委副书记;
1987年调任雷坪乡党委副书记;
1989年任巡检镇党委书记;
1995年被襄樊市委评为模范乡镇书记被破格晋升为副县级;
1996年任南漳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副书记;
1998年任南漳县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2000年2月任谷城县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
2002年被中共谷城县委评为勤政廉政楷模……
2。少年艰辛中萌生出兼济天下的责任感
甘溪是个深藏在大山皱折里的小山村。它位于南漳县最偏远的西南角,山脉水系与远安和保康紧密相连;由于远离县城——在没有公路没有电话的年代,两百多里的实际距离在人们心理上的感觉如同外国一样遥远。世代的甘溪人在封闭得几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过着桃花源里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悠闲日子。然而,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却缩短了它与外部世界的距离,一种神奇的力量使从不关心山外事物的人忽然变得浮躁起来,一些平素连树叶掉下来都怕打破脑壳的山民胆子突然大起来。他们明火执仗地成立了“造反”组织,公然将他们认为在当地最有权威的公社和大队干部们称为“走资派”,并将他们手中的权力夺了下来。后来又将战果扩大,将凡是在外吃公家饭的体面人物都纳入了打击范围。既然是革“文化”的命,一些吃文化饭的人便成了重点打击目标。北京揪出了吴晗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化人,北大、清华等一批著名学府的专家教授也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远在甘溪山村的人们为了表示与北京保持一致的革命态度,便以庄稼人的精明,照葫芦画瓢地将本地一位学问最高的人,也是一直被村里人视为楷模的人——在甘溪中学当教导主任的饶老师当作“反动学术权威”进行批斗。
饶老师不满十五岁的儿子饶明达看着这突然变得怪异的世界感到十分迷惘。他不明白宁静安谧的小山村为何变得这样狂躁,原本世代以来一直相亲相爱的人们一夜间竟变成了仇敌。人们相互攻讦,无情斗争,恨不能你吃了我、我吃了你。饶明达不知这仇恨始自何时,来自何方。而那些素不相识的人对他这个十五岁的少年的仇恨更让他不可理喻。他从小以父亲为榜样,处处与人为善,对认识和不认识的父老乡亲都尊崇有加。在他年幼的记忆中从未得罪过任何人。可是这些在一夜间疯狂起来的人们却对他充满了仇恨。他们把他的父亲斗得卧床不起,进而把仇恨的目光和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