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沙曾是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涉足的地方,人杰地灵。上联写登楼所见,衡岳一带地势开阔,烟雨迷濛,人口稠密,使游人大大开拓了眼界。下联从楚天风云转向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作者选择了屈原、贾谊、朱熹、张拭等人,来写他们是几千年来文化精英的代表。但是作者并末满足于过去,而是对现在和未来怀着迫切的等待之情,企盼再次出现这样的优秀人物,继往开来。结尾”有谁再续心传“一句,笔墨凝重,发人深思。诸天,指高空。佛教认为天界有三十二天,总谓之”诸天“。洞庭,湖南北部的大湖。潇湘,湘江.衡岳,指南岳衡山。屈子骚,战国时伟大诗人屈原,写有《离骚》。
贾生策,西汉政治家贾谊曾任长沙王太傅,写有多篇策论。朱张,指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和张拭,曾在岳麓书院主持讲学,从学者千余人。心传,指世代相传的某种学问,这里指古老的文化传统和遗产。联语节奏舒徐,寄深沉感慨于烟雨、江山、人物之中,读来有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动人心曲。 (陈永泉)
长沙岳麓山白鹤泉
曾广言
鹤去泉仍冽
山深亭自幽
白鹤泉在麓山寺后,泉水从古树环抱中的石隙流出,冬夏不涸,清冽甘甜。出句是近景描绘,由景生情。”鹤去“切睿灿玫洹
清乾隆年间湘潭罗典主讲岳麓书院,暇日栽花调鹤,颐养性情。后人视”放鹤“为雅事,并书于爱晚亭上,纪咏嘉游。鹤去泉仍冽,犹言高人已去,逸事犹在,清冽的泉水仍潺潺流出,滋润土地、与人恩泽。对句是远望之景,”亭“即爱晚亭,也是当年罗典所建。只见幽静深邃的山林之中,清风峡上,爱晚亭超然独立,显得十分安宁、秀丽。用”自幽“两字,爱晚亭峭然幽静雅致的神韵顿现。 (张君宝)
长沙岳麓山爱晚亭
晚景自堪嗟,落日余晖,平添枫叶三分艳
春光无限好,生花妙笔,难写江天一色秋
亭在长沙岳麓山青枫峡口,周围古木参天,浓荫蔽日,秋来万枫叠障,层林尽染。是取唐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诗意而筑此亭。生花妙笔,比喻高超的文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瞻逸,名闻天下。“江天一色,唐王勃《滕干阁序》:”秋水共长天一色。“首句点”晚“字,谓晚景自可嗟叹,此固常情;但马上一转,谓落日余晖,却更能增加枫叶的艳丽。此句化用刘禹锡”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句意而衬以枫叶,显得更加有力,更为出色,亦更使人鼓舞。再回头说”春光无限好“,此亦常情,无可辩驳。但亦马上一转,认为虽是生花妙笔,能写春景,却难写江天一色的秋景。则春光虽好,难敌秋光。亟写秋景可爱,晚景尤可爱,为此联特色。联语在轻松描写中,将景、情、理互为渗透,给人以鼓舞力量。 (余心乐)
岳阳岳阳楼(一)
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岳阳楼系湖南岳阳市西门城楼。高三层,下瞰洞庭湖,始建于唐人张说,宋滕子京修。建国后又一次整修。历来与滕王阁、黄鹤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本联就登临者的胸襟立意,抒发一段警辟而又风趣的议论:灵活化用”气吞云梦泽“”乾坤日夜浮“等诗意、名臣范仲淹”登斯楼也“”把酒临风“名句、飞仙吕洞宾的吟诗传说,讽谕人们要有”放得开“”吞得尽“的风格,去寻求把酒临风、羽化登仙的境界,实际上这正是作者在表述自己对于美的憧憬。上联用反诘语气”激将“,意谓若无恢宏的胸襟雅怀,就不能”登斯楼“而畅怀痛饮,真正领略大自然风光。下联谓只有气吞云梦的气魄,才能写出好诗,是用一种浪漫主义手法作结,这些修辞手法与作者的审美情趣相互吻合。全联情真意切,显示出豪放胸怀、高昂气势。 (何以聪)
岳阳岳阳楼(二)
陈大纲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岳阳楼为湖南岳阳城西门楼,下瞰洞庭湖。宋庆历五年(1045),滕宗谅(子京)谪守巴陵郡,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岳阳楼之名由此而更著。上联写景,说四面八方的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下联抒情,化用范仲淹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说干家万户的忧愁和欢乐都涌上心头,情景交融,词约义丰,极富韵味。 (金性尧)
岳阳岳阳楼(三)
诗酒神仙,天自梦中传彩笔
楼台花月,人从江上拜宫袍
上联极言岳阳楼文事之盛,饮酒赋诗,如神仙之飘然而来,这生花彩笔又是天公从梦中传来(此用李白梦笔头生花以后名闻天下典)。下联写对李白的景仰,白诗《留别贾舍人至》有”西登岳阳楼“句,白又曾为翰林供奉,宫袍,宫中衣冠,代指李白。下联意谓人们或仰瞻满台花月,或从江上遥拜李白,奉献祝祷。两句写出了对李白的赞美。联语蕴藉中见庄严,且剪裁得当,很有感染力。 (何以聪)
岳阳岳阳楼(四]
对月临风,有声有色
吟诗把酒,无我无人
登临岳阳楼,对清风,赏明月,可得到声色之美的享受;而把酒吟诗,畅抒胸怀,进入人我泯一、心物交融的最美的境界,即陶渊明言”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难以用言语表达。联语用八个动词与八个名词交错成对,平仄协调,有气势,有韵味,格调高雅,写景写人,俱入化境。 (余心乐)
岳阳岳阳楼(五)
窦 垿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五言绝唱指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两字关情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忧“、”乐“两字。滕子京名宗谅,与范仲淹同时中进士,被贬守岳州,”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吕纯阳即吕洞宾,传说曾酒醉岳阳楼,题诗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前不见句,出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南极潇湘两句,均见《岳阳楼记》。西来爽气,见《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爽气:清爽之气。崖疆,边界。洞庭湖纳大川于一湖,曰”潴“;扬子江千古奔腾不息,曰”流“;巴陵山拔地耸立,曰‘峙”;岳阳城扼守东通鄂豫要道,曰“镇”。此中有真意,语出陶渊明《饮酒》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楼而更写人、写地、写事、写志,皆包含无限哲理。 (康斯馨)
岳阳怀甫亭
吴丈蜀
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怀甫,指怀念杜甫。杜甫是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晚年漂泊西南,死在由长沙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上联怀古,当年,诗人生活在洞庭湖边的一条小船上,曾呕心沥血和泪写了大量反映社会创伤、民生疾苦的光辉诗篇,但也无补时艰。疮痍,创伤。比喻地方遭受破坏或灾害后的景象。洛水,指代杜甫故乡巩县。下联颂今,谓人间已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种愤激沉痛的诗作不会产生了,诗人也正可安眠在故乡的土地上了。旧时写怀古,总与伤今联系,此联则与颂今配合,不落窠臼。“已无诗”三字,从反面衬托。更是言约意丰。 (蒋竹荪)
岳阳周瑜墓
大帝君臣同骨肉
小乔夫婿是英雄
上联点明周瑜与孙权的关系。大帝,即孙坚次子、孙策弟孙权,称吴大帝。瑜与策少时友善,后佐孙策在江东创立孙吴政权,封建威中郎将。策死,又辅佐孙权,劳身殚思,操兵练师.任前部大都督。又率师联刘攻曹,获赤壁大捷。既占岳阳,以洞庭湖为东吴操练水师之所。“骨肉”一词,喻孙权与周瑜非同寻常的君臣关系。
下联歌颂周瑜为东吴名将,一代英雄。夫婿,即小乔丈夫周瑜。《三国志.周瑜传》载:“孙策欲取荆州,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 (曹云岐)
岳阳小乔墓
吴恭亨
世界已非唐虞,近接丛祠,生喜有邻傍舜妇
英雄不及儿女,虚传疑冢,死怜无地葬曹瞒
小乔墓,在今岳阳市岳阳楼东北隅的岳阳市第一中学中。小乔,三国时美女,周瑜妻。上联借古喻今,以湘妃比喻小乔对爱情的忠贞。唐虞,中国古代两国名,尧、舜分别为其领袖。丛祠,指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的君山,卉竹丛生,并有湘妃墓等古迹。舜妇,即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也称湘妃)。传舜南巡到君山,病死于苍梧,二妃见夫久出未返,四处寻找不得,遂悲恸而死,迁葬君山。上联犹说:时代不同,小乔固不必随夫周瑜同死,但两人死葬岳阳,地下有知,定喜有湘妃做伴。下联写曹操。英雄,即谓曹操。儿女,谓小乔。曹瞒亦指曹操,曹操小名阿瞒。《三国演义》第78回曹操临死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下联即写曹操的死无葬身之地,反衬小乔的“近接丛祠”的有幸。 (张君宝)
岳阳君山二妃墓
君妃二魄芳千古
山竹诸斑泪一人
二妃墓在岳阳西南洞庭湖中的君山上,又称湘妃墓。尧二女娥皇、女英嫁舜为妻。一次舜南巡未归,二妃寻到君山,闻其死在苍梧之野,遂攀竹痛哭。泪滴竹上,竟成斑竹。二妃悲恸互极,死葬君山。这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使娥皇、女英始终以美好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芳名流传千古。那漫山遍野的丛丛斑竹上的泪痕都是为了舜帝一人,可见二妃之痴情。联语从神话传说到现实景物,一隐一现,一虚一实,相互映衬,互为补充。寓情于物的手法把人物的悲痛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形意相生。 (王明珍)
岳阳君山亭
月光千里白
秋色一天青
此联展现了洞庭湖秋夜景色。上联化用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皓月千里”句,说皎皎的月光照着千里洞庭,一片白茫茫。下联说,秋天的湖水碧绿,君山青翠,天地青湛湛。此联是静态的景物描写,“白”和“青”都是冷色,结合起来,自然产生平静、空寂、冷清的感觉,令人仿佛进入一个被月光净化了的境界。 (王明珍)
湘潭雨湖公园
烟雨一湖,野艇半篙春水绿
柳榆千树。鳌山终古夕阳红
公园在湘潭市中心。全湖分上、中、下三湖,面积360多亩。
内有八仙桥、夕照亭、烟柳亭、湖心亭、湖园等建筑。上联写“湖”扣“雨”。谓湖上烟雨迷蒙,野艇横陈,半篙绿波春浪涌。篙,撑船的竹竿,半篙意为水有半竿之深。下联写园写山。绕岸柳榆荫浓,山立如鳌,常伴夕阳而披上一身红色。鳌山,假山形似鳌,故名。夕阳,影射夕照亭。联语色彩绮丽,对仗工稳。下联用“斜阳依山”的传统说法,借“夕照亭”之名展开想像,构成了虚景,与实景相配。
全联读来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诗情画意,兼而有之。 (余心乐)
邵阳双清亭(一)
云带钟声穿树出
月移塔影过江来
双清亭,始建于宋,因在湖南邵阳市北,资、邵二水汇于其下,故名。此亭与屹立于资水之北的北塔隔江遥遥相峙。本联生动地刻划了景物的神韵:白云、钟声、银月、塔影,融和成一种清幽的境界。作者构思奇特:钟声随着白云穿树而出,月光轻柔直泻,水中塔影随西沉之月而移动,似姗姗过江与亭会和。联语有声有色,写出强烈的动感与景色的空灵幽美。 (王明珍)
邵阳双清亭(二)
双双对对皆然,为江为塔为桥,来人亦复如此
清清白白所在,是月是风是水,此身其又云何
上联抓住“双”字。首句“双双对对皆然”为总起,下以排比铺写资邵双流、北塔双耸、双桥虹跨,及双双对对过客。下联抓住“清”字。首句也为总起,下写月白风清水碧的自然风光。结句设问,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即来往人等也当清白处世。联语巧妙地嵌入“双”、“清”二字,阐明了“双清”的涵义,富有人生哲理。 (曹云岐)
汨罗县玉笥山屈子祠
万顷重湖悲去国
一江千古属斯人
屈子即屈原,名平,字灵均,战国楚人,曾任三闾大夫,怀王重其才,靳尚辈谮而疏之,乃作《离骚》,冀王感悟。顷襄王信谗,屈原感伤,乃于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死。后人立祠纪念。联语用“万顷重湖”之“悲”,突出对屈原死难的哀悼。去,离开。国,国都,京城。屈原自沉的汨罗江,永远与诗人英灵同在。联语十分感人,写出了沉痛、惋惜、怀念之情。 (何禹昌)
耒阳蔡侯祠
芳池月映
故宅风存
祠在湖南耒阳县城东南角,为蔡伦故宅。蔡伦,字敬仲,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东汉和帝时任中常侍、尚方令,晚年封龙亭侯,故称蔡侯。上联“芳池月映”,祠前有一泓大水池,传为蔡伦漂洗纸浆和工具之所,叫“蔡子池”。池上有石拱桥,每当明月悬空之夜,拱桥两边双月映水,双影沉璧。故《耒阳县志》有“唯有蔡池双月美”的诗句。下联“故宅风存”,是说故宅犹存蔡侯风采。蔡侯献身技艺、造福人类的淳美之风,依然拂面沁心。联语借景抒情,仅用八字,就写出了蔡侯为人类文明所作的杰出贡献。 (曹云岐)
嘉禾珠泉亭
逢人便说斯泉好
愧我无如此水清
湖南嘉禾县城北郊有泉清澈如镜,吐泡如珠,故名珠泉。上联写“泉好”,但却不直接描绘泉水及风光之美,只抓住“逢人便说”这个侧面,表达人们赞赏此泉到了忍不住的地步。下联写“水清”,并由此想到为人,检点自我不如此水之清,既达到了赞泉的目的,又将联语的思想性推向一个新的层次。触景生情,悟及为人修身乃写联常见的手法,但一般都只告诫他人,而此联在清与浊问睿先床辉鹑耍环垂晕省T谛捶ㄉ掀挠刑厣! 。ǹ邓管埃
桃源桃花源
罗润章
三十六洞别有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间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桃花源,在湖南桃源县城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近。面临沅水,背倚群山。系借东晋诗人陶渊明虚构的故事《桃花源记》以为名。唐代始建亭台楼阁,后世屡经增修。上联评述晋唐两代著名文人对桃花源的题咏:这是名山胜境三十六洞天中别具一格的天地(道家称神仙居住人间有三十六处名山洞府,见《云笈七弧肪矶撸=赵餍聪旅短一ㄔ醇恰罚瞥送跷焦短以葱小肥衫畎鬃鳌斗罱ざ萄疤一ㄔ葱颉罚猿撇枞说暮擦粲小短以赐肌肥蘼凼怯娣颉㈤钥汀⒁俊⑾扇耍汲闪嗣降闹呐笥选O铝淳案谢常翰缀IL镂灏倌暌淮蟊洌式袷呛问溃壳爻ナЯ苏ǎ涣醢钫渡撸私撕撼晃骸⑹瘛⑽馊αⅲ笪汗骋唬晃鹘恍倥穑惨挥纾峁荼湮Ю肫扑榈哪媳背6杂谡庑┤思渚薇洌腥嗽匏蹋腥粟└瑁腥吮АS腥丝奁涫嫡庖磺杏趾伪厝险婺兀课疵馊锰一ㄔ慈诵啊4肆么示罚诤岣唬绞犯谢常喔ㄏ喑伞A锘共捎昧伺疟取⒏醋值榷嘀直硐质址ǎ蛊频雌鸱盅锒俅欤挥性衔丁! 。ㄐ谎嗷
桃源陶渊明祠(一)
先生岂必因桃源而重
此地固应较栗里为佳
祠在桃源县桃花源山麓,祠内有陶渊明塑像,始建于宋代。陶渊明在任彭泽令时,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躬耕自给,其《桃花源记》,尤为有名。栗里,渊明童年居所,距浔阳约二十里,渊明辞官后曾返栗里居住,一生中在栗里共七年。上联谓陶渊明的高尚情操决定他能名垂千古,决不是只因一篇《桃花源记》而令世人敬重,用反问语气肯定了陶渊明的历史地位;下联则谓桃源这个地方,较之栗里更适宜做陶渊明的故乡,赞当地景物之美,也反映了后人对陶渊明由衷的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