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模敛磺G浚厥榧也氐氖榭隙ū榷恋氖槎啵恋氖橛挚隙ū戎氖槎唷5谝痪淙慕峁梗笏淖制截品置鳎谧制缴刖碜重粕喾矗易重粕朊制缴喾础H鑫遄志涠际嵌峁梗蛑馗醋旨耙弧⒍⑷忍囟ㄊ止叵担荒芡耆粘9娴母衤桑诙趾偷谖遄制截葡喾矗故欠辖谧嗟摹! 。ǔ乱院瑁
题居室(五)
王氏
草草杯盘供语笑
昏昏灯火话平生
此联在30年代悬于丰子恺故乡石门湾梅纱弄居室,原是长安县君、王安石妹的诗句(见宋魏泰《临汉隐居诗话》)。联语说,以清茶、薄酒款待来家里谈笑的至亲老友,在昏黃的灯光下彼此畅叙生平走过的道路。暗淡的灯光、亲切的笑语,与旧式建筑的情调融为一体,使人感受到一种平静谐和、率真自然的生活情趣。 (蒋竹荪)
题居室(六)
陆旁和
近市声喧,清风明月不用买
家贫客少,鸟语花香自可人
上联意谓,接近市镇,车马喧扰,然而清风明月的美景却可无偿享受。“清风明月不用买”,化用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句意。下联意谓,家贫客少、未免冷清,岂料鸟语声声、花香阵阵,更惬人意。联语前半写失,后半写得,得失相间,写出为人处世心理上的平衡,反映了旧时知识分子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情趣。联中“清风”与“明月”、“鸟语”与“花香”自成对仗,为“当局对”或“自对”。 (甘 桁)
题居室(七)
钱振锽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初因避地,更问神仙
抗日战争期间,常州钱名山避居上海辣斐德路(今复兴中路)桃源村。他从住处联想到晋代陶潜寓言中的桃花源,写下此联悬在室中。上联是陶潜《桃花源记》原句,下联则出自王维《桃源行》句:“初因避地去人间,更间神仙遂不还”。作者以桃花源中人自况,而以暴秦喻日寇,完全利用现成字句,巧妙地表达了此时此地的心情。对于集句的对仗不能要求过高,但此联可谓天造地设。且对仗工整。上联第一句的平仄与格律不同,成了×平×仄,从而使接连三句声调一样,第四句才反过来。习见的《沁园春》词牌中上下片都有这样声调的四句,因此读起来不觉别扭。且因第三四字始终同声调,格外铿锵有力。 (陈以鸿)
题厅堂(一)
翁同穌
兰有群清,竹无一曲
山同人朗,水与情长
此联集兰、竹、山、水四种景物于一体,但又写出各自的神韵。
上联:兰,突出其气质之清,又以“群”点明其丛生特征;竹,突出其形体之直,又以“无一曲”强调其绝无例外;兰清竹直,是高洁正直的象征。下联:山,突出其形貌之朗,象征人之开朗面貌;水,突出其曲流之长,而以人之婉转情感作比;山朗水长,是清明柔婉的体现。全联于绘景咏物之间,隐然包含着一种人格的追求。上下联既是联中自对,又是上下相对。对仗工巧,炼字精粹,言简意深,含蓄蕴藉。 (朱迎平)
题厅堂(二)
读书作文,我用我法
莳花种竹,吾爱吾庐
这副题厅堂联,以“我”(“吾”)为一联之骨,表达了作者不俯仰随俗的独立人格和热爱家园的情怀。上联指出,读书作文,应从自己陶冶性情、培养学识、修炼志趣的需要出发,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独特理解,着意寻求一种适合自己个性的方法。下联谓读书作文之余,栽花种竹,以美化家园,陶冶情操。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居室的热爱,同时又借竹的贞节虚心,群居不倚,寄托了自己追求人格独立,不媚世俗的主观情志。“莳”(音Shi),意为移栽。吾爱吾庐,化用陶渊明《读山海经》诗“吾亦爱吾庐”句意。全联从具体的生活小景中,升华出普遍的哲理,融入生活意趣,写来明快洒脱,风格清新。 (顾伟列)
题厅堂(三)
处世无奇,唯忠唯恕
治家有道,克俭克勤
这副厅堂联也是处世治家的格言联。上联用《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句意。下联用《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句意。全联取经典语构成,醒豁警策。忠恕待人、勤俭持家,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唯忠唯恕”与“克俭克勤”两句,中心词和修饰词分别相对,平仄谐和,浑然天成。 (朱迎平)
题厅堂(四)
涂晫
无富色无贵色无文章色,方成士品
有书声有机声有小儿声,才是人家
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往往过着两种生活,一种是在朝的生活,即通过科举入仕途,以对国君尽忠,光宗耀祖;一种是在家的生活,琴棋诗画,品茗读书,以修身养性。在前者,尽管传统的价值观认为是实现自我的正途,但既入仕途,难免受到官场污浊的侵蚀。所以,正直的士大夫每以高洁的士品作自我期许。本联即从为人、治家两个方面,反映了这种传统观念.上联指出,高洁的人品表现为三无:一为“无富色”,金玉满堂,不能以富自矜。二是“无贵色”,身居高位,不可以身贵而贱人。三是“无文章色”,写诗作文,应排斥矫饰和取媚,一洗浮靡俗套,随兴所至,遣兴抒怀,虽不表现自我的人品,但其脱俗的人品跃然纸上。下联谈治家贵在三有:有书声,指刻苦攻读,暗示通经致用方能兼济天下。有机声,指家中织机声声,暗示主妇贤惠,勤俭理家。有小儿声,表明家中人丁兴旺,生活美满。联语织就一幅和谐欢愉的图景,表现了作者对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憧憬。联山“有”、“无”二字错综复叠,笔转意绕,读来饶有顿挫铿锵的音节美。 (顾伟列)
题厅堂(五)
读书好,种田好,学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对联出《儒林外史》二十二回“认祖孙玉圃联宗,爱交游雪斋留客”。上联说读书和种田本是两件很好的事情。但社会上职业何止千百种,难道就只有这两种职业好吗7其实,任何行业,只要好好干,在干中学,刻苦钻研,都会成为某方面的专门人才,取得巨大成绩,可以行行出状元。此即“学好便好”之意。下联说要开创一项新兴事业是艰难的,保持前人所开创的事业于不败也是艰难的。
但如果知道创业和守成的艰难,思想上有准备,事前小心谨慎,动脑筋,想办法,作好周密的计划,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然后去进行,这样就化难为易了。此即“知难不难”之意。此联阐述日常生活中易被忽视之理。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前途,但最重要的是精通它;做任何事都会有困难,要紧的是知其困难之所在而设法克服它,说理十分透彻。在写作上,语言浅显,对仗工整,词约意丰。上联四个“好”字与下联四个“难”字相对,巧妙自然,无重复之感。 (周 艺)
题厅堂(六)
不悲镜里容颜瘦
且喜心头疆域宽
上联说不要因为从镜里看到自己的容颜消瘦而悲伤。这“容颜瘦”或因刻苦攻读,或因名利得不到满足。当你失意时,更应泰然处之,无介于怀,不以为悲。下联所谓“心头疆域宽”,就是指襟怀宽广,装着整个天下、国家、人民等方面大事,这是一种忘怀小我,关怀大我的崇高境界。此联所说的境界,正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旨趣相同,但要做到这点,谈何容易。此联语有自警白励之功用。 (周 艺)
题书斋
题亦园亭书斋
孟超然
谈性命则先贤之说已多,何似求之践履
学考订则就衰之年无及,不如返诸身心
古代哲学家中有人认为人物之性皆由天生,人性是天道或天理在人身上的体现。孟子说:“存心以养性,修身以立命。”程颐说:“心即性,在天为命,在人为性,任其所主为心,其实只是一个道。”
此联化用孟、程之意,以示儒者为人之本。上联直言托出前人说性命虽多,还不如自己去实践。下联坦陈自己年纪大了,考订性命之说已来不及,不如多加内省体验取得实效。据说亦园亭是清代曾任吏部郎的孟超然“读书静坐之地,日以惩忿窒欲自课”之所,作此联正是他笃信理学讲求实效的自白。 (黄德金)
题杜文秀书房
四壁春烟无燕到
一窗云影有龙飞
杜文秀为云南省永昌(今保山)回族人,他在太平天国革命影响下,起义反清,称总统兵马大元帅,占有云南五十三州县,后失败。联语用隐喻手法,借景抒怀。表示主人无“燕雀”的小人之志,而有“龙飞”腾举大业之心。写来有诗之美丽,画之神韵,对仗亦工。 (张 一)
题张氏书室
徐渭
水隔笙簧,白日鸟啼花竹里
庭园锦绣,青春人在画图中
本联以绘声绘色的笔触,为张氏书房的环境留下如画般的剪影。起笔“水隔笙簧”是从听觉的角度,先写园外一溪清澈的春水,流淌在溪石之上,水石相击,叮咚作响。继写在此风和景明、繁红嫩绿的春日,溪边翠竹摇曳,园内百花烂漫,花竹丛中,鸟雀欢鸣。潺潺水声伴合着鸟雀的巧啭,传入耳际,仿佛聆听笙簧奏出的欢快乐章,令人心醉神迷,尘虑皆空。下联由景及人,缘景入情。书室主人生活在这欣欣向荣的秀美环境中,与花鸟翠竹朝夕相处,整个身心都感受着大自然的活泼生机,自然使生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享受到生活的无穷乐趣。结末的“青春人在画图中”,正画龙点睛地传达出物我相愜、心与物游的生活之乐。联中“白日”、“青春”二词。本诸杜甫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但以故为新,如同己出,一意贯穿,更使全联平添了几分欢欣明朗的色彩。 (顾伟列)
题孙莲叔“红叶读书楼”
俞樾
仙到应迷,有帘幕几重,阑干几曲
客来不速,看落叶满屋,奇书满床
这是为读书楼题联。上联“仙到应迷”,极言此地之不凡,接句写楼阁之深幽,几与外界隔绝,此地可谓最宜读书之处。下联“不速”,不请自来。“落叶满屋”与楼名关合,又用“落叶”隐指“书页”。“满床”更写出主人藏书之多。 (何禹昌)
题补读庐
王文韶
好山水游,其人多寿
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有句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攀山登崖,涉水越野,可以促进气血环流,增进新陈代谢,所以说爱好旅游的人往往能长寿。从遗传角度看,知识渊博,气质高雅的读书人,其第二代必有才能。此联语言富于哲理,读来隽永有味,内涵丰富,有鼓励人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之意。 (蒋竹荪)
题书斋(一)
邓子龙
月斜诗梦瘦
风散墨花香
邓子龙是明代抗倭将领,他于戎马倥偬之际,手不释卷,勤奋创作。本联捕捉深夜吟诗时澄心运思的艺术想象,表现挥毫落纸、新诗吟就的创作愉悦。上联以“月斜”领起,先着笔于室外天象,以明月西斜,万唬Ь慵牛凳径雷榉浚煎谙耄恢痪跻训缴钜埂!笆问荨比指爬俗髡吖顾肌⑾胂蠊讨械目嘁骶翱觥O铝浴澳ā庇髦钢缴闲伦鞯氖校郧宸缧炖础⑹闵惆凳拘伦鞯那逍滤觯鹁叻缰拢饩桶鸦竦么醋鞒晒Φ南苍煤畹乇泶锍隼戳恕A镄闯隽耸榉康奈幕瘴Ш托醋鞯囊帐跚槿ぁP说缴癯郏帐醮丛斓恼孚凶院渲小! 。ü宋傲校
题书斋(二)
徐渭
雨醒诗梦来蕉叶
风栽书声出藕花
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艺术家,诗文、书画、戏曲、对联无所不工。他在文坛艺苑孜孜不倦地耕耘了一生,创作甚丰。本联正是作者勤于读书和写作的形象写照。上联写精鹜八极的创作思维。夏日书房小睡,暴雨骤然而至,雨打窗外芭蕉,淅淅沥沥,声声贯耳,唤醒了作者的诗梦。“诗梦”二字,表明诗人于迷离惝恍的梦境之中,仍驰骋神思,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诗国中遨游,惟妙惟肖地摹写出作者“处若忘,行若遗”,专注于创作,几乎进入忘我的境地。
下联转写闭门攻读的勤学形象。屋内书声琅琅,屋外荷花盛开,夏日清风阵阵吹拂,送来荷塘花香,又把琅琅书声带到荷塘,以此构成暗香浮动,书声不绝的艺术境界。全联以书房主人勤奋创作、攻读的活动为主体,以骤雨、芭蕉、清风、荷花为陪衬,既活画出书房清幽秀美的环境,又突出了作者有恒、专致的治学精神。情景相生,意到境成。 (顾伟列)
题书斋(三)
金声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兵甲定吞吴
此联是明末抗清英雄金声在清兵南下后所作。上联说,打破饭锅,沉没渡船,防务巩固的秦国终于被楚所灭。下联说,卧于柴薪,尝着苦胆,三千越兵一定能吞掉吴国。破釜沉舟,表示决心战斗到底,决不后退。《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百二秦关,形容边防巩固,国力强盛。《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百二,二万人足当诸侯百万人。卧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奋发图强。据《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春秋时越国被吴国打败,相传越王勾践回国后,坐于薪草之上,“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联语笔锋锐利,咄咄逼人,运用项羽破秦,勾践灭吴的历史典故,充分表达了抗清决心和斗志。人们经常引用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屡试不第后写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那副联,上下联各比金声联多出六字,明显是套用金联。不过,据历史记载,项羽占领“百二秦关”是暂时性的,后来项羽军终为刘邦所灭,故“终属楚”的说法不确。 (张君宝)
题书斋(四)
傅山
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
此联表现作者的志节和情趣。不用动词,纯以六组名词成对。
“琴韵”、“书声”反映书斋活动,为上下联的核心,而前四词则分別以周围景物作为烘托。竹雨松风的贞洁更衬出琴韵的高雅,茶烟梧月的朦胧尤显出书声的清朗。全联通过这一系列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将一位志节坚贞,情趣清雅的高士形象,凸现于人们面前。
联语炼字精、对偶工、意境深、韵味雅,耐人吟诵。 (朱迎平)
题书斋(五)
郑燮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此联讲的是艺术创作规律。上联主张以最简炼的笔墨表现最丰富的内容,以少许胜人多许。画兰竹易流于枝蔓,应删繁就简,使如三秋之树,瘦劲秀挺,没有细枝密叶。删繁就简,见严羽《历代诗话》“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下联主张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不可赶浪头,趋风气,必须自辟新路,似二月的花,一花引来百花开,生气勃勃。领异标新,指创造与众不同的新格调。《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阐述艺术规律往往需要许多文字,然而作者巧用成语“删繁就简”,概括了个别规律,用“领异标新”概括了一般规律,言简而意賅,然后用“三秋树”“二月花”两个比喻加以形象化,不但予人以思想启迪,又给人以美感的享受。 (蒋竹荪)
题书斋(六)
梁同书
无事此静坐
有情且赋诗
此联反映了旧时士大夫文人的日常活动。无事时就默然静坐。以少费神气,积蓄精力。《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有情时无妨吟诗作词,以修养德性,陶冶情操。一举一动,无不与养生、治学相关合。用词典雅,情趣超脱。下联一作“有时还读书”,似更自然。 (张 一)
题书斋(七)
金农
奇书手不释
旧友心相知
大凡读书人的心态,一是嗜书如命,二是盼遇知音。清人金农撰写的这副书斋联,可谓深得此意。上联写奇书难得,今得而读之,故不能释手;下联写旧友难遇,今得相晤,故谈心移日.文辞朴实,偶对工整。将手不释卷、喜逢知音、令人神往的境界展现在读者面前。 (朱迎平)
题书斋(八)
陈白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