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分类名联鉴赏辞典 (全本)上辞版-第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堵塾铮冉罚骸白釉唬骸笠餐耍式梢布嫒耍释酥!鼻螅角螅桑儆伞=蛊浣。患嫒耍傅坑辛饺酥蟆>」苁墙惨蛉耸┙痰奈侍猓导噬弦采婕暗搅恕案≡辍庇搿耙蜓敝涞谋缰す叵怠A镆浴暗酱Α倍浴按永础保怀觥案≡辍庇搿耙蜓钡暮蠊康氖瞧鹁渥饔谩! 。ㄖ旎莨

  格言(十九)

  任人须知人,友人须客人,人和事就
  无事不找事,有事不怕事,事在人为

  这副格言联指明对人对事应取的态度。上联写对人。要任用一个人就要对这个人有所了解,与人交友要能宽容,这样才能达到“人和事就”的目的。《资治通鉴.汉纪》云:“举大事者不忌小怨”。下联讲对事。无事不自寻烦恼,有事要勇于承担,应有“事在人为”的气魄。联语明白晓畅,颇能发人深省。上下联反复嵌入“人”、“事”二字构成对仗,可谓别出心裁。  (朱迎平)

  格言(二十)

  每闻善事心先喜
  得见奇书手自抄

  此联尽管也是谈道德修养和读书治学,但与同类对联比较,显得更为平易亲切。上联谈为人之道,并不从立名立节的高处着眼,而是从“闻善心喜”这样为人应有的品性谈起;同样下联谈读书治学,也是从“见奇书手自抄”这样易见易为的日常情事入手。因此本联尽管平平淡淡,却是劝人为善和培养高尚情趣的名言。联语提倡心善手勤,文字通俗易懂,质朴自然。  (朱惠国)

  格言(二十一)

  有客德乃大
  无欺心自宽

  上联语出《书.君陈》,说待人宽容,其德行才算正大,是从正面讲;下联说做人要真诚不欺,其心胸才宽阔,是从反面讲。一有一无,一正一反,自然成对。“德乃大”、“心自宽”则是以宽容、真诚态度立身处世的结果,标志着品德修养的新境界。全联对仗工稳,短小精悍,可作为人们修身律己的座右铭。  (朱迎平)

  格言(二十二)

  择友须求三益
  克己宜守四箴

  上联讲人际关系。交友应该选择三种有益的朋友,即能直言、待人信实、见闻广博的人。三益,《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下联讲自身修养。不要傲慢,不要纵欲,不要自满,不要乐极生悲。四箴,宋人张方平以《礼记.曲礼》中之“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为立身之道,名曰“四箴”。程颐亦以《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四箴。四箴,即四种规戒。此联融合古人择友与律己两种格言为联,言简意赅,可发深省。  (张 一)

  格言(二十三)

  安能尽如人意
  要当无愧我心

  上联以反诘自慰。人生在世,难免有不顺利的时候,岂能时时事事称心如意?求全责备,其结果往往一事无成,于人于己都无益处。下联从正面自勉。凡事临头,当尽力而为,哪怕是只有一分希望,也应用十分努力去争取,即使未能成功,也无愧于心。这副对联采用“欲收先纵”的手法,上联放纵,下联收拢,重心落在事事尽力、心安无愧上面,写出一个深刻道理,反映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俞纪东)

  格言(二十四)

  反观自己难全是
  细论人家未尽非

  常言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语。本联说的正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道理。上联的“反观自己”,指的是以责求他人之心责求自己。一个人若能时时反省观察自己,就有自知之明,发现自身的不足。句中“难”字,用以强调人谁无过,贵在自察。《论语.里仁》:“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贤,贤人;齐,看齐。胡宏《胡子知言.天命》:“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可见,“反观自己”是知过改过的要谛。反之,文过饰非,自恕己过,只能贻误自己上进。下联由上联的责己转到待人。“细论人家”指的是看待别人不能以偏概全,而应充分肯定别人的长处。一个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不断完善自己。韩愈曾在《原毀》中指出:“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责己严,待人宽,察过则改,见善则迁,是古人立身行事之道。本联以浅显的语言,总结了这一修身处世之理,给人以有益的启示。  (顾伟列)

  格言(二十五)

  俯仰不愧天地
  褒贬自有春秋

  这副对联告诫人们:立身行事要刚直坦荡,不可俯仰随俗。上联语本《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意在表明为人之道在于心底无私,廉正自重,坦如砥石。下联提炼范宁《春秋穀梁传序》称誉《春秋》语:“一字之褒,宠逾华衮之赠;片言之贬,辱过市朝之挞。”孔子撰《春秋》,善用曲笔表明自己的爱憎,所以人称一字之中寓褒贬的写法为“春秋笔法”。联系上句看,下句进一步强调了只要端正行为,品行高洁,问心无愧,则是褒是贬,历史自有公论。全联化用古语,构成巧对,匀称凝重,笔力劲健,而音节铿锵,读来尤有敲金振玉之感。  (顾伟列)

  格言(二十六)

  书从疑处翻成悟
  学到穷时自有神

  读书、治学之方,前代学人已多有阐述,此联从“疑”“穷”两字入手,去熟出新,颇有独到之处。上联强调“疑”。朱熹《读书八要.七》:“节节是疑,群疑并出,以至废寝忘食,才是融会贯通”。
  所谓融会贯通就是“悟”。下联突出“穷”字,强调治学须追本溯源,穷极端涯,方可左右逢源、触类旁通,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化境,也即“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句或系从中化出。此联语句朴实自然,不事雕琢,而抑扬顿挫、音节铿锵。其中“翻”、“自”两字,在“疑”和“悟”、“穷”和“神”之间翻转衔联,平中有奇,直处见曲,令人回味。  (朱惠国)

  格言(二十七)

  友如作画须求淡
  文似看山不喜平

  这副对联言交友与作文之道。上联以“作画”状交友。交友求淡,则不为势利所惑,友谊可以长存。《庄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恰如作画,贵淡雅清新,浓墨重彩之作,未必能产生艺术魅力。.下联以“看山”状作文。人们看山,总喜悬崖绝壁,峰回路转。文亦宜跌宕起伏,曲折有致,引人人胜,而忌平直呆板。故言“不喜平”。联中“友”“文”二字均用作动词,即交友、作文,属虚写,而以具体的“作画”、“看山”喻之,以实写虚,形象生动,可以启人联想,颇有新意。此联化用清翁照《与友人寻山诗》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  (施绍文)

  格言(二十八)

  修身岂为名传世
  作事惟思利及人

  此联是集唐代颜真卿《争坐位帖》字而成。“集字联”并非袭用其成句,构思颇不易,在用字方面拘束较大。此联集字,语若己出,毫无拼凑之迹。上联说提高道德修养难道是为了传名于后世?下联说做事总得随时随地考虑他人的利益。修身行事如果排除了个人名利的目的,其品德修养自可达到较高境界。“岂为”,加强了否定意味。“惟思”,加强了肯定意味。用语朴质无华,合乎格言要求。  (甘 桁)

  格言(二十九)

  勤浴无病勤欲病
  学道无忧学盗忧

  上联告诫人们要净洁自处,清心寡欲。勤浴,意为勤沐浴,同时含有不断清除私心杂念之义。勤欲,指放纵情欲。作者认为节制私欲,清净淡泊,才是根本的养生之道。下联中的“学道”是指追求“仁”、“义”的道德实践。中国传统文化倡导“士志于道”,主张个人应该“內省”、“修身”,重义轻利。本联下句即告诫人们要加强修养,守道不移,不可贪婪,贪婪学盗。只能贻害自己。全联论修身制欲之道,意极警策。联中“勤”、“病”、“学”、“忧”四字重出,为同字同义相对,“浴”与“欲”、“道”与“盗”四字则是同音异义相对,经排比成联,读来尤觉笔转意绕,文情跌宕。  (顾伟列)

  格言(三十)

  水惟善下方成海
  山不矜高自极天

  上联从俗语“水往低处流”蜕化而来。“水”之所以能成“海”,以其“惟善下”,做大学问、成大事业者,须不耻下问,广搜博取才能多方汲取教益,有所成就。“惟”、“方”二字指明了必要条件,确切不移。下联从“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蜕化而来,“山”自“极天”,因“不矜”,做大学问成人事业者,当虚怀若谷,谦逊待人。矜,自夸。联句把水、山等无情之物变成有意,启迪人不断进取,不满足于既得成就。取譬喻理,形象生动,开人胸襟。  (施绍文)

  格言(三十一)

  大本领人当时不见有奇异处
  真学问者终身无所谓满足时

  上联言技艺。《老子》说“大巧若拙。”一个杰出的发明家,当他在构思、联想、收集材料、反复实验过程中,往往是平凡琐碎的,但是当量变转为质变,主观思维与客观规律符合时,惊人的奇迹出现了。下联言学问。《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对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永远没有完结的时候。一位大学问家毕生研究的成果。只能是人类知识领域中一个极小的部分,所以永远没有满足之时。联语勉有大志者要甘于寂寞,做旁人所不能做、不愿做的事;有成就者要不矜其才,永远奋进。联语系集《圣教序》字。  (蒋竹荪)

  格言(三十二)

  无求便是安心法
  不饱真为却病方

  出句,人生于世,衣食住行,不能无所需求。所谓无求,应指对财富、物质享受、地位权势等方面,随缘随分,不作非分或分外的追求,做到这一点,自然心安神泰。对句,孔子说:“君子食无求饱。”
  《吕氏春秋》:“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谓五脏之葆。”吃饭不贪食,达七、八成饱即止,不使肠胃有过重负担,做到这一点,可以却病延年。寡欲以安心,节食以却病,确是养生保健妙方。(唐 音)

  格言(三十三)

  贪、嗔、痴,即君子三戒
  戒、定、慧,通圣经五言

  此是养生的座右铭。上联谓,佛教所讲的贪欲、嗔恚、愚痴三毒,就是君子应守的戒色、戒斗、戒得三戒,必须彻底戒除。三毒:《杂译阿含经》云:“能生贪欲、嗔恚、愚痴,常为如斯三毒所缠,不能远离获得解脱。”嗔恚:生气;怒。下联谓,概括佛教全部内容的戒律、禅定、智慧三学,和《大学》所讲的“定”“静”“安”“虑”“得”五个字是息息相通的,应该认真恪守。三学:道安《比丘大戒序》:“世尊立教法有三焉,一者戒律也,二者禅定也,三者智慧也。”圣经五言,《礼记.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作者把佛教、儒教经典中的重要道理糅合一起,劝人从消极和积极方面进行修养,从而有益于身心健康。写法上以单字领起,亦具特色。  (商启予)


  杂题

  题花

  古花已见古人醉
  今花还对今人红

  这是一副寄托着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的对联。古诗中有“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句子,用有情的明月来衬托无常的人事。而此联揭示的则有所不同。古往今来的明月未曾变化,而“花”和“人”则随时代的转移而变异。古花不是今花,它曾见到古人的陶醉,已成历史;今花也非古花,它还只能对今人展示风姿,这是现实。时间不停流逝,生命变幻无常。对联通过写“花”与“人”古今的变化,反衬出作者内心无尽的凄凉和感伤。眼前景与胸中感叹皆脱口而出,一气旋转,有回肠荡气之趣。  (俞纪东)

  题春景

  又是一年芳草绿
  依然十里杏花红

  人类生命之萌生、成长、衰老、死亡递相推移的连续过程,与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推移运行过程十分相似。秋草秋木可以死而复生,四季运行可以周而复始。但是,生命流逝却难以复返。这就引起古往今来人们的深沉感喟。此联表面反映了“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循环不已的自然规律,然在“又是”“依然”的词语中,实隐含着“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的嗟叹。生命是不能年年“依然”的,那么人将何以自处,并积极面对人生呢?联语从自然界变化的感叹中留给人们无穷的思考余地。  (蒋竹荪)

  题春雪

  揉春为酒
  剪雪成诗

  一场春雪,引发了联作者的诗兴,竟将春“揉”为醇酒,把雪“剪”入诗篇,表达了对春雪的赞美和愉悦的情怀。就事理而论,春如何可揉?雪如何能剪?但这种奇思妙想,虽不合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即反“常”而合“道”。再从思路上看,古人常说“春色醉人”,“春似酒杯浓”。既然春能醉人,自然可以想象把春揉而为酒,事实上,人们早已把“春”作为酒的代称。唐司空图《诗品.典雅》“玉壶买春”,买春即买酒。杜甫诗“剪取吴淞半江水”,水可“剪”,“雪”自然也可“剪”。李商隐观赏了雪景,写成《对雪》诗:“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把雪“剪”入诗篇。可见化物质存在为精神产品,古已有之。  (沈树华)

  题冬雪
  叶 瀚

  贫贱何伤,只要把物与民胞安排下去
  精神能固,却须从冰天雪地磨炼过来

  这是蔡元培于五四运动前三个多月的一天,在北京与友人在什刹海赏雪后,手书叶瀚撰句。上联意谓,个人贫贱有何关系,只要把拯救民族危亡的大业推动下去。“物与民胞”,化用宋张载《西铭》:“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句意,谓天下民众都是同胞,世间万物都是同类。下联意谓,要有坚定信念,必须经得起冰天雪地艰难困苦的磨炼和考验。联语反映了“五四”前夕,中国清醒的知识分子不计个人得失,拯救民族危亡的热切愿望以及决心投身革命实践经受考验的豪情壮志。赏雪而不忘“磨炼”意志,胜游而心系“物与民胞”,自是意趣不凡,蔡氏因欣然手书,盖有引为同调之意。  (施绍文)

  题山景

  有雨云生石
  无风叶满山

  联文说山中有雨时,云生于石;无风时,落叶盖满山坡。描写的是山中变幻景色,晴雨咸宜,令人赏心悦目,理趣盎然,寓有运动和静止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有无相生的朴素辩证思想。  (沈树华)

  题江寺
  梁启超

  水殿风来,冷香飞上诗句
  空江月堕,梦魂欲渡苍茫

  此为集词联。由于词的平仄、韵律规则较复杂,句式长短不一,从词中选择字数相等、对仗工稳、平仄协调的成句组联,比集诗联难度为大。近代学者梁启超善作集词联,本联集苏轼《洞仙歌》、姜夔《念奴娇》等词而成。意谓风从水殿吹来,一股清冷的香气被写入了诗句;一弯明月落在空旷的江中,在梦魂中想渡过那旷远迷茫的江水。水殿,五代蜀后主孟昶筑在成都摩诃池上的宫殿。联语委婉细膩,辞藻秀美,文采绮丽,音韵调和,读来别有雅逸之韵味。  (沈树华)

  题茶亭(一)

  野鸟啼风,絮语劝君姑且息
  山花媚日,点头笑客不须忙

  茶亭多设在偏僻的乡村道路上,前不着店,后不沾村.本联用“野鸟”、“山花”描绘茶亭周围景色,以“絮语”、“点头”表达对过路客人的问候。联语对仗工整,动词“啼’和”媚“,”劝“和”笑“,”息“和”忙“等,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  (胡 彬)

  题茶亭(二)

  四大皆空,坐片刻,无分尔我
  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自东西

  茶亭招徕往返行人饮茶,宁静片刻,略坐休息。陌路相逢,各奔东西,这常见之事,联语却”楔“入禅语,将饮茶形象地喻成参禅。你看,喝一杯茶,静心静气,竟能忘却一切,眼无物相,人我皆空。这刹那间的感受岂不与参禅一般。惜世人不忘利禄,片刻已过,又走东西.匆匆营生。然而,这不是说明路就在各人脚下,任君自择么?浅语中显禅理,俗事中喻禅义,可见苦心。  (黄德金)

  题绍兴驻跸岭茶亭

  一掬甘泉,好把清凉浇热客
  两头岭路,须将危险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