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0-第十章财务报告-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等资产      (计提的税费,如资源税)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借方支付税款数)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借方发生额)
        贷:应交税金  VAT以外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其他应交款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各项税费(差额,计算数)
      E、补充一点: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中补价问题:一个基本原则:看补价的对方科目而定。如:
    收到补价方,如果对应的是“应收账款”科目,计入“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支付补价方,对应“存货”、“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对应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所支付的现金”。 如果是以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抵偿债权,在现金流量表中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
    对于支付的相关税费,也比照补价的处理方法。
    4、间接法(仅仅在补充资料中使用此方法)
    补充资料中“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以间接法编制的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间接法是以净利润为出发点,通过对相关项目的调整,计算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其调整方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不涉及现金流量的损益项目±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损益项目±与经营活动相关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项目的变动额。
有关项目内容说明如下:
     ①、“预提费用增加(减:减少)”项目:该项目不包括从财务费用中预提的费用(如预提的借款利息),只填列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中预提的各种费用(如预提的修理费、报刊费)。从财务费用中预提的费用,由于已在“财务费用”项目中作为筹资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调整,所以不能在本项目里重复反映。
     ②、“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减:增加)”项目: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收回的现金大于利润表中所确认的收入,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利润表所确认的收入中有一部分没有收回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这部分收入已经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经营性应收项目应根据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等内容分析填列。
     ③、“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减:减少)”项目: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即经营性应付项目期末余额大于经营性应付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发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计提税费、分配工资福利费等行为时,有一部分没有支付现金,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却通过成本费用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即经营性应收项目期末余额小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期初余额,说明本期支付的现金大于利润表所确认的成本费用,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经营性应付项目应根据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等内容分析填列。
     ④、“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项目:递延税款贷项或借项,在一般情况下会对当期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应纳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贷项,是由于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大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产生的,通过会计分录“借:所得税,贷:递延税款,应交税金”,不难看出所得税费用大于应交税金的差额(递延税款贷项)并不会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已经扣除,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加回。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产生的递延税款借项,是由于计入当期所得税费用的金额小于当期应交所得税而产生的,通过会计分录“借:所得税,递延税款,贷:应交税金”,不难看出所得税费用小于应交税金的差额(递延税款借项)已经发生现金流出,但在计算净利润时没有包括在内,所以在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应当扣除。 具体说,就是:
    (1)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项目
    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本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记入当期的利润表中的“损益类”项目。但实际上并未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当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时,应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若恢复以前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应从净利润中将其扣除。
    (2)固定资产折旧
    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有的计入管理费用等期间费用,有的计入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部分已列入了利润表,计入制造费用部分则可能通过销售成本列入利润表,也可能形成企业的存货。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当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包含在存货中时,虽然未影响净利润,但是增加了存货,这里也将其加回,然后在“存货的减少(减:增加)项目中再将其相同净额扣除,形成自动平衡。
    (3)无形资产摊销
    无形资产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使本期净利润减少,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4)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时,计入了管理费用或制造费用等。本项目的确定原理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相同,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将其全部加回。
    (5)待摊费用的减少(减:增加)
    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减变化,待摊费用减少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待摊费用增加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待摊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由在建工程转入的待摊费用等。
    (6)预提费用的增加(减:减少)
    本项目反映由于经营活动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减变化,预提费用增加一般会增加费用,减少净利润,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预提费用减少一般会减少现金或存货等,应从净利润中扣除。但由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业务影响的预提费用的增加或减少业务,则不应考虑,如预提短期借款利息等。
    (7)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失(减:收益)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业务,不会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增减变化,若导致净利润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不一致,一定是这种业务影响了净利润。因此,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回或扣除。
    (8)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计入了营业外支出,使净利润减少,但这部分损失并没有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以应在调节净利润时加回。固定资产的盘盈和盘亏的处置,也会影响净利润,也应在净利润基础上加回。
    (9)财务费用
    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可以分别归属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属于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若既影响净利润又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则不需进行调整;若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业务,应通过调整经营性项目本身完成,如应收票据贴现业务,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项目完成。对属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产生的财务费用,只影响净利润,但不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也就是说,与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应全额考虑,与经营活动有关的财务费用不予考虑。
    (10)投资损失(减:收益)
    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活动所引起的,与经营活动无关。也就是说,该项目影响净利润的变化但不会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若为投资收益,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若为投资损失,调节净利润时应加回。本项目不考虑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影响的净利润。
    (11)递延税款贷项(减:借项)
    递延税款科目主要是核算由于时间性差异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影响所得税的金额,以及以后各期转回的金额。由于实际交纳所得税是按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递延税款只是对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调整,并没有发生实际的现金流入或流出,但在利润表上已列入了所得税费用,所以应当调节净利润。在调节净利润时,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借方增加或贷方减少,应调减净利润;若年末、年初递延税款科目的余额的差额为贷方增加或借方减少,应调增净利润。但递延税款的发生额若与“所得税”科目或“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无关的,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例如接受实物捐赠反映的递延税款。
    (12)存货的减少(减:增加) 
    存货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存货增加,说明现金减少或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存货减少,说明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存货的增加数,或加上存货的减少数。在存在赊购的情况下,还应通过调整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来反映赊购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若存货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对外投资减少的存货,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存货等业务。
    (13)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减:增加)
    经营性应收项目主要是指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和其他应收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收的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说明收入增加,净利润增加;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增加。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减去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数,或加上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收到客户以固定资产抵债业务减少的应收账款等业务。
    (14)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减:减少)
    经营性应付项目主要是指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付款中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部分(包括应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等。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一般属于经营活动。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说明存货增加,最终导致销售成本增加,净利润减少。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说明现金减少。所以在调节净利润时,应加上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数,或减去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减少数,若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不属于经营活动,则不能对其进行调整,如债务重组业务中以固定资产抵债减少的应付账款等业务。 

    四、报表附注
    1、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事项的说明
    2、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说明
   ①、应披露的会计政策主要包括:收入的确认、存货期末计价、投资期末计价、固定资产期末计价、无形资产期末计价、所得税的核算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的处理方法等。
   ②、在会计报表附注中需披露会计估计的程序及方法,如计提坏账准备的比例,计提有关资产减值准备的方法等
    3、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的说明(结合18章《变更》)
   ①、重要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②、重要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
   ③、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④、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
   ⑤、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
   ⑥、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
   ⑦、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
   ⑧、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金额
    4、或有事项的说明(结合14章《或有事项》)
   ①、或有负债的类型及其影响,包括
    A、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形成的或有负债;
    B、未决诉讼、仲裁形成的或有负债;
       C、为其他单位提供债务担保形成的或有负债;
    D、其他或有负债(不包括极小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或有负债);
    E、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
    F、或有负债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②、如果或有资产很可能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则应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计其产生的财务影响。
    5、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详见19章《日后事项》)
   ①、非调整事项内容,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包括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对一个企业的巨额投资、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等)
   ②、如无法作出估计,应说明其原因
    6、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详见20章《关联方》)
   ①、存在控制关系,关联方如为企业,不论有无交易,应披露:
     A、企业性质或类型、名称、法定代表人、注册地、注册资本及其变化;
     B、企业的主营业务
     C、所持股份或权益及其变化。
   ②、发生交易,应说明关联方关系的性质、交易类型及其交易要素。交易要素包括:
     A、交易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B、未结算项目的金额或相应比例
     C、定价政策(包括没有金额或只有象征性金额的交易)
   ③、关联方交易应分别关联方及其交易类型予以说明,类型相同的关联方交易,在不影响报表使用者正确理解情况下可以合并说明。
    ④、关联方交易价格的确定如果高于或低于一般交易价格的,应说明其价格的公允性
    7、重要资产的转让或出售的说明,如企业本期转让子公司情况,以及转让价款、所得收益等
    8、企业合并、分立
    9、会计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包括应收款项及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存货项目、投资项目、固定资产项目4类。
    10、收入
    说明当期确认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利息、使用费、分期收款等各项收入的金额。
    11、其他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的事项。
 
老土制作
一杯好茶,一本好书,一个安静的夜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