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⒏惺芤磺幸选⑽尴怖帧⒊晌洹⒔鲆挪泻 !�
十九
诸比丘!对之作如何思惟耶?漏尽比丘亦为福行耶?或为非福行,或为不动行耶?”“大德!无此事。”
二十
“又,凡无行时,由行之灭、亦施设识耶?”“大德!无此事。”
二一
“又,凡无识时,由识之灭、亦施设名色耶?”“大德!无此事。”
二二
“又,凡无名色时,由名色之灭、亦施设六处耶?”“大德!无此事。”
二三
“又,凡无六处时,由六处之灭、亦施设触耶?”“大德!照此事。”
二四
“又,凡无触时,由触之灭、亦施设受耶?”“大德!照此事。”
二五
“又,凡无受时,亦施设爱耶?”“大德!无此事。”
二六
“又,凡无爱时,由爱之灭、亦施设取耶?”“大德!照此事。”
二七
“又,凡无取时,由取之灭、亦施设有耶?”“大德!无此事。”
二八
“又,凡无有时,由有之灭、亦施设生耶?”“大德!无此事。”
二九
“又,凡无生时,由生之灭、亦施设老死耶?”“大德!无此事。”
三十
“善哉!善哉!诸比丘!如是,诸比丘!此为非异者。诸比丘!信我,信赖我,可离惑、离疑,此为苦之终。”
'五二' 第二 取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然烧十载薪、或二十载薪、三十载薪、四十载薪,其时,有人适时投以干草,投以干牛粪,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聚将长时久燃。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由取灭,则有有灭。由有灭,则有生灭,由生灭,则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大火聚,将燃烧十载薪、或二十、三十、或四十载之薪。其时,有人适时不投以干草,不投以干牛粪,不投以干薪。诸比丘!依如是,则彼大火火聚前薪烧尽,因未加他者,而应熄灭。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三' 第三 结(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彼时,有人适时注油,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油灯则得长久燃烧。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乃此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油灯,乃依油与炷而得燃,其时,有人不适时注油,不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消灭。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四' 第四 结(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油与炷,彼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适时注以油,注意其炷,诸比丘!因如是,油灯得燃烧长久。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油与炷,油灯依之得燃烧。其时,有人未适时注油,未注意其炷,诸比丘!如是,彼油灯之余燃料烧尽,因未另加他者而熄灭。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也。”
'五五' 第五 大树(之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由取灭,则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而更于周围掘挖穴,于周围挖穴,乃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为圆木更截圆木作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干燥后以火烧之,火烧成灰,成灰被大风筛吹,或流入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六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六' 第六 大树(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三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四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流于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大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五
诸比丘!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七' 第七 幼树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有人适时松缓其根,适时与粪,适时与水。诸比丘!如是彼幼树因此得增长、茂盛、增展。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则爱增上。缘爱而有取……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则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有幼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由截根更于周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截其树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作成粗朵,粗朵置于日与风下干燥,以火燃烧,以火烧之成灰,灰被风筛吹,或流于河之奔流。诸比丘!如是,彼幼树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截株,不能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则爱灭。由爱灭乃有取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五八' 第八 名色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缘名色有六处……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诸比丘!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名色之显现……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而有六处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成未来不生者。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名色之显现。由名色灭,乃有六处灭……如是,乃此全苦蕴之灭。”
'五九' 第九 识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三
诸比丘!譬如有大树,其根向下……
四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61味观者,有识之显现。缘识而有名色……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五
诸比丘!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
诸比丘!譬如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未来不生者。
七
诸比丘!同此,于所结之法,住患观者,无识之显现,由识灭而有名色灭……
八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六0' 第十 因
一
'尔时,世尊'住拘楼国之都色剑磨瑟昙。
二
尔时,尊者阿难,诣世尊座前,诣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
三
至于一面之阿难,白世尊言:“大德!是稀有,大德!是未曾有。大德!此缘起所见甚深而且深远,然我观见,如明明白白者。”
四
“阿难!勿作是言。阿难!勿作是言。阿难!此缘起所见甚深而且深远。阿难!因未证此法,由于不知,如是,此如縺索之众生,被肿物所覆之众生,如文若草、灯心草之有情,不脱苦处、恶趣、无乐处之轮回。
五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于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缘有而有生、缘生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六
阿难!譬如大树,其根向下伸展,使一切之地味、水味上升。阿难!如是,彼大树因此得长时久住。
七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味观者,增长于爱。缘爱而有取,缘取而有有…… 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八
阿难!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受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有有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九
阿难!譬如有大树,彼时有人取来锹与笼,彼截其树根,更于截根之周围挖穴,挖穴将小根、须根、亦予根除。彼将其树截成圆木,圆木作成木片、木片再作成粗朵,粗朵以风日使干燥,风日干燥后,以火燃烧,以火烧成灰,在彼大风筛吹,或流入河之奔流。阿难!如是,彼大树为被截根者。如多罗树之被截株者,无再生,成为未来不生者。
十
阿难!同此,于所取之法,住患观者,是爱灭。由爱灭而有取灭,由取灭而有有灭,由有灭而有生灭,由生灭而有老死、愁、悲、苦、忧、恼之灭。如是,此乃全苦蕴之灭。”
此颂曰:
思量取二结 所谓二大树
幼树于第七 名色以及识
因及此等十
第七 大品
'六一' 第一 无闻(之一)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此四大所造身,生厌意,厌离而
欲解脱。
三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身,可见为增、灭、取、舍者。然则无闻之凡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四
诸比丘!称此是心、是意或是识者,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无闻之凡夫,长夜着于有我所,取着于“此是我所,此是我,此乃我之自我。”然则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六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为“我”,较以心为我,是尚可。
七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现住于一年、住于二年、住于三年、住于四年、住于五年、住于十年、住于二十年、住于三十年、住于四十年、住于五
十年、住于百年、或住于更长年。诸比丘!然称此为心、意、识者,则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八
诸比丘!譬如弥猴徘徊森林中纵放一枝,又另捉一枝。诸比丘!同此,称此是心、意、识者,亦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九
诸比丘!是以多闻之圣弟子,对缘起当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即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如是,此乃全苦蕴之集。
十
由无明之无余,离贪、灭而有行灭,由行灭而有识灭……如是,此乃全苦蕴
之灭。
十一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于色生厌意,于受亦生厌意,于想亦生厌意,于行亦生厌意,于识亦生厌意。生厌意故厌离,离贪故解脱。于解脱得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六二' 第二 无闻(之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此四大所造之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三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可见为增、灭、取、舍。然则无闻之凡夫生厌意、厌离而欲解脱。
四
诸比丘!称此是心、意、识者、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于长夜着于:“此是我所,”取着于“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之自我。”然则无闻之凡夫,不能生厌意,不能厌离,不能解脱。
六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以此四大所造之身为我,较以心为我尚可。
七
所以者何?诸比丘!此四大所造之身,现住于一年、住于二年、住于三年:四年……五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住于百年、或住于更长年。诸比丘!然称此是心、意、识者,则日夜转变异生、异灭。
八
诸比丘!是以多闻之圣弟子,对缘起当善思惟:彼有故此有,彼生故此生,彼无故此无,彼灭故此灭。
九
诸比丘!缘乐所受之触生乐受,由其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乐所受之触所生之乐受灭,而止息。
十
诸比丘!缘苦所受之触生苦受,由其苦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苦所受之触所生之苦受灭,而止息。
十一
诸比丘!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生不苦不乐受。由其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所生不苦不乐灭,而止息。
十二
诸比丘!譬如二木相磨,和合生烟、生火。其二木离散者,则由其所生之烟灭,而止息。
十三
诸比丘!同此,缘乐受之触生乐受,由其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乐所受之触所生乐受灭,而止息。
十四
缘苦所受之触……
十五
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生不苦不乐受。由其不苦不乐所受之触灭,由其所生之感,缘不苦不乐所受之触所生不苦不乐受灭,而止息。
十六
诸比丘!如是多闻之圣弟子,于触生厌意,于受生厌意,于想、于识生厌意。生厌意故厌离,离贪故解脱,于解脱生解脱之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更不再生。”
'六三' 第三 子肉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
二
'尔时,世尊曰:'“诸比丘!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有此等之四
食。
三
四食者何耶?粗或细之搏食、二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是。诸比丘!此等之四食为有情或众生之住、求再生、为资益。
四
诸比丘!应知如何是搏食耶?
五
诸比丘!譬如有夫妇二人,持少量之粮食,行于旷野之道。彼等夫妇爱念者唯有一子。
六
诸比丘!彼时夫妇二人来旷野时,少量之粮食乏尽、旷野尚余未竟之旅。
七
诸比丘!葬氶彼夫妇二人作如是思念:“我等少量之粮食尽,而此旷野之旅尚余未竟,我等宁杀此爱念之子,作成65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以完成此旷野之残旅。勿令三人皆死。”
八
诸比丘!彼时彼夫妇二人,杀其爱念之子,作成干肉片与多汁肉片,食子之肉完成此旷野之残旅,彼等食子之肉,捶胸曰:“吾子于何处耶?吾一子于何处耶?”
九
诸比丘!汝等对其如何思惟耶?彼等为嬉戏而食欤?或为爱乐而食欤?或为嗜 美而食欤?或为肥满而食欤?”“大德,皆非然。”
十
“诸比丘!彼等为行旷野而欲食子肉耶?”“大德!唯然。”
十一
“诸比丘!同此,我谓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