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7_新唐书-第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怠J迥晗模怠

  宝历元年秋,荆南、淮南、浙西、江西、湖南及宣、襄、鄂等州旱。

  太和元年夏,京畿、河中、同州旱。六年,河东、河南、关辅旱。七年秋,大旱。八年夏,江淮及陕、华等州旱。九年秋,京兆、河南、河中、陕华同等州旱。

  开成二年春、夏,旱。四年夏,旱,浙东尤甚。

  会昌五年春,旱。六年春,不雨;冬,又不雨,至明年二月。

  大中四年,大旱。

  咸通二年秋,淮南、河南不雨,至于明年六月。九年,江淮旱。十年夏,旱。十一年夏,旱。

  广明元年春、夏,大旱。

  中和四年,江南大旱,饥,人相食。

  景福二年秋,大旱。

  光化三年冬,京师旱,至于四年春。

  ○诗妖

  窦建德未败时,有谣曰:「豆入牛口,势不得久。」

  贞观十四年,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伐高昌。先是其国中有童谣曰;「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照霜雪,回首自消灭。」

  永徽后,民歌《武媚娘曲》。

  调露初,京城民谣有「侧堂堂,桡堂堂」之言。太常丞李嗣真曰:「侧者,不正;桡者,不安。自隋以来,乐府有《堂堂曲》,再言堂者,唐再受命之象。」

  永淳元年七月,东都大雨,人多殍殕。先是童谣曰:「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

  高宗自调露中欲封嵩山,属突厥叛而止;后又欲封,以吐蕃入寇遂停。时童谣曰:「嵩山凡几层,不畏登不得,但恐不得登,三度徵兵马,傍道打腾腾。」

  永徽末,里歌有《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乐。

  龙朔中,时人饮酒令曰;「子母相去离,连台拗倒。」俗谓杯盘为子母,又名盘为台。又里歌有《突厥盐》。

  永淳后,民歌曰:「杨柳杨柳漫头驼。」

  垂拱后,东都有《契苾儿歌》,皆淫艳之词。契苾,张易之小字也。

  如意初,里歌曰:「黄麞黄麞草里藏,弯弓射尔伤。」其后,王孝杰败于黄麞谷。

  神龙以后,民谣曰:「山南乌鹊窠,山北金骆驼,镰柯不凿孔,斧子不施柯。」山南,唐也,乌鹊窠者,人居寡也;山北,胡也,金骆驼者,虏获而重载也。安乐公主于洺州造安乐寺,童谣曰:「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

  景龙中,民谣曰:「黄牸犊子挽纼断,两足踏地奚断,城南黄牸犊子韦。」又有《阿纬娘歌》。时又谣曰:「可怜圣善寺,身著绿毛衣,牵来河里饮,踏杀鲤鱼儿。」

  玄宗在潞州,有童谣曰;「羊头山北作朝堂。」

  天宝中,有术士李遐周于玄都观院庑间为诗曰:「燕市人皆去,函关马不归,人逢山下鬼,环上系罗衣。」而人皆不悟,近诗妖也。又禄山未反时,童谣曰;「燕燕飞上天,天上女儿铺白氈,氈上有千钱。」时幽州又有谣曰:「旧来夸戴竿,今日不堪看,但看五月里,清水河边见契丹。」

  德宗时,或为诗曰;「此水连泾水,双眸血满川,青牛逐硃虎,方号太平年。」近诗妖也。硃泚未败前两月,有童谣曰:「一只箸,两头硃,五六月,化为且。」

  元和初,童谣曰;「打麦打麦三三三。」乃转身曰:「舞了也。」

  大中末,京师小儿叠布渍水纽之向日,谓之曰「拔晕」。

  咸通七年,童谣曰:「草青青,被严霜,鹊始后,看颠狂。」十四年,咸都童谣曰;「咸通癸巳,出无所之,蛇去马来,道路稍开,头无片瓦,地有残灰。」是岁,岁阴在巳,明年在午。巳,蛇也;午,马也。

  僖宗时,童谣曰:「金色虾蟆争努眼,翻却曹州天下反。」

  乾符六年,童谣曰;「八月无霜寒草青,将军骑马出空城,汉家天子西巡狩,犹向江东更索兵。」

  中和初,童谣曰:「黄巢走,泰山东,死在翁家翁。」

  ○讹言

  贞观十七年七月,民讹言官遣枨枨杀人,以祭天狗,云:其来也,身衣狗皮,铁爪,每于暗中取人心肝而去。于是更相震怖,每夜惊扰,皆引弓敛自防,无兵器者剡竹为之,郊外不敢独行。太宗恶之,令通夜开诸坊门,宣旨慰谕,月余乃止。

  武后时,民饮酒讴歌,曲终而不尽者,谓之「族盐」。

  开元二十七年十月,改作东都明堂,讹言官取小儿埋明堂下,以为厌胜。村野儿童藏于山谷,都城骚然,或言兵至。玄宗恶之,遣使尉谕,久之乃止。

  天宝三载二月辛亥,有星如月,坠于东南,坠后有声,京师讹言官遣枨枨捕人,取肝以祭天狗,人颇恐惧,畿内尤甚,遣使安谕之,与贞观十七年占同。

  天宝后,诗人多为忧苦流寓之思,及寄兴于江湖僧寺,而乐曲亦多以边地为名,有《伊州》、《甘州》、《凉州》等,至其曲遍繁声,皆谓之「入破」。又有《胡旋舞》,本出康居,以旋转便捷为巧,时又尚之。破者,盖破碎云。

  建中三年秋,江淮讹言有毛人食其心,人情大恐。硃泚既僭号,名其旧第曰潜龙宫,移内府珍货以实之。占者以为,《易》称「潜龙勿用」,此败祥也。

  大和九年,京师讹言郑注为上合金丹,生取小儿心肝,密旨捕小儿无算。往往阴相告曰:「某处失几儿矣。」方士言金丹可致神仙,盖诞妄不经之语,或信而服之,则发热多死,如有所戒云。小儿,无辜者,取其心肝,将有杀戮象。

  刘从谏未死时,潞州有狂人折腰于市曰;「石雄七千人至矣。」从谏捕斩之。

  咸通十四年秋,成都讹言有犭夷母鬼夜入人家,民皆恐,夜则聚坐。或曰某家见鬼,眼晃然如灯焰,民益惧。

  黄巢未入京师时,都人以黄米及黑豆屑蒸食之,为之「黄贼打黑贼」。僖宗时,里巷斗者激怒,言:「任见右厢天子。」

  毛虫之孽。

  永徽中,河源军有狼三,昼入军门,射之,毙。

  永淳中,岚、胜州兔害稼,千万为群,食苗尽,兔亦不复见。

  开元三年,有熊昼入扬州城。

  乾元二年十月,诏百官上勤政楼观安西兵赴陕州,有狐出于楼上,获之。

  大历四年八月己卯,虎入京师长寿坊宰臣元载家庙,射杀之。虎,西方之属,威猛吞噬,刑戮之象。六年八月丁丑,获白兔于太极殿之内廊。占曰;「国有忧。白,丧祥也。」

  建中三年九月己亥夜,虎入宣阳里,伤人二,诘朝获之。

  贞元二年二月乙丑,有野鹿至于含元殿前,获之;壬申,又有鹿至于含元殿前,获之。占曰:「有大丧。」四年三月癸亥,有鹿至京师西市门,获之。

  开成四年四月,有麞出于太庙,获之。

  ○犬祸

  武德三年,突厥处罗可汗将入冠,夜闻犬群嗥而不见犬。

  武后初,酷吏丘神勣家狗生子皆无首,当项有孔如口,昼夜鸣吠,俄失所在。

  神功元年,安国献两首犬。首多者,上不一也。

  天宝十一载,李林甫晨起盥饰将朝,取书囊视之,中有物如鼠,跃于地即变为狗,壮大雄目,张牙视林甫,林甫射之,中,杀然有声,随箭没。

  贞元七年,赵州柏乡民李崇贞家黄犬乳犊。

  会昌三年,定州深泽令家狗生角。

  大中初,狗生角。京房曰:「执正失将害之应。」又曰:「君子危陷,则狗生角。」

  咸通中,会稽有狗生而不能吠,击之无声。狗职吠以守御,其不能者,象镇守者不能御寇之兆。

  成汭为荆南节度使,城中犬皆夜吠,日者向隐以为城郭将丘墟。

  中和二年秋,丹徒狗与彘交。占曰;「诸侯有谋害国者。」

  ○白眚白祥

  调露元年十一月壬午,秦州神亭治北雾开如日初耀,有白鹿、白狼见。近白祥也。

  神龙二年四月己亥,雨毛于越州之鄮县。占曰:「邪人进,贤人遁。」

  大历二年七月甲戌日入时,有白气亘天。九月戊午夜,白雾起西北,亘天。五年五月甲申,西北有白气亘天。

  贞元二十年九月庚辰甲夜,有白气八,东西际天。

  大和三年八月,西方有白气如柱。七年十月己酉,西方又有白气如柱者三。

  光启二年四月,有白气头黑如发,自东南入于扬州灭。

  光化二年三月乙巳,日中有白气亘天,自西南贯于东北。

  天复元年八月己亥,西方有白云如履底,中出白气如匹练,长五丈,上冲天,分为三彗,头下垂。占曰:「天下有兵。白者,战祥也。」

  ○木沴金

  神龙中,东都白马寺铁像头无故自落于殿门外。

  天宝五载四月,宰臣李适之常列鼎具膳羞,中夜,鼎跃出相斗不解,鼎耳及足皆折。

 





新唐书卷四十

志第二十六  五行三

  《五行传》曰:「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谓水失其性,百川逆溢,坏乡邑,溺人民而为灾也。又曰:「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常寒,厥极贫。时则有鼓妖,时则有豕祸,时则有耳痾,时则有雷电、霜、雪、雨、雹、黑眚黑祥,惟火沴水。」

  △水不润下

  贞观三年秋,贝、谯、郓、泗、沂、徐、豪、苏、陇九州水。水,太阴之气也。若臣道颛,女谒行,夷狄强,小人道长,严刑以逞,下民不堪其忧,则阴类胜,其气应而水至;其谪见于天,月及辰星与列星之司水者为之变,若七曜循中道之北,皆水祥也。四年秋,许、戴、集三州水。七年八月,山东、河南州四十大水。八年七月,山东、江淮大水。十年,关东及淮海旁州二十八大水。十一年七月癸未,黄气际天,大雨,谷水溢,入洛阳宫,深四尺,坏左掖门,毁官寺十九;洛水漂六百余家。九月丁亥,河溢,坏陕州之河北县及太原仓,毁河阳中氵单。十六年秋,徐、戴二州大水。十八年秋,谷、襄、豫、荆、徐、梓、忠、绵、宋、亳十州大水。十九年秋,泌、易二州水,害稼。二十一年八月,河北大水,泉州海溢,驩州水。二十二年夏,泸、越、徐、交、渝等州水。

  永徽元年六月,新丰、渭南大雨,零口山水暴出,漂庐舍;宣、歙、饶、常等州大雨,水,溺死者数百人。秋,齐、定等州十六水。二年秋,汴、定、濮、亳等州水。四年,杭、夔、果、忠等州水。五年五月丁丑夜,大雨,麟游县山水冲万年宫玄武门,入寝殿,卫士有溺死者。六月河北大水,滹沱溢,损五千余家。六年六月,商州大水。秋,冀、沂、密、兗、滑、汴、郑、婺等州水,害稼;洛州大水,毁天津桥。十月,齐州河溢。

  显庆元年七月,宣州泾县山水暴出,平地四丈,溺死者二千余人。九月,括州暴风雨,海水溢,坏安固、永嘉二县。四年七月,连州山水暴出,漂七百余家。

  麟德二年六月,鄜州大水,坏居人庐舍。

  总章二年六月,括州大风雨,海溢,坏永嘉、安固二县,溺死者九千七十人;冀州大雨,水平地深一丈,坏民居万家。

  咸亨元年五月丙戌,大雨,山水溢,溺死五千余人。二年八月,徐州山水漂百余家。四年七月,婺州大雨,山水暴涨,溺死五千余人。

  上元三年八月,青州大风,海溢,漂居人五千余家;齐、淄等七州大水。

  永隆元年九月,河南、河北大水,溺死者甚众。二年八月,河南、河北大水,坏民居十万余家。

  永淳元年五月丙午,东都连日澍雨;乙卯,洛水溢,坏天津桥及中桥,漂居民千余家。六月乙亥,京师大雨,水平地深数尺。秋,山东大雨,水,大饥。二年七月己巳,河溢,坏河阳桥。八月,恒州滹沱河及山水暴溢,害稼。

  文明元年七月,温州大水,漂千余家;括州溪水暴涨,溺死百余人。

  如意元年四月,洛水溢,坏永昌桥,漂居民四百余家。七月,洛水溢,漂居民五千余家。八月,河溢,坏河阳县。

  长寿二年五月,棣州河溢,坏居民二千余家。是岁,河阳州十一水。

  万岁通天元年八月,徐州大水,害稼。

  神功元年三月,括州水,坏民居七百余家。是岁,河南州十九,水。

  圣历二年七月丙辰,神都大雨,洛水坏天津桥。秋,水溢怀州,漂千余家。三年三月辛亥,鸿州水,漂千余家,溺死四百余人。

  久视元年十月,洛州水。

  长安三年六月,宁州大雨,水,漂二千余家,溺死千余人。四年八月,瀛州水,坏民居数千家。

  神龙元年四月,雍州同官县大雨,水,漂民居五百余家。六月,河北州十七大水。七月甲辰,洛水溢,坏民居二千余家。二年四月辛丑,洛水坏天津桥,溺死数百人。八月,魏州水。

  景龙三年七月,澧水溢,害稼。九月,密州水,坏民居数百家。

  开元三年,河南、河北水。四年七月丁酉,洛水溢,沉舟数百艘。五年六月甲申,瀍水溢,溺死者千余人;巩县大水,坏城邑,损民居数百家;河南水,害稼。八年夏,契丹寇营州,发关中卒援之,宿渑池之缺门,营谷水上,夜半,山水暴至,万余人皆溺死。六月庚寅夜,谷、洛溢,入西上阳宫,宫人死者十七八,畿内诸县田稼庐舍荡尽,掌闲卫兵溺死千余人,京师兴道坊一夕陷为池,居民五百余家皆没不见。是年,邓州三鸦口大水塞谷,或见二小儿以水相沃,须臾,有蛇大十围,张口仰天,人或斫射之,俄而暴雷雨,漂溺数百家。十年五月辛酉,伊水溢,毁东都城东南隅,平地深六尺;河南许、仙、豫、陈、汝、唐、邓等州大水,害稼,漂没民居,溺死者甚众。六月,博州,棣州河决。十二年六月,豫州大水。八月,兗州大水。十四年秋,天下州五十,水,河南、河北尤甚,河及支川皆溢,怀、卫、郑、滑、汴、濮人或巢或舟以居,死者千计;润州大风自东北,海涛没瓜步。十五年五月,晋州大水。七月,邓州大水,溺死数千人;洛水溢,入鄜城,平地丈余,死者无算,坏同州城市及冯翊县,漂居民二千余家。八月,涧、谷溢,毁渑池县。是秋,天下州六十三大水,害稼及居人庐舍,河北尤甚。十七年八月丙寅,越州大水,坏州县城,十八年六月壬午,东都瀍水溺扬、楚等州租船,洛水坏天津、永济二桥及民居千余家。十九年秋,河南水,害稼。二十年秋,宋、滑、兗、郓等州大水。二十二年秋,关辅、河南州十余水,害稼。二十七年三月,澧、袁、江等州水。二十八年十月,河南郡十三水。二十九年七月,伊、洛及支川皆溢,害稼,毁天津桥及东西漕、上阳宫仗舍,溺死千余人。是秋,河南、河北郡二十四水,害稼。

  天宝四载九月,河南、淮阳、睢阳、谯四郡水。十载,广陵大风驾海潮,沈江口船数千艘。十三载九月,东都瀍、洛溢,坏十九坊。

  广德元年九月,大雨,水平地数尺,时吐蕃寇京畿,以水自溃去。二年五月,东都大雨,洛水溢,漂二十余坊;河南诸州水。

  大历元年七月,洛水溢。二年秋,湖南及河东、河南、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州五十五水灾。七年二月,江州江溢。十年七月,杭州海溢。十一年七月戊子,夜澍雨,京师平地水尺余,沟渠涨溢,坏民居千余家。十二年秋,京畿及宋、亳、滑三州大雨水,害稼,河南尤甚,平地深五尺,河溢。

  建中元年,幽、镇、魏、博大雨,易水、滹沱横流,自山而下,转石折树,水高丈余,苗稼荡尽。

  贞元二年六月丁酉,大风雨,京城通衢水深数尺,有溺死者。东都、河南、荆南、淮南江河溢。三年三月,东都、河南、江陵、汴扬等州大水。四年八月,灞水暴溢,杀百余人。八年秋,自江淮及荆、襄、陈、宋至于河朔州四十余大水,害稼,溺死二万余人,漂没城郭庐舍,幽州平地水深二丈,徐、郑、涿、蓟、檀、平等州,皆深丈余。八年六月,淮水溢,平地七尺,没泗州城。十一年十月,朗、蜀二州江溢。十二年四月,福、建二州大水,岚州暴雨,水深二丈。十三年七月,淮水溢于亳州。十八年春,申、光、蔡等州大水。

  永贞元年夏,朗州之熊、武五溪溢。秋,武陵、龙阳二县江水溢,漂万余家。京畿长安等九县山水害稼。

  元和元年夏,荆南及寿、幽、徐等州大水。二年六月,蔡州大雨,水平地深数尺。四年十月丁未,渭南暴水,漂民居二百余家。六年十月,鄜坊、黔中水。七年正月,振武河溢,毁东受降城;五月,饶、抚、虔、吉、信五州暴水,虔州尤甚,平地有深至四丈者。八年五月,陈州、许州大雨,大隗山摧,水流出,溺死者千余人。六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