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真实三国之孔明-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开战。庞统先生被大将张任的部队乱箭射死,并不是象三国演义中所说的在落凤坡什么的地方。刘备一看不妙,急忙发短信叫诸葛亮和张飞赵云来救援。三人的组合真是厉害,有文有武,有打的有出主意的,很快与刘备会合,把刘璋围在了成都。更要命的是,马超这时候也从张鲁处投奔刘备,刘备大喜。刘璋一看,决定投降,左右都劝他说L:“城里有三万精兵,二年的粮草,你和你父亲对老百姓都极为忠厚,大家都愿意与你同死。”刘璋说:“不必了,我这三年与刘备兵连祸结,军民死了很多,怎么能让成都城内的人都死呢。” 
  于是他开城投降,刘备毕竟不是曹操,不仅不暗害他,还送他与家眷到荆州公安城住,私人的财富完全带走。善有善报,刘备的儿子也投降了别人,却也得到了善终。 
  刘璋到了公安城后,过得平淡而安宁。后来,孙权杀了关羽,刘璋又入了孙权的手中,孙权待他更好,封他仍做益州牧,算是替他出了一口气,虽然不是名副其实的益州牧。随即刘璋老病死去,孙权还叫他的儿子担任了吴国的御史中丞。 
  话说刘备终于成功了,于是开始大赏功臣,赏赐最丰厚的是四个人: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其余黄忠,赵云等等也有赏赐。庞统、张松没福气,死得早了,不过刘备给庞统父亲一个轻闲的官当上,他的儿子后来也当上了太守,也算对得起这位凤稚。 
  无疑,诸葛亮是最大的功臣,首先是他提出的战略构想,第二是他和张飞赵云又在实践中实现了他的战略构想。有的网友说诸葛亮短于战略,真是死读史书,不消化。 
  法正这个小人,却是刘备不得不重用重赏的功臣,如果没有他的内应,就只有从荆州硬冲硬打进来了,那恐怕就损失大了。不过对赵云的功劳肯定的不够是令人遗憾的,具体原因不知。史书上载赵云曾劝刘备不要太滥于封赏,应该先着眼于普通百姓的生活,可能是因为当时本来就钱不多,既然赵云有这个革命觉悟,不妨就先委屈他一下好了。 
  为什么说钱不够呢,当时有一位叫刘巴的,一向不佩服刘备,闭门不出,刘备下令将士不得伤害他,亲自去请,刘巴就出来作了刘备的财政部长兼中央银行行长,面对当时刘备滥赏功臣,导致财政赤字惊人的局面,刘巴研究了英国货币供应学派的经典理论,铸造了”当百“的大钱,这才解决了刘大耳朵的燃眉之急。            
五:当大管家的岁月     
  话说刘备这厢正热闹着,那边张鲁就招架不住了。原来曹操早就看上了张道长这一亩三分地了,于是乎,率兵浩浩荡荡就来了,张鲁倒也有自知之明,跟弟弟说不如投降了事,曹操一定会重用我们的。弟弟张卫不乐意,于是张鲁就把军队(教徒)交给了他,结果张卫守在阳平关上,叫曹操一筹莫展,想退兵了,却发生了怪事,当时的野生动物保护法还没有制定出来,可是这梅花鹿还是成群结队,不知怎么回事悠到张卫大营里去了,曹操的一股小部队也晕头转向误闯进张卫大营里去,人鹿结合,张卫莫名其妙,以为是曹操派的鹿先锋,于是大家一声哄,散了!曹操吃了个狗屎运,这**功连打仗都透着一股邪气,不服不行!张鲁倒也忠厚,把粮仓全贴上封条,跑到深山里躲起来了,曹操一看封条,心中喜欢,连忙派人去山上漫野地里喊张鲁出来投降,张鲁一听就乐了,于是乎皆大欢喜。 
  弟弟张卫的儿子叫张盛的,不降曹氏,独自携妻去江西龙虎山修道,这一去可了不得,创造了道教中“龙虎宗”这一大门派,到宋哲宗、徽宗时连皇帝都亲自召见,赐号张天师,到元代更是红火,天师和他领导的龙虎宗渐渐成为江南诸符箓的中心。元代中后期,以它为中心集合江南诸符箓派为一体而组成符箓大派正一道,能与之比肩的只有王重阳牛鼻子创立的全真派,明清政府宗教管理局还就承认这两大派,真是牛。 
  曹操这一仗没什么成绩,以后汉中又丢给了刘大耳朵,不过竟然打出来了一个中国以后最大的道教门派,也算不虚此行。 
  得了汉中,曹操手下的司马懿、刘晔劝他趁刘备这小子在益州还没有站稳脚跟,干脆骑驴过河乘胜追击,把大耳朵彻底灭了算了,老曹想了想,说了一句成语:即得陇,复望蜀。算了,回去吧,他想回家当魏王,于是留下铁哥们夏候渊带着张郃守着汉中,带兵就回去了。 
  而诸葛亮这时候正干着什么呢,据史书上说他忙着制定法律,搞后勤供应,制定五年规划等等杂七杂八的婆婆妈妈的小事,当时成立了以刘备为组长,诸葛亮、法正、刘巴、黄权、李严、伊藉为副组长兼成员的法律制定小组,诸葛亮主张以严为主,法正不理解,问为什么要搞这么严的蜀国刑法暂行条例,诸葛亮说了一大堆理由,听得法孝直头晕眼花,连称YES SIR不已,反正这么烦人的事全推给老诸多好,不用费心,费力,省下时间就是享受兼找人报仇了。 
  刘备刚安定下益州,知道必须重用当地人以拢挌人心,于是乎对法正、李严、彭羕、黄权好得不得了,法正更是位置在孔明之上,当然这是和孔明半夜里偷偷互发短信商量好的事。法正把以前曾经看不起他的、得罪过他的、骂过他的、不理他的、反正是不顺眼的通通收拾,通杀,那叫一个痛快,爽! 
  人们知道刘备特庞着法正,不敢去刘备那告状,就跑到诸葛亮家里大诉其事,孔明自然坚持立场,和稀泥,大意是劝,各位看在法正帮了主公的大忙的面子上,别跟他一般见识就是了。 
  随着曹操从汉中回家,刘备就瞄上了这块肥肉,于是商量了一下,刘备决定亲自出马。你还别说,刘备在得四川后,经常好亲自带兵出去打仗,把家里一大摊子全扔给诸葛亮去收拾,他也知道在家管这些婆婆妈妈的事让人烦心,出去打仗多爽,弄不好还能碰上两MM,再说要是带着诸葛亮出去,家里这一摊真没有放心的人,交给法正那还不把家里搅和得跟鳖翻潭一样。 
  于是乎,刘备带着张飞、黄忠、法正出发了,诸葛亮在成都负责弄粮食给养,也就是诸葛亮人脾气好,叫干什么干什么,你想蜀道那么难,当个后勤部长真不如在前线痛快,诸葛亮的养子乔就是累死在运粮路上的,后来诸葛亮在前线,叫李严搞后勤,李严闹情绪,搞小动作,结果大家都知道,提前退休,儿子接班了,在家还想着诸葛亮手头一缺人就再叫自已奉献余热,运气不好,孔明死得早,叫李严也泄气病死了。 
  其实,曹操是颇看不起刘备的,留下替他坐过监狱的夏候渊就放心地回去了,加了九锡,搞了什么带刀上殿,不用磕头之类无聊的玩意,又开了几次团拜会,把政治思想工作抓紧补了补。正自我感觉良好,坏事就来了,汉中失守。 
  原来这一仗,先是张飞与张郃相持了二个月,终于把张郃给磨败了,张飞违反党组织的规定,擅自在山崖上留下自已的题字,书法史上称八蒙山铭,:“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这就是著名的《张飞立马铭》。现今这个铭文现在只能找到清代光绪年间的一个拓本。据清末胡升猷的题识称:“桓侯立马勒铭,相传以矛鍮石作家,在四川渠县石壁。今壁裂字毁。光绪七年六月,检家藏拓本,重钩上石。”) 
  于是曹操急忙加派人手,挡住了张飞的攻势,亲自带兵赶来。不过没等他来到,黄忠到老又灿烂了一把,竟然斩了夏候妙才,也连带把自已的名字留到了京剧名段之中,以致不朽。 
  接下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刘备得了汉中后,耍起了无赖(与后来的司马懿一个模子),任你百般挑战,俺就是不理你。曹操又气又没办法,传说还被狙击手魏延射掉门牙二个,很长时间磕不成瓜子,为了发泄,宰了扬修小倒霉蛋,随后退兵了事,但老曹是不认输的,他说,这都是由于刘备身边有个法正,不然十双大耳朵我也给他割下来了。 
  刘备这一战大获全胜,不免得意洋洋,导致以后信心过度膨胀,非要自已带兵伐吴,导致兵败身死。 
  通过这一仗还发现了魏延,于是乎直接破格提拨,让魏延镇守汉中,任命之前单独谈话时候刘备问魏延,如果曹操派大兵来入侵怎么办?魏延说:“我为大王抵挡之。”刘备又问:“那他要是派十万兵来呢?”魏延不假思索:“我为大王消灭之。”刘备一听高兴得大耳朵都软了,于是当时就下了任命书,几句话传出来,将士们这个服气,老魏吹牛真是没说的,全无敌! 
  诸葛亮这一段就在后方任劳任怨,史载“足食足兵”,别的没有什么了。            
六:关羽之死     
  上回说到刘备占领了汉中,这时曹操已经是魏王了,于是在大家的热心撺缀下,刘备也当上了汉中王,意思是跟曹操势不两立。不过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刘备不称为蜀王,或是成都王,汉中并不是蜀国的根本之地。我个人想法是刘备可能对自已在汉中一战中的表现实在太满意了,于是干脆叫汉中王吧。于是又开始一轮封官,法正以出众的表现(曾经于箭雨中挡在刘备马前劝刘备在不利情况下撤退)获得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当上了总理,五大上将各有名号,关张马黄为左右前后四将军,大家都大喜。就一个关羽脾气坏,不乐意跟黄忠、马超一个档次,非要玩个单挑,没办法,这等和稀泥的事自然还是诸葛亮出手,一封信让关羽乐得嘴张得象大马哈鱼。 
  这时候东部战线也正打的热闹,原来关羽乘曹仁不备,猛冲猛打,若不是满宠坚持,就要全线溃败,曹操一听连忙派于禁庞德火速支援。庞德并没有抬个棺材作秀,关羽也没有故意放水,南方雨水多是很正常的事情,结果北方来的曹兵又是水土不服,不知水的厉害,结果喂饱了众多水族,庞德不降而死,于禁投降,后归孙权,后回曹家,被曹丕羞死,(曹丕真是没水平)。以美国的看法,于禁投降绝对符合美军陆军条例关于投降的规定,而且到东吴后又忍受虞翻这小人的辱骂,硬是终于回归故国,这在美国马上就是轰动全国的事情,电视台还不排着队邀请做谈话节目,布什同志得第一个出面接见,唉,可怜于禁。 
  原来小时候看三国别提多崇拜关二爷了,看了史书后才发现,这位战神合着离名将这两个字差得远,让我想起来南宋四川的曲端来,这两位有一比。都是缺点与优点极为突出的人,比如最突出的一点,关羽做为镇守方面的大将,竟然连糜、傅部将都领不住,人家有过失,竟然扬言要回去后收拾人家,这算是什么领导水平;败了以后,领兵往回走,兵们竟然一哄而散,这算什么领兵水平;想逃命,竟然不敢去刘封孟达一线,这是什么与同事相处的水平;为了逃命,命几十个部下树白旗,自已跟儿子偷偷走别的小路逃跑,结果被活捉,这能算是一位将军的所做所为吗?看了史书之后,我常后悔,心目中一位不世出的大将就这样凋落了。 
  我不能不纠正自已原来对曹操部下的蔑视感情,徐晃徐公明与关羽对敌时,先温言回忆以往的同乡之情、同事之情,说过以后,对身后部众大声喝道:“有取关羽人头者,赏千金。”公私分明,俺只能是二个字:佩服。并且,关羽在徐晃面前未占上风,直接导致了失败。 后人有人评这时候为什么不从四川派援兵,说这话的真是愚蠢不可及,以当时的通信能力和部队运动速度根本来不及,再说当时关羽的溃败是非常快的,可以说是在大好形势下突然崩溃了,因为吕蒙陆逊一直采取暗渡陈仓的方法,突然解决了关羽的大后方。 
  吕蒙是一个眼光短浅的人,在战役中取得胜利,使东吴在战略上非常失败,吴蜀两国因此自相残杀,可以说此一役奠定了以后吴国和蜀国的灭亡是不为过的。 
  而关羽死后,吕蒙死、曹操死、法正死、张飞死,这么短的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历史舞台上同时消失了这么多主角人物,也是很罕见的事情。            
七:刘备称帝     
  关羽死的很惨,脑袋和身体分家,孙权把他的头寄给了曹操。演义上说曹操大喜,说自已终于能安睡了,然后看关羽的头时候,关羽冲他咧咧嘴,曹操吓得屁滚尿流,就此得病死去。以前看演义看到这,真是觉得好痛快。 
  实际上,在三国志中是没有这记载的,只有简单的一句话:权送羽首于曹公,以诸侯礼葬其尸骸。正是因为其简单,才给后人以想象的空间,那么我想曹操一生对关羽是相当器重的,虽然关羽不愿在他手下干,但是曹操仍然对得起关羽,曹操这个人心狠但爱才,所以我觉得三国演义上的描述实在是太情绪化了。在孙权下决心对关羽动手时,就暗地里投降了曹操,送了降书,而曹操把降书又送给了关羽,这是极毒的一着,可以缓解自己的压力,坐观吴蜀相斗,但其中是不是也有一点对关羽昔日的感情在内呢? 
  但是曹操确实是死于他的老毛病中风,却不是因为关羽的人头吓的。细说来,还是他种豆得豆,疑心重、心狠手辣,杀了医学博士华佗,反而导致了他的死亡。 
  死后,曹丕很快做了皇帝。消息传到成都,刘备大哭,于是在诸葛亮苦口婆心的政治思想面前,做了皇帝,史称为昭烈帝。诸葛亮当然是丞相了,许靖为司徒,估计是看在死去的法正的面子上的安排。法正已经病死了,死时候未能留下什么遗言,我估计应该是生活习惯不好,心肌梗塞的一类急病死的,刘备大哭累日,封其子为候。我有点怀疑,要是他不死,是不是会代替孔明作丞相呢?            
八:刘备托孤     
  法正和孔明的地位问题,也是很多网上文章争论的热点,我认为法正是一个快意恩仇、追求痛快的人物,而诸葛亮与之不同,是一个冷静理智,能战胜感情冲动的人。所以法正可以在如雨的箭矢中挡在刘备的马前劝主公回去,而孔明不一定会这么做,可以想象法正如果不死,是一定会用尽各种不要脸的办法阻止刘备伐吴的。但是在刘备心目中,这两者都是他重要的依靠,诸葛亮从跟随刘备起,其实并未打过什么仗,主要以外交和治国为主,换做你是刘备,对一个从未上过军校和战场的年青农民,你会让他去指挥战争吗?所以说,刘备打仗会带上法正,但却不会让他治国,而国家的政事都交给了孔明,刘备看来是忽视了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反过来说,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给予肯定呢,试想想,一个在地里种地的农民,从来没有上过军校,没有经过战争的锻炼,却把司马懿吓得不敢应战,又服气得一塌涂地,有的网友看了一些网上的文章或是三国志中的片段评论就说孔明不会打仗,不敢过子午谷,说这些话的朋友,我建议你去四川旅游一圈就知道了。 
  话休絮烦,言归正传,刘备称帝后,决定伐吴,大家都觉得不好,赵云给了明确的反对,诸葛亮当时说了什么,史无明载。 我觉得诸葛亮是不是由于哥哥诸葛瑾在东吴的原因没说呢?但是诸葛亮心里肯定是反对这次报仇行动的,因为联吴抗曹是诸葛亮一生的主张,这一点吴蜀两国中只有他和鲁肃两人看得最清楚,执行得最彻底,如果鲁肃不死得早,荆州之变是不会发生的。而事后诸葛亮长叹说如果法正不死,一定可以阻止刘备伐吴,就是伐了,也不会损失如此严重。从这些资料我们也可以看出孔明和法正之间关系处得是相当可以的,两人之间有惺惺相惜的感情存在。 
  我们可以说刘备是个好皇帝、好哥们,他有知人之明,却无自知之明。他认为孙权不怎么样,一气拿下就是了,于是乎,逼出一位陆伯严,一把大火,双方都损失不小,总的来说,蜀方损失大于吴方。而在刘备大举进兵的时候,那位曹丕却愚蠢到不出兵伐吴,很多大臣劝他出兵灭吴,他都不应,后来吴蜀双方战罢了,他却带好多兵马列于江边吓唬孙权,他不知道,当年他爹都吓不住孙权,何况他呢?刘备在死时候对孔明说曹丕的才能是诸葛亮的十分之一,这位大耳朵真是有知人之明啊!曹操无后,也是报应。 
  焦头烂额的刘备在白帝城布置了后事,他给孔明说的话大家都知道,我就不多嘴了。那么,有的文章说李严在这时是同受托的,位置与孔明相同,《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正史白纸黑字已定正副,史料简单明了,刘备托孤二大辅臣:孔明为正,李严为副。在刘备的心里,北方汉中有魏延守,东边由李严守防吴,那么刘阿斗这大傻冒跟他妈就一定要托付给可以相信的诸葛亮了,因为无论从人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