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得到萨珊王朝国王沙普尔一世的赞赏,摩尼的经书《沙普尔甘》便是以国王名字题名的。该教后还传入中国,称明教、末尼教。到萨珊国王巴赫拉姆一世时,摩尼教曾受到传统的琐罗亚斯德教极力排挤,摩尼本人也被钉死于十字架。但这一教派却传播到国外,它甚至比琐罗亚斯德教传播更广,历时更长,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
除了《班达赫申》,还有名为《丁·卡尔特》的宗教典籍。原书共9卷(前两卷失传),近十七万字。书中主要记载了波斯古经成书、保存、被毁和重新编定及圣书卷名和内容的情况,此外还详细记述了琐罗亚斯德教主的生平业绩和宗教法规。有关神话传说主要见《琐罗亚斯德的诞生》。据说琐罗亚斯德,又称扎拉苏什特拉,意为“黄色的骆驼”。历史上是否有其人,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他生于巴尔赫地区,其兄弟五人,他排长老三,一生结过三次婚。他传教之初曾遭到祭司们强烈反对,因而教徒很少,后因得凯·古什塔斯布国王支持,琐罗亚斯德教才逐渐传播。神话中把琐罗亚斯德神圣化,把他的诞生说成是天国里三种元素灵光、灵魂、灵体三者合一的产物,他是天国及人间的造物主,世界的救世主这些故事都是为了抬高琐罗亚斯德教的地位,为神主和众帝王歌功颂德。
波斯帝王及英雄传说
波斯流传着许多传说故事,其主要分帝王传说与英雄传说。帝王传说是有关历代帝王的历史趣味故事,既有历史真实的一面,又有神话化的一面。在波斯流传着各种各样帝王传说,它们或为英明帝王唱赞歌,或为说明背信弃义、残害忠良的人将自掘于人民的道理。著名的比斯通铭文曾生动记述了大流士的传说,这个传说也在古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记载。它记述了波斯阿契美尼德国王冈布吉亚在位时凶狠残暴,到处出兵,远征它国,欺凌弱小,还残害忠良,乱施王权,他还将自己的亲兄弟巴尔狄亚王子杀害,以为可解篡夺王位之患。但当他远征埃及的凯旋途中,却听说国内有位叫高尔塔的祭司假借巴尔狄亚王子的名义篡夺了他的王位,而朝廷文武百官皆府首称臣,冈布吉亚怒火中烧,不由得拔剑自刎。后来人们发现假巴尔狄亚的身份,波斯贵族七君子便拥波斯总督之子、勇敢过人的大流士为他们的首领,历经激烈的战斗,大流士夺取王位宝座,然后又力除国内叛将,终于一统天下,成为著名的国王。这个故事通过前国王冈布吉亚多行不义必自毙的经历,表现了大流士英明显赫,威振四方,民心所向的事迹,由于他声名卓著,他的业绩被人铭刻在伊朗西部克尔曼沙赫附近的比斯通山岩上,称比斯通铭文,该铭文用古波斯文、依兰文和阿卡德文三种文字刻写,成为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
此外还有关于萨珊王朝开国皇帝阿尔达希尔·帕帕克的历史传说,它记载在帕拉维语名著《阿尔达希尔·帕帕克的业绩》里,集中表现帝王英勇不屈,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在故事中又突出了君权神授,人命天定的思想,其实在古代文学作品或帝王的颂歌中都有这样的倾向:即把帝王的功绩与神力结合起来,这反映古代帝王渴望受人崇拜、神人神化、而得百姓盲目拥戴的心情。
英雄传说在古代波斯也流传很多,如长篇叙事诗《缅怀扎里尔》就生动讴歌了伊朗统帅扎里尔英勇杀敌,为国牺牲的传说故事。鲁斯塔姆的传说是伊朗家喻户晓的英雄传说,根据新发现的索格迪语文献记载的《鲁斯塔姆与众妖魔之战》,反映了古波斯神话传说中最伟大的英雄鲁斯塔姆的事迹。该故事无头无尾,妖魔被鲁斯塔姆追至一城堡后,鲁斯塔姆便掉转马头,到草原上休息。妖魔们被困城堡,心急如焚,于是重振威风,大施妖法,再战英雄,鲁斯塔姆被神马拦赫什唤醒,一看众妖势众力大,便灵机一动,策马转身奔驰而去,众妖以为英雄不战而退,便狂呼乱叫,欲置英雄于死地,追了很久,众妖已精疲力竭,突然,鲁斯塔姆掉转马头,象雄狮一般向众妖冲去,杀得众妖鬼哭狼嗥,横尸遍地。
关于鲁斯塔姆的故事在中古波斯大诗人菲尔多西 (公元940—约 1200年)的《王书》中记载最多。《王书》是菲尔多西的毕生之作,也是波斯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全诗分五十个帝王将相的传记,以及4000多年来的民间神话和传说,它实际上是一部波斯社会的百科全书。《王书》分神话、英雄传说、历史故事三部分,与本文有关的仅前两部分。神话约5000行,许多故事都与《阿维斯塔》相近或略有不同,因篇幅所限,这里不再复述或比较。《王书》中有关铁匠卡维的故事是最生动的部分。据说祖哈克原为阿拉伯半岛的王子,后受恶魔挑唆,害死父王,夺取王位,为答谢恶魔,他让其吻他的双肩,于是双肩生出两条毒蛇,日益折磨着他,恶磨得寸进尺,又变作医生,让他每人杀两青年喂养毒蛇,便能安宁。祖哈克尊其旨意杀死了许多青年,当他把铁匠的18个儿子杀得只剩一个时,铁匠实在忍无可忍,用竹竿挑起自己身上的围裙为义旗,揭杆而起,推翻了暴君。据说现在伊朗的国旗便是由铁匠的围裙演变而来的。
《王书》中的英雄故事事约二万八千行,多反映波斯与敌国交战的内容,有关鲁斯塔姆英雄的传说是《王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而它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民间流传最多的故事。鲁斯塔姆是勇士萨姆之孙,扎尔之子,他年幼时就曾力斩白象。他成所后与公主达赫米娜结合,婚后便出外远征,公主后生下一子名苏赫拉布。鲁斯塔姆曾扶助凯·古巴德登上王位;他征服马赞德朗,从白鬼手中救出凯·卡乌斯,后又在哈马瓦朗再次求主。当他在外征战时,其子苏赫拉布已长大成人,并英勇善战,后他也率军出战并寻找父亲,在一次激战中,波斯军两统帅发生矛盾,由于两人均不知对方身份,发生交战,鲁斯塔姆杀死亲子。以后,他又击败突朗暴君;杀死突朗名将阿什克布斯,活捉中国可汗;击败巨妖阿克万,救出勇士比让;他还击毙了埃斯梵迪亚尔王子,最后却遭到其兄弟沙加德的暗算,临死之前将沙加德杀死。鲁斯塔姆屡建战功,深得众王赏识,他的英雄事迹为历代人民传颂、如同希腊英雄赫刺克勒斯一样,是古代英雄完美的集中表现。诗中对鲁斯塔姆与儿子苏赫拉布交战的描写极为生动,可谓扣人心弦,最后当他杀死亲子,发现其护身符时,却悲痛欲绝,但错已铸成,一切无法挽回,他决心更加英勇地抛入战斗。这段传说把英雄的生平与其建功立业的事迹巧妙地结合起来,把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勇有智、有忠有义的英雄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人面前。他不仅是波斯即伊朗民族崇拜的偶像,也是世界人民共同喜爱的英雄传说人物。
日本的神话传说
导 言
日本是东方之国,与中国仅有一衣带水之隔。公元前十世纪,日本岛上就有了原始居民。到公元三世纪,日本社会向奴隶过渡,形成了100多个小国,并有了文字。后来其中的大和国强盛起来,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奴隶制国家,史称“大和时期”(公元4—6世纪)。645年,日本发生了著名的“大化革新”,他们开始向中国学习,提出富国强民的口号。此间,日本先后多次派使团访问中国,中国的文化、政治制度及科学技术等通过这些使团传入了日本。大化革新之后,日本进入了封建社会。
日本是个地域狭小、人口众多的民族,但他们善于学习和吸收外来民族的思想及文化,当中国在唐宋时代成为东方强国之时,日本还处于落后的飞岛时期,日本大化革新的成果也多是受到中国文明的深刻影响。正是在中日文明的交流过程中,日本人利用汉字创造了日本的片假名和平假名,产生了日本文字。
日本的文学自文字产生之后便分作两类,一类是用日本语创作的“假名书”文学,它在整个文学发展史上占有主导地位;一类是“汉文学”。随着日本民族的发展,国家中央集权的强化,以后“汉文学”便逐渐为日本民族的文学所消融,但汉字在日本仍具有一定的地位。
日本最古老的书面文学是《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这两部作品实际上都是早期先民口传文学的汇集,其中主要包括了神话传说、歌谣和帝王谱系等资料。从这些神话资料看,古代日本人崇拜多神教,认为自然万物都有神灵,他们所信仰的神多达八百万之多,都神住在天上,称“高天原”。
《古事记》中的神话传说
《古事记》是日本最重要的古典典籍,也是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在“大化革新”时期,日本天武天皇就曾下令修撰国史国记,到元明天皇时,他命太安麻品撰录国记,以完成天武天皇的遗志,于是《古事记》诞生。该书用古汉语或汉字为日语注音的方式写成,共分三卷,前加一节汉文序,约八万多字。三卷包括“神代卷”(上卷)和“帝纪”(中下卷)。“神代卷”又称“本辞”,主要收集了早先流传的神话传说,是极富文学价值的作品。
《古事记》一开始就记载了神创造天地的神话。相传天地是由男神伊奘诺和女神伊奘冉创造的,他俩本是兄妹。有一天,他们站在天国的浮桥上,向下面的深渊探望,互相探查在浮桥之下有没有国土。于是他们用一把宝石做的矛向下伸去,发现有海,他们把矛提起,水就从矛尖上滴下去,凝结后变成一个岛,叫“磤驭卢岛”。两神来到岛上,在此成了亲。然后伊奘冉生出了岛屿、海洋、河流和草木,随后他们又生下天照大神(太阳女神)。天照美丽动人,她被父母送上天梯,住进了天国,她用自己的光辉普照大地。他们又生了第二个孩子取名“月读尊”,即月神,他虽不如太阳神美丽,但他被送上天国做太阳神的配偶,但月神爬上天梯后,就遭到太阳神的辱骂,于是他俩各自分开,形成日与夜。他们又生下第三个孩子,风神,取名“须佐之男尊”,他虽勇悍,但桀傲不驯,后被天神派去管理黑夜,由于他认为天神分公不平,就哭闹不止,还在神殿拉屎,让众人丧命,天神将他逐出天国,放逐阴间。他后在下界斩杀了八头巨蛇,成为为民除害的英雄,伊奘冉最后生下火神,取名“迦具土神”,生下这孩子,伊奘冉就重病不起,不久便命归黄泉。伊奘诺常常思念妻子,就去黄泉见了她,回来后,他在淡路岛上建了一座房子,从此过着隐居的生活。这个故事生动反映了古代日本民族对世界起源、人类产生的理解,他们把万物赋予了神性,这表现了原始初民对自然疑惑,又渴望认识自然的热切心情。除了这段神话,《古事记》中还有三轮山神子诞生的故事、太阳托胎卵生的故事、动物的故事、迦具土神死后化为山林的故事等,都十分有趣。
惩治妖怪的故事也非常吸引人,传说在“一条天皇”时代,京都流行着许多有关住在小江山的妖怪的故事。有一天,大臣君高的漂亮女儿失踪了,说是被妖王捉去了大臣焦急万分。小江山的妖怪非常可怕,他们能变成各种形状引人上当,他们常把少年男女捉去戏弄一番,然后杀死,做成菜肴吃掉,众人拿他们毫无办法。皇帝听说君高的女儿被他们捉去,感到十分难过,于是他召集众臣商议对策。这时大臣们提出让赖光前去对付妖魔。赖光是京都武士,他英勇顽强,智慧超群,他欣然接受了任务行前他选了五个同伴,并把皇帝的旨意传达下去,他要求大家,首先要行动诡秘;二要乔装成山村中的和尚,把武器藏于行囊中;三是先派两人去八幡大神庙中向战神祈祷,两人去观音堂向观音菩萨祈祷,另两人去权现庙祈拜,然后六人开始了行程。当他们来到小江山时,发现那里地势险峻,森林密布,暗洞难测。他们正感灰心,忽然出现三个老人,原来三人正是他们行前祈拜过的三位天神,这是特来相助。老人们送给赖光一尊魔酒,让英雄喝了力量倍增,而妖魔喝了却要中毒,说完三人一道闪光便飞回云彩中。赖光和他的伙伴顿时受到鼓舞,继续前行。他们来到一条山溪边,见一少女正在洗一件沾血的衣服,并不住地哭泣。赖光问她是谁,她说自己是一位公主,被妖王捉来这里。赖光安慰她,说他们就是来解救她的,公主高兴极了。她带勇士们进到妖王的宫前,告诉守卫说他们是村中和尚来借宿一夜,守卫相信了,赖光他们走进宫中,见到身材巨大、红光满面的妖王。妖王真以为他们是和尚,便设宴接待他们,当筵席进行到适当时候,赖光拿出他的魔酒,很客气地请妖王尝试,妖王高兴地接受了,其他妖魔也尝到了,于是赖光和他的同伴就假装表演跳舞。等酒药发生作用,妖王和所有妖怪都睡下了,赖光他们便穿上盔甲,拿出武器,准备作战。这时三位神又降临此地,告诉赖光:众妖的手脚已被他们捆住,勇士们只需砍其四股和头部即可完成任务,说完三神又一闪而过。赖光他们按神的吩咐杀死了所有大妖魔。最后他们扛着妖王的头,带着一群美丽的少女,回到了京都。
还有一个桃太郎的故事,也是关于英雄杀灭妖魔的传说。据说,有一位老妇人曾经在河边洗衣服时拾到一个巨桃,她觉得这样大的桃子,可做一顿丰盛的饭吃。她拿着桃子回到家里,等丈夫回来时,她兴奋地拿给他看。丈夫又累又饿,见了桃子,顿时心花怒放,他拿来刀子,正准备切开,突然,桃子自己裂开了,从桃里跳出一个漂亮的男孩,他微笑地对老俩口说:“不要怕,天神们知道你们渴望有孩子,因此派我来,使你们晚年得到安慰。”老俩口喜得爱子,真是欢天喜地,他们为小孩取名“桃太郎”。当桃太郎十五岁时,长得高大强壮,成为一个爱打抱不平的武士式英雄。有一天,桃太郎听说东北海的某一岛上住着许多害人的妖魔,他请求养父养母答应他自己出去远行一趟,去杀死这些妖魔。养父养母虽对他的计划非常担心,但想到桃太郎不是个普通人,而且世上的魔鬼也不能伤害他,于是为他整好行装,让他上路。桃太郎独自出家,不久就遇到一只很大的凶狗,大狗气势汹汹,威胁要吃掉太郎,但当狗知道他是桃太郎时便叩下头,要求和他一起远行,为他助一臂之力。没走多久,他们又遇到一只猴子,猴也要求一起来。又过一阵,他们又遇到一只野鸡,虽然狗很妒忌,但最终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桃太郎带着狗,猴子和野鸡一起来到东北海岸,他们找到一只小船,可动物们都没坐过船,不敢上去,在桃太郎的鼓舞下才坐上船。他们在海上航行了许多天后,终于看见一个小岛,桃太郎先让野鸡飞去看看,通报魔鬼,叫他们投降。野鸡飞上天空,停在城堡的屋顶,大声通报了英雄将至的消息。魔鬼听了野鸡的叫声,根本不当回事,他们拿出铁条,想打死野鸡,可是野鸡机智地逃开,又飞到魔鬼的头上,惹得魔鬼很不安宁。而这时,桃太郎和他的勇士也上了岸,他们看见岸边有两个美丽的少女在哭泣,还一起在绞干浸透血的衣服,桃太郎问他们是谁,她们说自己是大名族的女儿,被魔王劫到岛上,很快就要被杀。桃太郎让她们不用害怕,他们就是来消灭魔鬼的。勇士们让姑娘们指了路,很快进入了城堡,他们出奇不意地将魔鬼们打得唏哩哗啦,除魔王外都死尽了。魔王见势不好便要求投降,桃太郎知道他在耍鬼心眼,于是毫不留情地将他捆绑起来。最后他们带着救出的少女和掠获的宝物,押着魔王,回到了家乡。桃太郎的英雄行为顿时传遍了全国各地。以后,桃太郎用从魔鬼那里夺回宝物,给养父母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以上两个惩治妖魔的故事都反映了日本民族英雄的斗争事迹,前一个故事夹杂着神话,后一个故事用动物给英雄作伴,似有寓言的性质,但都是英雄传说,颂扬了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
物语文学中的神话传说
物语文学指的是日本平安时期的文学形式,“物语”意为将发生的事向人仔细叙说,物语文学是日本小说有胚胎,为日本小说的最终形成和发展打下了牢固的基础。物语文学分两类,一是以和歌为中心的“歌物语”,二是以神话传说为主题的“传奇物语”,也称“虚构物语”。
传奇物语以 《竹取物语》为代表,这部作品被称为日本物语的“开山之祖”,其作者不详。“竹取”为伐竹之意,《竹取物语》讲述了一个以伐竹为业的老翁家的奇事。相传很久以前,一位叫赞岐造的伐竹老人在砍竹时,发现了竹筒中的一个小女孩,女孩生得美丽动人,但只有四英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