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洪堡一行从柏林到了莫斯科。俄国沙皇为了保障他们旅行的安全,专门
派了一队士兵护送,还派了一位有名的厨师来照料他们的饮食。
他们的科学旅行从亚洲和欧洲之间的乌拉尔山开始,一直向东走到中国
的边境。
在乌拉尔山,洪堡勘察了白金矿产地;根据当地的地质情况,洪堡指出
在这里有可能会找到金刚石,他的这个推断后来的确得到了证实。
俄国期望这位科学家能帮助他们在乌拉尔山找到更多的矿藏,所以还指
定了一名矿务官员为洪堡的矿产研究提供帮助。
洪堡的考察项目并不限于矿产,他想在这里取得有关气象、生物、地质
以及文物古迹等各方面的资料。他研究了俄罗斯干旱草原地带的植物,测量
了西伯利亚的温度,还了解了当地的风俗民情以及历史文物。
洪堡一行,一直走到了中国边界。在一个边防哨所,洪堡向镇守的中国
边防部队司令官赠送了一方蓝布。中国官员热情而有礼貌地接待了这位科学
家,向他回赠了一本中国历史书籍。洪堡非常高兴,他告诉中国官员:“我
… Page 16…
哥哥威廉是一个语言学家,他一定喜欢这本书,这书对他肯定是有价值的。”
他拿出笔请这位司令官在书的封套上签名,中国官员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要
求,在书套上大大方方地写了“清福”二字。洪堡收起了书,而这支签名用
过的笔就请中国的边防司令官留下作个纪念,这位官员也高兴地把这支凝聚
着德中人民友谊的笔收下了。
在回国的归途中,洪堡一行又到了里海岸边。里海是一个面积有30多万
平方公里的大湖,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水面辽阔,波涛滚滚,湖水
和海洋一样也是咸的,所以人们不叫它湖而称为海。洪堡考察了里海四周的
地理环境,还搜集了不少水生生物标本。
洪堡这次亚洲科学旅行,用了半年时间,行程达1。1万英里。在这次旅
行考察之后,洪堡写下了《亚洲地质和气候片断》二卷及《中部亚洲》三卷。
罗塞还写了这次旅行的游记。
回到柏林之后,洪堡再也没有离开首都外出过。他住在离普鲁士王宫不
远的奥拉宁堡大街,全力投入他的研究和著述工作。作为国王的客人,他经
常进出王宫,他一个人还常常在林荫路上悠闲地散步。
几年之后,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洪堡的哥哥威廉去世了。
十三、手足情深
洪堡非常尊敬自己的哥哥威廉。在南美洲的5年旅行中,他给哥哥写了
许多信,把他的见闻、感想、打算都告诉哥哥,让哥哥和自己一起享受旅行
的快乐。当洪堡从南美洲风尘仆仆回到巴黎的时候,第一个迎接他的,正是
哥哥威廉。他们俩从小互敬互爱,长大以后又相互帮助,彼此鼓励,都成了
知识渊博的学者。他们之间真挚深厚的兄弟情谊,一直是世界上广为传颂的
一段佳话。
威廉是德国有名的语言学家,他提出的有关语言本质、语言的发展和分
类等方面的理论,对欧洲语言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并写有不少语言学方面
的著作。
威廉的妻子是个十分善良贤惠的女人,她和威廉一样喜欢洪堡,对他就
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关心疼爱。不幸的是威廉的妻子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这对威廉是个沉重的打击,洪堡也感到很伤心。
1835年,威廉给妻子上坟的时候,受了风寒病倒了。这时他已经是快70
岁的人了,病势越来越严重。洪堡一直守候在哥哥的身边,他看着威廉那憔
悴的面容,心里非常难过。哥哥强打精神,反而劝洪堡要注意身体。兄弟之
间的真挚深情真是感人肺腑。
威廉的病情越来越严重,眼看是不行了,威廉望着洪堡那充满忧虑悲伤
的眼睛,略带幽默地宽慰弟弟:“我很快就要和我们的母亲一道了,那时我
将会了解天国的法则。”最后,威廉倒在洪堡的怀抱中离开人世。
洪堡在晚年的时候,常常向朋友们谈起他的哥哥,他说:“可惜你们不
认识我的哥哥威廉,在我们俩个人中,他的聪明才智比我要强多了。”在洪
堡眼里,哥哥威廉是他的老师,而自己只不过是哥哥的一名学生。
十四、老骥伏枥
… Page 17…
洪堡已经是70岁高龄的老人了,许多旧日的先生和朋友已离开了人世,
而他却还像年轻时一样精力充沛地工作着。他的伟大著作《宇宙》,就是在
这时开始着手撰写的。
洪堡这时已是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这种会见每
天要占去他好多时间。许多学术活动、社会活动都要请他去,国王还经常请
他参加一些外事活动,甚至宴请宾客也让他作陪。向洪堡请教的人不仅是一
些自然科学家,连经济学家、作家、语言学家也经常来向洪堡求教。
洪堡简直忙得没法进行自己的工作,下午他要接待一批批来访的客人,
晚上又要去陪同国王共进晚餐。他只好利用上午的时间查阅材料,夜间进行
写作。
工作就是生命。不管有多少繁杂的事务,洪堡编写《宇宙》这部科学巨
著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顿,他把这项工作看作是自己一生的主要事业。他希
望把当代有关宇宙及地球的一切知识,都写进这部书里。
时光流逝,洪堡变得苍老了。人们称他是当代最博学的人物,而他对自
己却从不满足,他还和学生们一起到教室里听课、记笔记。学无止境,学然
后知不足,洪堡是深深懂得这个道理的。
美国诗人贝阿德·泰勒,专程到柏林拜访洪堡。这时的洪堡已经80多岁
了。他热情地接待了泰勒,并询问了许多有关美国的问题。使泰勒吃惊的是,
这位专心于科学著述的科学家,对当代的事务这么关心,对美国的了解竟这
么清楚。
第二年,泰勒又一次拜访了洪堡。洪堡在书斋里接待了这位美国客人,
他指着桌子上最近一卷《宇宙》的清样说:“自从你去年走了以后,我还一
直干着这件事。这一卷马上就要印出来了。”泰勒关心地问:“您还能干这
些吃力的工作吗?”洪堡疲倦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工作就是我的生命。我
睡得很少,前天我还用了16小时改正这些清样。”在送别泰勒的时候,洪堡
诙谐自信地说:“下次请同你的夫人一道来,我一定会很有礼貌地活到那个
时候。”后来,泰勒在回忆这次会见的情况时,有这样一段描述:“他好像
把他的身体看成同他不相干的样子。……他好像用一种好奇的眼光观察他自
己逐渐衰退的体力,就如同他年轻探险时观察一棵逐渐衰老的树一样。”
《宇宙》第五卷预定在他89岁寿辰时完工,在这部巨著完成之前,他不
想休息。有时,他也陪同国王在王宫花园里散步,不过这也只是例行公事,
是工作间隙的短暂小憩。对年近90的洪堡说来,脱离劳动的休息时间是没有
的。
在《宇宙》第四卷出版后不久,美国驻柏林大使馆为纪念华盛顿诞辰,
举行了一次招待会,洪堡也应邀参加了。在宴会上,大使馆的秘书举杯,为
“乔治·华盛顿,美国的国父”、“亚历山大·洪堡男爵,科学之王”祝酒。
洪堡也站起来讲话,但他的声音是那么微弱,在热烈的掌声中谁也没听清他
讲的是什么。他已经不适宜在这种场合呆得太久,为了他的健康,招待会还
没结束,朋友们就帮他披上大衣,把他送回了住所。
洪堡快90岁了,朋友们准备为他的90寿辰举行一次盛大的庆祝会。而
洪堡的健康状况却一天不如一天,他知道自己活不了很久了,对朋友们讲,
这年的春天他就要离开他们了。洪堡真的没能度过他的90大寿,也没能全部
完成《宇宙》第五卷的写作。在春意正浓的四月间,人们已经看不到在林荫
大道上散步的那熟悉的身影了。
… Page 18…
1859年,这位给人类留下巨大精神财富的科学家,离开了人间。
十五、谦逊的伟人
洪堡一生中走过很多地方,他的足迹遍历西欧、北亚和南北美洲。他的
考察成果,对科学理论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给世界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科学
著作。还在他活着的时候,他的著作就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被翻译成了
各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传播。
洪堡是一位自然科学家、自然地理学家,也是近代气候学、植物地理学、
地球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肯刻苦学习、虚心求教,并不畏艰险地到许多
地方旅行考察,知识非常广博。
洪堡并不是孤立地看待自然界的事物,对每一个现象,他都是把它作为
自然界的一部分来进行考察的。他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巨大的整体,各种自然
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的,并且依其内部力量不断运动发展。他认为任何一种自
然现象都不会是孤立、偶然地产生,而都是有着一定规律的。他以自己多年
来在各地观察到的事实为依据,对比各种自然要素的异同,运用比较的方法
找出了它们的规律,揭示了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种现代地理学的基
本原理,是由洪堡首先创立的,并使自然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自然科学
领域中占据了它应有的地位。
洪堡对植物的分布与气候及地理环境的关系,作了广泛考察与深入的研
究。他对平原地区随着气候的改变而引起的植物种类的变化,以及山地上因
高度不同、气候变化所形成的植物被垂直分布的规律,都作了科学的论证,
并提出了关于植物生态学的理论。
洪堡首先提出了等温线的概念。他创造了用等温线来比较各地气候差异
的方法,他把各地的平均温度都换算成海平面高度上的气温数值,填到地图
上,再把数字相同的点连成线,绘制出世界上第一张北半球的等温线图。他
对大陆内部的气候和沿海地区的气候进行了科学考察。
洪堡在科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当时最著名的科学家之一,对后世
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在达尔文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话:
“没有一本书或一打书对于我的影响,能和洪堡的著作及赫瑟尔的自然
科学研究导论相近似,他们激起我一种强烈的欲望,要对于自然科学高大的
建筑作一种贡献,虽至微小,亦所不顾。”
德国人民把洪堡视为自己民族的骄傲。柏林大学就是以洪堡的名字命名
的。世界上还有一些山岭、河流、湖泊、冰川以及植物、矿物也是用洪堡的
名字名的。比如,1820年洪堡在南美洲旅行时,发现了沿南美洲西岸,自南
向北流的洋流,人们就称它为洪堡洋流,这股洋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秘
鲁寒流”。
有这么高声望和成就的洪堡,却是一个十分谦逊的人。他尊重别人、从
不自满,直到晚年还刻苦地学习。
在柏林大学的一间教室里,每当著名的博克教授讲授希腊文学和考古学
的时候,课堂里总是挤满了学生。在这些青年学生中间,人们常常会看到一
位身材不高、穿着棕色长袍的老人。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像别的学生一样,
全神贯注地听课,认真地做着笔记。晚上,在里特教授讲授自然地理学的课
堂里,也经常出现这位老者的身影。有一次,里特教授在讲一个重要地理问
… Page 19…
题时,引用了洪堡的话作为权威性的依据。这时,大家都把敬佩的目光投向
这位老人。只见他站起身来,向大家微微鞠了一躬,又伏身课桌,继续写他
的笔记。
这位老人是谁?他怎么会和年轻的学生们坐在一起听课呢?
原来,这位老人就是洪堡。这位学识渊博的学者,并不满足于自己已有
的学问,他还在刻苦勤奋地学习、研究着各种知识,谦恭地以一名学生自居。
他虚心地听取其他学者发表的科学论述,并为自己年轻时没有学过的东西补
课。对于一位颇负盛名的老科学家来说,这种虚怀若谷,谦逊好学的精神,
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洪堡曾说过“伟大只不过是谦逊的别名”,他自己就正是这样一位谦逊
的伟人。
… Page 20…